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秦岭冷杉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精准、全面掌握秦岭冷杉育苗造林技术,对确保秦岭冷杉健康生长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详细阐述秦岭冷杉的育苗造林管理措施,结合其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介绍采种、选地、整地做床、施基肥与土壤消毒、种子处理与播种等育苗及造林技术。
关键词 秦岭冷杉;育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1.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09
秦岭冷杉是一种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1]。因为秦岭冷杉及其种子容易被鼠类啮食,天然更新能力较差,所以秦岭冷杉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对保护与利用秦岭冷杉资源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秦岭冷杉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对秦岭冷杉的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为提升秦岭冷杉育苗造林实效、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区域概况
秦岭,地处东经104°15′~120°21′、北纬32°18′~34°05′,山脉地势起伏,海拔差异显著,在海拔1 800~3 500 m地带,气候凉爽湿润,土壤深厚肥沃,秦岭冷杉广泛分布,形成了茂密原始森林。在该地带,秦岭冷杉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可达数十米,树干粗壮,树冠浓密,且与其他树种如红桦、华山松等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2 秦岭冷杉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
秦岭冷杉是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秦岭冷杉为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山体的阴面,或山谷溪流附近茂密的丛林中,大部分树木很少结果,只有在光照较好的地方成熟的树木才能正常结果。但由于种子容易被鼠类啮食,秦岭冷杉天然更新能力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导致秦岭冷杉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3]。为保护这一珍稀植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生境,控制采伐行为,加强种子保护和人工繁育,以增加种群数量和促进其繁衍生息。为探究秦岭冷杉育苗造林技术,需要明确秦岭冷杉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秦岭冷杉树高可达50 m,1年生枝呈淡黄灰色、淡黄色或淡褐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稀疏细毛;
2、3年生枝则呈淡黄灰色或灰色,冬季的芽呈圆锥形,有树脂分泌物。秦岭冷杉叶子呈两列或近两列状,形状为条形,长1.5~4.8 cm;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下表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果枝上的叶子先端尖或钝,树脂道分布在中部或近中部。秦岭冷杉球果呈圆柱形,部分呈现卵状圆柱形,长为7~11 cm,直径为3~4 cm;成熟前球果为纤维绿色,成熟时球果为褐色。种子为三角状椭圆形,长约8 mm。种翅较大,呈倒三角形,上部宽约1 cm,连同种子的长度约为1.3 cm。
秦岭冷杉生长在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环境要求为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秦岭冷杉对寒冷和干旱气候的适应性较差,主要分布在最低气温-15.3 ℃、最高气温35 ℃的区域,种植地要求年均温度为7.7 ℃,相对湿度不低于78%,年降水量约为1 347 mm。
3 育苗技术
3.1 采种
通常情况下,秦岭冷杉种子在每年10月成熟。在种子成熟,即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后进行收集,将其清理干净并晾干。最好采集60年生左右、健康粗壮的母树的种子。在种子晾819a42f216777c79f8efddfbdadcfdb6干后,将种子放置在干燥的贮藏室种进行储存。需要注意的是,在存放之前,要对麻袋和贮藏室进行消毒处理。
3.2 育苗
3.2.1 选地
为保证树木生长质量,苗圃地的选择应严格遵循适宜秦岭冷杉生长的原则,同时要求便于管理。根据秦岭冷杉的生长要求,苗圃地可选在海拔约2 800 m的地区,且要求地块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充足、地形开阔、排水良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坡度1°~3°的缓坡地或沟谷平地。同时,选地区域的土层厚度应大于30 cm,地下水位不高于1.5 m[4]。土壤的酸碱度以微酸性或中性为宜,应避免在积水洼地、重盐碱地等设置苗圃。另外,苗圃地的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育苗任务、地形、土质等因素,统一规划相关设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2.2 整地做床
