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油茶种植及林地管理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30)

摘 要 油茶是广西种植较广泛的经济作物,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双千”计划的引领下,开展油茶种植及林地管理技术分析工作,对提高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为助力当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广西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林场油茶种植经验,分析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的油茶种植及林地管理技术,从选地整地、茶苗选择、造林模式选择、调运管理及种植补植等方面提出油茶种植技术,从松土除草、施肥整形、引蜂授粉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油茶林地管理技术。

关键词 油茶;种植技术;林地管理;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76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以下简称大桂山林场)位于广西、湖南、广东三省(区)交界处,林场森林经营面积达8.67万hm2,蓄积量达650万m3。大桂山林场下设7个营林分场、6个对外造林(经营)部,涉及产业众多,其中油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3年之前,大桂山林场油茶种植面积约为400 hm2;202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其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广西油茶种植面积、产能、加工能力等均需要有大幅提升。大桂山林场注重科学布局和合理调整,全面打造333.33 hm2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同时,为助推油茶产业发展,大桂山林场在六排分场、东叶分场、北娄分场等地建设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高质量有机生态油茶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打造精制油茶籽油生产线。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印发《2024年全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提高油茶产量,持续扩大新造林面积,推进改造低产林。在以上政策的指引下,大桂山林场强化组织引导,认真落实油茶“双千”计划,积极研究油茶栽培技术,并针对当地常见油茶病虫害,分析针对性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油茶产量。

1 种植技术

1.1 选地整地

大桂山林场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油茶自身生长特性与栽培种植目标,选择合适的栽培林地。油茶栽培适宜选择土壤较为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赤红壤,pH值保持在5~7,土层深厚,便于后续油茶混交造林技术的实施。油茶种植地坡度应保持在25°以下,确保光照充足,为油茶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一般情况下以东南坡向的地块为宜,同时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根据大桂山林场位置条件,种植地海拔应保持在500 m

左右,相对高度180 m,并确保周边有充足水源[1]。

在选地完成后进入整地环节,根据实际种植季节,可在种植前一年冬季进行整地,一般以在2月底整地为宜。整地沿等高线布行挖明坑,要求挖坑横向到边,不留空地,下方靠水源处保留缓冲带,坑内泥土打碎,除掉草木根和石块。挖面宽50 cm、底宽40 cm、深35 cm的明坑,如果使用机械挖坑,则坑面宽80 cm、底宽60 cm、深50 cm。挖坑产生的底土与表土应分开放置。回填过程中,检查表土无杂物后回填至坑底,每坑施加1~2 kg有机肥,施肥完成后回填全部底土,高度保持超出坑面15 cm,以此防止对油茶根系生长造成影响。

1.2 茶苗选择

严把种苗质量关,落实油茶种苗管理各项制度,选择经过国家和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符合油茶“双千”计划的2年生或3年生“花果大苗”,满足“三个百分之百”(100%良种、100%大杯苗、100%花果苗)的造林茶苗选择要求。大桂山林场广泛种植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品种,就是当地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合当地栽种的无性系高产油茶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能够提前2年结果,产量提升2倍,盛产期一般在第7年。选择2年生容器苗,苗长50 cm左右,地径保持0.4 cm,确保所选茶苗有发达的根系,顶芽翠绿、浓密、饱满[2]。在润湿过的苗床上安放茶苗,选择干净的湿土进行推土操作,从苗床边缘持续向中间推进,确保湿土高度与茶苗营养袋高度保持一致。维护完成后,均匀地向苗床喷水,在正式栽种茶苗之前,茶床应保持湿润状态。

1.3 造林模式选择

油茶种植可选择单一树种造林模式,也可选择混交造林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巡查员蒋桂雄在大桂山林场现场调研的过程中指出,油茶“双千”计划项目离不开油茶混交造林模式的创新,依靠混交造林提升林场整体经济效益,坚持“树种珍贵化、结构复层化”的经营原则。根据大桂山林场实际情况,可选择油茶+桉树混交造林模式。油茶和桉树带状混交,6列油茶(69~70株)+2列桉树(28~29株)。油茶按3.0 m×2.5 m的株行距进行种植,桉树按

2.0 m×2.0 m的株行距种植,优先布控桉树纵列,山脊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优先种植桉树,侧坡种植油茶[3]。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区域小气候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性,在间伐过程中应减少大面积采伐,并保留林场周边的桉树。桉树本身的萌芽能力比较强,因此在间伐完成后需要做好控芽工作。

1.4 调运管理

各营林生产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苗木调运计划,报营林科汇总审核再统一安排苗木调运。苗木出圃前要炼苗,确保苗木新根较多且粗壮。苗木运输到达造林地后应及时卸车并摆放在相对阴凉、通风、湿润的地方,避免堆放时间过长造成苗木损伤。临时摆放的苗木要在周边培土,淋透营养杯并洗净苗木叶面,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喷施药水。如遇高温天气,搭盖遮阳网防止太阳直晒。

