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甘薯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容易栽培,在广西得到了广泛种植。为探究甘薯栽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甘薯种植效益,以广西合浦县种植实际为例,从选种、整地选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甘薯栽植要点,并从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方面阐述甘薯病虫害防控技术。
关键词 甘薯;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控;广西合浦县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33
甘薯又名山芋、红芋、红薯、白薯、地瓜等,具有喜温、不耐寒的特点,适合在22~30 ℃的温度条件下种植。合浦县是广西北海市下辖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22.60 ℃,年均日照时间为2 108.50 h,适宜大面积种植甘薯。截至2022年,合浦县甘薯种植面积近0.53万hm2,总产量约17.60万t。甘薯已成为合浦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甘薯产量及品质会受到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水平的影响,因此重点探究甘薯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实现甘薯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
1 栽植技术
1.1 选种
为达到甘薯高产的目标,在种植甘薯过程中,合浦县种植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做好品种选择工作。按照合浦县气候、土壤等情况,通过掌握并分析甘薯品种特性,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薯品种,如西瓜红、小花叶、莺歌红等。通过种植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甘薯品种,提高甘薯产量及品质。
1.2 选地与整地
选择甘薯种植地块时,首选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且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砂壤土,不可选在贫瘠、坡度较大的地块种植,土壤pH值要求在5~7,且种植地交通便利。选好种植地后,种植人员可采用深耕法开展整地工作,疏松土壤,提升土壤透气性,整地深度保持在30 cm左右[1]。整地前,应施入优质有机肥作为底肥,667 m2施入量为2 000~3 000 kg,整地环节深翻入土。若种植地块肥力较低,可施硫酸钾复合肥,667 m2施入量为40 kg,整地耙磨后,在地表撒施肥料。
1.3 育苗
1.3.1 种薯选择
种植人员在开展种薯选择工作时,应选择白浆多、大小适中、无病、无伤的薯块,将薯块大小控制在150~200 g。种薯选好后,需要将其放置在50%多菌灵500倍液中浸泡10 min,以杀死种薯上的病菌。随后,将其浸泡于52 ℃左右的温水中,同样浸泡10 min,确保薯块受热均匀。浸泡后,将薯块捞出,控干水分,用于育苗。
1.3.2 苗床选择
用于甘薯育苗的苗床,应选在无病菌、阳光充足、避风的地块,且土壤应具有良好肥力,育苗前施入底肥,并进行深耕、耙磨。底肥施入方法同大田整地环节一致;若地块肥力良好,可适当减少复合肥施入量。地块耙磨整平后,制作深度为30~40 cm、宽度为120 cm的苗床。
1.3.3 排种
苗床制作完毕,开沟排薯,株距控制在20 cm左右,行距控制在50 cm左右,大薯块每行5~6个,小薯块每行7~8个。排薯后,间隙用细土填满,随后表层覆盖1层营养土,喷水保持苗床湿润,最后在上方覆盖地膜。
1.3.4 苗床管理
齐苗前,要科学控制地膜内的温度,保持在32 ℃左右;齐苗后,应确保温度在28 ℃左右。大田移栽前3 d,应使温度处于20 ℃,也可进行揭膜炼苗,确保甘薯幼苗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温度较高时,可揭膜降温;气温降低时,需要覆盖保温。甘薯齐苗后,首次剪苗前要进行间苗,将密度过大的苗株拔除,每棵留下4个壮芽。甘薯幼苗高度为30 cm时,开展剪苗工作,将基部1~2节留下,促进壮苗。合理控制苗床土湿度,具体控制在80%左右,避免苗床过旱[2]。苗龄32 d左右,茎粗约5 cm,苗长约22 cm,苗茎健康、挺拔时,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1.4 移栽
