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287)

摘 要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是广西油茶核心发展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产业。为进一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油茶种植实践为例,简单介绍林场概况及其油茶种植现状,重点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清理、整地及挖坎、施基肥回坎、选优质种苗、植苗与补植等方面深入探寻油茶栽培技术要点,从中耕除草、合理追肥、树形培育、成林修剪及引蜂授粉等方面详细解析油茶栽后的抚育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油茶;丰产栽培;抚育管理;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32

油茶作为广西的传统特色作物,一直以来都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广西的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增长。2012—2022年,广西油茶林面积从30.53万hm2增加到58.67万hm2,扩增了92.17%,位居全国第三;油茶籽产量从16万t增长到45万t,提升了181.25%;油茶产业产值从29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增长近14倍,年均增速达34.18%。2022年,广西已有高产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共425个,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38家[1]。然而,尽管广西油茶种植规模庞大,但传统种植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缺乏科学系统的丰产栽培技术,导致油茶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结合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油茶种植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茶栽培技术,为油茶种植户提供有益参考,帮助他们提高油茶种植的效益和水平。

1 林场简介及油茶种植现状

1.1 林场简介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以下简称大桂山林场)成立于1957年,是广西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隶属自治区林业厅管理,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总场设于贺州市八步区,位于东经111°20′5″~111°54′39″、北纬23°58′33″~24°14′25″。大桂山林场下辖10个内设机构、7个营林分场、6个对外造林(经营)部、1家森林公园,主要经营商品木材、花卉苗木、林下种养、林产品及农资贸易等业务。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大桂山林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营规模,截至2023年12月,全场森林经营面积约8.67万hm2,蓄积量为680万m3,其中高质量国家储备林面积达5.67万hm2、蓄积量为495万m3[2]。自建场以来,大桂山林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林场、广西现代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广西森林经营示范林场、广西壮美林场等称号。

1.2 油茶种植现状

在大桂山林场的众多经营项目中,油茶种植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大桂山林场所在地贺州市八步区及其周边地区,如昭平县、富川县、平桂区、钟山县等均属于广西油茶核心发展片区,因此从2010年开始,大桂山林场便充分利用区域内适宜油茶生长的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辅以精细化的抚育管理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油茶的品质和产量。据林场内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大桂山林场共种植油茶406.67 hm2左右,主要分布于清水分场、东叶分场、六排分场。

2 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2.1 造林地选择

参照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大桂山林场在油茶造林地选址上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考虑油茶喜湿润而不耐渍涝的习性,造林地的地下水位应控制在1 m以下,以避免地下水过高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同时,要求土层深厚(不小于80 cm),深厚的土层能够为油茶根系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营养供应,保证树木的长期稳定生长。2)在土壤类型方面,以pH值介于5.0~6.5的微酸性红壤、黄壤、红黄壤等土壤类型为最佳,符合油茶喜酸性土壤的特性。3)宜选择在海拔100~800 m低山丘陵区种植油茶,既避开了高山寒冷气候对油茶生长的不利影响,又保留了足够的温度梯度,确保油茶可以在较适宜的气温条件下生长、开花、结果。4)坡度也是选择油茶造林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阳坡地种植油茶,避免了过于陡峭的山坡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管理不便问题。

2.2 造林地清理

大桂山林场油茶造林地主要采用劈荒的清理方式,清除地表杂草灌木,要求伐根低于15 cm,并尽可能地清理干净多年生植物的地下块根块茎。为顺应自然、利于经营管理,油茶纯林造林地块面积不宜过大,可按每块3.33~6.67 hm2的规划清理油茶造林地,并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方式适当保留林地原有的乔木,利于水土保持。

2.3 整地及挖坎

大桂山林场油茶造林整地时间一般在秋冬季,主要采取全垦、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的方式。1)全垦整地。对于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或不会引发严重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大桂山林场主要选择全垦整地的方法,翻耕深度30 cm左右,全面改良土壤结构。2)带状整地。在坡度介于16°~25°的林地上,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稳定性,大桂山林场主要采用水平阶梯或斜坡带状整地方式。先沿坡向修建排水沟渠,然后将山坡划分为水平间距为1~2 m、高差为30~50 cm的梯田式结构,每个梯面宽度控制在50~100 cm,并设计为外高内低的形式,梯面进行全垦,内部侧边开挖竹节沟,与排水沟渠相连通。3)对于坡度更陡、坡面更为破碎的复杂地形,大桂山林场则采取块状整地方式。操作时,工作人员先按照预定的种植规划拉线定位,然后以70~100 cm见方的规格进行垦挖,深30~60 cm,排列呈“品”字形。整地之后挖明坎,明坎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其中全垦整地可按(2.0~2.5)m×3 m的株行距挖明坎,带状整地的梯面按2.5 m的株距挖明坎,块状整地则在块状中心位置挖明坎,确保667 m2初植密度为60~90株。

2.4 施基肥回坎

大桂山林场油茶基肥施放需要在造林前30 d完成,肥料种类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宜,确保其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满足油茶幼苗的养分需求。例如,每穴可使用1~2 kg腐熟的有机肥或500 g饼肥,再配合150~200 g复合肥作为基肥。施基肥时,将肥料均匀撒在穴周围的细土表层,先回填部分表土,然后填入撒有肥料的细土,并与回填的表土拌匀,最后用表土将穴回满,填层厚度不小于10 cm[3]。

