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发展策略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58)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66-03

0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各地广泛开展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打造专门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等原则,推动管理工作和林业的发展建设工作实施。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仍存在种苗产业规模效应不强、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整体的管理成效。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的发展开展具体研究。

1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发展意义1.1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苗发展建设中,苗木种植与成长期间可仔细分析气候条件,预估自然灾害、不良天气状况,防止影响苗木的种植与生长质量,最终可以保障苗木的数量,实现规模化生长,逐渐促进林业的长效、可持续化发展。同时,发展林木种苗还有助于加速广东林业产业的发展建设,可有效提高我国林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1.2全面提高项目效益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积极发展林木种苗可全面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林木种苗的发展有助于打造“粤林 + \"特色品牌与林业产业集群、做大林业龙头企业、实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并促进特色经济产业、经济作物、林下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林木种苗的发展,形成了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新业态,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减少环境污染。

1.3提升林木功用价值

林木种苗的发展能够使林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林木的内部结构具有良好的存储水分功能,持续成长后林木不断加粗,根部结构也更加发达健壮,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维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林木的防风固沙性能可以有效维持水土,延缓水分的蒸发速度,避免水土流失,并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2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发展措施2.1加强资金与科技扶持

林木种苗发展期间,可加大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之后需要采取机制,积极改善地方配套资金兑现困难的不良情况,将资金在项目建设和林木种苗发展工作中合理配置利用,确保林木种苗发展资金充足,防正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同时,应持续优化现行种苗的投放方法,集中投放发展资金之前,应仔细调查发展需求,清晰明确林木种苗的长期性、复杂性、规律性等发展建设特点,保障集中投放资金模式和林木种苗的发展相适应。此外,在现有的林木种苗基地中,也需要及时投入经费,维持基地长时间的高效稳定运转。例如,可投入资金加强基地中林木种苗的采种建设,提供更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珍稀树种、本土树种,结合疏伐、灌溉、施肥等有效的抚育管理措施,保障苗种质量。

林木种苗发展期间还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扶持,可研制先进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改进林木种苗的传统培育方法,研发出新型的林木种苗品种,以此提高整体的种苗品质。加大林木种苗各类新培育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培育技术更加普及,确保新技术投入使用后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加强多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专门的信息化科研平台。绿美广东近年来建立健全林业种业公共研发平台,为林木种苗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了种苗种业的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速度。此外,可加强科技人才的建设,根据种苗的具体类型,有针对性地引进对应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带动原有的项目人员,为林木种苗的发展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援。

2.2落实林木种苗保护

为实现林木种苗的长效发展和避免损伤、破坏苗木,林木种苗发展中,应加强保护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召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种苗生产供应保障会议,在会议过程中,对种苗种质资源的保护做出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良种选育、开展种质资源评估鉴定工作等,确保种苗使用优质化,推动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种质资源库建设时,按照异地保存、原地保存、设施保存等方法,形成了以省级与国家级为代表的骨干级种质资源保护库与完整的保存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定期开展资源库种质保存情况的评价工作,为资源库的种质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安全储存提供可靠保障。在种苗资源评估鉴定方面,项目在品种示范推广和品种审定时,重点进行了良种的跨区域宣传推广,引进更多的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树种、国家储备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大径材树种,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图1种苗种质资源保护库

另一方面,应落实部分珍稀品种苗木、种苗资源、古树的保护。珍稀种苗保护中,重点加强红树林种苗(图2)的保护,建立专门的保护基地,根据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方案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重点培育了无纺布容器袋的大苗,提高红树林种苗修复建设和营林、造林工作的质效。在古树名木保护中,项目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提升机制,选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监管古树名木情况。对部分关键的古树名木,推行了专门的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对部分已濒临灭绝的古树名木,加大保护与修复力度,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抢修拯救,使树木重新恢复生机活力、继续健壮生长。同时,在保护提升行动中,还应考虑城市环境因素,城市更新改造建设时,对于种有古树名木的路段,需要最大限度地避让处理,并加强对于破坏或随意砍伐树木行为的惩治。在城市中,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专门的古树公园。

