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修复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09)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69-03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林业生态系统面临着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与破坏等严峻挑战。针对林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地方环境保护单位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生态修复,以提升林业生产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基于此,深入研究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助力。

1林业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

1.1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既是物质财富,也是重要保障。森林生态修复不仅能够增强生态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有效维持并提高森林的生态平衡,提升其生产力,为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一综合战略不仅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还能为林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2加快林业结构调整

林业生态修复在提升环境质量、抵御风沙侵袭、减少环境破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林业生态修复中,结合我国各地区的森林组成与生产现状,通过精细调整林地结构可以提高林业生产力。同时,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1.3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修复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减少环境损害的新发展理念。在进行森林生态修复工作时,有关部门秉持“绿色发展”思想,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策略,保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当前,森林资源受到的损害不容忽视,因此应充分关注森林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我国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

2.1植树护林,控制砍伐

1956一1967年,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了为期12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随着时代的变迁,“全民植树\"理念于1979年首次提出,次年的3月12日正式启动了“全民植树\"活动。春、冬季节气候干燥、风沙大,植被恢复缓慢,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沙尘暴从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持续蔓延至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市,经常被沙尘天气笼罩,天昏地暗。因此,我国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即“三北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项目,“三北工程”已进入第五期,累计建成300万 以上的人工林,将项目区内的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 5% 提升至 13% 。这是国家治理荒漠化取得的重要成果。然而,我国也必须认识到,造林不仅是简单地进行栽培,还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天气频繁发生。这种过度消费不仅导致资源短缺,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战略由对林业的限制向完全禁伐转变。截至2017年,我国已完全禁止天然林商业开采。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实施“一年生幼树,生长期间严禁砍伐\"的政策。这种保护机制为天然林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生长环境,加速森林正向演替。例如,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年间,红松等原生树种显著粗壮化,部分树干需多人合抱,林下植被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同步提升。

2.2精细化经营,发展现代化林业

以往的林业发展只注重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这在短时间内或许能带来一定的收益,但长远来看,却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林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解决传统林业“重速度轻品质”的问题,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林业向高密度、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新型林业不仅注重提升种植速率,同时也保证林木的品质。

在推进林业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林木生长状况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借助大数据支持,当不良因子影响树木生长时,系统能迅速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工作人员,以便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种集约化和精细化经营的策略,不仅推动了森林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还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在新时代,随着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林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现代林业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不必要林地为目标,依托现代林业科学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精细化经营更适应现代化需求,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3林业生态修复的改进措施

3.1案例概况

某市一名为水榭绿都的高级住宅区(下称“水榭住宅区\"占地面积为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水榭住宅区含有国际会展中心酒店、A幢公寓、B幢公寓以及独特的半山坡别墅,展现出浓郁的欧洲风情,是一个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住宅区。其中,中心酒店、A栋公寓、B栋公寓距离附近I类水质湖泊莲山湖岸不足 100m ,位于该湖重点保护红线范围内。为了维护湖泊水质、生物多样性以及鸟类和鱼类的健康生存,当地环保部门对水榭住宅区提出限期迁出要求,并责令该住宅区对拆除地块进行生态修复。本项目被政府命名为“拆除复绿项目”

3.2项目设计方案

“拆除复绿项目\"以莲山湖为重点,对水榭住宅区内中心酒店、A、B幢公寓进行拆除和绿化,面积为 。本项目管理部门以莲山湖一级保护区水源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为目标,可采用一系列的生态学技术方法,并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自然要素间的交互作用,采取多层面、多系统的防治措施。

在整个设计中,有关人员应重视与周围的植物景观相结合。在保持原有的香樟、丝葵的前提下,可增加大量的乡土植物、耐旱植物以及容易养护的植物,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增强总体的景观效果。通过植土回填、绿化地造型、绿化恢复、道路建设、景观设计、种植、灌溉补水等多种手段,在恢复了原有自然植被与生态景观的同时,恢复莲山湖的优美面貌。这一系列的工作,既保护了湖泊的水源,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将为我国“绿水青山”的美好前景做出积极贡献[3]。

3.3生态修复措施

(1)综合整治田间采用了机械清障技术,可有效清除人工林内的杂草和灌木,显著改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

(②)在开始植树前,通过挖掘机对树塘进行开挖,可保证树塘规格为 1.0m×1.0m×1.0m ,以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

(③)严格按照胸径、株高、间距等规范要求选择树种,例如,常规胸径为 8~12cm ,株高通常要求 2~4m ,株行距通常为 2m×2m ,高大乔木间距应为 4m×3m 。同时,要确保树木质量良好,以达到绿化的目的。

