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59)

摘 要 小麦是山东省莱州市主栽农作物之一,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是莱州市小麦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给莱州市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合莱州市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山东省莱州市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15

山东省莱州市位于渤海莱州湾之滨、胶州半岛西北部,陆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达108 km,地形地貌复杂,冲积平原与剥蚀丘陵之间不规则分布着山前岗地,属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季气候干燥,夏季多雨,秋季天气晴好,冬季干燥寒冷,较为适宜小麦生长。作为我国小麦优势产区,莱州市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多次刷新全省、全国纪录。近几年,莱州市认真组织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积极推进小麦高质超高产技术研究,集成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方法,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做好中后期“肥水调控,增粒增重,绿色防控,防灾减损”,有效提高了区域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因此,探究莱州市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 选地整地

在莱州市,一般选择耕层厚度大于25 cm、土壤含水率达70%、肥力中等、透气性与保水保肥性佳的地块种植小麦。

在小麦播种前,将玉米机收秸秆全量切碎还田(秸秆碎段长5 cm左右),均匀撒施有机物料腐熟剂45~75 kg·hm-2后深翻,加速玉米秸秆腐熟分解。同时,对于秸秆连续还田的地块,每间隔3年深耕1次,深度控制在25~30 cm。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莱州市年平均气温偏低,可优选适应低温环境、早熟抗寒的小麦品种,避免选择易感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可首选济麦5198,也可选择济麦44、菏麦21、鲁原502等。

在确定小麦种植品种后,依据外观完整、整体饱满、质地硬实、无病虫害、千粒重达42 g的标准,筛选适宜的种子,以确保出苗率。

在种子筛选完成后,将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包衣剂与0.007 5%芸苔素内酯水剂与小麦种子均匀拌合,进行种子包衣,或者将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种子均匀拌合,进行种子包衣[1]。种子包衣后,将种子放置到阴凉位置干燥,以减轻中后期小麦病虫害预防与控制压力。

3 播种

在莱州市,通常在10月上旬、日均温为14~16 ℃时进行小麦播种。小麦播种可使用山东大华2BMYFS-14(4)/7(4)-4小麦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或河南鑫乐2BMFD-6/12型小麦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播种机,集深耕、施肥、碎土整平、播前镇压、宽幅精播和播后镇压等为一体,以实现落种均匀、深浅一致,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夯实丰收基础[2]。为最大限度提高小麦产量,考虑到莱州市气候和土壤条件,设定播种深度为4~5 cm,播种幅宽为10~12 cm,2个237cac53efea604c5619fc6a0bd78364117cd7358d83cdea3e707dd9df8cdecf播种幅之间空12 cm,总行距在22~24 cm,播种株距为10~15 cm,合理密植,控制基本苗量在225万~300万株·hm-2,营造良好通风透光环境。在播种的同时施肥,选择鄂中复合肥40或龙蟒大地复合肥50,施肥量分别为195.0 kg·hm-2、187.5 kg·hm-2,确保小麦在苗期营养充足[3]。

4 田间管理

4.1 控制分蘖

小麦播种后30~40 d进入拔节期,小麦幼苗茎段内部开始分化为分蘖点,在此期间,可以保留主蘖、2~3个优势分蘖为标准,将其他分蘖去除,保证小麦生长优势[4]。

4.2 肥水管理

4.2.1 拔节期

在小麦拔节期,应根据地力水平和苗情长势进行追肥浇水。鉴于近两年莱州市春季降水偏少、频见田间旱情,应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强化肥水分类管理,一般可以将麦田划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一类麦田、二类麦田、三类麦田。三类麦田地力水平较低,且小麦植株群体生长态势偏弱,应从小麦植株拔节初期着手,进行肥水调控,促进麦苗健壮生长;二类麦田地力水平中等、小麦群体生长态势适中,应从小麦植株拔节中期着手,适时追肥灌水;一类麦田地力水平较高,小麦群体偏旺生长,应坚持肥水后移,在小麦植株拔节后期(小麦倒二叶露尖),适时追肥灌水,控制小麦生长态势。追肥一般以追施氮肥为主,如每次可追施尿素150~225 kg·hm-2。针对个别小麦群体生长态势较强的高产地块,可在追施氮肥的同时,追施适量速效钾肥,以促进小麦植株茎秆健壮生长,增强小麦植株抗倒性。

4.2.2 抽穗扬花期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需要适量灌溉,特别是对于墒情不足地块,应适时浇施足量抽穗扬花水,以促进小麦穗分化、增加小麦穗粒数[5]。在抽穗扬花水浇施前,应着重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风雨天气前浇水导致小麦倒伏。针对个别出现脱肥现象(叶色发黄、群体生长较小较弱、出现红蜘蛛危害)的麦田,应配合浇水追施尿素75~120 kg·hm-2,或将1%的尿素水溶液与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混合,进行叶面喷肥,以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千粒重。

4.2.3 灌浆期

在小麦灌浆期,可均匀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如芸苔素、五氧化二磷、硫酸锌等,在补充养分的同时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提高小麦粒质量。在出现灌浆延迟、叶片淡黄、叶尖干枯等墒情不足现象时,应及时浇水,并着重控制浇水量,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微喷,控制喷水量为375 m3·hm-2,以促进小麦花芽分化、籽粒灌浆。

