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428)

摘 要 当前,动物疫病是阻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显著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畜共患病的有效防范,基于甘肃省康乐县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常见动物疫病,分析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费匮乏,防疫检疫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建立流行病学调查体系,疫情数据不充分;防疫人员短缺,疫苗冷链系统不完善;免疫规划不科学,疫苗接种率低等,并提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疫情数据库;增加防疫人员,完善疫苗冷链系统;制定科学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等对策。

关键词 动物防疫;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免疫规划;甘肃省康乐县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42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等,各类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但一些地区动物疫病防控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为此,本文在介绍甘肃省康乐县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常见动物疫病的基础上,分析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康乐县乃至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康乐县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常见动物疫病

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草原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牛羊养殖基地之一。近年来,康乐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牛羊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使得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牛羊饲养规模逐步扩大,2023年底牛存栏达到18万头,羊存栏达到40万头[1]。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场动物疫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当前,康乐县主要动物疫病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牛布鲁氏菌病等,以及羊传染性胃肠炎、羊布鲁氏菌病、羊痘等。这些疫病的发生既与病原体的存在相关,也与养殖方式的变化有关。例如,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丝状支原体,可以经呼吸道传播,密集养殖条件有利于该病的暴发和传播。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保障康乐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匮乏,防疫检疫基础设施不完善

康乐县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主要依靠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畜牧站来完成。然而,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乡镇畜牧站常年缺少工作经费,用于防疫检疫的设备老旧落后,关键性实验室设备、专项检测试剂和专业人员缺乏,导致乡镇畜牧站很难开展大量样本的病原检测和鉴定工作。另外,康乐县动物防疫体系缺乏大数据分析软件系统,无法对病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疫病的致病因素和传播规律,严重制约了病原监测网络的建立,导致疫病预警能力明显不足[2]。

2.2 未建立流行病学调查体系,疫情数据不充分

流行病学调查是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疫病防控策略的科学依据。然而,现阶段康乐县没有建立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体系,疫情数据收集不规范、不充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基层兽医站报告疫情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疫情报告制度执行不力。2)缺乏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单一落后,数据可靠性难以保证。3)没有建立信息化疫情报告平台,各兽医站报送的数据无法汇总和共享。以羊痘疫情为例,发病羊群的精确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应该包括免疫史、病原检测、接触史等信息,但目前只有简单的病例报告,难以判定传播源和传播方式。再如牛白血病,由于缺乏抽样调查和流行病学模型,仅凭报告病例数无法判断患病率和感染率[3]。这些问题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疫情信息,在制定防控策略方面存在盲区。

2.3 防疫人员短缺,疫苗冷链系统不完善

1)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断档,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新生力量补充不足。村级防疫员由于报酬过低,缺乏工作激情,人员流失严重,队伍极不稳定,防疫工作经验无法积累,直接导致防疫工作开展不力。具体来看,康乐县虽有150名防疫员,但连续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防疫人员比例不足30%,远不能满足康乐县动物防疫需求。2)康乐县各层级防疫站点配备的冷库设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技术滞后性,不能很好地保存疫苗。除县级防疫中心有液氮冷库外,基层防疫站大多只有普通冰箱,电源供应也不稳定,夏季频繁断电导致疫苗失效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且缺乏可靠的冷链运输系统,增大了疫苗失效风险[4]。

2.4 免疫规划不科学,疫苗接种率低

目前,康乐县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免疫规划不科学、多种关键动物疫病的疫苗接种率持续偏低等问题。1)相关部门仅凭历史疫情报告制定免疫计划,没有结合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也没有调查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的患病率、致死率和发生规律,防疫目标不明确,免疫规划不符合实际需求。2)部分基层兽医站未严格执行防疫技术规范,疫苗接种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兽医站为降低成本,使用低效便宜疫苗,导致实际免疫效果不佳。例如,羊瘟是制约羊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但由于羊群的频繁调运,落地报检制度执行不力,致使相关疫苗的接种率仅为70%,接种率长期偏低直接导致群体免疫水平低,疫病易发生流行[5]。

