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总结敦煌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精细化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体系创新发展;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强化制度兴农等实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甘肃省敦煌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2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远景描绘,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具体表现。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是解决新时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笔者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探索符合敦煌市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现状
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自然气候深刻地影响着敦煌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敦煌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绿色农业的总方针,在全市范围打造了“三品一标”“四线三制二化”的农业体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破解城乡二元分割的机制弊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全面流通具有重要意义[1]。
1.1 形成了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
基于地理位置、气候影响、文化旅游等因素,敦煌市已形成“一特两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体系。“一特”指特色农产品,以特色林果为主,如葡萄、红枣等;“二业”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以高效瓜菜种植、肉羊饲养为主。敦煌市政府始终践行“统一、简化、可行”的路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做好农业服务开展标准化技术制定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共计25项,其中特色林果5项,瓜菜12项,畜禽养殖8项。敦煌市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敦煌葡萄、敦煌李广杏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2020年,敦煌市共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3 000万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 400余万元[2]。
1.2 形成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敦煌市政府以打造农业绿色经营为主,依托政策解读、积极帮扶、组织培训等手段,通过多点多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与发展,为敦煌市农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截至2021年,敦煌市共培育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18家,拥有省级、部级示范合作社36家、6家,入社成员达1.61万人;建成家庭农场106家,其中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流转土地面积达0.12万hm2;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5.3亿元。
1.3 形成了以绿色、清洁为主的农业发展理念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推广绿色、清洁的农业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敦煌市农村“风貌革命”,先后创建“清洁村庄”56个,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2个;建立“以旧换新”回收机制,年回收废旧地膜超过1 000 t,废旧农膜回收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超过80%。近年来,敦煌市精准施策,积极推广农业绿色理念发展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在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等方面,先后引进农业实用技术20余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87万hm2,推广并使用各种新型机具4 900台。在发展和利用水资源方面,通过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先后建成高效节水农田1.73万hm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0%,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超过94%。
1.4 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服务技能团队
敦煌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敦煌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敦煌市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60人,其中市级农技人员41人,镇级农技人员47人,村级农民技术员72人。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农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并指导农业生产,为敦煌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集体经济动力不足
敦煌市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已形成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发展模式[3]。1)农户土地使用权越来越稳定,农民与土地间的不可分离性得到强化。随着敦煌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农业商业化趋于明显,以旅游业为主的农家乐、农家休闲客栈等产业迅速发展,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然而,由于村民委员会自hgkEvZy8NuHZkO1rbj7ZSw==我管理能力不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领能力弱化,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难以发挥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农业结构单一。例如,在莫高镇,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在月牙泉镇则以服务业为主,以特色林果、农业为辅。3)虽然一些村镇已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农户个人承担的经济压力较大,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2 农村人口空心化
1)敦煌市深处西北内陆,受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农业产业的单一性结构难以吸纳高素质的人才,导致大量青壮年、高素质劳动人口快速流失,造成农村出现土地荒芜等问题。2)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流失,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从事服务业,农民收入更为稳定[4]。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周期长、成本投入高、收益低。敦煌市作为全国旅游文化名城,全市共有旅馆设施800余家,星级景区12处,其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较大,农村人口越来越倾向于从事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逐步减少[5]。
2.3 农业产业呈现断链化
受地理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敦煌市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限,特别是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不管是从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还是产品品质,都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及消费者对高质量的农产品的需求。近年来,敦煌市农产品市场一度陷入低迷,导致产销脱节,农产品滞销、低价售卖,农户面临亏损。在集约化经济尚未全民普及前,农民大多采用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受客观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目前,敦煌市有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注重品牌的形成与推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难以形成当地特色产业。此外,各经营主体之间以及经营主体与企业或者个人之间合作不够紧密,未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2.4 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1)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部分青壮年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或经商,农村留守的农民大多年龄较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思维方式趋于固化。此外,受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价格的波动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大多由当地农民兼任,但由于其数量稀少、年龄偏大,以及知识结构更新缓慢,指导农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3)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薪资较低导致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其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的能力受限,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 实现路径
3.1 培养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精细化产业链条
利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敦煌市新时代农业新发展,注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与敦煌市具体实际情况的结合,关键是要形成农业精细化的产业链条。1)在农业生产前,落实好农资处方化管理措施。市级包镇技术人员要针对纳入处方化管理的农药制定详细的用药规范,以科学防治病虫害;乡镇农技人员应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如产前育种数量与品质把控、种植的技术与技能的提升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开展农药、化肥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减少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破坏;产后要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连接,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不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农户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信群、电视、广播等方式向农户宣传农业知识,成立国家农业政策咨询团队,支持农户在农业发展中紧跟国家政策方针,激励农户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完善农业体系。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使公司产业的发展与农业体系相契合,实现农产品的对口销售,从而增加农户收入。乡镇积极构建各类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在乡镇设置信息服务站,解答农户关于农业销售、农产品加工等问题,从而打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3.2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懂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敦煌市要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采取多层次普及农业专业知识。为农业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同时,利用互联网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在线培训资源。此外,邀请省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亲临敦煌市开展现场专业化指导与培训。2)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充分利用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培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和云上智农等APP,综合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有专业、有技术、爱农业、爱农民的专业技术队伍。3)明确工作职责。以“四线三制两化”为抓手,建立市级技术人员服务各镇、各镇技术人员服务到村、村级农民技术员服务到组、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户的四级服务体系,做到培训到村、讲座到组、指导到户,形成市、镇、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生产格局。
3.3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体系创新发展
jBcUgQs+y4dFjDmT11ZB7TdLDcwL6MEmrs3IppL0rQI=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培养农工融合、农旅结合、农商融合、农企融合的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安全之路。1)加快电子商务与农业的经济、文化、生态结合,将农业生产与客栈文化、民俗文化、创意农业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2)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引葡萄榨汁热储、葡萄酒生产、红枣筛选加工等产业化龙头项目,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做强精品农业产业。敦煌市应通过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
3.4 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强化制度兴农
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严格落实积分制管理办法,建立不同主体监督,全方面考核的制度。1)建立政府牵头主导,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多部门联动规范干部考核方式,采取月督查、季考核多种方式全方面做好干部年终考核工作,把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主抓方向,细化考核细则,从量化监督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两方面作为干部评优、职务调动、年终绩效等的考核依据。2)完善和落实争先创优的机制。评选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集体,予以奖励。此外,将优秀乡镇案例、干部及农户的模范事迹予以公开报道,在敦煌市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姜生林.敦煌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2):77-79.
[2] 郭兴嘉.敦煌发展现代农业之浅见[J].甘肃农业,2021(5):86-88.
[3] 陆文强.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的对策[J].社会治理,2018(1):80-82.
[4] 陆哲锴.敦煌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演进及其范型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3.
[5] 郑小玉,刘彦随.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J].人文地理,2018,33(2):100-106.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