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贵州省遵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辣椒产区之一,在发展辣椒产业过程中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等诸多问题。为推动区域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分析遵义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辣椒种植技术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品种选育、精准土肥管理、绿色防控病虫害及发展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 辣椒;种植技术;贵州省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S6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20
贵州省遵义市是一个辣椒生产大市,辣椒产业是该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当前遵义市辣椒种植技术短板明显,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优化种植技术,解决辣椒种植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遵义市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遵义市辣椒产业概况
遵义市拥有悠久的辣椒种植历史和独特的产业优势。该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为中性至微碱性红壤,生态环境适宜辣椒生长。遵义市辣椒品种资源丰富,主栽品种有朝天椒、灯笼椒、线椒、二荆条等,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口感麻爽。2022年,遵义市辣椒种植面积达10.2万hm2,总产量超过132万t,产值逾170亿元,涉及种植、加工、流通等产业链条,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1]。遵义市辣椒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辣椒产业对推动遵义市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遵义市着力构建辣椒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扶持了一批标准化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其中,习水县辣椒基地面积达
1.6万hm2,年产辣椒20余万t;桐梓县辣椒产业园汇集加工企业30余家[2]。
2 辣椒种植技术应用问题
2.1 品种结构与选育问题
遵义市辣椒品种结构单一,以朝天椒等传统品种为主,缺乏优良的新品种。这些传统品种虽口感好,但抗病性差、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例如,朝天椒虽辣味纯正、香气浓郁,但易感染疫病、产量较低。而新品种如遵辣9号和骄阳6号虽抗逆性强,但口感略逊于传统品种。此外,遵义市自主选育辣椒品种的能力较为欠缺,新品种主要依赖外地引进。引进品种往往由于无法完全适应当地种植条件,表现不佳。遵义市辣椒育种目标较为单一,仅注重抗性和产量,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性状,制约了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总之,遵义市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化育种体系,培育适应性更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2.2 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不足
遵义市辣椒种植区域广布于丘陵山地,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土壤为酸性红壤,有效养分含量偏低。例如,习水县辣椒种植基地土壤钙含量仅为
5.8 mg·kg-1,严重制约辣椒生长;部分地区则存在重度重金属污染,如铜等重金属含量超标[3]。同时,部分辣椒种植区由于缺乏科学的土壤测试和养分管理,加之施肥方式粗放,如大量施用高浓度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又或者有机肥施用量过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缺失辣椒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以蕉坝镇辣椒示范园区为例,连年过量施加化肥,导致土壤出现板结、渗透性差、缺钙、缺镁等问题[2]。以新蒲新区虾子镇为例,部分种植户未施加任何有机肥,导致每667 m2辣椒产量仅在4 000 kg左右[2]。
2.3 病虫害防控技术落后
遵义市辣椒种植区域病虫害呈多发态势,但防控手段较为落后。该区域主要病害有疫病、黄萎病、枯萎病等,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以疫病为例,该病可使辣椒叶片起斑、皱缩,重度感染使整株枯死。该病分布广,在习水县、仁怀市等辣椒主产区发生尤为严重。遵义市辣椒虫害有烟粉虱、蚜虫、朱砂叶螨等,对辣椒危害巨大。烟粉虱为主要害虫,能直接吸食植株汁液,并可传播病毒。然而,遵义市仍普遍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防治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和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4]。此外,遵义市病虫害分期治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够,防效有限;综合性生物防治措施缺失,缺乏系统性的预防和治理方案。
2.4 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短板
遵义市气候条件对辣椒生长存在一定制约,而当地缺乏针对性的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该地区春季低温多雾,常导致辣椒育苗受阻。例如,2022年4月,习水县迎来持续15 d的阴雨天气,使大面积辣椒育苗推迟20 d左右[3]。夏季,遵义市多出现高温酷暑天气,导致辣椒极易遭受热害。此外,遵义市多暴雨天气,易引发田间积涝。例如,2021年7月,习水县遭遇特大暴雨,辣椒基地多处积水严重,造成烂椒和落花。秋季,遵义市干热少雨,植株常遭受水分胁迫[5]。目前,遵义市农户在应对极端天气时仍缺乏系统技术支持。育苗时期,多数农户仍采用露地育苗方式,无法应对春季阴雨气象灾害;在阴雨多发期,也未采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增强植株抗逆性;在高温时期,未采取遮阴、扬水等防护措施。
3 优化策略
3.1 优化品种选育
针对辣椒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缺乏自主选育能力的问题,遵义市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优化。1)在品种引进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引种评价和区域试验体系。通过开展生态习性评估、小区试验等,遵义市可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辣椒品种。同时,对引进品种进行区域化改良,增强其对遵义市环境的适应性。例如,可通过诱变、远缘杂交等手段,改良辣椒辣味、香气等品质性状,使之更符合遵义市消费者口感偏好。2)加大自主育种力度,构建多元化育种体系。遵义市应立足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的地方特色新品种为目标,同时注重提升辣椒综合抗性。可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前沿技术,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增强辣椒抗病虫害的能力。3)明确育种目标,聚焦关键育种方向。顺应市场消费趋势,重点培育具有优异口感、色泽艳丽、富含营养成分的高附加值辣椒新品种,或者开发低致敏或微辣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同时,根据机械化生产需求,选育株型合理、易脱叶的机采型辣椒品种。4)采取辣椒种质资源多样化策略,挖掘利用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遗传多样性。收集整理遵义市乃至滇黔地区的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加强与国内外育种单位的种质资源交流合作,丰富优质辣椒种质资源。5)加强种质创新平台建设,汇聚一流育种人才和先进育种设备,打造遵义市辣椒育种高地。建立现代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配套设施,为育种选育提供坚实支撑。同时,积极引进生物信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实现育种智能化和高通量化。