(4)在栽植之前,需对树木的根系进行特别处理,使用生根粉 水 20kg 、根腐灵1000倍液稀释,加速根系生长,防止腐烂。

5树木栽植完成后,使用2000倍液生根粉对苗木根系进行灌根,至少进行3次透水。

6为保持其稳定性,确保林木生长期间不受强风影响,需采用圆形的木墩建造一个三角形的桩架。具体采用 3m 长、直径 的圆形木护顶三角桩形式进行支护。若树木直径小于 15cm ,则用3根竹竿支持;若直径大于 15cm ,则需要4根木杆来保证树木的稳定生长。

(7)刚栽植完成后,用湿润的棉布包裹树干部位,以保持湿度并减少水分损失。此外,还需给树木注入大量营养物质。

3.4工程管护措施

3.4.1除草

一旦发现有可能对树木造成威胁的植物,就必须立即拔除。为了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要及早清除地表以下 5~10cm 深度的杂草。

3.4.2浇水

为了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通常在早晨或傍晚给幼苗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这不仅有助于维持根系的平衡,还有利于植株的成长。幼苗扎根后,需及时浇水以促进其与土壤的结合,提高存活率。夏季生长期间,需增加灌溉次数,特别是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要保证植物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此外,在冬季来临前要给植株充分浇水,要防止冻害。浇水时要避免积水,若有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根部缺氧导致植物死亡。

3.4.3施肥

确保林木健康成长,施肥需考虑多种因素,如土壤性质、肥料类型、树龄、生长阶段和品种。一般每年施肥2\~3次,但具体频率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而定。针对刚移栽的苗木,可进行叶面喷施,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能显著提高成活率。对于胸径大于 的树木,推荐胸径每增加 3cm 施肥 1.0~2.0kg ;胸径在 以下的幼苗,胸径每增加 3cm 施 1kg 肥料。尤其对于生长旺盛的果树,需适当增加施肥量。

3.4.4修剪

针对有问题的枝条,如徒长枝、病虫害枝、交叉枝、内生枝、下垂枝、扭曲枝、枯枝和腐烂枝等,需重点处理。适度修剪能改善树冠通风和透光情况,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树形结构更美观。修剪时,要尽可能靠近树干切割,并使切口与树干平行,以减少损伤。对于开花植物,需分辨雌雄蕊,同时注意枝条生长方向,确保整体植株形态协调美观。

3.4.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现害虫或病害,就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使用适当的药物,以避免疾病的蔓延。在使用化学控制方法时,务必慎重行事,尽量减少使用量,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护生态环境。要积极倡导和推广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方法,通过保护和利用植物多样性,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此外,通过建立鹰架等设施,利用鸟类和其他天然天敌来控制鼠害。

3.4.6涂白

将石硫合剂、生石灰、食盐、面粉、猪油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成白霜。使用这种白霜有着严格的要求,应尽快使用,不要存放过夜。涂抹树皮进行漂白处理不仅能够杀死害虫,还能清除树皮内的越冬虫卵,同时有助于防止树木遭受早春霜害。

在进行上色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清理树皮缝隙时,务必清除突起的异物和青苔,同时填补老洞,以确保白霜表面清洁光滑,与树皮结合更好。在使用白霜时,要确保均匀涂抹,干燥后不会卷曲或脱落。通常情况下,涂抹的深度应根据树木的实际高度确定,在距离地面 1~2m 的位置进行。保持一致的高度不仅美观,还能确保上色效果均匀。涂抹时要注意树皮裂缝、树洞、树枝等部位,由于这些地方通常是有害生物的藏身之处,因此需要反复涂抹。

3.4.7嫁接

为提高观赏价值,嫁接已成为植物养护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对此,管护人员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在嫁接过程中,使用蜂蜡和石蜡混合的蜡液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接穗流失水分。在施药之前,要将药液稍微加温,然后将接穗浸泡其中,注意力度适中,以免伤害接穗。嫁接有两种方法:直接接法和插皮接法。在插皮接法中,需要注意穗的削剪技术,使其一面宽一面窄,平整后将宽面朝上与砧木对准,确保宽度匹配。特别注意防止接穗前后摩擦,以免损伤形成层。嫁接完成后,用嫁接膜从下到上紧密包裹接穗。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力按住芽柄,防止芽头脱落。在绑扎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膜滑动,确保接穗完全暴露。

4结语

从我国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来看,有关部门通过植树护林、控制砍伐等举措,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了林业生产力。针对生态修复的改进措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整地、挖树塘、树木规格等技术手段,在工程管护方面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这些措施涉及林地的除草、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涂白、嫁接等各个环节。有关部门通过不断改进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华.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管理技术推广路径分析[]新农业,2023(22):20-21.

[2]王瑞萍.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21):127-129.

[3]贾金,张继林.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农家参谋,2022(14):120-122.

[4]童小辉.林业生态修复现状与改进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6):215-218.

[5]杨慧铭,殷蓓.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2 (5) : 66-67.

作者简介:崔红丽(1982一),女,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技术。

标签:  林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