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60-03
0引言
太行山石质山区以其崎岖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给造林工作带来了特殊的挑战。油松,作为重要的植树造林树种之一,在此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小的价值。油松能够在贫瘠的山地条件下生长,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还为当地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如木材和松脂等资源。鉴于此,探究适宜太行山石质山区的油松造林技术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进而实现区域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油松在此特殊环境下的造林技术特点,旨在为太行山石质山区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油松特性概述
1.1油松的生物特性
油松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松科,树形雄壮,老树更是苍翠挺拔,针叶翠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油松的根系非常发达,是深根性树种,主根甚至可深入地面3m 以下,这使得其能够在山地等环境中稳固生长。
1.2油松对环境的适应性
油松的适应性较强,对环境的抗逆能力也很强,能在多种土壤环境下生长,包括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只要土壤排水良好,油松就能生长良好。此外,虽然油松对气温和土壤的水分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整体上,其耐旱、耐寒,在干旱寒冷的地方都能正常生长。在海拔 500~3000m 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油松也能找到生长空间。
油松对大气污染和病虫害也有较高的耐受性,这使其在一些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也能生长繁衍。同时,油松的成活率也较高,一般在 80% 以上,甚至可以达到90% 以上,这为其广泛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油松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油松生长的土壤条件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对油松的成长更为有利,因此轻质土壤是种植油松的理想选择。此外,油松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光照的需求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如果油松长期得不到阳光,会由于光照不充足而导致长势衰败甚至死亡。
在气候条件上,油松喜干冷气候,这与其耐旱、耐寒的生物特性相符。然而,气候过于干旱,不利于幼年油松的成长,甚至会导致其成片死亡。因此,在种植油松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太行山石质山区造林难点
2.1地形地貌对造林的限制
太行山石质山区地形复杂,多山岭、沟壑和峭壁,这些地形特征给造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陡峭的山坡使得机械作业难以展开,提高了造林的成本和难度。其次,沟壑和峭壁等地形不利于水分的蓄积和土壤的形成,使得这些区域的植被恢复更加困难。最后,山区地形还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进一步提高了造林的难度。
2.2土壤条件对造林的影响
太行山石质山区的土壤条件也是造林的一大难点。由于长期的侵蚀和剥蚀,这些地区的土壤通常贫瘠、浅薄,缺乏养分和水分。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树木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难以保证。此外,石质山区的土壤还容易形成石块和石砾,这些坚硬的物质不仅难以挖掘,还会对树苗的根系造成损伤,进一步影响造林的效果。
2.3气候因素对造林的制约
太行山石质山区的气候条件也制约造林工作的开展。这些地区的气候通常较干旱,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导致土壤水分不足,难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同时,山区的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对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
3油松造林技术特点
3.1育苗要点
3.1.1平地育苗
在油松育苗的选拔过程中,宜优先选择沙壤土作为基质,该土壤pH应为微酸性或中性。最关键的是,要确保所选沙壤土具有足够深厚的土层,这不仅能方便进行灌溉操作,还能保证良好的排水性能。未经适当土壤改良的地区,切不可在盐碱地或低洼地带进行造林。如果土壤pH超过7.5,则不宜种植油松。为了创造有利于油松生长的土壤环境,在播种前需用机械对土壤进行深翻和平整,并施加有机肥料,通常选用过磷酸钙,以每亩 15kg 的量施用3。此外,为预防油松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影响,可采用 5kg 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油松繁殖通常采用苗床育苗方式。若灌溉便捷,宜选择高床育苗以利排水。苗床的尺寸应适宜,理想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10m 和 1m° 春秋两季均为油松植树的佳期,其中春季更优。在种植前,应对油松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将种子浸泡在 0.5% 福尔马林溶液中 15~30min ,或用 0.5%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或者在 2% 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 0.5h ,以确保种子在播种前得到充分消毒。在油松种子的催芽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将种子置于 的热水中浸泡一夜,随后将种子彻底晾干并放入容器中。重要的是要确保该容器放置在光照充足的位置,类似于培育豆芽的方式,期间需要工作人员每天使用热水清洗种子。一般而言,经过5~6d,大部分种子外壳会裂开,此时即可进行播种。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浸种方法,如分层催芽法或湿砂埋藏法。使用后者时,需定期翻动种子,直到约1/3的种子出现裂缝后再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法,条宽 3~7cm ,间距为20cm ,每单位面积播种量为 15~20kg ,土壤覆盖厚度保持在
,并稍作压实。
在保持土壤湿润的前提下,从播种到油松幼苗形成期间一般无须浇水和覆盖。在苗床表面喷洒保暖剂以维持地温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若育苗土持水能力不足,应在播种后采取边灌方式浇水,以提高发芽率。种子发芽后,通常在播种后7~10d幼苗便能破土而出,但需注意防止鸟类对幼苗造成伤害。苗木间保持适当距离有利于生长,密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植株质量,导致苗木矮化。
鉴于油松苗木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此需根据苗木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水分管理,并用除草剂除去杂草。大雨后应及时清除苗木表面的淤泥。为保证幼苗营养充足,生长初期可适量追肥,早期施用氮肥,后期施用磷钾肥,以促进幼苗健康成长并预防猝倒病。自幼苗生长7天后,每隔710d喷施一次波尔多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浓度均为 0.5%~1% ,确保7月份时苗木根系半木质化且无病害,方可停止使用杀虫剂。油松幼苗通常两年后出园,此时无须移栽,但需注意幼苗高度应超过 ,胸径超过