在准备苗圃地前,管理人员应对苗圃地进行筛选,并将苗圃地存在的杂质清理干净,如石块等。清理完毕后,进行土壤翻耕,翻耕深度大于25 cm,并保持土壤中的团粒结构,确保土层上部分松软,下部分密实,以保持适当的湿润度。翻地做床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采用高床的形式进行做床。高床的高应控制在20~30 cm,宽应控制在1.1 cm左右,而其长度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整地做床的情况进行确定。另外,管理人员在整地做床过程中应注意,高床的最佳方向为东西向,且步道的宽度不得小于40 cm。
为促进苗木生长,需要在其一个生长周期后,进行改土。改土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将林内腐殖质土进行堆积,持续1年以上,使其发酵腐熟。在此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对腐熟的土壤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腐熟土翻入土壤中,以提高土壤肥力。
3.2.3 基肥与土壤消毒
在土壤消毒方面,主要进行高温消毒,即铺平土壤晾晒3~5 d。必要时,可以将5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均匀地浇灌在表土中,实施翻耕杀虫;可每平方米用2 kg的30%硫酸亚铁水溶液均匀地浇洒在苗床上进行土壤消毒[5]。
3.2.4 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先将种子在30 ℃的水里浸泡48 h。种子浸泡期间,每天早晚换2次水。种子浸泡后,管理人员可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持续时间为2 h,随后将种子捞出,并放置在密封罐中30 min。处理完毕后,用清水将种子上存留的药液冲洗干净。冲洗干净后,以1∶4的质量比混合种子与湿细沙,并堆积起来,应保证堆积厚度小于40 cm。堆积完成后,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保温、催芽处理。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起到保温、催芽的效果。在催芽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按照早晚各一次的频率,对种子进行翻动,并在24 h内进行3次测温,以将温度控制在25 ℃左右。若温度较低,则加温水提高温度;若温度高于25 ℃,则去掉薄膜进行降温。育苗完成后,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幅、间距均为10 cm,覆土厚度为0.5~1.0 cm[6]。同时,使用经过消毒的林内腐殖土和细沙按3∶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作为覆土材料。播种后,轻轻压实覆土,使种子与土壤结合,有利于出苗。由于秦岭冷杉的种子存活率较低,管理人员应精准控制播种量。在播种完成后,应将消毒后的草或竹帘覆盖在苗床上,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
4 造林技术
4.1 造林地选择
在秦岭冷杉造林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保证造林在其自然分布区内进行。同时,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秦岭冷杉的生物学特征。在选择造林地点时,应优先选择海拔在2 300~3 000 m的高山地带,特别是阴坡、半阴坡或林中空地。可考虑在条件适宜的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进行秦岭冷杉造林。
4.2 整地方式
在整地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穴状整地法,每个穴的规格为30 cm×30 cm×30 cm。在整地前,管理人员应割除种植穴周围的杂灌,并仔细拣除树根、草根和石块等杂质,以为秦岭冷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4.3 造林树种组成与造林密度
在秦岭冷杉造林的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其自然分布规律,在不同海拔地段进行合理的混交造林。在海拔2 300~3 000 m的地区,可将秦岭冷杉和紫果云杉按照7∶3的比例进行混交林的培植,以充分利用两种树种的生态特点,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秦岭冷杉的造林密度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如采伐迹地和林中空地,可以适当增加造林密度,具体为行距1.5~2.0 m,株距1.0~1.5 m,每667 m2保持300株以上的种植密度。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秦岭冷杉的标准造林密度为株距1.5 m,行距2.0 m,每667 m2种植222株[7]。
4.4 苗木选择
在选择苗木造林时,苗龄应在7年以上,地径应在1.2 cm以上,高度应在30.0~40.0 cm,从而确保苗木能够健康生长。在造林前2 d,管理人员应以保持苗木根系湿润为目标,对苗圃地进行灌水处理。在起苗后,管理人员可以按照1∶5的质量比,将菌根剂和黏性黄土进行混合,再用苗木蘸取混合后的搅拌桨,促进苗木的根系发育,保持苗根的湿润状态。
4.5 栽植方式
根据秦岭冷杉的生长特性,其适宜在春季、秋季进行种植。若管理人员选择在春季种植,则应确保造林工作在土壤完全解冻后进行。为保障造林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穴植的方式进行造林。在栽植时,要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株行距,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秦岭冷杉喜酸性土壤,因此在栽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必要时可添加腐殖质或硫黄粉等改良土壤。