图2红树林种苗

2.3加强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

林木种苗发展中可加强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良好的产业品牌效应,促使发展质量提高。近年来,项目通过绿美保护地提升、城乡一体化绿美提升等途径,将广东地区内林木与种苗的产业化发展和旅游业相结合,在绿美保护地中,建设大量的示范性自然保护区和专门的红树林示范区,最终形成了万亩级的红树林产业规模。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中,全域建设了国家森林城市,优化景区的绿化品质,并加强了绿美古树乡村、森林城镇、红色绿美乡村建设,吸引游客参观,加快林木种苗的产业化建设速度。

林木种苗发展中,可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市场的产业化发展。在市场环境中,应进行苗木供应的市场化管理,在林木种苗市场监管中,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林木种苗供应市场的智慧信息化监管系统和平台。如果出现供应异常,可及时利用系统和平台追溯供货来源。同时市场监管中,可综合采用决策预警、应急事件快速处置、行政执法、移动端监管、流动节点管理控制、信息服务等方法。例如,可通过行政执法,加强林木种苗产业市场的法治化监管,确保相关的苗木市场交易、市场服务等合法合规进行3。对于市场中的龙头种苗企业,也可以依法引导其积极创建种苗发展建设的产业化示范基地。此外,为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可以从源头做起,加强林木种苗苗圃的保障性建设,繁育种类丰富、更多数量的良种苗木。

2.4采用多元化营林与育林方法

截至2025年,项日已经实现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余亩(1亩 、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并构建了到2027年林分优化与森林抚育提高至1000万亩的目标和到2035年全省实现林分优化1500万亩、森林抚育3000万亩、混交林(图3)比例多达 60% 的目标,对林木种苗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林木种苗发展中,可运用一定的营林育林抚育管理措施,营林时应注重适地营林,根据森林物种组成分布情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经营的树种进行栽植。并仔细分析计算苗木的初植密度。同时营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树种,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等情况。

图3混交林

在造林时,可采用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法。播种造林时可直接将苗木种子在造林地上播撒,无须二次移植,形成更加完整与自然的布局。植苗造林时需使用已经完整培育出茎干或根系的苗木,栽植时需要为根系的健康生长营造便利条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可适量浇水。分殖造林时需使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以繁殖的形式造林,该方法是将树木中多余的枝条或根系作为繁殖器官,埋入造林地的土壤中。

在林木种苗的抚育管理中,可对幼林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防冻防晒管理等工作,如图4所示。同时应加强采伐管理,促进苗木的正常健康生长发育,主要的采伐方法包括生长伐、透光伐、卫生伐等。例如,在透光伐管理中,需选择树冠已经完全闭合或尚未完全闭合的树木作为主要的林分,彻底清理影响树木生长的杂木或其他类型树种,使林分整体的透光通风性能提高,采伐后的保留林木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光照回。

图4幼林抚育管理流程

3结语

能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林木种苗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质量。必须聚焦林业发展、经济效益、林木功用价值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发展意义,采取加强资金建设、开展林木种苗保护、加强营林与育林等策略,探寻林木种苗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提高林木种苗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杰,杨超裕,卢雅莉,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林木种苗发展策略探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3,46(5):36-38.

[2]任占梅.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应用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2):40-41.

[3]罗福海.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2):48-50.

[4]卢雅莉,杨超裕,姜杰,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背景下高质量森林经营路径[J].林业勘查设计, 2024,53(5):32-37.

[5]邵振刚,陈柳茵,李小娜.中国青年参与绿色治理志愿行动研究:以广州青年志愿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例[J]新生代,2024(6):31-42.

[6]林洪杰,黄润生,陈芸.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探索:以韶关市武江区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2024(9):27-28.

作者简介:范永宽(1984一),男,汉族,广东佛冈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方面工作。

标签:  种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