1.5 种植补植

选择在雨后进行种植,坑内土壤湿透后定植。先将苗杯浸(淋)水湿透,再将苗挑运至定植坑边摆放,摆放时要小心轻放,不能抛苗,苗的顶端朝上坡方向,随摆随种。定植时先用定植锄在坑中央挖一个比苗杯深3~5 cm小穴,小心撕掉营养杯外不易分解的薄膜袋或无纺布袋,用手将苗杯置于穴内并扶正,小心将松细且湿润的泥土回至苗杯周围并压实,做到根舒苗正,然后再用周边细湿泥土回满种植坑并高出苗杯面3~5 cm,再次压实,最后在上面盖一层松土,使坑面呈碟形(利于保水)。撕苗杯薄膜袋前,若杯土较散,先轻捏苗杯土使其成团再撕袋,不能过于用力,避免杯土松散伤及苗木根须。撕掉的苗杯薄膜袋或无纺布袋用土块压于坑边,以备检查验收。定植时间为1—5月。

造林后15 d左右(视天气状况而定)检查成活率,并及时进行第1次补植。第1次补植10 d后进行第

2次补植,20 d后进行第3次补植,确保造林60 d后造林成活率不小于95%。补植工作要在30 d内完成,确保年终成活率不小于90%。补植用苗要采用同龄、同品种苗木。

2 林地管理技术

2.1 松土除草

种植完成后7 d内开展松土工作,为油茶苗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松土范围为以油茶苗为圆心直径1.5 m的圆内,松土深度以保持在15 cm为宜。造林后需要除草,一般除草标准为不超过油茶苗高度,并尽量保持在20 cm以下,全面清理油茶苗周边的杂草与灌木。为防止杂草影响油茶苗生长,可通过铺设防草布的方式来防止杂草丛生。具体操作为在油茶苗直径20 cm的范围内培土打造树盘,并在树盘上覆盖对应面积的防草布,并用石块等压实防草布,注意需要露出防草布1 cm左右,便于透气。除草一般为1年2次,油茶种植次年的5月可进行首次除草,确保油茶苗周边没有杂草灌木,在9月进行第2次除草[4]。

2.2 施肥整形

大桂山林场在当年6月进行施肥,具体操作为配合除草每株施加10~20 g的尿素,雨季之前在油茶苗底部25 cm处施加肥料并松土覆盖。种植次年3月每株油茶施加30~50 g的氮肥,6月每株施加50~100 g的高氮复合肥。栽种3年施加氮磷钾肥料,在早春与6月,每株施加200~300 g的高氮复合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冬季每株施加5~10 kg的腐熟农家肥。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模式,在滴水线位置挖掘直径20 cm的弧形沟槽,将肥料均匀施加在其中并覆盖。成品林的施肥管理也非常关键,需要根据大桂山林场土壤肥力与油茶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1)油茶盛果期之前以施氮肥为主,配合少量磷肥;盛果期后主要选用营养诊断施肥的方式,即根据油茶实际营养摄入状态,有针对性地施加肥料,并确保所施加肥料满足其生长需求,且不会影响整体种植环境,坚持多施有机肥、合理施化肥的原则。2)生长后期可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油茶整体生长状态,主要起到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的作用,提高油茶产量。

1年施肥2次,时间分别为3—4月与7—8月,每株油茶施加0.50~0.75 kg的配方肥,施肥模式选用干沟施肥,在油茶树冠投影线处挖掘弧形沟槽,深度保持20 cm,长度保持1 m,施肥完成后及时覆土

压实。

摘果修剪决定了油茶的整体产量。在油茶初次生成花芽当年,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摘除花芽,这样能够延缓结果,确保油茶树冠生长发育成型。油茶幼树前3年的花芽与果实需要摘除,确保之后顺利实现高产。栽种当年应及时确定主干的生长高度,并在次年12月剪掉生长状态良好、无病虫害的分枝,将其培养成主枝。一般情况下油茶主枝周边存在4~5个生长状态良好的分枝,且分枝间距以保持在5 cm以上为宜。在分枝顺利木质化之后,选择主枝旁不同方位生长状态良好、无病虫害的分支作为副枝培养,同时剪掉生长状态欠佳的枝条[5]。种植第5年的11月,遵循剪密留稀的原则修剪树形,使之保持美观透光,确保油茶高产。

2.3 引蜂授粉

油茶属于异花虫媒授粉树种,一般着果率较低,因此需要辅助授粉以提高着果率,提高其整体产量。大桂山林场选择通过培育土蜂的方式进行授粉。土蜂培育原则为保护当地野生土蜂,当地的土蜂品种包括地蜂和胡蜂,可挖竹节沟形成土蜂需要的巢穴,吸引土蜂在油茶林中筑巢,也可在油茶树下挖坑来吸引雌蜂,达到引蜂授粉的目的。若受环境气候影响,当地土蜂数量减少,也可采取林地放蜂的方式促进授粉。放蜂原则为搭配放养,前期放意大利蜜蜂,以增强采集力,后期放中华蜜蜂,维持授粉过程。由于油茶花蜜的整体浓度较大,为防止蜂过度采集油茶花蜜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可在采集密集区配置稀释糖水,以此缓解油茶花蜜对蜂的不良影响。实践表明,引蜂授粉能够有效提高油茶产量,助力油茶高产。

