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现状及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55)

摘 要 统筹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和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为例,阐述当地“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大“三社”融合力度、深化“三变”改革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三社”融合;“三变”改革;乡村振兴;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3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业强国是全党全国的重点工作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当务之急是稳住农业基本盘,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和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有机整合各自为政的三方相关服务职能,助力乡村振兴,力求将“三社”融合用市场化方式融入“三变”改革,为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治理增效、广大农民增收提供条件。其中,武隆区沧沟乡不断强化“三社”之间的合作共促作用,推进“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1 现状

1.1 “三社”融合发展的内涵

“三社”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农商行)分别利用其在生产管理、市场渠道、金融支撑等方面的优势,由供销社发挥统筹协调带动作用,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信用社(农商行)进行融合发展,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其实质是以产权为纽带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来推动涉农资源优化配置,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1]。

1.2 沧沟乡“三社”融合情况

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发展带动各村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起核心引领政策支持作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产业、资本与服务三者间的融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为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相应服务。沧沟乡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类众多,村集体经济组织庞杂,但其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信用社充当资金提供者,与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借贷支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三社”融合发展。

1.3 沧沟乡“三变”改革情况

沧沟乡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吸引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农民参与“三变”改革。例如,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吸引村民自愿入股并实现年底分红。同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创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打造红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通过以古渡驿站为背景开发旅游景点“青杠古渡驿站”等资源变资产的方式,提高当地村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有效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2022年2月26日,重庆市武隆区政府印发了《乡村产业振兴扶持政策》(武委农组〔2022〕1号),对部分产业采取先建后补、边建边补方式进行资金补助,但是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及产出农产品的销售链条等问题尚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新兴产业面临从零开始进行产业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营销网络组织等工作的挑战,任务难度大,需要政府及时出台相应产业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此外,现有立项产业项目的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计划未落实到位,沧沟乡的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受到制约。

2.2 市场发育不成熟

目前,沧沟乡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条不完整、品牌建设意识薄弱、销售渠道闭塞等问题。1)根据调研情况,沧沟乡大多数农产品都处于初级生产阶段,未进行深加工及产业链的延伸。2)虽然沧沟乡内少数品牌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认证,但并没有完成品牌建设。实际上,品牌建设成功的标志是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追捧。然而,目前沧沟乡的农业产品缺乏“品牌灵魂”,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和深化。3)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是拓展农业市场和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关键,沧沟乡农产品的主要销售范围集中在重庆市内,销售渠道闭塞,市场占有率低,售价普遍不高。

2.3 “三社”融合发展受制约

1)农民专业合作社多而不精。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沧沟乡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即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较低,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较差。虽然沧沟乡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但其带动能力有限,带动成员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在10户以下。同时,尽管沧沟乡的养殖、种植农产品品种十分丰富,但是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存在规模参差不齐问题。

2)供销社力不胜任。供销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货物流通的重要渠道,发挥了统购统销的功能,是人们获取生活物资、生产物资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供销社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经营范围小、业务单一、资金短缺、制度体系不完善等,仅提供开展培训和提供农用物资等服务,导致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3)信用社作用未充分发挥。调研得知,沧沟乡的金融机构并未对农户手中的闲散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对沧沟乡进行金融服务的机构共8家,仅简单发放低息或无息的助农贷款,帮扶模式单一。2022年,各大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总计发放29笔,贷款数额大多集中在10万~30万元,其中21万~30万元贷款频率最高,共7笔。总的来看,农户、合作社贷款的数额不高,贷款的单位也较少。

2.4 “三变”改革推行缓慢

1)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较弱。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让农民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沧沟乡农民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分成,采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农户+集体经济”模式。公司相对于农户而言,其资金实力、人才聚集能力、市场垄断力、产品定价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小、居住分散、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2)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沧沟乡深度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智慧农业项目引进不足,现代科学农业技术应用程度低,机械化、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规模化经营受限,并且智慧工厂、智能设施设备处于建设中状态,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不利于“三变”改革的快速推进。

3)资产作价入股难度大。“三变”的核心在于农民参与入股,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和农民手中的资金、资产、技术等资源联合起来,建立长效、高效的收益机制。沧沟乡缺乏相应的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及价值评估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导致资产作价评估难度大,尤其是对于非实物的评估难度较大。资产评估不准确既会损害农民和集体的利益,又会损害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利益。

3 对策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优化劳动力布局。目前,沧沟乡的劳动力老弱化、人才资源不足问题严重。应当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特色资源等,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发展。此外,建立相关农业基地,吸引农业科研院所、高职院校的高层次人才来乡进行科研、产品开发,进行有效利益联结。

2)落实帮扶政策措施。①从政策的制定上着手,了解目前沧沟乡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例如,进一步细化土地流转政策,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等。②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是影响项目成败的直接因素。要避免政策替代式执行、残缺式执行、象征式执行、观望式执行。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的同时,优化政策执行机构,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根据沧沟乡每个发展阶段进行适当调整。③对政策执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强化建立和执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以风险预警、内外监督、考核评估、问责制等为重点。

3.2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价值链和盈利模式,开辟农民就业创业空间,扩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完善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2)大力推进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进行资源整合,将农业、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三者之间相互促进,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活力,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村集体组织和农民收入增长。3)发展现代化农业。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大量引进智慧农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高效农业。

3.3 加大“三社”融合力度

1)巩固“三社”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积极完善“市-县(区)-乡镇-村级”四级供销网络体系[2]。加大对基层供销社的资金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把恢复重建供销社的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其有效重建。拓展供销社的服务功能,引导供销社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新需求,创新经营服务业务,扭转供销社在乡镇无阵地、无人员、无经营、无服务的局面[3]。

2)夯实“三社”融合发展的产业根基。沧沟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专注潜力大的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增加注册资本,做好资源整合,提升经营能力,实现长效高效发展[4]。

3)强化“三社”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为保证农民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生产,既要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支持,又要做好信用担保,降低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带动农民的自有闲散资金,让农民真正地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加大信用社涉农金融服务力度,强化“三社”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5]。

3.4 深化“三变”改革机制

1)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的深度联合,强化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发展产供销一体化,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收入增长,实现共赢发展,促进共同富裕。2)加快推动“三变”作价入股体制机制建设。①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三变”资源、资产、技术等作价入股的规章制度和准则的建设,建立有关农民和农业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从政策方面给予有效支持。②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平台。③作价入股时,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需要作价入股的资源、资产、技术进行有效的评估。

4 结语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探究沧沟乡“三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三社”融合如何推动“三变”改革,促进沧沟乡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沧沟乡的“三变”改革,目前虽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和农民收入起到一定助益作用。但总体来说,沧沟乡还需要“三社”融合发力,聚焦“三变”改革中重点、痛点、难点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彭国川.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发展[J].当代党员,2020(13):31-32.

[2] 唐丽桂.“三社融合”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供销合作社再创乡村振兴新路子[J].重庆行政,2022,23(2):30-32.

[3] 朱静.为农服务初心不忘 砥砺前行再踏征途[EB/OL].(2018-12-18)[2024-03-10].https://www.cqrb.cn/content/2018-12/18/content_178928.htm.

[4] 杨帆.重庆市梁平区“三社”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研究[J].乡村科技,2020(14):55-57.

[5]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实施方案[EB/OL].(2017-12-18)[2024-03-10].http://nyncw.cq.gov.cn/zwxx_161/tzgg/202003/t20200326_6097356.html.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农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