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在生态、美学和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近年来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面临一系列威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为实现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在分析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存在的病虫害威胁较大、保护技术手段滞后及非法砍伐与盗伐事件频发等问题,并从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先进保护技术的应用、完善监管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75
古树名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资源,其不仅见证了历史变迁,而且在生态、美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古树名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和保护挑战。天津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这些古树名木资源不仅是天津市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城市建设、环境污染、病虫害侵袭等因素的影响,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面临着诸多威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因此,基于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1 现状
在天津市域范围内,古树名木资源呈现出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与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城市生态与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天津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有数百株,涵盖了多个科属,其中以国槐、侧柏、银杏及榆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导,这些树种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1]。例如,国槐因其耐寒耐旱、寿命长等特点,在天津市区古街道、古村落中分布广泛,是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标志性存在;而侧柏多见于山地、寺庙周围;银杏作为孑遗植物的代表,成为天津市内多处景点的亮点,每年吸引众多游人观赏。
从空间分布来看,天津市古树名木并非均匀散布,而是形成了若干集中分布区域。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老街区、古建筑群周边,以及远郊的山林、古刹等地,往往是古树名木资源的密集区。例如,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历史风貌区内,诸多树龄百年以上的刺槐、二球悬铃木与欧式建筑相映成趣,展现了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风貌,反映了自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历史及文化对古树名木资源形成的影响。
尽管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总体上保存较好,但部分区域由于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古树名木生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长环境恶化,个别古树名木出现衰弱的现象,这对古树名木资源的长期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威胁较大
病虫害已成为影响天津市古树名木生存状态与保护成效的关键因素。随着气候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给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1)古树名木往往存在较多的自然损伤与空洞,为病虫害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白蚁、天牛、蚜虫等害虫,以及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等,不仅直接为害古树名木的木质部与叶片,影响其光合作用与营养吸收,严重时还会导致古树名木枝干断裂、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2]。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干扰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空气污染、土壤酸化及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破坏了古树名木周边的微生态平衡,降低了古树名木自身的免疫力,使其更易受到病虫害侵袭。3)天津市古树名木分布分散,种类繁多,不同树种对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抵抗能力差异大,这要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目前,天津市在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中,病虫害识别、预警及防控技术方面尚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往往滞后于病虫害的实际发生,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2.2 保护技术手段滞后
在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的多个核心环节存在技术手段滞后的问题。1)在古树名木健康状态诊断与监测技术方面,传统诊断与监测技术手段对古树名木健康状态的评估不够精细,缺乏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监控、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能力,使得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决策的制订往往基于有限且滞后的信息,难以实现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潜在风险的早期预警与干预[3]。2)在古树名木修复与复壮技术方面,现有的技术手段相对单一,难以精准有效地解决古树名木内部病害、结构损伤等深层次问题,影响古树名木健康恢复的全面性和持久性。3)在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方面,虽已认识到智能灌溉等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定制化应用尚不广泛,无法系统性地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条件,影响古树名木的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4)在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缓慢,缺乏统一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来整合资源、跟踪历史、评估成效,以及促进跨领域合作。这不仅影响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措施的科学规划与执行效率,也限制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经验与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2.3 非法砍伐与盗伐事件频发
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还面临着非法砍伐与盗伐的严峻挑战。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个别开发商与施工单位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追求经济利益或加快工程进度,擅自砍伐古树名木,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破坏。2)古树名木因其木材材质坚硬、纹理独特而备受非法盗伐者的觊觎。盗伐者往往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分散、监管难度大等漏洞,在夜间或偏僻区域对古树名木实施盗伐,获取木材用于高价销售或加工制作工艺品,给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带来巨大损失。3)部分古树名木因位置偏远或缺乏明确标识,易成为监管盲区,被不法分子盗伐。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价值认识不足,执法部门打击盗伐、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的力度也有待加大。
3 对策
3.1 加强病虫害防治
为应对天津市古树名木面临的病虫害威胁,应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古树名木资源的长期健康与存续。1)建立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大数据处理,实现对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通过安装智能感应器,收集温湿度、土壤参数及病虫害活动信息,结合历史数据与气候模型,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为后续保护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4]。2)推行综合性防治策略,重视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减少病虫害防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结合物理防治措施,如设置诱虫灯、防护网,减少害虫侵害。必要时,采用低毒高效、环境兼容的化学药剂进行精准喷施,确保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将化学药剂对古树名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强化生态修复与微环境管理,通过科学配置周边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的微生态系统,以自然方式抑制病虫害发生。
3.2 加强先进保护技术的应用
面对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技术手段滞后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全面革新,是提升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效能与可持续性的关键路径。天津市可从诊断与监测技术的智能化、修复与复壮技术的创新、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精细化及信息管理技术的集成等4个方面着手,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
1)在古树名木健康状态诊断与监测技术方面,智能化诊断与监测技术的融入,是突破传统手段局限、提升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精度与效率的核心举措。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收集古树名木的生理指标与环境参数,结合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三维立体的古树名木健康监测系统[5]。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对古树名木健康状态的精准评估和潜在风险的早期预警,为制订个性化的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在古树名木修复与复壮技术方面,创新技术的应用尤为迫切。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古树名木内部病害与结构损伤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组织培养、基因编辑等手段,培育出抗病、抗逆性强的古树名木后代,或直接用于古树名木的组织修复,增强其自愈能力。
3)在古树名木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应积极引进并定制化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引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古树名木需水量自动灌溉,精确供水,为古树名木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4)在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应构建统一高效的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系统,整合资源信息,实现保护历史记录、健康状况、地理位置等多维度数据的动态跟踪与管理。应用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透明度,促进跨部门、跨学科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提高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效率和成效。
3.3 完善监管体系
针对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中非法砍伐与盗伐事件频发的问题,完善监管体系十分关键,需要从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及跨部门协作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严密的保护网络,确保古树名木资源安全。
1)技术创新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关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巡检、卫星遥感监测、夜视摄像头等手段,对古树名木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尤其在偏远区域增设智能监控设备,实时捕捉异常活动,为及时干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古树名木的数字身份档案,确保每棵树的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为执法提供准确依据[6]。
2)公众参与是构建监管体系的基石。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认知与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共同保护古树名木资源。此外,发展“古树名木认养”项目,让市民、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古树名木的日常维护,增强其保护意识与归属感。
3)跨部门协作是有效监管的保障。建立由林业、城管、公安、规划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动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协同开展巡查、执法与应急处置,形成合力。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纳入前置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实施前充分考虑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需求,避免对古树名木资源造成破坏。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确保古树名木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
4 结语
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作为城市生态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事关天津市历史遗产的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的现状特征,剖析其面临的病虫害威胁较大、保护技术手段滞后、非法砍伐与盗伐事件频发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先进保护技术的应用、完善监管体系等对策。这些举措的落实,将有助于天津市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网络,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威胁,保障这些绿色文化遗产的健康与长久传承。展望未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积极创新理念、更新技术、优化机制,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芬.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与生态,2024(3):35-36.
[2] 林洪,刘斌,夏诗琪,等.基于文献计量的古树名木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南方林业科学,2024,52(1):74-78.
[3] 芦亚娟.古树名木的保护存在问题 对策及养护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9):95-96.
[4] 丛日晨.再谈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国土绿化,2023(8):20-23.
[5] 李银华.我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河北林业,2023(1):28.
[6] 刘中华,高志伟,杨浩.天津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135.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