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互花米草治理和红树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技术应用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59)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57-03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湛江市雷州半岛滨海潮滩地区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为 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广、种类最多、分布最密集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凭借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优势,该区域成为红树林生长与繁衍的理想之地。然而,近年来,互花米草凭借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优势快速侵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导致红树林大面积退化。为应对这一生态危机,保护区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开展互花米草清理和红树林种植工作。

2园林工程互花米草的治理

2.1互花米草的危害

(1)入侵生态位。互花米草在潮滩上生长迅速、蔓延速度极快,不仅占用潮滩养殖场地,而且妨碍水体流动,导致滤食性贝虫难以取食。(2)改变潮间地貌变化。互花米草促使沉积物快速沉降与淤积,阻碍了湖潮自然流动,为赤潮爆发埋下了隐患。(3)影响底栖生物。互花米草的蔓延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4)破坏鸟类栖息地。互花米草入侵替代土著植被、侵占潮滩,使鸟类丧失栖息取食的场所。(5)威胁红树林生存。互花米草与红树植物竞争生长空间和养分,不仅限制了红树植物的生长,而且会引起红树植物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红树植物的生存,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

鉴于互花米草所带来的诸多生态危害,园林工程领域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2互花米草治理方法

2.2.1方法一

首先,在互花米草扬花期,利用其生长旺盛的特点,采用专用机械进行3~4次间隔22d的反复刘割,并及时清理残株以避免复生,如图1所示。其次,在种植红树林前10d对区域进行 以上的深翻来破坏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如图2所示。再次,根据红树林种植设计要求营造地形调整地势和构建排水系统。最后,在适宜季节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红树林树种及其他替代植物进行超高密度种植快速形成植被覆盖,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复生。

图1互花米草刘割

2.2.2方法二

在互花米草整治中,首先,采用与方法一相同的刘割和深翻措施减少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地形营造开挖水塘或填高堤岸,并在水流出口设置围堰。最后,利用涨潮时形成的水面对整治区域进行 及以上的持续性水淹,水淹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2。

园林与景观设计

图2翻耕深埋

2.2.3方法三

对于侵入红树林区域的互花米草,采用人工刘割结合人工翻根的方法进行彻底铲除,同时小心谨慎以避免对红树林造成损伤。铲除之后,依据设计方案在被侵占的区域内进行场地深挖,并设置围堰以营造出适合水淹的地形条件,最终利用涨潮时自然形成的水面,实现对该区域的持续性水淹处理。

2.3互花米草后续管理

治理互花米草后,需强化后续监管以防范其再度滋生。针对零星分布的互花米草,应采取人工看护措施进行妥善管控。特别是在红树林未成林区域及裸露滩涂上,一旦发现互花米草,应立即连同其根系一并清除,确保每 区域内互花米草丛数不超过1丛,且零星分布区域的覆盖度控制在 5% 以下。此外,若围堰因潮水冲毁而破损,应及时进行补救和重修,确保水塘的完整性,防止互花米草在水塘内大面积复发[3]。

3园林工程红树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技术

3.1红树林品种选择

本工程通过实地考察筛选出了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红树林品种,主要有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其中,秋茄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稳定、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主要种植品种,可采取秋茄与桐花树混栽的方式以增加红树林的生态多样性和增强景观效果。桐花树树种的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1一4月,花朵形状奇特而艳丽,可在开花季节引来大批蜜蜂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增添活力;果期是5一9月,因为果实像山羊角所以称作“羊角”。秋茄是以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姿态展现其独特韵味的植物,拥有着板状根或支柱根这样坚实的支撑结构,在风雨中依然能屹立不倒。秋茄的花朵洁白如雪,胚轴修长挺拔,长度约为 12~20cm ,形似一支支精致的笔杆,因此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水笔仔”。秋茄的抗寒性能极为出众,常生长在群落的外缘地带,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然而,秋茄的盐度适应能力却较弱,最高适盐度大约在 左右,一旦环境中的盐度超过 ,就需要有地表径流(淡水)的交替影响才能得以存活。白骨壤(图3)的茎秆呈现出洁白的色泽,根系异常发达,尤其是分布在土壤浅层的水平根系,其宽度相当于树冠的3~5倍,最长甚至可以延伸至 8m 以上。此外,白骨壤还拥有发达的指状气生根,这些根系结构使得其能够在贫瘠的沙质裸露潮滩上茁壮成长。正因为这些独特的生长特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白骨壤被誉为红树林的先锋树种,成为沙质潮滩生态修复的首选树种,为人类生态环境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3白骨壤

3.2红树林种苗选择

为保证该工程红树林种植效果具有一致性与优良性,需对苗木规格进行严格控制与统一。对于秋茄、桐花树与白骨壤这3种红树林品种,应确保所选为一年内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容器培育苗,幼苗应具备茎秆健壮、木质化充分、枝叶齐全且生长态势良好的特点,其中秋茄幼苗高度应达到 40~50cm ,而桐花树与白骨壤幼苗的高度则应在 20~30cm 。另外,为确保红树林幼苗能充分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必须尽量选用广东省本土种苗。如果确需从外地引进苗木,则要保证所选择的苗木能与工程所在地的盐碱地条件相适应。种苗在装运之前必须在原产地进行严格的检疫,并附上相应的检疫证书以确保其无病虫害,同时种苗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幼苗遭受机械损坏、风化或曝晒,运输时间要尽量缩短在 24h 。