合浦县甘薯种植时间通常在5月,该时期地表温度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高于15 ℃、地表温度高于10 ℃时,可开展甘薯移栽工作。移栽过程中,应保证垄台高度在32 cm左右,若选择单垄种植的方式,应保证宽度为30~33 cm,垄距在70 cm左右。若选择双垄种植的方式,垄宽应为60~62 cm,垄距应为60 cm。在种植方式上,种植人员可选择水平栽插方式,结合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甘薯品种特性,科学设定栽种密度,通常为667m2种植3 000~4 000株。若为高产大块品种,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若为低产中块品种,可适当密植。甘薯插秧深度应在5~7 cm,利于增大甘薯水平根面积。甘薯移栽后7 d左右,需要检查幼苗成活情况,及时补苗。补苗时,补栽壮苗,并浇足定根水,促进幼苗成活。
2 田间管理技术
2.1 除草
甘薯除草环节,种植人员可选用96%金都尔乳油,施用量为900 mL·hm-2,除草效果良好。甘薯苗期,田间会存在较多禾本杂草,种植人员可使用5%精喹禾灵乳油开展除草工作,用量为1 200 mL·hm-2;对于阔叶杂草,可用48%灭草松水剂进行处理,用量为2 700 mL·hm-2。
2.2 中耕培垄
甘薯生长前期管理过程中,栽苗后至封垄前,种植人员应开展3次中耕培垄工作。缓苗后,进行初次中耕,深度为4~6 cm;间隔15 d,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为3~4 cm;在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为2~3 cm,配合培垄进行,坍塌的垄背应及时修复。利用中耕的方式,使土壤更加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出现严重的水分流失问题,促进幼苗生长。
2.3 施肥
甘薯施肥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1)施提苗肥。主要针对小苗弱苗,促进幼苗长齐,通常选在苗侧下方8 cm位置处挖小穴施入尿素,667 m2施入量为1.5~3.5 kg。2)施壮株肥。在团棵期前后,遵循小株多施、大株少施原则,施入氮素,667 m2用量为3.5~5.0 kg。3)施裂缝肥[3]。垄背裂缝时,为防止甘薯出现早衰问题,每667 m2需要用10 kg硫酸钾、3.5~4.5 kg尿素,与500~750 kg水混合,灌入裂缝中,选在收获前两个月施入。4)施根外肥。在甘薯生长后期,可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为甘薯提供营养,可施入0.2%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施入0.5%尿素稀溶液,共喷施3次左右,每次间隔7 d。
2.4 控秧
甘薯种植过程中,应开展2次控秧工作。当秧蔓长至35 cm时,开展首次控秧工作,向茎叶喷施烯效唑,喷施量为15 g·hm-2,兑水40 kg。当秧蔓长至50 cm时,开展第2次控秧工作,通过提蔓的方式,将茎蔓生长的白根提出地面,同时对甘薯田进行整理,留出换气通风通道,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抑制茎叶生长;并通过摘心的方式,避免植株徒长,增加甘薯产量。
3 病虫害防控技术
合浦县在种植甘薯的过程中,为实现增产目标,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的方式,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概率。
3.1 农业防控技术
应用农业防控技术时,应注重以下5点。1)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和脱毒种苗。种植人员应结合甘薯用途及病虫害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择优良甘薯品种,如西瓜红、一点红、小花叶等,保证甘薯健康生长。2)实施轮作[4]。选择在没有种植过甘薯的地块开展育苗工作,使用旧苗床时,需要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杀毒。大田栽植中,需要将甘薯与玉米等作物轮作。3)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建立无病种薯田。4)栽插前,可用相应药剂浸泡薯苗基部,防控病虫害,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可防治黑斑病。5)及时清除田间病薯、病株,并集中销毁。
3.2 物理防控技术
可选择灯光诱杀的方式,消灭成虫。在甘薯种植区域安装杀虫灯,对于平坝地区,安装密度为每2.70~3.30 hm2安装1盏;对于丘陵地区,安装密度为1.33~2.20 hm 2安装1盏。安装环节,在离地面1.5 m的高度安装杀虫灯,以诱杀甘薯天蛾、小地老虎等成虫,减少害虫数量。合浦县可选在4月初至9月底,于19:00至次日1:00开灯,诱杀成虫。也可选择人工捕杀的方式,结合甘薯害虫具有假死性的特点,选在清晨或黄昏时用工具捕杀。
3.3 化学防控技术
