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56)

摘 要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93%,其中油酸82%,亚油酸11%)、山茶甙、茶多酚、皂苷、鞣质及角鲨烯等营养物质,深受市场的青睐与喜爱。江西省宜春市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对其先进的油茶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基于此,阐述宜春市的油茶种植概况,分析选地、整地、选种、定植等种植技术,探索幼林、成林抚育策略,并针对宜春市油茶常见的4种病虫害(油茶炭疽病、油茶煤污病、油茶尺蠖、茶枝镰蛾)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油茶;栽培技术;江西省宜春市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08

油茶是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作物。2022年,我国油茶行业产值规模达到2 252.12亿元。为了推动油茶种植产业持续发展,同时确保生态效益,我国先后颁布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江西省也出台了《江西省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然而,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油茶栽培技术,导致油茶产量、品质均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因地制宜地对油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该地区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土壤不但肥沃,而且含有硒元素,适合进行油茶种植,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2022年,仅袁州区一地,油茶种植面积就高达5.37万hm2,年产茶油8 000 t,实现产业年产值达21亿元。宜春市油茶产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油茶产品,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2 油茶种植要点

2.1 选地

为确保油茶的高产、稳产,油茶园应处于开阔、温暖的低山丘陵地带(海拔100~500 m),土壤以酸性(pH值4.5~4.6)为宜,类型以红黄壤、黄壤、红壤为宜。宜春市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9.05%,红壤面积109.09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3.63%。由此可见,宜春市大多数地区均适宜种植油茶。

2.2 整地

整地可以为油茶提供疏松的土壤条件与充足的养分。宜春市农户多于秋冬两季进行整地工作,如果种植区域坡度为小于10°的缓坡地,整地方式以全垦整地为宜;种植区域为10°~25°的斜坡,整地方式以带状整地为宜。整地过程中,要在深翻土壤的同时,将表土中的杂草与碎石清理干净。整地完成30 d后,便可进行定点挖穴工作。在宜春市,种植穴的规格通常为60 cm×60 cm×60 cm。

2.3 选种

农谚道:“良种定大局。”在选择油茶品种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相契合,并符合市场需求的油茶品种。宜春市林农积极学习《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的知识内容,并分析市场需求,常选品种包括但不限于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赣石83-4号、GLS赣州油1号、GLS赣州油4号及赣州油10号等。所选种子要求饱满、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2.4 定植

12月至翌年3月,宜春市气候适中,水分较多,因此油茶栽植工作多在此时进行。用于营造油茶林的幼苗,以苗高20 cm以上、根系发达的一年生壮苗为宜。起苗前3~4 d进行灌溉,起苗时,须多带宿土,确保根系的完整,并剪去过长或撕裂的根系,促使侧根生长,主根保留30 cm以上。在将苗木运送至种植区域后,应进行假植,随栽随拿,避免油茶苗根系晒干,严重失水,影响成活率。

在进行栽植的过程中,油茶根系应保持舒展状态,根土密接,否则影响栽后成活率。同时,要将苗木扶正,敲碎表土,清除石块、草根后覆土于苗木根系。当土填到苗木根系原有土痕时,略向上提,使苗根舒展、根土密接,然后用脚将土壤踏实,再次将种植穴用土填满,最后用力踩紧,做好土盘,表面再盖一层松土,减少水分的蒸发。

需要重视的是,栽树的深度一般要比苗木原来在苗圃时的入土深度深3~4 cm。栽植过深,根系呼吸不畅,吸收能力降低;栽植过浅,苗根靠近地面,易受干旱、风动而死亡,严重影响成活率。

3 油茶抚育管理

3.1 油茶幼林抚育管理

3.1.1 除草

在宜春市,常见的杂草包括但不限于豚草、马齿苋、地肤、泽泻及千金子等,如未及时进行除草工作,则会导致杂草大规模蔓延,与油茶争夺营养,影响油茶的品质与生长速度,降低农户经济收益。在宜春市,农户多用草甘膦除草剂,每667 m2用药1.5~2.0 kg,兑水30.0~60.0 kg,在杂草生长旺盛的季节使用。