3.2 精准土肥管理
针对辣椒种植地土壤肥力欠佳、养分失衡等突出问题,遵义市需要综合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加强土壤测试和数字化管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壤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对辣椒种植基地开展系统土样分析,及时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同时,对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监测,避免超标风险。2)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施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制订差异化施肥方案。例如,在酸性红壤地区,可增施钙、镁等中微量元素。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软件,为每块地精准计算施肥配方。同时,探索开发新型缓释肥料,提高作物养分利用率。4)加强有机肥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循环农业模式,应用畜禽粪肥、绿肥、生物有机肥等改良土壤。政府也可制定有机肥补贴政策,出台支持绿肥种植的补贴标准,促进辣椒田间绿肥使用[6]。5)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户精准施肥意识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传授施肥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手把手”教学,农户可真正掌握土肥检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
3.3 绿色防控病虫害
针对辣椒病虫害防控手段落后的现状,遵义市急需推广一体化绿色防控体系,实施现代化综合防治技术。1)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重点产区建立智能化病虫害测报系统,实现病虫害发生动态化、精准化监控。可采用无人机航拍、智能识别等技术,大面积、高效率地获取田间病虫害发生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3S”技术,构建病虫害发生及扩散风险预测模型,为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2)优化农药使用方式,实施精准低残留防治技术。采用高效低毒农药替代传统高毒农药,同时遵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模式中“测量、评估、防治”的要求,精准选择药物种类和用量。以烟粉虱为例,可喷施高效低毒杀虫剂阿维菌素,综合采取其他生物防治措施,避免滥用高毒有机磷农药。3)大力推广绿色防治新技术[7]。以烟粉虱为例,可采取糖蜜引诱技术进行物理防治,并配合绿僵菌等生物农药使用,实现高效环保防虫。4)重视抗病育种与免疫诱导技术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培育具有垂直抗性或非专性抗性的新品种。对于传统品种,可采用生物诱导活化技术,诱导其产生抗性蛋白,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以遵义市辣椒地方品种朝天椒为例,喷施β-氨基丁酸等诱导剂,可显著提高其抗疫病能力。5)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提高农户生物防治技能和环保意识[8]。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传授病虫害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3.4 发展气候适应型种植技术
面对辣椒种植中春季低温多雾、夏季高温酷暑、秋季干热少雨等气候逆境,遵义市急需发展气候适应型种植技术。例如,通过引入、应用智能温室技术,可精准调控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实现恒温育苗,有效规避春季连阴雨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配合加温棚育苗系统,利用地温热泵技术维持苗床温度稳定在22~25 ℃,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成苗品质。夏季高温时期,应用遮阳网结合微喷滴灌,可有效缓解植株热害。通过调整遮阳网遮光率(40%~60%)和灌溉量(2.5~
3.5 mm·d-1),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8~32 ℃,同时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此外,叶面喷施1-甲基环丙烯、6-芐基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高温胁迫下植株的光合效率和着果率。秋季干旱时期,培育和推广耐旱型辣椒新品种至关重要。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与耐旱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创制兼具丰产和抗旱性状的优良种质。采取根际施用渗透压调节剂如甘露醇、甜菜碱等措施,可在干旱胁迫下稳定植株水分平衡,维持细胞膨压,从而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喷施多胺类物质如腐胺、亚精胺等,可诱导植株体内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提高其保水、保绿能力。总之,遵义市应围绕辣椒产业发展瓶颈,深度集成设施调控、品种选育、生理调节等多维度关键技术,因地制宜构建气候适应型辣椒种植体系,提升辣椒抗逆性,保障其产量与品质,引领区域产业高质量
发展。
4 结语
辣椒产业作为遵义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遵义市辣椒产业中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此,遵义市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深化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绿色生产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谱写遵义市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胡建宗,朱方宇,蒋华.遵义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技服务,2024,41(1):100-103.
[2] 李琼芬,欧聪.黔南州赴遵义市考察辣椒产业发展情况分析:黔南州辣椒产业与遵义的差异及发展建议[J].长江蔬菜,2023(12):3-6.
[3] 颜宇鸽.产香酵母与植物乳植杆菌混菌发酵对遵义辣椒酱品质提升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4] 杨慧,马木沙,蒋安澜,等.遵义辣椒公共品牌培育与传播[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7):77-79.
[5] 肖友华,田浩,廖卫琴,等.遵义市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J].辣椒杂志,2023,21(1):35-37.
[6] 张福清,李素梅.无公害辣椒种植施肥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163-165.
[7] 谭李军,李祝青.辣椒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3,41(24):94-96.
[8] 刘玉红.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4,42(8):89-9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