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352)

摘 要 玉米作为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当地农业经济有显著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论述济宁市玉米种植概况,分析玉米种植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稳定、水肥管理不科学、病虫草害防治不足等问题,提出合理选种及播种、科学管理水肥、科学防控病虫草害等对策。

关键词 玉米;农业生产;山东省济宁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关乎粮食安全。在山东省济宁市等玉米重要产区,确保玉米高产、优质成为农业发展关键。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济宁市面临着增产、提质、降本等多重压力。因此,急需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精准的资源投入以及智能化的农田监控,优化玉米种植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地区粮食安全,为济宁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济宁市玉米种植概况

济宁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肥沃土壤为玉米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使玉米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济宁市玉米种植面积达26.63万hm2,占全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0.5%[1]。2023年,济宁市玉米产量达195.5万t,同比增长3.1%。近年来,济宁市在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例如,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同时,济宁市探索和推广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玉米和大豆争地的问题,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此外,积极推广可变速率施肥、精准灌溉等精准农业技术,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更高经济效益[2]。

2 济宁市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播种质量不稳定

播种质量不稳定是济宁市玉米种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济宁市土壤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地块的土壤特性差异大,需要精准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块特性,增加了播种难度。2)种子品质不稳定,市场上种子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播种后的出苗质量和整齐度,进而影响玉米生长[3]。

2.2 水肥管理不科学

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然而,济宁市对玉米实行水肥管理时仍存在诸多问题。1)地块间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差异显著,难以制订统一的管理方案[4]。这就要求农民或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针对地块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水肥配比。2)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化肥和农药为主导的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同时,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3 病虫草害防治不足

在济宁市,病虫草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

2.4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近年来,济宁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2.5 收获质量不佳

机械收获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然而,济宁市机械收获环节仍面临速度与质量的平衡难题。收获作业速度快,导致收获质量下降,漏收、破损等问题增加,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售价和竞争力[6]。此外,玉米收获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部分农户难以精准把握最佳收获时机。若收获过早,玉米籽粒尚未完全成熟,机械收获时易导致籽粒破损率上升,影响玉米的整体品质,降低了其市场价值。相反,若收获过晚,玉米籽粒水分散失过多,导致千粒重减轻,品质降低,同时植株枯黄,茎秆易折断,增加收获难度和损失。因此,合理确定并把握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机,对于保障玉米产量、提升品质及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至关重要。

3 对策建议

3.1 合理选种及播种

在选种方面,优先考虑适应当地环境、具备高产稳产特性、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和抗性强以及适宜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登海605、立原296、MY73及德单123等品种。同时,选择种子纯度大于等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在13%以下的玉米种子[7]。

种子处理是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关键。通过种子包衣或拌种可有效预防多种病虫害,如蛴螬、金针虫、蓟马、褐斑病、茎基腐病及黑粉病等。建议选用持效期长的杀虫杀菌复配剂,如29%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或9%吡唑酯·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等,严格遵循登记用量或药品使用说明[8]。

在小麦机械化收割后立即进行玉米机械单粒精确播种。行距为60 cm,播种深度3~5 cm。在播种过程中,保持播种深度、行距、覆土厚度一致,避免漏播、重复播种或镇压轮打滑。播种密度建议高于预期收获密度10%。耐密植玉米品种常规田每667 m2播种约5 000粒,示范田地播种约5 500粒,高产田在5 800~6 000粒[9]。大穗玉米品种常规田地每667 m2播种量约4 600粒,高产田播种量约5 300粒。

3.2 科学管理水肥

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水肥管理策略各有侧重。

苗期管理重点在于根系生长、叶片数量增加、茎节分化,需要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此阶段,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深扎,但长期干旱时需要及时灌溉。若遇强降水导致田间积水,应迅速排水防涝。苗期通常无须额外施肥[10]。

在穗期,主要目标是促进玉米叶片繁茂、茎节伸长、雌雄穗分化,以确保生成数量充足且健壮的穗。此阶段,夏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遇干旱情况必须及时灌溉,以避免“卡脖旱”现象,影响雌雄穗的正常生长。视土壤湿度情况,可在灌溉的同时追加穗肥,主要施氮肥,每667 m2地追加10~15 kg氮肥,已使用控释肥且肥力充足的土地可免施。此外,强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阻碍玉米生长,增加空秆率和倒伏的风险。

