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种植业是其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推动安徽省霍邱县农业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分析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调配作物布局;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种植发展基础;健全农业防灾体系,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提供全程农事服务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种植业;安徽省霍邱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28
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3 239 km2。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中,年均气温15.2 ℃,年降水量900~1 000 mm,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近年来,霍邱县紧紧围绕“一区一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农业强县战略,农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22年,霍邱县粮食总产量179.4万t,蔬菜产量20.5万t,水果产量7.8万t[1]。农业在霍邱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立足当地实际,深入研究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霍邱县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2022年,霍邱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9.4万t,居安徽省第1位。同年,油料产量2.07万t,蔬菜产量20.5万t,
水果产量7.8万t,展现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2023年,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再创佳绩,粮食总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82.7万t,同比增长1.8%,继续保持安徽省第1位。其中,小麦产量增至55.4万t,增长2.2%;水稻总产量达122.4万t,增长1.8%。霍邱县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5.93万hm2,居安徽省首位。再生稻种植面积达
4.53万hm2,总产量13.5万t,使霍邱县成为我国再生稻种植第一大县。此外,霍邱县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蔬菜大棚面积已超过0.13万hm2。
2 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种植结构单一
尽管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霍邱县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尤其是水稻和小麦占据了大部分耕地。虽然特色农业如稻虾综合种养、再生稻等模式有所发展,但整体规模仍然有限[2]。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一的种植结构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2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霍邱县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制约了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目前,霍邱县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土地分散经营、细碎化程度高的状况,导致土地利用率不足、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农民仍采取传统的小规模自耕农的方式种植,难以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也阻碍了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精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耕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此外,霍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待进一步理顺,流转市场不够规范,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2.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严重制约了霍邱县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农村道路网络不完善,多数乡村道路仍为土路或砂石路,路面狭窄且坑洼不平,影响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灌溉渠道年久失修,部分地区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排水系统不健全,遇到暴雨天气易造成农田积水,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型农机设备缺乏,小型农具仍占主导地位,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此外,农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等现代化设备,难以实现精准化管理。
2.4 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地处淮河流域,霍邱县农田常年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一旦遇到特大暴雨,农田极易被淹没,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庄稼绝收。近年来,持续的极端天气也给霍邱县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干旱、雹灾、霜冻等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总产量。同时,霍邱县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自然灾害加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由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较大,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遭受重大灾害,农业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全面性减产或绝收的问题,农民收入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2.5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霍邱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偏少,服务范围和能力有限。一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缺乏专业化服务,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科技人才和技术服务支撑,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覆盖面、可及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偏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服务供给质量较差,农户难以获得优质高效的农事服务。此外,一些服务主体盈利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难以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3]。
3 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合理调配作物布局
为促进农业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霍邱县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和合理调配生产布局,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基于成功实践,进一步扩大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应用规模,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同时,鼓励农户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中药材和特色果蔬,显著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对于已有成效的再生稻种植,应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着力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巩固现有优势。在生产布局方面,需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这种多元化的种植结构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还能够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时,可考虑将低产田改造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将优质农田集中用于粮食生产,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霍邱县各乡镇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制订差异化的种植策略[4]。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重点发展水稻种植,而在丘陵地带则可着力推广果树种植或中药材种植。这种精细化的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应鼓励农户尝试新型种植模式,如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3.2 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霍邱县应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改革,改变农村土地细碎化、分散经营的状况,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理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为农村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同时,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拓展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合理盘活利用闲置耕地等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可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经营权,将土地流转给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为农户提供稳定的土地收益,实现双赢。此外,针对地块分散、规模偏小的农田,可通过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加以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创造条件。这种土地整合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耕作效率,还能为现代农业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种植发展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霍邱县农业种植业发展基础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农村道路网络不完善的问题,霍邱县应着力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拓宽主要农村公路,并修建田间生产道路,具体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集体和农户参与道路建设和维护,构建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络。这不仅能便利农产品运输,还能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全面升级水利设施,重点整修灌溉渠道,新建一批蓄水工程,完善田间排水系统,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农机设备方面,可通过政府补贴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购置先进农业机械,可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对购买大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门的农机贷款产品,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田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农情监测设备等现代化设施,为精准农业管理奠定基础。可在重点农业园区试点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安装土壤墒情监测仪、气象站等设施设备,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同时,开发农业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农业生产、销售、气象等数据,为农户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综合实施这些措施,不仅能显著改善霍邱县农业生产条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4 健全农业防灾体系,强化防灾减灾能力
健全农业防灾体系,强化防灾减灾能力是霍邱县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鉴于频发的洪涝灾害,霍邱县应着力完善水利防汛工程,包括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扩建蓄洪区等。在适当地区规划建设多功能蓄洪区,在汛期发挥蓄洪作用,平时可用于发展水产养殖或生态旅游。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可在全县范围内布设自动气象站网络,实现对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信息传播网络,通过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个农户,为其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在农业生产方面,可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筛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灾品种,并在示范基地进行试种推广。要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户掌握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增强作物抗逆性。此外,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可与保险公司合作,设计针对主要农作物的保险产品,并给予保费补贴,鼓励农户积极参保。可探索建立“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保险模式,提高理赔效率和精准度。要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可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手册、组织农户参观防灾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户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组建乡村防灾志愿者队伍,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快速组织农户进行自救互救。
3.5 培育专业服务组织,提供全程农事服务
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霍邱县种植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此,当地应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农事服务。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多种服务功能,从事农用物资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农机服务、农产品营销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服务领域,扶持培育一批专业服务公司和中介机构,延伸服务链条,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5]。此外,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使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落和农户。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建设,保证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村落的服务可及性。积极发展
“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协调和监管机制,完善服务准入和退出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户在种植生产各环节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 结语
农业是霍邱县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霍邱县应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势,立足自身禀赋优势,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种植业的支柱作用,霍邱县农村经济才能行稳致远,农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秦学月.关于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讨论:以霍邱县为例[J].村委主任,2023(3):91-93.
[2] 郑洲,吕铁林.试析农村发展中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J].市场周刊,2024,37(12):108-111.
[3] 王亮.依托农村特色种植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以蒲城县金银花种植产业为例[J].商业经济,2023(6):132-134.
[4] 王子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策略[J].智慧农业导刊,2022,2(8):67-69.
[5] 吴蕾,于仁起,宋珊珊. 浅谈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策略[J].新农业,2021(23):16-17.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