2.5 选择优质种苗

油茶造林苗木需要选择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优良品种。大桂山林场油茶造林主要使用“岑软”“湘林”“长林”系列等1年或2年生芽苗砧嫁接培育的优良无性系,要求苗高30~50 cm,地径(嫁接口以上)在0.4 cm以上,分枝3个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4]。油茶以异花授粉尤其是异株授粉效果好,因此每一规划的林块内栽植花期相近的5~7个无性系,以提高油茶的着果率。

2.6 植苗与补植

大桂山林场油茶造林时间选择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均可,以春季栽植效果较好。为保障或提高植苗成活率,苗木以随起随栽最好。栽植苗木时,将苗木放置在预先挖好的种植穴中央,保证苗木根系宿土不松散,苗身端正;然后分层覆土踩实,回填土中不能有大块的石块、硬土块、树根、草蔸等杂物;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一层松土,堆土呈馒头状,高出地表约10 cm,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苗圃等根际1.0~1.5 cm为宜。植苗后30 d内及时检查成活率,并用同龄壮苗进行补植,确保当年保存率在95%以上。

3 油茶抚育管理技术要点

3.1 中耕除草

油茶栽后3~5年幼林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1次在夏季干旱来临之前的5—6月,以幼树为圆心,将半径50 cm范围内的杂草全部铲除,并将铲下的草皮覆盖于树蔸周围,给树基培蔸。第2次抚育除草在立秋后9—10月进行,采用铲草、砍灌相结合的方式,同样以幼树为圆心,将半径50 cm范围内的杂草全部铲除,树盘外杂草、灌木则砍至10 cm以下。夏季林间的杂草可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油茶成林每年10—11月清园1次即可,在采果前全面砍草1次,杂草集中覆盖树盘,为采果做好准备。此外,油茶成林需要每隔2~3年深挖垦复1次,深度15~20 cm,树冠下宜浅,冠外宜深,时间选择在12月至翌年1月。

3.2 合理追肥

油茶幼林定植当年可不追肥或少量追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6—7月适当浇施稀粪肥或每株施尿素25~50 g。定植第2年起,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3月新梢萌动前15 d左右施入速效氮肥如尿素50~150 g·株-1,第2次在11月上旬以土杂肥或粪肥为越冬肥,每株施2.5~5.0 kg,幼树施肥量随树体增大逐年增加[5]。油茶成林(产期)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3—5月每株追施复合肥250~500 g;第2次在7—8月果实膨大期施壮果肥,可每株施低氮高钾复合肥250~500 g;第3次追肥在采果后或冬季清园后,一般为11—12月,可每株施有机肥5~10 kg当作越冬肥。

3.3 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50~80 cm处定干,并通过逐年修剪,形成合理的树型结构。第1年,选择3~4个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作为主枝定向培养。第2年,每个主枝上再挑选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定向培养。第3~4年,在主、副枝的基础上,将强壮春梢培养为均匀分布的侧枝群,确保主、副、侧枝的比例协调,利于光能利用和营养分配[6]。在树型培育过程中,林场工作人员要尤为重视枝梢管理,适时进行摘心避免徒长消耗过多养分。同时,幼树在前3年需要摘除花蕾,避免过早挂果分散营养;待树体基本成型后再让其进入正常的生殖生长阶段。

3.4 成林修剪

油茶成林的修剪工作主要集中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发前进行。油茶结果树通常主要抽发春梢,而夏秋梢相对较少。春梢作为结果枝的主要来源,应当尽量予以保留。在修剪过程中,主要去除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及病虫枝等,以保留内膛的结果枝。随着挂果年数的增加,部分油茶树枝组可能出现衰弱迹象,易于受到病害侵袭,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彻底从基部剪除,并在附近选择适当位置的强壮枝进行培养,以补充树冠。对于部分树冠过于郁闭的油茶树,应适当剪除直径2~4 cm的直立大枝,以打开树冠的“天窗”,提高内膛枝的结果能力[7]。

3.5 引蜂授粉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植物,在其整个生长周期内,尤其是在油茶开花期前后要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好土生野蜂等授粉昆虫。同时,根据野生蜜蜂在土中筑巢的行为习惯,可通过垦复、筑梯田、挖竹节沟等方式招引其筑巢及加速蜂群繁殖[8]。此外,在无蜂或少蜂的园地,则可在油茶开花期放养蜜蜂进行授粉,以此提高着果率。放蜂前,要注意配制“解毒灵”或“油茶蜂乐”喂食蜂群,以免出现蜜蜂食用油茶花蜜导致幼虫死亡的“烂仔”问题。

4 结语

油茶作为大桂山林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深化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科技创新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以推动大桂山林场乃至其他产区油茶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柳州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EB/OL].(2023-12-12)[2024-06-15].http://www.liuzhou.gov.cn/zwgk/zcwj/lzb/t19700101_3389138.shtml.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建设多功能国家储备林[EB/OL].(2024-01-16)[2024-06-15].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stzszl/542493.jhtml.

[3] 谢培庚,谢志华.湖南普通油茶生长特性及丰产栽培[J].湖南农业科学,2017(5):28-31.

[4] 董云,赵春莲.浅析油茶栽培抚育技术[J].南方农机,2022,53(10):86-88.

[5] 查茨先.凤阳县新造油茶林栽培技术及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98-199.

[6] 瞿锦芬.白花油茶整形修剪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4(20):42.

[7] 丁文焕.油茶育苗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223-224.

[8] 孙毛毛,黄自文.大力推广油茶树种植发展健康优质食油[J].现代园艺,2017(19):84-85.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油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