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产业人才链建设措施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485)

摘 要 加快农业产业建设是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链能够赋能产业链,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人才链建设要点,论述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本产出;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健全人才管理体制,调配农村人才合理流动;增加社会资产投入,满足人才各项发展需求等建设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人才链;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2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别提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3年1月,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调研时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引领吉林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1]。发展农业产业,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人才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2020年,吉林省净流出人口达到141万人,流出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2]。为应对这一挑战,吉林省正致力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工资待遇,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期吸引劳动力回流。作为农业大省,打造一条覆盖全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链,由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是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文献综述

1.1 人才链

人才链的概念较为宽泛,一些学者认为,人才链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系列特定人才的规格[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人才链”加入“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称为“四链”。自此,人们逐渐将“人才链”作为与“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

CLARK最早提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会大大影响劳动力结构[4]。我国很多学者在进行“四链”研究时,系统地研究了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关系。综合这些观点,笔者认为,产业链引导人才链的形成和完善,人才链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二者是耦合发展的关系。

乡村振兴中关键的两方面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人才振兴服务于产业振兴。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鼓励引进乡村紧缺人才,助推农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引进,打造一条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链。此外,在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人才链管理机制。在“双链条”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2 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了宏观层面的人才资本形成的途径。人力资本包括劳动力技能、知识和个人劳动能力等要素,有数量和质量2个评价标准。其中,数量标准包括人口数量、从事有效工作的人口比例和工作时数;质量标准包括技能、知识和相似属性。这2个标准都会影响劳动力的生产性工作,而生产性工作反过来又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要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就需要投入知识、技能,而高技能的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教育则是提高技能的重要因素[5]。这一观点奠定了农业产业发展与人才链建设的研究基础。

1.3 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由社会网络构成,社会网络是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建立在互惠和信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资源[6]。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推进“人才链”建设,不仅要依赖经济驱动,还需要利用我国社会的圈层关系。

2 “人才链”建设要点

2.1 科研人才链

薛鹏飞等人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科研人才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7]。农业科研高水平人才主要集聚在北京市、山东省和广东省等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博士人才主要聚集在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硕士人才多聚集在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等地;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聚集现象不明显。农业高质量发展非常依赖高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农业科研人才的集聚也会进一步带动当地农业技术的发展[7]。

2.2 创新人才链

孔令成等人研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人才集聚能够直接促进整个农业生态要素生产率的提高[8]。创新人才集聚对整个农业绿色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农业创新劳动力集聚对整个农业绿色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空间间接效应不显著,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带的创新人才集聚存在明显差异[8]。

2.3 电商人才链

孔琳等人研究了曲阜市电商人才集聚新做法、新成效,济宁学院儒商学院与曲阜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共建的“乡村振兴直播间”正式启用,共选拔70名优秀直播人员,组成14支队伍进行专业培训[9]。目前,曲阜市建成直播点20个,组织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训42场,培训3 600余人次,可带货主播人数突破26个,注册网络零售店铺1 000余家,总直播400余场,带动600余名居民就业,曲阜市涉农电商直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9]。

3 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3.1 资源分析

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开展农业生产。吉林省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降水量500~600 mm,年日照时间2 200~3 000 h,无霜期120~160 d,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2018年,吉林省有747个农业技术推广站、673个畜牧兽医站,农林牧渔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为11.4万人,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31.2亿元,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数为27 786个[10]。

相比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从事农林牧渔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对比南方农业优势省份,吉林省从事农业的人员数量较多;从人员工资来看,吉林省农林牧渔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东北三省比较高,与全国相比较低;吉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在东北三省居于中游,但是对比其他南方优势省份农业机械总动力较低;吉林省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倒数第一,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少;吉林省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数也是倒数第一[10]。

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开展农业生产,但社会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2 人才链分析

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2 760所普通高校,吉林省有188所,所占比例为6.8%。根据《吉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内在吉林省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22人,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55个,与2021年相比增加7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238个,与2021年相比增加15个。

