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果产业基地。为提升遵义市水果产业的竞争力,构建现代化水果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总结遵义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品种选育与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抗逆性和区域适应性水果新品种选育、建立快速无病毒化繁殖技术体系、优化高密度高效果树培育管理技术、推广果园设施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对策。
关键词 水果产业;品种选育;栽培;贵州省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4.040
贵州省遵义市,作为我国西南部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其水果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空间。然而,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多变的气候条件及市场对高品质水果需求的提升,遵义市水果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方面。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遵义市水果产业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推动遵义市水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遵义市的水果产业发展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23年,遵义市的园林水果种植总面积达到7.19万hm2,园林水果产量为89.93万t。该区域地形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为多样化水果品种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目前,遵义市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果产业基地,水果种植总面积超过6.67万hm2,涵盖了李、桃、樱桃、葡萄、猕猴桃、柑橘等多种优质果树种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1]。
在实践过程中,遵义市积极探索并大力推广先进的水果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如标准化栽培技术、“三避”(避雨、避晒、避寒)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水果品质及产量稳定性。以遵义市芒果产业为例,通过高接换种技术的应用,成功实现果园品种快速更新升级,大幅提高了芒果果实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遵义市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显著成果,如“山盆脆李”“赤水金钗石斛”等特色水果,充分展示了遵义市水果产业对科技创新与品牌打造的高度重视。此外,遵义市积极推进现代化果园管理体系的建设,引进棚架栽培、智能灌溉系统等先进设施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园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率[2]。结合农旅融合发展策略,遵义市举办各类水果采摘节庆活动,并建设了观光果园,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也有力推动了产业链条向纵深拓展。遵义市正逐步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到多元价值创造的转型。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果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差
在遵义市水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种选育环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要挑战是水果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相对不足。由于遵义市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壤条件、温度变化和降水量等自然因素都对果树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以当地种植的柑橘类和猕猴桃品种为例,部分引进或传统种植的品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表现欠佳,易受冻害、涝害及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的提升,现有部分水果品种在口感、营养成分及商品性状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市场期望。例如,部分早熟李子品种可能存在果皮薄、不耐贮运的问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3]。同时,遵义市的生态多样性虽然为水果种类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对品种选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下,选育出既能在特定微气候下良好生长,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具备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品种,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2 果树繁殖技术和无病毒化繁殖体系建设滞后
遵义市传统的果树繁殖方法,如嫁接、扦插等,虽然操作简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易导致病虫害,特别是病毒性病害的传播和累积,如柑橘衰退病、苹果茎痘病等,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势及果实品质,进而制约了整个产区的经济效益。以猕猴桃为例,遵义市的部分果园依然依赖于未经严格检测与脱毒处理的传统种苗资源。无病毒种苗在提升果树生产力、保持品种原有优良特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遵义市在无病毒种苗生产方面的体系建设尚显不足,不仅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茎尖培养、热处理等进行无病毒种苗生产,也未能建立起完善的无病毒母本园及配套检测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优品种的快速更新换代及高品质果品的稳定产出[4]。
2.3 果树高效栽培和整形技术落后
在传统栽培模式下,遵义市部分果园在果树种植密度、树形结构、水肥管理等方面未能实现精细化、标准化操作,导致果树生长空间受限、养分利用率低及光照不足等问题。例如,在柑橘种植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形修剪技术指导,果园中常常出现树体结构紊乱,内膛枝条过密的情况,影响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同时,遵义市的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普及度不高,对现代集约化、设施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应用不足。例如,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在遵义市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尚不广泛,这不仅限制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果品的一致性和商品性。针对果树病虫害防治,遵义市在绿色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治手段的应用上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在葡萄园管理中,若不能及时采用先进的生物农药或天敌昆虫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能会导致化学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果品安全性,同时阻碍产区向绿色、有机方向的发展转型[5]。
2.4 果园设施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
尽管遵义市拥有丰富的水果资源和适宜果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但在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以柑橘、猕猴桃等主要种植品种为例,许多果园尚未配备完善的防雨棚、节水灌溉系统及温度调控设备,导致果农无法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对果树生长的影响,也无法实现精准的水肥管理。此外,果园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在遵义市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人工智能识别病虫害技术等在现代智慧果园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情况等数据的能力,果农难以做出科学高效的生产决策,进而影响了果实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性。