2.4 主要病虫害防治

2.4.1 炭疽病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油茶老残林中发生比较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感染此病后油茶落果,减产20%左右。炭疽病病菌以菌丝在油茶的蕾、芽、果柄、枝及叶上越冬,在春季气温连续7 d在15 ℃以上的时候发生,尤其频繁发生在早春雨季。大桂山林场中油茶炭疽病一般在4月开始发病,从新梢、嫩叶蔓延至花蕾,5月中旬果实发病,初期病症为叶子与果实出现褐色病斑,7月炭疽病急速发展,导致大量枝叶与果实脱落。

防治炭疽病的方法包括以下2种。1)营林防治技术。要求林场工作人员定期观察油茶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出现病害的油茶植株,在发现病害之后清除病株或对应部位,尤其在早春时候要及时剪除病枝、摘除病叶,病枝的修剪位置在发病部位下方5 cm处为宜,同时选取蘸0.1%氯化汞或75%乙醇的刀具刮治油茶大枝病斑,直至该位置无病变颜色出现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摘除的病枝应集中烧毁处理。2)化学防治。早春时期油茶长出新梢,可在易发病的位置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6]。在5月出现病害的情况下,可在病害位置喷洒45%咪鲜胺水乳剂800倍液进行防治,一般喷洒周期为10~15 d,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可每7 d喷洒1次。

2.4.2 黑跗眼天牛

黑跗眼天牛又被称为蓝翅眼天牛,其幼虫为害油茶幼枝,导致被啃食的幼枝极易出现风化折断等问题,对油茶生长质量与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黑跗眼天牛在大桂山林场危害较严重,一般为2年1代,幼虫往往在油茶幼枝中越冬,次年3—5月化蛹,4—6月成虫,5月下旬开始产卵,10 d即可孵化,繁衍速度快,但生长周期比较长,幼虫期长达22个月。

黑跗眼天牛的防治方法如下。林场工作人员要定期观察油茶生长状态,及时修剪出现黑跗眼天牛幼虫的枝条并烧毁处理,以此减少虫源;或根据害虫生理规律进行防治,在黑跗眼天牛5月产卵时期锤击产卵刻槽杀死虫卵。还可在黑跗眼天牛成虫期,选用绿色威雷或噻虫啉微胶囊剂喷枝干触杀成虫,或在蛀道内插入天牛净毒签。

2.4.3 油茶尺蛾

油茶尺蛾又叫油茶尺蠖,在大桂山林场各产区均有发生,是油茶的主要害虫。油茶尺蛾1年1代,以蛹在茶蔸附近疏松潮湿的表层土壤和枯技落叶层中越冬,翌年2—3月成虫羽化。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枝干上,至4月中旬孵化,幼虫6月上旬开始陆续入土化蛹。油茶尺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会吃光叶片,并使油茶出现落果现象;在连续受害两年之后,会使油茶出现全株死亡的情况。

油茶尺蛾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1)物理防治。根据油茶尺蛾蛹期较长的特性,可选择在秋冬季节挖出虫蛹,或在树蔸周边覆盖18~23 cm厚的土壤并压实,使虫蛹不易羽化出土。根据油茶尺蛾成虫飞翔能力差的特征,也可以选择人工捕捉成虫的方式防治病虫害。2)化学防治。在油茶尺蛾幼虫期,可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1 000倍液对油茶尺蛾进行防治。3)生物防治。利用油茶尺蛾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包括寄生蜂(姬蜂、中华蜜蜂等)、寄生蝇、鸟类(大山雀、棕头鸦雀、白头鹎等)及菌类(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也可使用每毫升含苏云金杆菌孢子数0.5亿~1.0亿的菌液进行防治。

3 结语

油茶作为大桂山林场主要经济树种,其种植及林地管理技术受到极大关注。基于油茶“双千”计划,以及广西当地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指导,大桂山林场积极学习文件精神,凭借多年油茶种植经验,形成符合林场实际情况的油茶高产种植技术方案,针对油茶高产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此助力林场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剑,字强,张龙,等.油茶与桉树混交造林技术[J].ey7YjfgEBXlTDO//RMIIcdAmmJPe1kByT1xM0niOOMU=乡村科技,2023,14(6):127-129.

[2] 覃海林.广西高峰林场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南方农业,2023,17(20):112-114.

[3] 龙柱林.广西国有六万林场油茶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24,18(2):243-245.

[4] 刘翠梅.岑软2号和3号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3,14(10):132-134.

[5] 王健镔.优良油茶苗木繁育及丰产造林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3(7):112-114.

[6] 梅阿军.油茶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2(17):124-126.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油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