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桉树是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在建筑、医疗、化妆品、防风固沙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桉树需求量的增加,对桉树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愈发重要。鉴于此,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为例,以选种、选地、清山、整地、种植及生长抚育等环节为切入点,分析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桉树;栽培技术;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7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科学发展桉树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广西桉树以占全区14%的林地生产出全区80%的木材,以占全国0.6%的林地贡献了全国40%的木材,支撑了3 000亿元的木材加工产业,每年固碳4 000多万t,成为分布范围广、产业链条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以下简称高峰林场)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截至2021年,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蓄积量为138万m3,位于全区林场首位,因此对该林场桉树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高峰林场总部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丹凤路8号高峰大厦,始建于1951年,设有13个营林分场、8个对外造林部,造林范围覆盖广西12个市、49个县(市、区)。高峰林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十佳林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林板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及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高峰林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450~1 650 h,平均湿度为79%,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的4—9月。该林场属低丘陵山地地带,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占全林场70%。由此可见,高峰林场在桉树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峰林场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林规发〔2022〕14号)、《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改发〔2021〕10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广西科学发展桉树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林生发〔2021〕41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大力推动桉树种植业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高峰林场场内桉树人工林总面积15 350 hm2,占场内林地总面积的60.7%;人工林财务净现值为21 112元·hm-2,内部收益率为28.90%,年均投资利润为6 397元·hm-2,经济效益较好。高峰林场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科研与创新,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根据该林场首个营林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到2027年末,高峰林场的桉树商品林规模将超过8.0万hm2,每年新增桉树商品林0.8万hm2以上,桉树6~7年生时平均每667 m2出材量超过12 m3。
2 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2.1 选种
选种是速生桉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所选品种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征,具一定的市场前景。就目前而言,高峰林场的主栽品种包括但不限于DH33-27、DH32-22、DH32-29、DH32-27、G2及Ec1等。上述桉树品种均具备速生、丰产的特征,以DH33-27为例,该桉树品种造林前期生长迅速,平均年生长量为31.00~43.75 m3·hm-2;木材材质好,纹理直,成材基本密度为(480±20)kg·m-3,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2.2 选地、清山、整地
桉树适合在海拔较低,土壤疏松且透水、透气能力强,持水性良好的区域种植。选地后,应进行清山。在过去,高峰林场多采用炼山法进行清山,但该方法极易使土壤退化。因此,2021年高峰林场与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广西中南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在延河分场等区域应用免炼山造林模式。先每667 m2喷施草甘膦100 mL,兑水15 kg,进行除草。根据高峰林场的实践经验,该方法的除草率在95%以上,能够控制林地内杂草对新植树苗的影响,确保苗木成活。除草后,将林中灌木砍除。需要重视的是,两项工序不能颠倒。否则砍伐的灌木极易将杂草压住,使杂草难以被清除干净。在完成工作后,可将灌木剩余物运往种植区域外,作为薪材出售。
为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给予桉树良好的生长环境,林农应在清山后整地。林地坡度小于15°,选用机耕全垦,深度以20~25 cm为宜;林地坡度在15°以上,则采用人工带垦法,即沿等高线挖带,带深以10~20 cm为宜,带宽以100~120 cm为宜。
2.3 种植
3—4月气温回暖、雨水充沛,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桉树吸收水分、养分,因此高峰林场多于此时种植桉树。每667 m2种植桉树110株为宜,株距、行距分别为2 m、3 m。由于高峰林场有黑翅大白蚁、土垄大白蚁活动,为防治蚁害,农技人员多用20%天鹰杀白蚁乳油混入泥浆(泥土30%、水70%),使泥浆中氰戊菊酯的含量达到0.02%。待将其混匀后,把苗木根部浸入泥浆中,使所有的根系均沾上泥浆。在种植时,将桉树以竖直状态插入种植穴,随后用湿土压实,再在表面处堆放松软泥土,厚度以4 cm为宜。在种植后的1~3个月内,高峰林场的林农、农技人员每15 d巡视1次,如果发现桉树幼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下,及时补植。
2.4 生长抚育
2.4.1 除草
高峰林场土壤湿润,气候温和,适宜各类杂草生长,较常见的有马唐、鼠曲草、千金子、香附子、酸浆、狗尾草及白茅等。如不及时除草,必然会使杂草与桉树争夺营养,使桉树生长不良。为避免这一问题,每年6—11月,根据杂草长势,除草2~3次。沿桉树种植行带状铲草,带宽1.5 m,铲除带内的杂草、灌木,并挖除带内的草根、杂灌等。