3.1.2 施肥

施肥是油茶林抚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油茶幼林施肥量如下:第1年,施复合肥(N、P、K总量不少于30%)0.05~0.10 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少于45%)0.5~1.0 kg;第2年,施复合肥0.1~0.2 kg、有机肥0.5~1.0 kg;第3年,施复合肥0.2~0.3 kg、有机肥1.0~1.5 kg;第4年,施复合肥0.3~0.4 kg、有机肥1.5~2.0 kg;第5年,施复合肥0.4~0.5 kg、有机肥2.0~2.5 kg。

3.1.3 修剪

对油茶幼树进行整形修枝,主要是为了培养树体骨架,迅速扩大树冠,为今后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促使其提早开花结果,达到速生、早实、丰产的目的。修剪方法为在30~40 cm高的主干上,选留3~4个向四面均匀开张的主枝,每个主枝上均匀交错地保留3~4个侧枝,逐渐扩大形成树冠。修枝整形时要秉持去弱留强的原则,剪去主干上30 cm以下的下脚枝、衰弱枝、交错枝、病虫枝及截断生长过于强盛的徒长枝,使其树冠整齐,形似圆球。

3.1.4 间作

在幼林抚育过程中,根据《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的要求,可选择林粮、林药、林花、林草、林菌及林茶等模式开展套种工作。套种时应选择草本矮秆作物,套种作物应距油茶树蔸部80 cm以上。宜春市林农通过套种工作,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收益,而且部分套种作物可以抑制野草蔓延,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油茶的品质与产量。

3.2 油茶成林抚育管理

3.2.1 垦复

在宜春市,垦复分两次进行,分别在夏、冬两季。通过垦复,提高土壤品质,减少杂草出现。夏垦深度以10~15 cm为宜,冬垦深度以20~25 cm为宜。根据宜春市气象局提供的数据,7—8月宜春市干旱较为严重,在进行夏垦时,应配合进行1~2次灌溉,使油茶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从而提高油茶果的产量与品质[1]。

3.2.2 修整

随着油茶树年龄的增大,枝条不断向前伸展,树冠逐渐开张,下垂枝不断增加。这些枝条着生过低,受光不足,不能很好地开花着果,消耗养料甚多,同时影响中耕垦复。此时,林农应及时进行修枝。下垂枝修枝的程度,可根据树龄、耕作方法和油茶品种确定。壮年树、土壤贫瘠、未进行间作的普通油茶,下垂枝修枝的程度可轻些;老树、土壤肥沃、进行间作和小果油茶,修枝可重些。有些下垂枝长势中等,又着有部分花果,可以暂时予以保留,待茶果采收之后再剪去;也可以在有分枝处剪去下垂的部分,使其枝条回缩[2]。

3.2.3 传粉

油茶需要昆虫为其进行传粉,但就目前而言,宜春市部分油茶种植区域因为种种原因,传粉昆虫数量较少,油茶花粉多通过风传播,导致油茶茶果的收获率仅为2%~10%。为解决这一问题,宜春市林农积极饲养蜜蜂,不但通过销售蜂蜜等产品增加了收入,同时提高了油茶的传粉效率。根据对奉新县赤田联营林场、奉新县国有采育林场、袁州区国有林场的调查研究,采用该方式的油茶成林,收获率在75%以上[3]。