2017—2022年,吉林省农村人口由1 017.76万人下降为851.51万人。根据王莹对吉林省T区的统计,2018—2023年,吉林省乡镇单位共新录用员工89人[11]。截至2023年2月底,乡镇单位共有47名优秀人才离职,占2018—2023年吉林省新录用人员总数的52.8%。离职的47人中,中专及以上学历47人,占100%;35岁及以下的有47人,占100%;26人(55.3%)离职前均是负责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11]。吉林省高等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丰富,但仍然留不住人才,农村人口流失、人才流失严重。

4 建设措施

4.1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本产出

吉林省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应大力发挥教育优势,增加人力资本产出,补充农业产业人才。1)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针对吉林省农业产业链中的从业人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使其具备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念、知识能力、应用技能等。2)发展留省就业。鼓励高校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根据当地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开设职业性课程,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毕业即就业,并且能留在当地,迅速适应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价值。3)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利用吉林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外省农业人员前来培训、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学历、技术、技能。通过长期驻扎或短期实习等形式,为吉林省的农业产业补充所需的人才力量。

4.2 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吉林省应不断创新人才共享模式,引进农业产业优秀人才。具体而言,吉林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吉林省可运用农业人才寻租模式。人才寻租是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对科技人才的再分配。人才寻租包括联盟共享、人才租赁式共享、建立虚拟研发组织共享、技术外包共享、联合开发共享、兼职式共享、候鸟式共享、委托式共享、项目式共享及网络式共享等多种形式。农业人才寻租模式能满足吉林省农业产业技术人才的补充需求。2)吉林省应充分发挥“吉人”联动模式的优势。利用地缘、血缘、业缘、趣缘等多种形式,通过组织老乡会、“落叶返吉”“援吉联盟”等活动,吸引大批“吉人”返乡、援乡,助力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

4.3 健全人才管理体制,调配农村人才合理流动

一部分乡村人才流失是组织调配的结果,如乡村干部调动、管理人员轮岗交流、阳光返城行动等。虽然适当的人才调配符合宏观管理的需要,但基础支撑空缺、相关政策实施不连续等问题,对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十分不利。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带来的弊端,应从人才管理体制上进行调整。1)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政府应开展充分的论证,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产业人才的准入、晋升、调整做出明确要求。2)建立人才管理机制。综合各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农业产业人才管理机制,科学、有效、人性化地实现人才合理流动。

4.4 增加社会资产投入,满足人才各项发展需求

无论是农业产业建设,还是人才链建设方面,吉林省都应加大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1)在农业产业建设方面,应加大全社会对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同时增加对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人才优势的发挥奠定基础。2)在人才链建设方面,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都应确保他们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使他们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考虑到农业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及农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吉林省应给予人才更高的经济补贴,以激励他们投身于农业。除了经济报酬,吉林省应不断完善基本的养老、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农业产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发展事业,积极参与本职工作,为吉林省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5 结语

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补充。吉林省应开展“人才链”建设,增加吉林省农业人才储备,建立吉林省人力资本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鹭.景俊海到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并征求意见时强调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全力打造引领吉林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N].吉林日报,2023-01-01(1).

[2] 侯建明.中国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及其影响研究:以吉林省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 张婷婷,张所地,胡琳娜.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的多元路径研究[J/OL].软科学:1-11[2024-04-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68.G3.20231114.1038.002.html.

[4] DEANE P M,CLARK 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1951,114(2):265.

[5] 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6]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7] 薛鹏飞,刘爽,林青宁.中国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及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4):1-10.

[8] 孔令成,李佑平.创新人才集聚、空间溢出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3):71-77.

[9] 孔琳,姚联营.农产品电商直播 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曲阜市为例[J].农业知识,2024(3):10-12.

[10] 张蕾.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1] 王莹.吉林省T区乡镇事业单位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长春: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23.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吉林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