在苗木栽植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按“三埋”“两踏”“一提”原则进行栽植。1)“三埋”是指3次覆土过程。第1次覆土应填至坑深的1/3处,此时需要轻轻抖动苗木,使其根系自然舒展;第2次覆土至坑深的2/3处,此时要检查苗木是否保持直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第3次覆土则填土至坑口,注意覆土要均匀,避免根系裸露。2)“两踏”是指在覆土过程中的两次踏实操作。第1次踏实是在第2次覆土后,用脚踩实土壤,使秦岭冷杉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第二次踏实则是在最后一次覆土后,确保土壤紧密,防止浇水后土壤下沉。3)“一提”是指在第1次覆土后,将苗木轻轻上提。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秦岭冷杉根系在土壤中卷曲,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此外,栽植深度应避免过深,高于原土高度1~2 cm即可。另外,土层较厚的区域,应采用缝植法进行造林。在使用缝植法时,秦岭冷杉根系必须伸展,以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5 田间管理
5.1 有害生物防治
秦岭冷杉幼苗易受到立枯病的侵害,因此在苗木出土后应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可以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者配制1%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喷雾防治,或者使用1%的硫酸亚铁进行喷洒[8]。每隔7~10 d喷洒一次,持续进行2个月,以有效控制病害。
虫害防治方面,秦岭冷杉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小地老虎。针对蚜虫,可以喷洒溴氰菊酯进行防治,每隔7 d喷洒一次,连续2~3次。针对小地老虎,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将90%敌百虫100倍液混合于新鲜菜叶中,诱使小地老虎食用中毒而亡[9]。
在鼠害方面,中华鼢鼠会啃食树干。可以在其取食洞道的上方钻一个小孔,然后投放鼠药鼢灵,再用土块封住小孔。鸟类、啮齿动物也会对苗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采取驱赶等方法进行防治。
5.2 追肥与防寒
追肥一般是针对2年生以上的苗木。管理人员应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土壤营养评估信息,于每年追施尿素、硝铵等氮肥2~3次,每次追肥量为150~225 kg·hm-2[10]。追肥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同时进行松土除草相关工作。为保证追肥质量,应先追肥,后拔草,再翻土与浇灌。可以在雨天直接将肥料撒在苗床上,利用雨水帮助肥料渗入土壤,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为保护苗木免受危害,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在有霜冻的晚上进行灌水或者在霜降临时点放烟雾剂,形成一层薄薄的雾气,起到保护苗木的作用。在11月中旬,揭开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撒上麦草等覆盖物,再将竹帘盖在上面。次年4月中旬,野草返青,先揭开竹帘,4~5 d后再去除麦草,以避免春寒对苗木的影响。
6 结语
通过了解秦岭冷杉的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可以更好地开展育苗和造林工作。在育苗方面,采种、选地、整地做床、施基肥与土壤消毒、播种等步骤都是关键。在造林方面,选择合适的造林地、采取适当的整地方式、确定合理的造林树种组成与造林密度、选用优质的造林苗木和适合的造林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要注重有害生物防治及追肥防寒工作。不断优化和改进技术,有利于实现秦岭冷杉的可持续育苗和造林,为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相伦,刘其武,陈鹏,等.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资源冷杉生长规律与结构特征[J].林业科技通讯,2024(1):6-10.
[2] 王丹,张中帅,曾庆银,等.滇西北冷杉属植物结实特性及种子特征研究[J].植物研究,2023,43(5):647-656.
[3] 贠宏.洮河林区冷杉林病虫害防控策略[J].现代园艺,2023,46(10):54-56.
[4] 魏建平.浅谈秦岭冷杉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3(5):38-40.
[5] 李爱民.秦岭冷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2(3):43-44.
[6] 杨银礼,孟丽.小陇山滩歌林区秦岭冷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29):84-86.
[7] 宝秋利,梁显丽,代海燕,等.内蒙古2种针叶造林树种气候适生区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21(5):32-36.
[8] 赵世来.秦岭冷杉培育技术[J].乡村科技,2020(20):55-56.
[9] 赵倩倩,肖琴,苗宇,等.秦岭冷杉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20,51(6):1491-1497.
[10] 李平利.眉县秦岭冷杉应用价值及树种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20(4):144.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