。
3.1.2山地育苗
山地育苗具有许多优势,如较低的运营成本、苗圃与造林地的地理邻近以及为苗根提供保护作用。在临时苗圃中起苗时,应给予幼苗足够的时间使其成长,从而更快实现林分的密闭。选择适合的苗圃地是影响苗木繁殖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挑选苗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苗圃地不仅应便于苗木生长,还需保持与苗木之间的最小距离。另一方面,土壤湿润、地形较为平坦且有良好腐殖质的半阴坡地区,或者土层较厚的区域,都非常适合作为油松苗木的培育场所。半阴坡区因土壤含水量充足,可减少生长季节后期的人工灌溉需求;较低坡度地区土壤平整且光照条件更佳,有利于油松生长。灌木坡和老弃荒地也是可选之地,但新荒地容易使幼苗生病,不适宜种植,同时应避免在风口和山顶等地点进行种植。
关于幼苗地的翻耕,通常在前一年的雨季前,杂草还未结种时进行,到了春季和秋季再进行耙平。面对不同的条件,工作人员需进行科学管理并完成整地工作。若苗床地势平坦,则可以在苗床上设计反坡、水平梯田等,特别注意在梯田区域设置防护措施。另外,苗床也可以搭建在台地上,并在台地内部挖掘排水沟,以避免苗床积水。在陡坡地区,工作人员可采用横阶或纵行条的方式,并在阶面上开展作业。
3.2造林要点
3.2.1林地选择
油松的造林活动应严格在其自然分布区内进行,以保持生态平衡。若在该区域引入其他树种,可能会对油松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或黄土高原的河谷区进行绿化是较为适宜的。重要的是要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支持油松的生长,因此建议在阴凉或半阴的坡面开展造林工作。在低山坡种植油松不仅会影响其稳定性,减缓幼苗生长速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病虫害,对最终成材造成不良影响。
3.2.2整地
在准备种植油松的工作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土壤耕作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例如,在华北地区,经常使用鱼鳞坑的耕作方法,即做成长 1~1.5m、宽 60~70cm. 深 30~40cm 的坑,每个坑里种两棵苗木。另外,反坡梯田的耕作方法也常被使用,工作人员会从山上往下,挖土填石头来搭建梯田,可以把里面的梯田做得比外面的低一些,形成一个 的斜坡,这样的梯田一般 30~50cm 厚, 1.2~2m 宽。具体应根据各地的地形和土壤情况,选择最适合种植油松的方式[5]。
3.2.3造林方式
(1)植苗造林方式。在进行油松造林项目时,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尤其是选择2~3岁龄的油松苗木。为了确保造林成功,应优先选择土壤较深且肥沃的半阴坡地区进行栽植,阳坡也是可行的选项。在造林前,整地工作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干燥地区,可以采用鱼鳞坑或反坡台阶的方法来保持水分。根据山地地形和种植行距,每个断面的长度应控制在 6~10m ,上下间距在 2~8m 。
在造林过程中,可以在苗木前方种植胡枝子、紫穗槐等灌木,这些植物不仅能防风遮阴,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在培育的晚期,需要组织专人进行疏枝工作,以避免对油松幼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直播造林方式。在进行油松直播育苗时,选择合适的山区至关重要,确保水土保持良好,降水充足,且立地环境适宜。在造林过程中,采用穴播法,每穴播种约15颗种子,并覆盖一层大约 2cm 厚的土壤,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害虫和动物损害。播种后,可以用树叶或杂草进行覆盖,以保护种子。
造林第一年内,松土和除草工作至关重要,需要进行至少3次,以提高造林成功率并促进幼苗快速生长。播种后的1~5年内,由专业人员负责松土和除草,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工作频率,如每年一次。当油松苗生长到8~10年后,即可停止抚育工作。
4油松造林后的管理与保护
4.1林下植物管理
在油松造林后,林下植物的管理是确保油松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需要定期巡查林地,了解林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对于过度生长的杂草和灌木,应及时进行清除,以减小油松生长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引入一些有利于油松生长的林下植物,如地被植物或药用植物,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
4.2林木抚育与间伐
林木抚育是油松造林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油松幼林期,需要定期进行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等措施,以促进油松的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随着油松的生长,林分密度会逐渐提高,此时需要进行间伐。间伐的目的是调整林分结构,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间伐时,要遵循“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弱留强\"的原则,确保留下的油松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养分资源。
4.3防止水土流失
油松造林后,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林地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林地的水土保持工作,通过修建梯田、水平沟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坡面的径流和冲刷。另一方面,在林地中种植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如根系发达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增强土壤的抗蚀能力。
4.4森林防火与防盗
森林防火是油松造林后的重要保护工作。要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体系,包括设置防火隔离带、配备灭火器材和人员等。在火灾高发期,要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火源。此外,还需要加强林地的防盗工作,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巡逻等措施,防止不法分子盗伐林木或破坏林地设施。
5结语
通过对油松在太行山石质山区造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明显提升了油松的成活率,改善了其生长状况。这不仅是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进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今后,持续优化造林技术和加强后期管理,将进一步推动太行山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杰.油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J]广东蚕业,2024,58(5):30-32.
[2]郭鹏珍,刘立宏,申长顺,等.鹤壁市太行山石质山区困难地造林技术初探[J].国土绿化,2024(4):56-57.
[3]职丹丹.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探索[J].新农业,2024(3):37-38.
[4]雒鑫.油松良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4,44(1):45-47.
[5]王家琪.油松造林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1):97-99.
作者信息:党双千(1990一),男,汉族,山西忻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