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土栽培蔬菜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然而无土栽培生产方式以及作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理状态为特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基础。为科学防治病虫害,保证无土栽培蔬菜品质,以广东省为例,介绍当地无土栽培模式下蔬菜常见病虫害如粉虱、蚜虫、叶螨、白粉病、霜霉病及病毒病等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4个方面总结无土栽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关键词:无土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10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无土栽培因其栽培条件宽泛,生产过程中能够摆脱土壤条件的限制,适宜集约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利于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易激发蔬菜生长潜能,且能够彻底解决土壤盐渍化和土传病害影响的问题,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全世界范围的足够重视[1]。然而,无土栽培生产方式以及作物特殊环境下的生理状态为特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基础。在无土栽培蔬菜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同时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方面的需求。为科学防治病虫害,保证无土栽培蔬菜品质,笔者以广东省为例,介绍当地无土栽培蔬菜常见病虫害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技术,以供种植人员参考。
1 无土栽培蔬菜常见病虫害
无土栽培设施内蔬菜处于空气流动性低、光照强度相对较弱、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加之广东省常年温暖、湿润,蔬菜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无土栽培模式下的高密度种植、连续性种植及全年性种植的生产模式为病原物的定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广东省无土栽培蔬菜常见虫害有粉虱、蚜虫、叶螨及潜叶蝇等,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及病毒病等。
1.1 粉虱
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昆虫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在广东省无土栽培蔬菜生产中,以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危害最为严重。两种粉虱成虫体长1.2~1.5 mm,雌虫略大于雄虫,身体淡黄色,被白蜡粉,前翅白色,虫体停息时双翅合拢成屋脊状,但温室白粉虱较烟粉虱双翅合拢得略为平坦[2]。两者均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以若虫和成虫的形式聚集在植株叶背,主要为害番茄、黄瓜、白菜等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蔬菜。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蔬菜幼嫩部位的汁液,造成蔬菜营养不良,叶片退绿、萎蔫、畸形[3]。成虫腹部末端排出的蜜露可导致蔬菜感染煤污病,影响其光合作用和商品价值。粉虱在取食过程中,会把植物病毒从感染株传向健康植株,导致病毒病的大流行,给种植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是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类昆虫的统称。蚜虫体小、柔弱,多数为绿色、灰黑色、橙色等,包括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类型,繁殖能力强,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一年可繁殖10~30代,尤其是当气温约29 ℃时繁殖速度最快[4]。无土栽培大棚中的蚜虫以成虫、若虫形式群集在蔬菜叶片、嫩枝、花序上,刺吸其汁液。受危害的叶片常常卷曲、皱缩、变黄,植株发育不良。蚜虫腹部末端还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同时,蚜虫作为媒介,通过取食传播植物病毒,引起植物病毒病的发生。
1.3 叶螨
叶螨又名红蜘蛛,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体型小且呈卵圆形,体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聚集在茄、辣椒等蔬菜叶背进行危害。受害叶片最开始出现针眼状白色斑点,而后叶片逐渐变成黄白色,甚至变成锈褐色,叶片皱缩,最终脱落。若叶螨为害果实,则果实变小,果皮粗糙,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1.4 潜叶蝇
潜叶蝇是双翅目(Diptera)潜叶蝇科(Agromy-zidae)昆虫。在广东省无土栽培生产过程中,豌豆潜叶蝇和斑潜蝇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油菜、白菜等)、葫芦科(瓜类)、茄科(番茄)等蔬菜。潜叶蝇成虫把卵产于叶肉内,幼虫潜在叶肉组织进行啃食。随着虫体的长大,幼虫在叶肉内留下由窄变宽不规则的孔道,老熟幼虫则咬破叶片表皮,在叶片外部化蛹。植株受害部位以基部叶片为主,严重时整株受害。叶片因叶肉组织受损,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蔬菜长势弱小,甚至枯萎死亡。
1.5 白粉病
白粉病是无土栽培中瓜类、茄果类蔬菜常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叶柄和茎秆的表面出现零星的白色粉状斑点。该病害蔓延迅速,叶片上的斑点很快发展成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明显的白色粉状霉斑。发病后期,白色病斑上可见零星分布的黑色小颗粒。发病严重时,病叶乃至植株变黄枯萎。
白粉病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该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着生在蔬菜表面,通过吸器穿透寄主植物表皮细胞并在其内吸取养分。无土栽培温室内的气温在16~25 ℃,空气相对湿度在75%左右时,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5]。因此,春季是广东省无土栽培蔬菜白粉病发生高峰期。同时,无土栽培的蔬菜生长速度较快,表皮薄嫩,且种植密度相对较高,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1.6 霜霉病
霜霉病是无土栽培蔬菜过程中的一大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和葫芦科蔬菜,如白菜、芥菜、黄瓜等。霜霉病主要为害蔬菜叶片,导致蔬菜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形状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受叶脉分布的影响,多呈多角形。发病后期,病斑可连成大斑,导致蔬菜组织死亡,颜色呈褐色。蔬菜叶片背面相应位置出现霜霉状物,不同类型蔬菜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所差异,如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呈白色和灰色,葫芦科蔬菜上的呈黑色。