3 对策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防疫检疫基础设施

1)对现有的乡镇畜牧站进行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采购先进的病原核酸提取纯化系统、数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仪、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系统等仪器设备,建立高通量高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平台,扩充服务器群和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器,提高病原的准确检出和菌株分型效率。这可以有效提升乡镇畜牧站病原检测与鉴定能力,为后期病原监测网络的构建奠定基础。2)根据当地常见动物疫病种类,科学扩充检测项目。例如,开展牛、羊、猪等主要经济动物的细菌、病毒性疾病的病原检测,针对性选取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等制备抗原检测试剂盒。必要时可外送样品进行深度病原学检测,还可收集疑难样本建立“病原库”,开展病原遗传变异和耐药性研究,从而提高病原检测与诊断的广度与深度。3)完善病原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模块。采集不同病原检测仪器产生的结果数据,经标准化整合后存入服务器,并开发数据分析处理模型,使用R和Python等语言进行统计计算,实现病原检测结果的自动化归纳与报告生成。同时,建立信息化的病原检测结果展示终端,直观动态地呈现病原检测结果,如病原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等,建立病原监测网络,显著提升病原检测结果解读和应用效率。

3.2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疫情数据库

针对康乐县流行病学调查体系不健全、疫情数据收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构建精细化疫情监测网络,依托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平台建立数字化疫情大数据平台。1)组建专业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可聘请熟悉疫情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信息化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重点包括数字化疫情采集、定位和数据上传等内容。同时,建立表彰奖励机制,通过工作业绩考核激发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开展高通量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如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对疫区疫情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例如,对不同牧场分离的牛白血病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比较病毒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变异和流行趋势。另外,通过测序分析确定关键病原的毒力和传播相关基因,预测其扩散风险。3)建立动物疫情数据库。整合不同基层检疫站报告的动物疫情信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疫情样本进行空间标定,动态监测疫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疫情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信息应包括地理、气候、养殖和疫病特征数据,可为制定防疫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将有效提高康乐县动物疫情监测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实现疫情数字化和智能化分析,大幅优化流行病学调查效率,为免疫规划和防疫资源优化调度提供信息支持。

3.3 增加防疫人员,完善疫苗冷链系统

为解决康乐县防疫人员严重短缺且疫苗冷链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增加具备临床兽医资格的防疫人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任私人兽医诊所的兽医进入基层防疫站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培训,增加其防疫知识,并提供工作津贴。同时,建立防疫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当地高校设立兽医或动物防疫专业,为基层防疫站输送防疫人才。此外,建立畜牧业巡回防疫团,定期深入养殖场开展免疫接种服务,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2)建立智能化疫苗管理体系。在传统冷库中设置温湿度智能传感节点,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与监控云平台相连,实时监测各冷库疫苗储存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还可以利用无人机定期检查偏远地区防疫站冷库的运行情况。一旦冷库中温湿度异常,平台自动预警并激活对应的备用制冷设备或运输车辆,将疫苗转移至安全冷库,这样可有效减少疫苗失效损耗。3)建立疫苗和防疫资材备灾网络。除县级中心冷库增加重要备用设备外,在各乡镇关键节点建立中转冷库,同时与周边地区疾控中心签订疫苗应急调用协定。此外,建立疫苗与防疫用品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一旦疫苗不足或设备损坏可迅速补充。实施以上综合举措,可显著优化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切实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3.4 制定科学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

为解决康乐县免疫规划不科学、疫苗接种率低的问题,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1)建立免疫规划动态更新机制。在制定免疫规划时,充分结合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时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持续分析各类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传播风险和致死率,依托气候、人口和养殖密度数据,预测下一年度不同地区目标疫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制定针对性强的免疫规划。2)建立免疫效果评估机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疫苗生产、流通到接种环节的全程信息化追溯。例如,通过植入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实时上传疫苗运输温度、接种对象等信息到区块链平台,保证数据透明不可篡改。接种疫苗后通过血清抗体水平的测定能够有效地评估免疫效果,这一手段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假疫苗使用情况及揭示接种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3)完善免疫规划约束执行机制。政府可通过购买免疫服务体系,对参与定点防疫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但要求防疫机构必须严格遵循疫苗接种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并且达到规定的最低疫苗接种率要求,没完成指标的防疫机构将被取消定点资格。同时,加大对假疫苗的打击力度,从而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

4 结语

加强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对保障当地乃至全国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康乐县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建议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疫情数据库;增加防疫人员,完善疫苗冷链系统;制定科学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康乐县动物疫病发生,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动物疫病做好防范准备,提升动物防疫应急响应能力。当然,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与紧密合作,期待通过科技创新与投入,持续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规范化建设,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确保人畜共生环境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戴荣.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思考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2(13):184-186.

[2] 郭洪权.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思考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12):130.

[3] 马永康,马有忠.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4):23-24.

[4] 贾德宏,汪小琳.建设五大园区 提升产业发展:康乐县新举措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4):34-35.

[5] 安德海.培育壮大肉牛产业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康乐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综述[J].中国牛业科学,2018,44(2):54-55.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康乐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