3.3红树林种植施工技术

3.3.1红树林种植密度规划

在红树林的种植规划中要使集中连片种植与零星补植的密度保持一致,具体的种植密度为 0.5m×0.5m 。在幼苗逐步生长的过程中,其成林后的密度应控制在0.6m×1m ,每公顷保留1000棵以上,郁闭度在0.6以上。在峻工验收时要保证幼苗的成活率为 100% ,每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在2年的保护期间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与养护,使其覆盖率达 100% ,从而为该区域的长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3.2红树林种植方式选择

对于红树林的种植方式选择,通常在沿滩面拉出与海岸相垂直的线条作为植苗基准线,再依预先设定好的坐标点进行栽植。在栽植时可采取长方形或三角形布局,以保证红树林排布整齐,既美观,又利于通风、透光及养护。

3.3.3种植时间确定

本项目区域位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介于 ,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根据气候特征、潮汐规律和红树生长习性等因素,适宜造林时期为4一6月。此时,温度适宜、雨量充足,是红树幼苗生根、萌发及早期生长的有利条件。同时,为规避海潮对幼苗生长的干扰,本项目还将加强对海潮的监测以规避海潮对幼苗生长的干扰。

3.3.4种植办法的具体实施

(1)秋茄的种植方法。在种植秋茄之前,必须对所选的土地进行仔细平整,确保土壤表面平整无坑洼。接着,用细绳来确定种植的方向和间隔,保证秋茄幼苗能按照预定的计划种植。在栽植时,需要在栽植点下方挖一个小坑,深度大约为 20cm 。然后,小心地割开或抠破容器苗袋底部的薄膜,将幼苗轻轻塞入土坑内,并将幼苗扶正保证其生长姿势正确。随后,再覆以泥浆,稍微压实,让幼苗与泥土保持紧密的结合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在淤泥深厚的中、低潮滩带,可以适当深植秋茄苗木,但淤泥覆盖的高度不宜超过容器袋上表面5cm。而在土质较硬的中、高潮滩带,则以泥土刚好覆盖容器袋为准,确保苗木的根系能够充分展开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另外,在风浪较大的中潮滩,应在幼苗旁插一根竹竿,深入淤泥 露出滩面 ,并用玻璃绳将幼苗和竹竿绑在一起,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2)桐花树与白骨壤的种植方法。在栽植桐花树和白骨壤前,必须先做好整地、挖坑等工作。穴的尺寸应该是 30cm×30cm×30cm ,在栽植时要先把幼苗从容器中移走,注意保持苗木根部的营养土完整,并把幼苗连同营养土一同放到已经挖好的土坑里。然后将土回填至幼苗根部 3cm 以上,并在回填过程中用手轻压,在回填时要特别注意把苗木的根伸展开来,防止根扭转、折弯。在回填完成后,将土重新夯实,将坑底填满以保证表面平整。在中、低潮滩地带,为避免风、浪对桐花树幼苗的损伤,必须在苗木旁边立竹等固位物,之后用细绳或布把树苗牢牢绑住。

3.4红树林养护技术

3.4.1幼林管护

红树林造林后1\~3年是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即幼林期。为保证幼林健康生长应采取封滩育林的措施,育林期限以3\~5年为宜。在此期间对新造林区实施全面围封,禁止在新造林区内进行一切捕捞活动,包括捕鱼、捕虾、蟹等水生动物,以及养殖虾、鸭等。同时,为保护幼林免受外界干扰,需要在幼林地周边设置围栏阻挡外来人员和动物的侵入。此外,定期清理缠绕和覆盖在幼苗、幼树上的垃圾、海藻等漂浮物,确保幼林的生长环境清洁、通风。对于幼树的生长要特别注意其存活率。当造林成活率在 75% 以下时应及时进行适当的补植以保证幼林的密度和生长质量,对倒伏、裸露、受伤的幼苗要定期进行扶正、培土、重植和保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互花米草是一种极具入侵性的外来物种,对红树林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所以需要有规律地对在红树林生长的互花米草进行观察并清除,以阻止其蔓延与扩散。

3.4.2有害生物防治

为保证红树林的健康成长,本工程在红树林内建立固定和临时的监测点,定期、系统地监测和预测各种病虫害及有害生物,同时组建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水平高、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防治对策的有害生物防治队伍,本着“早期发现,综合防治\"的方针,力求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就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防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柚木驼蛾、藤壶、老鼠、螃蟹、互花米草等对红树林的破坏作用,这些害虫不但可以直接吃掉红树植物的叶子,而且对红树的根系也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对红树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结语

互花米草治理与红树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本着生态优先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科学、高效的保护措施使红树林受到的扰动降到最低。目前,在互花米草的治理下红树植物的生长日趋旺盛,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在逐渐恢复。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全面修复受损海域的生态环境,并为提高我国海域生态系统的自持性、防灾减灾能力及生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林志荣.园林工程互花米草治理和红树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技术探讨[J].居业,2024(5):71-73.

[2]郭萍萍.秋茄红树林替代互花米草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4,44(10):54-58,74.

[3]贺银.红树林保护区跨海桥梁设计与施工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24(2):94-96,142.

[4]黄华.跨海特大桥穿越红树林带施工环保措施探讨[J].市政技术,2022,40(3):182-184.

[5]赵紫檀,郑洁,吴则焰,等.互花米草入侵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37(2):169-173.

作者简介:梁梓欢(1993一),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工程施工。

标签:  红树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