防治甘薯病虫害过程中,化学防控技术较为常见。1)针对土传病害与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具体使用方法为在栽插甘薯前,667 m2施入3%辛硫磷颗粒4 kg。甘薯种植人员也可选择在甘薯缓苗期滴灌过程中施入辛硫磷乳油,667 m2用量为1 kg。2)防治蚜虫过程中,种植人员可选择喷雾农药的防治方式,如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3)防治红蜘蛛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药时,确保叶片背面喷施到药剂。4)针对甘薯蛾类虫害,如甘薯麦蛾、甘薯天蛾等,种植人员应在害虫幼虫盛期,选择低毒农药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5)甘薯病害防nPZblE229L3RurZTMjTQDiBEfApN1ERI3yG84kjaH1I=治过程中,可采用药浆蘸根处理的方式,避免种植带病的幼苗。在根腐病、黑斑病防治环节,可选择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选在育苗工作开展前,将种薯浸泡于药剂中。甘薯滴灌过程中,应将80%福美双水分散颗粒加入其中,每667 m2用量为200~1 000 g。也可将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入其中,每667 m2用量为1 200 g。对于病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通过熏蒸土壤的方法,如棉隆熏蒸,防治多种土传病害。不过采取这种方法需要同时施入生物菌肥,以免影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针对甘薯病虫害,还可采取诱杀措施。1)毒饵诱杀。将5 kg菜籽饼炒香后,将50 g90%敌百虫晶体与少量水加入其中,均匀搅拌后,选在傍晚撒入甘薯田中,诱杀小地老虎等害虫。2)糖醋液诱杀。因为小地老虎等成虫对糖醋液有较强的趋向性,可选在4月中下旬,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等成虫,效果较为明显[5]。按照6∶3∶10∶1∶1的体积比,混合白糖、醋、水、白酒及90%敌百虫晶体。将盛放糖醋液的器皿放置在甘薯田中,通常为每公顷放置15盆。
3.4 生物防控技术
对于地老虎、蛴螬等害虫,可通过使用150亿·g-1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通常667 m2施用量为250~300 g,制成毒土毒杀害虫。也可选择0.5%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通过灌根的方式,防控甘薯地下害虫。蚜虫防控环节,种植人员可选择0.5%苦参碱水剂1 000~1 500倍液,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6]。甘薯天蛾防治环节,种植人员可选择10亿·g-1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通常667 m2用量为50~60 g。
4 收获贮藏
通常情况下,应在霜降前收获甘薯。为实现安全贮藏,收获甘薯时,应避免损伤甘薯。对于留种田,实际收获时,应做到轻刨、轻装、轻卸,并且避免甘薯受到雨淋,当天完成收、运、入窖工作。甘薯收获后,大小分开放置。存在碰伤、病虫害、开裂等问题的甘薯不可入窖。贮藏前,需要将贮藏窖清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贮藏温湿度,通常温度为10~12 ℃,湿度为85%~95%,通风增氧,避免出现甘薯腐烂问题。
5 结语
作为合浦县重要农作物之一,甘薯在该地区得到广泛种植。而甘薯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水平会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科学开展甘薯种植工作。并且,应通过对病虫害防控技术手段的应用,减少甘薯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该地区甘薯产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菲菲.甘薯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J].今日农业,2023(17):B42.
[2] 孙海涛,窦宝云.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8):197-199.
[3] 赵国庆.甘薯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J].农业知识,2021(15):16-18.
[4] 刘火星.甘薯综合增产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3(9):19.
[5] 杨雪华,宋旭.红薯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J].江西农业,2023(14):70-72.
[6] 吴堂信.甘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3):81-83.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