粒期是籽粒形成和灌浆的重要时期。此时应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开花期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并延长叶片的功能期。花粒肥以尿素为主,可结合灌溉或降水追施,以提高肥效。此外,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产物的转化效率。

3.3 科学防控病虫草害

针对苗期病虫草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在玉米3~4叶期,选用适当的除草剂进行喷雾处理,如每667 m2喷施1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0~60 mL和48%灭草松水剂100~150 mL,或者每667 m2喷施10%苯唑草酮悬浮剂30~40 mL和48%灭草松水剂100~150 mL。2)播后苗前可采取封闭除草,每667 m2使用30%异恶唑草酮悬浮剂100~150 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除各种杂草。

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地老虎、蓟马及飞虱等害虫。每667 m2喷施1.8%甲维盐水乳剂40~50 mL、10%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15 g、0.3%苦参碱水剂100~150 mL等杀虫剂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和二点委夜蛾;每667 m2喷施40%辛硫磷乳油50~60 mL、1.8%阿维菌素乳油30~40 mL等用于防治地老虎;每667 m2喷施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15 g等防治飞虱。

穗期则实施“一防双减”统防统治策略。大喇叭口末至灌浆初期(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此时,可利用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喷施杀虫剂+杀菌剂。针对玉米螟、棉铃虫、顶腐病、玉米南方锈病等靶标病虫害,每667 m2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 mL、10%丙环-咯菌酯悬浮剂20~30 mL、3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20~30 mL等杀菌剂。同时,根据虫口密度配合使用杀虫剂,如每667 m2喷施1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15 g、10%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15 g、

10%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15 g、1.8%甲维盐水乳剂40~50 mL等,施药间隔时间为8~10 d,连续喷施2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3.4 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影响

在农作物管理中,应对极端天气是保障作物产量的关键。针对高肥水、高密度、生长旺盛、降水较多的地块,玉米倒伏风险相对较高,需要采取特定的管理措施。

对于每667 m2种植株数超过5 000株的地块,在玉米6~9叶期,使用化学调控剂,如矮壮素、乙烯利、胺鲜酯等,降低玉米倒伏的风险。在晴朗且无风的早晨或16:00后,使用无人机或者喷杆式喷雾机喷施,确保药剂均匀喷洒在玉米上部叶片。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高温发生前,适当灌水以增加田间湿度和降低冠层温度,同时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辅助授粉。若中后期遭遇强降雨或台风天气,应提前布置机械设备,疏通沟渠,以增强田间排涝能力。

3.5 适时机械收获

济宁市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玉米收获机械,特别是那些能够兼顾收获速度和质量的机型,以显著提高玉米收获效率。为实现“适期收获,减损增效”,对于玉米,最佳的收获时机是在籽粒乳线消失、底部黑层出现时进行机械收获。同时,将秸秆粉碎并还田,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济宁市,通常在10月1—5日进行玉米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烘干和贮藏,以防止玉米霉变。对于饲用青贮玉米,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是从乳熟末期到蜡熟期;而粮用和饲用兼用的玉米则宜在蜡熟末期收获。鲜食玉米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商品用途的需求确定。农户应深入理解并实践“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相关部门需要指导农机手进行规范作业,通过提高机械收获的精准度和效率,全面减少产量损失。此外,加强玉米在运输、烘干、仓储等产后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损失。

4 结语

针对济宁市玉米种植面临的诸多挑战,笔者提出一系列对策,包括种子选择、播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适时收获等多个方面。这些策略的综合实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济宁市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率,还能改善玉米品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张荣丹.玉米播种同步穴施肥控制系统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3.

[2] 何海涛,孙睿,姜文超,等.玉米种植密度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体系干物质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4,38(7):1365-1374.

[3] 冯定邦,唐小丽,雷智刚,等.庆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组合筛选初报[J].农业与技术,2024,44(10):8-11.

[4] 谢耀广,邱时栋.精准农业中农机与农艺结合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河北农机,2024(4):72-74.

[5] 刘含.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J].种子科技,2024,42(7):149-151.

[6] 刘立超.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应用探析[J].农机市场,2024(7):67-68.

[7] 丁斌.山东菏泽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24(7):61-62.

[8] 任美琼.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J].种子科技,2024,42(14):106-108.

[9] 徐金.现代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和方法初探[J].种子科技,2024,42(14):139-141.

[10] 傅春旭.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4,42(14):158-160.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玉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