霜霉病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的真菌。该病原物主要以卵孢子或菌丝体的形式在蔬菜组织内(病残体内)存活,主要通过气流传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春末夏初或秋季,广东省大棚内若种植密度高、空气湿度大,霜霉病高发,但当温度高于35 ˚C时,霜霉病发生率则呈下降趋势。以黄瓜霜霉病为例,最适宜发生温度为16~24 ˚C,最适宜发生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蔬菜叶片上有水膜时最易侵染发病;环境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环境湿度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6]。
1.7 病毒病
病毒病是无土栽培蔬菜如番茄、黄瓜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或粉虱、蚜虫、蓟马等昆虫媒介传播。感病植株常出现系统性全株变色、畸形的症状,植株整体瘦弱矮小,叶片呈黄化或花叶状,甚至皱缩,严重影响结果率及瓜果品质。
2 无土栽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无土栽培模式下,种植人员需要秉承“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观,改变原有的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传统做法,科学运用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在内的无土栽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蔬菜的种植安全、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促进农民收入、农业产值增加,确保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增长。
2.1 农业防治
从种植管理方式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手段,能够显著促进蔬菜的健康生长,提高蔬菜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7]。种植蔬菜前,选择适合无土栽培的抗病、抗虫能力较强的蔬菜品种,是成本最低且效果显著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严格做好对生产设施、栽培基质、蔬菜种子的全面消毒处理工作,或使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苗,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种植过程中,经常巡视生产大棚,及时清理棚内病残株,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合理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当棚内温度低于15 ℃时,关闭通风口用以保温,降低灰霉病、疫病等病害发生率;棚内温度高于30 ℃时,开启水帘和通风口,及时降温,降低红蜘蛛、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夏季,广东省气候炎热,可采取高温闷棚措施,以杀死害虫及各类病原菌。
每茬蔬菜收割后,及时清理棚内植株残体及棚外杂草,并做好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病菌繁殖。优化种植结构,避免种植单一品种蔬菜,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可间作薄荷、鱼腥草、蒲公英等药食同源蔬菜对害虫进行趋避。
2.2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技术和色板诱杀技术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物理防治技术。例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害虫;利用害虫的趋色性,悬挂色板诱杀害虫。应用色板诱杀技术,要求根据害虫的种类选择对应的色板。例如,在蚜虫、粉虱发生较为严重的黄瓜、番茄等蔬菜棚中适宜悬挂黄板,螨类危害较为严重的菜棚宜挂蓝板,蓟马危害较为严重的辣椒棚中则可同时悬挂黄板、蓝板。色板的悬挂高度应高出蔬菜20 cm左右,每667 m2大棚使用30块左右,均匀分布,以提高防治效果。此外,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阻隔蚜虫、夜蛾、菜青虫等害虫入侵,并避免飞虱、蚜虫等导致病毒病的发生。因此,种植人员可在大棚入口处和通风口处搭建防虫网。
为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种植人员可综合采取多种物理防治措施。例如,根据害虫的趋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味诱捕成虫,并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以杀灭害虫,显著减少无土栽培大棚内虫卵的数量和害虫的初始数量。
近年来,臭氧植保机在无土栽培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温室顶部安装臭氧植保机,配合风机等通风设备,可很好地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8]。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手段,在无土栽培蔬菜生产中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等。在害虫暴发初期,种植人员可通过投放中华草蛉、异色瓢虫等天敌昆虫防治蚜虫,释放丽蚜小蜂、小花蝽防治烟粉虱,释放捕食螨防治叶螨。此外,种植人员可通过悬挂昆虫性诱剂,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虫口密度;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春雷霉素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多种病虫害。
2.4 化学防治
无土栽培蔬菜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防治病虫害;在害虫危害初期用药,如针对潜叶蝇,可在其产卵前用药,并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避免盲目用药或随意加大用药量,防止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避免有害生物对同类型药物产生抗药性。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集数据采集监测、智能化云计算、专家服务等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病虫害控制专家服务平台正在多地建设应用,为日后无土栽培生产过程中实现远程、智能、及时、高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为此,广东省农业部门可推广应用该平台,以促进无土栽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无土栽培蔬菜优势,种植人员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提升无土栽培蔬菜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颖.浅谈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家参谋,2019(20):46.
[2] 虞国跃,田丽霞.烟粉虱的识别与防治[J].蔬菜,2022(4):82-85.
[3] 金广田.温室白粉虱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3(8):37.
[4] 林广顺.蔬菜蚜虫高效防治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5):62.
[5] 汪宗.棚室蔬菜春季注意防治白粉病[J].农村新技术,2022(4):22.
[6] 艾尔肯·合里力.塑料大棚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00.
[7] 常青,洪波,陈志杰,等.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与问题思考 [J].北方园艺,2020(17):131-137.
[8] 王志彬,傅杨,乔晓军,等.臭氧植保机在设施蔬菜苗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7):55-6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