3.3 油茶病虫害防治

在宜春市,常见油茶病虫害主要有4种,即油茶煤污病、油茶炭疽病、油茶尺蠖与茶枝镰蛾,其防治方式如下。

3.3.1 油茶煤污病

油茶煤污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煤炱目和小煤炱目中的多种真菌。煤污病发生在油茶的叶片及枝条上,染病叶片表面及枝条表面出现黑褐色或黑色烟煤状物,起初为圆形病斑,有的则沿叶片的主脉蔓生,逐渐向叶面、枝条发展形成一层很厚的黑色毒层,若不及时防治,会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失去制造养分的能力,造成落花、落果、落叶,被害轻的影响茶果质量,感染严重者全株枯死,颗粒无收[4]。油茶煤污病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及时进行修枝、间伐工作,使油茶植株能够保持适当的密度,林内长期维持通风透光的状态,不但能够减少油茶煤污病发生的概率,同时对开花坐果有利。

3.3.2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是宜春市常见的油茶病害之一,该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引起。在感染该病后,油茶出现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则会导致整株衰亡。防治油茶炭疽病,可在12月至次年2月修剪病害部位,清除历史重病株,摘除病果、病叶,并进行焚烧、深埋处理,避免油茶炭疽病的进一步蔓延。化学防治可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60 g,兑水600倍喷雾,5~7 d喷1次,连续喷洒3~4次[5]。

3.3.3 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别名量步虫,属鳞翅目尺蠖科,我国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出现,除危害油茶外,亦危害板栗、油桐等树种。油茶尺蠖发生数量多时,可将植株叶片全部食光,使其呈火烧状。油茶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油茶树蔸根际周围疏松土壤中20~30 mm处过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化蛹,在4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幼虫,5月下旬到6月上旬入土化蛹,化蛹期长约8个月。成虫出土后,爬到树干阴凉处休息,夜晚活动,无趋光性,飞翔力弱,易于捕捉。初化幼虫有群集性,取食嫩叶表皮,受惊动便吐丝下垂,随风传播。

防治油茶尺蠖可采取以下措施。1)农业防治。油茶尺蠖蛹期相对较长,宜春市林农利用其这一特征,于每年冬季开展垦复工作,培土复蔸灭蛹。此外,成虫飞翔力弱,可人工进行捕捉;卵块产于树枝下方或树干凹面,黏性不足,极易刮除,可在每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进行刮卵。2)化学防治。每667 m2用5%氯氰菊酯微乳喷雾进行防治,用量为10 mL左右,7~10 d喷1次,连续喷3次。

3.3.4 茶枝镰蛾

茶枝镰蛾别名油茶蛀茎虫、茶枝蛀蛾、茶钻心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在江西省有大量分布,幼虫侵蚀油茶的树枝、树干。茶枝镰蛾1年发生1代,幼虫在油茶枝干内过冬,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成虫,在羽化1 d后进行繁殖,8~10 h后产卵,幼虫孵化之后蛀入油茶,蛀食高峰期为每年9—11月,每月蛀食10 cm以上。该虫害防治方式如下。1)人工防治。茶枝镰蛾危害时间较长,从6月中旬开始至次年10月为止,幼虫蛀入枝梢后,树梢枯死,因此林农可将距油茶基部15 cm处的枯枝剪去,将幼虫烧杀。2)物理防治。茶枝镰蛾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林农可在油茶种植区域悬挂黑光灯,对其进行诱杀。根据宜春市林农的实践经验,该方式防治率在90%以上[6]。

4 结语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各油茶产地应明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油茶栽培、抚育措施,提高油茶产量,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油茶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哲,朱香明.油茶高效种植及产业发展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23,52(6):55-60.

[2] 陈凯,阙明明.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策:以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为例[J].南方林业科学,2019,47(6):59-63.

[3] 陈凯,吴丽.加快油茶产业建设推动油茶精准扶贫: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J].南方林业科学,2019,47(3):56-59.

[4] 严谨,廖福霖,洪燕真.油茶林经营模式小规模或大规模之辨:基于江西省宜春市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1):21-27.

[5] 敖幼平.创新发展引路助推产业惠民: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主要做法[J].林业经济,2017,39(7):2-3.

[6] 唐招蓉,吴娟,陈晓娟,等.农村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太尉村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5):196.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油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