4.3 病虫草害防治

4.3.1 病害防治

莱州市小麦常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等。

小麦条锈病可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叶鞘、茎秆、穗部、麦芒等部位。发病初期,小麦叶片、叶鞘、茎秆、穗部等受害部位出现多层轮状分布的鲜黄色椭圆形斑点,发病中后期黄色斑点部位破裂并出现黑褐色粉状物,粉状物随风飘散,最终蔓延至全株,造成小麦整株干枯死亡。为降低小麦条锈病危害,应全面贯彻“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方针,践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策略,避免病害蔓延。一般在田间小麦条锈病病叶率为0.5%~1.0%时,需要选择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控,可选择的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

小麦赤霉病是可以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期发生的病害。发病初期,小麦叶片、穗部、茎秆会出现若干水渍状斑点,叶片由绿色变为褐色,逐渐扩展至全株,最终发病部位腐烂,影响植株正常扬花授粉,降低小麦产量[6]。为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应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的方针,正确认识小麦赤霉病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时,选择高效低毒药剂,提前均匀喷施到小麦植株表面,可选择的药剂有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

小麦白粉病为小麦穗期高发病害。发病初期,小麦茎秆与叶片、叶鞘表面出现白色粉状霉点,下部叶片正面白色粉状霉点数量显著超出上部叶片背面的白色粉状霉点数量。发病中期,小麦茎秆与叶片、叶鞘表面的白色粉状霉点扩大为灰褐色或灰色霉菌层,严重时可相互连接覆盖叶片,霉层厚度达到2 mm。发病后期,小麦茎秆与叶片、叶鞘表面的灰褐色或灰色霉菌层转变为上生针头大小褐色小颗粒的褐色散生霉层,霉层下叶片逐步失绿、变黄、干枯、死亡,干扰小麦正常光合作用和开花授粉,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在田间小麦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选择三唑类高效低毒绿色杀菌剂均匀喷洒,可选择的药剂有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等。首次喷药7~10 d后,再喷施1次三唑类高效低毒绿色杀菌剂,根据说明书要求控制药剂喷施量,以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危害。

4.3.2 虫害防治

莱州市小麦常见虫害有蚜虫、麦蜘蛛等。

蚜虫是莱州市小麦主要虫害之一,近两年莱州市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蚜虫发生。在莱州市,蚜虫多在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发生,主要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干扰小麦光合作用、营养传导,使小麦植株逐渐出现条纹状枯萎,最终导致小麦整株死亡或穗部大量秕粒,造成减产。在田间每百株蚜虫数量增至30头但尚未严重危害小麦前,可选择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啶虫脒等药剂进行喷施,以有效防治蚜虫,降低蚜虫危害。

麦蜘蛛也是莱州市小麦主要虫害之一,近两年莱州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麦蜘蛛发生。麦蜘蛛属蛛形纲啤螨目的节肢动物,在莱州市可一年发生3~4代,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小麦叶片被害后会出现黄白色斑点,整体叶片颜色由绿转黄,叶片蒸腾作用增强,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导致小麦减产。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将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均匀稀释后,全面喷洒到麦田。

4.3.3 草害防治

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选择日均温8 ℃以上的无风晴天(小麦4叶后),用20%双氟磺草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均匀喷施麦田,以降低阔叶杂草危害。

在小麦快速返青期,选择日均温6 ℃以上的无风晴朗天气,用20%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0倍液、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1 500倍液,借助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施,以降低草害。

在小麦拔节期后,防治杂草不再使用化学除草剂,而是通过人工拔草或机械除草,降低草害。另外,可进行中耕除草,深度控制在10 cm左右,中耕后及时镇压,以培育壮苗。

4.4 科学应对气象灾害

4.4.1 倒春寒

在小麦拔节前后,莱州市易发生“倒春寒”气象灾害。为降低“倒春寒”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气温下降前进行1次灌水。若小麦已遭受“倒春寒”危害,应配合灌水进行追肥,可追施尿素150 kg·hm-2,尽可能促进小麦中蘖加快生长、潜伏蘖早发快长。

4.4.2 暴雨

在小麦生长后期(灌浆前中期),莱州市易发生暴雨灾害。为降低暴雨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应在雨后借助工具抖落小麦茎叶上的水珠,减轻小麦叶片压力。同时,全面喷施1次0.2%~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降低次生危害。

4.4.3 干热风

在小麦扬花灌浆期,莱州市易发生干热风天气。为避免干热风天气下小麦植株水分失衡、千粒重下降等减产降质现象,应加强干热风监测预报。同时,在干热风来临前,第一时间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减轻干热风灾害下的产量损失。

4.4.4 烂场雨

在小麦籽粒蜡熟末期,莱州市易发生“烂场雨”天气。为避免“烂场雨”天气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负面影响,应密切关注当地天气变化,提前进行小麦收割与运输、烘干机械的检修,以便在“烂场雨”天气到来前进行小麦抢收、晾晒、烘干,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5 结语

在小麦生产中,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因此,莱州市小麦种植户应正确认识深松技术与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叠加优势,科学应用技术,加强种子包衣、宽幅播种、肥水分期科学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的管理,并着重推进气象灾害的科学应对,确保小麦绿色高产栽培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宇,赵玉杰.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4,42(1):83-85.

[2] 戴玉.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生长特性及机收品质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3,14(24):79-82.

[3] 王仁山.莱州市小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6):29-31.

[4] 崔玉亮,赵文权.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探索:以河南省沈丘县小麦病虫害“一喷三防”项目为例[J].财政监督,2024(9):60-66.

[5] 刘蕊,曹议丹,钱麟君,等.水肥优化配施腐解剂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3,55(11):128-137.

[6] 徐敏,周晴晴,杨荣明,等.植保无人飞机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雾滴沉积量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及预报模型构建[J].植物保护,2024,50(3):70-7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刘爱莉(1978—),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1214040647@qq.com。

标签:  小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