3 对策
3.1 加强抗逆性和区域适应性水果新品种选育
要解决遵义市水果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科学方法,加强抗逆性和区域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的选育。1)通过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前沿技术手段,精准定位果树中与抗逆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并结合传统杂交和回交育种策略,定向培育适合遵义市复杂气候条件及土壤特性的果树新品种。例如,针对当地低温冻害频繁的情况,科研人员可以筛选并整合柑橘类果树中的抗寒基因,研发出既能保持原有优良品质又能抵御极端低温的柑橘新品系。2)深入研究和利用当地特有的野生资源及已有的抗逆性强的地方特色品种,通过提取抗逆遗传因子,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例如,发掘和利用遵义市原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中的抗旱、抗病基因,将其引入主栽品种中,从而提升果园整体对干旱和主要病害的抵抗能力。3)建立和完善果树种质资源圃和数据库,对收集到的各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抗逆性评价和筛选,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新品种选育工作。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并消化吸收全球领先的果树育种理念和技术成果,通过联合育种项目加速推进符合遵义市实际需求的抗逆优质品种的研发进程。
3.2 建立快速无病毒化繁殖技术体系
针对遵义市果树繁殖技术和无病毒化繁殖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实施快速无病毒化繁殖技术体系的建设策略应聚焦于以下4个方面。1)依托遵义市丰富的果树资源和优越的生态条件,选取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种作为母株,建立严格隔离并管理规范的无病毒种质资源圃。利用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筛选出携带病毒病原体风险低或无病毒的健康植株,并进行长期保存与监测。2)采用国际先进的脱毒技术,对选定的母株进行病毒脱除。例如,在猕猴桃产业中,可以运用微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等复合脱毒手段,确保培育出的种苗无病毒。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脱毒后种苗进行精准高效的病毒检测,验证其无病毒状态。3)优化无病毒种苗的扩繁技术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引入自动化、标准化的植物组织培养设施,实现无病毒种苗规模化生产,确保种苗的一致性和高品质。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如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果树进行遗传改良,提升种苗的抗逆性和商品价值。4)构建覆盖从科研到生产的无病毒种苗推广服务体系。在政策层面,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和科技项目立项,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无病毒种苗产业。在技术推广上,举办专项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提高果农对无病毒种苗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推动新技术在遵义市的广泛应用。
3.3 优化高密度高效果树培育管理技术
针对果树高效栽培和整形技术落后的问题,实施高密度高效果树培育管理技术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操作。1)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先进的集约化、标准化栽培方式,如矮化密植技术。以遵义市的柑橘产业为例,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矮化砧木与优良接穗进行嫁接,构建合理的株行距布局,实现单位面积内果树数量的有效增加,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整体产量。2)科学规划果园结构与树形修剪。依据果树生长特性和果实分布规律,推行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树形结构,如V型、Y型、棚架式等,确保树体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便于机械化作业和采摘。例如,在李子园中,推广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圆头形修剪,结合夏季和冬季修剪技术,保持树势平衡,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提升。3)精准水肥管理是果树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系统等,根据果树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差异,进行精细化供给,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并有效应对干旱等极端气候的影响。
3.4 推广果园设施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针对遵义市果园设施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进。1)在果园设施层面,结合遵义市的地理气候特点,推广适用性高的防灾减灾设施。例如,建设能抵御低温冻害的保温设施,如地膜、塑料大棚等,并采用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以应对干旱季节和水资源短缺问题。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果园管理的智能化。具体措施包括安装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指导精准施肥与灌溉;运用智能预警系统预测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无人机施药或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并提高防控效果。3)推动机械化在果园生产中的应用。鉴于遵义市山地果园的特点,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的轻便型小型农机具,如电动修剪机、多功能果园作业平台等,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果树整形修剪及采收效率。同时,引入自动化分拣线,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果实品质进行快速检测,确保产品分级标准统一,提升市场竞争力。4)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将上述设施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集成与远程控制,为果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助力高效管理。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果农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知度和操作水平,确保先进设施和技术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
4 结语
针对遵义市水果产业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遵义市水果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未来,遵义市应继续加强科研投入,紧密围绕当地实际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水果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赵玉山.贵州:水果产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成就突出[J].中国果业信息,2023,40(9):57.
[2] 史官清,石国美,谢艾彤.产业兴旺视阈下“玫瑰李”产销模式优化研究:基于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的调查[J].中国林业经济,2023(1):69-73.
[3] 罗丹.“互联网+”环境下遵义县三岔镇生鲜农产品流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4] 石国美,史官清,李志会,等.遵义播州区玫瑰李产销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3):
64-66.
[5] 王玉倩.贵州山地葡萄安全品质评价与成因分析[D].贵阳:贵州大学,201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