2.4.2 施肥
每年3—11月,追肥1~2次,在植株上方20 cm处开沟施肥,所施肥料以桉树专用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则应以树龄大小为依据,栽植当年每次追肥0.25 kg·株-1,第2年每次追肥0.50 kg·株-1,第3~4年每次追肥0.75 kg·株-1。
2.4.3 修剪
通过修剪,可改善桉树的通风、透光情况,并使营养物质流向主要枝干。在修剪时,应秉持去弱留强的原则,修剪病枝、弱枝。待修剪完毕后,在伤口处涂抹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防止病虫害侵染[1]。
2.4.4 病虫害防治
2.4.4.1 桉树褐斑病
在高峰林场,4—10月均有发生桉树褐斑病,7—8月为发生高峰期。7—8月,广西温度较高,雨水充沛,为病原菌滋生、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在染病后,树木的叶片相继出现失水和萎蔫现象,特别是嫩梢或嫩叶,症状更加明显,发病后期则全株萎蔫,此外并无其他症状表现。若将树干进行解剖,则可发现树干部分的边材有绿褐色的条状病斑,而且可见病斑是从树木的根系向上发展而来。由于发病程度不一,发病轻的树木有时仅部分感病,从而出现部分枝叶发病枯死,甚至半边树冠出现萎蔫的现象。若将感病部位放在室温条件下保湿72 h,其病部表面会出现初期为白色,以后变成浅灰色的松散霉层,这就是病原菌的菌丝及其分生孢子梗。根据高峰林场农技人员的工作经验,桉树褐斑病在土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湿度长期过大的地方易发生;在房前屋后、道路边、水田边等地方的桉树,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频繁,易出现伤口,发病率也较高;在土壤呈碱性的条件下,病害发生率相对较高。2022年,高峰林场六里分场桉树褐斑病发生面积约34.67 hm2[2]。
为防治桉树褐斑病,可采取以下措施:开沟排水,防止病菌通过雨水传播;定期在林地内巡视,如果发现病株,则及时拔除,并在病株附近洒生石灰消毒;可喷洒0.3~0.5°Bé石硫合剂进行防治[3]。
2.4.4.2 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又名铜绿异丽金龟,属鞘翅目丽金龟科昆虫。成虫为害成林、幼林、采穗圃,以及苗木的叶、花蕾等,食叶呈孔洞或缺刻,残留叶脉似网络状,也可把全树或局部林分叶子吃尽。在广西,该虫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或少数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成虫出现期为6—8月,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发期。成虫高峰期始见卵,幼虫8月出现,11月进入越冬期。
为防治铜绿丽金龟,可采取以下措施:利用铜绿丽金龟的假死性,于傍晚时在桉树下放置塑料布,摇晃树干,待成虫掉后捕捉,或作为养鸡饲料出售,或集中焚烧处理;可每667 m2撒施金龟子绿僵菌421颗粒剂4~6 kg防治,或者每667 m2喷施4.5%氯氰菊酯乳油2 250~3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用药2~3次;利用铜绿丽金龟喜食杨树叶的特性,于林内每667 m2放置5把在90%敌百虫晶体1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浸泡2~3 h的带叶杨树枝(长度以60 cm为宜),对成虫进行诱杀。
2.4.4.3 油桐尺蠖
油桐尺蠖别名桉尺蠖、大尺蠖,属鳞翅目尺蠖科昆虫,以桉树树叶为食,对树势影响严重。在高峰林场,油桐尺蠖每年可发生2~4代,成虫趋光性弱,交尾前雌成虫释放性外激素,引诱雄蛾交尾。卵产于树皮缝里或叶片背部,用尾端黄毛将卵覆盖,每只雌蛾产卵800~1 500粒,最多可产2 000粒。2022年,高峰林场东升分场油桐尺蠖危害面积93.33 hm2,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为防治油桐尺蠖,可采取以下措施。1)物理防治。在油桐尺蠖盛发期(5月下旬至6月初,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中旬),在桉树林间每667 m2悬挂黑光1盏,防治率高达90%。2)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蜘蛛、绒茧蜂、姬蜂、油桐尺蠖黑卵蜂等油桐尺蠖天敌,或者喷施苏云金杆菌HD-1制剂防治。3)化学防治。可喷洒10%氯氰菊酯乳油6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8 000倍液、20%克螨王乳油1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防治[4]。
2.4.4.4 桉蝙蛾
桉蝙蛾属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2005年时首次在广西被发现。桉蝙蛾幼虫主要集中在树干基部为害,1 m以下的树干基部幼虫数量最多,也可以为害2 m左右高的树干。桉蝙蛾在沟谷和下坡处的桉树林内为害最为严重。在高峰林场,桉蝙蛾1~2年便可完成1个世代。幼虫在蛀道内生活,随着体型的增大,不断将木屑与虫粪向外排出,导致桉树出现明显的虫苞。桉蝙蛾在每年4月羽化、交配,每只雌虫可产卵9 000余粒。2022年,东升分场桉蝙蛾危害面积约13.33 hm2[5]。
为防治桉蝙蛾,可采取以下措施。1)物理防治。可采取防治油桐尺蠖的方法防治桉蝙蛾。2)生物防治。定期在林间巡视,如发现虫苞,则将其撕开,并洒白僵菌1 g。3)化学防治。将25%溴氰菊酯和废机油按1∶10体积比配成混合药液,在树干基部涂毒环,防止幼虫上树[6-8]。
3 结语
在进行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时,各林场应汲取高峰林场先进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选优良品种,做好选地、清山、整山、除草、追肥等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从而确保桉树的产量与品质,在提升林场经济收入的同时,改善环境,为实现“绿色”中国的美好愿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振钊.桉树种植技术及其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23(10):69-71.
[2] 黄秋清.桉树栽培及后期管护技术[J].乡村科技,2023,14(11):84-86.
[3] 谭毅.速生桉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4):78-80.
[4] 梁海.桉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J].河北农机,2023(1):130-132.
[5] 黄振声.后期施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生长差异及经济效益评价探究[J].绿色科技,2022,24(3):168-170.
[6] 谢增强.山地速生桉树丰产栽培技术刍议[J].黑龙江粮食,2021(12):91-92.
[7] 刘春丽,刘绍雄,孙达锋,等.利用桉树木屑栽培黑木耳及其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40(12):30-33.
[8] 傅本杰.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21,44(21):69-70.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