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程度对沃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初步试验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313)

摘 要 为研究不同修剪程度对沃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栽培3年的沃柑植株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处理,并与不做修剪处理植株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修剪处理能够增加沃柑产量;不同处理下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由大到小均依次为T3>T2>T1>CK,沃柑果皮厚度由大到小为T3>T1>

T2>CK,而各处理沃柑可滴定酸含量相差不大。由试验结果可知,不同修枝程度对沃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均有影响,修剪强度的适度增大对沃柑品质、产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沃柑;修剪程度;生长指标;产量

中图分类号:S66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04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区,2023年柑橘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1]。桂林市是广西柑橘主要产区,2023年柑橘种植面积达18.67万hm2,产量达760万t,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沃柑作为桂林市主要种植的柑橘品种之一,因具有长势旺盛、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疏果和修剪放梢可显著促进沃柑生长[3-4]。为了解和探讨不同修枝程度对沃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开展相关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述及供试品种

试验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会林村委陈新妹果园内进行。果园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8.6 ℃,极端最低气温-1 ℃;降水量1 601 mm,其中每年4—6月为全年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1%;年平均日照时间达1 614.7 h;无霜期长达320 d。试验地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平均海拔为178 m,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壤肥力中等,理化性质见表1。供试品种是以枳橘为砧木培育3年的沃柑,667 m2种植

110株。

1.2 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修剪作业在2022年8月进行,于2023年12月沃柑转色期进行采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分别为人工轻度修剪(T1),即每次梢老熟后选取健壮的枝条留梢35 cm进行短截,同时将新梢丛生枝剪掉,重点培养粗壮枝;人工中度修剪(T2),即每次梢老熟后选取健壮的枝条留梢25 cm进行短截,同时将新梢丛生枝剪掉,重点培养粗壮枝;人工重度修剪(T3),即每次梢老熟后选取健壮的枝条留稍15 cm进行短截,同时将新稍丛生枝剪掉,重点培养粗壮枝;空白对照组(CK),不进行修剪。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2个试验样地小区,每个试验样地规格为15 m×15 m,沃柑种植数量为37株。

1.3 调查指标及方法

1.3.1 产量指标测定及方法

在收获期,对试验区域内的沃柑进行产量测定,测定单株产量、小区实收产量,并计算667 m2产量,以比较实施修剪管理后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单株产量测定方式为在各处理小区中沿两条对角线各选取

5株果树(共计10株)进行单株产量测定,取平均值。对各处理小区内收获的果实进行称重,取平均值作为小区实收产量。667 m2产量计算方法为

Sy=Spy×Pfd(1)

式中:Sy为某处理小区667 m2产量,kg;Spy为该处理单株产量,kg·株-1;Pfd为该小区667 m2沃柑种植密度,株。

1.3.2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及方法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参考《苹果生物学田间取样调查技术规程》(DB 13/T 5114—2019)的取样方法,在沿试验小区对角线选取的5株果树中,随机选取

30个果实进行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皮厚度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其中,使用托盘天平称量30个样本果实的质量,求平均值作为单果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样本赤道部横径和纵径,取平均值;沿果实赤道部横径切开,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皮厚度,取平均值;参考《柑桔鲜果检验方法》(GB/T 8210—2011)中提供的方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取平均值[5]。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20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图采用Origin 2019b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剪程度对沃柑产量的影响

2.1.1 不同修剪处理对沃柑单株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小区的单株产量见图1,T1的单株产量为18.85 kg·株-1,T2的单株产量为20.63 kg·株-1,T3的单株产量为10.97 kg·株-1,CK的单株产量为14.45 kg·株-1。通过差异性分析可知,各处理间单株产量差异显著,说明修剪方式对沃柑单株产量有较大影响。T2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T1、T3、CK,而T3的单株产量最低。

2.1.2 不同修剪处理对沃柑小区产量的影响

T1小区产量为697.35 kg,T2小区产量为763.16 kg,

T3小区产量为406.04 kg,CK小区产量为534.62 kg。由图2可知,各处理的小区实收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CK>T3,且均差异显著。

2.1.3 不同修剪处理对沃柑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

在不同修枝处理下,T1的667 m2产量为2 073.20 kg,

T2的667 m2产量为2 268.85 kg,T3的667 m2产量为1 207.15 kg,CK的667 m2产量为1 589.41 kg。由图3可知,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通过以上对不同修剪处理下沃柑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及667 m2产量的分析可知,修剪强度可极大地影响沃柑的产量。对沃柑采取适当的人工截短修剪,能为其提供更多生长空间,促进光合作用,对沃柑的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人工截短修剪过度,则会对沃柑果树的萌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抑制果树成花数量,进而影响沃柑单株产量。

2.2 不同修剪程度对沃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修剪处理下反映沃柑品质的相关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1)在单果质量方面,以T3单果质量最大,T2次之且与T3差异不显著,T1和CK单果质量较小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轻度修剪对单果质量影响不大,而中度修剪和重度修剪可较大地增加单果质量。2)各处理的沃柑纵径、横径差异均显著,且均以T3处理纵径、横径最大。与CK相比,所有进行修枝处理的沃柑果实纵径、横径均有所增加,说明进行修枝后果实体积有所增大。3)各处理沃柑的果皮厚度差异不显著,在进行修枝处理的组别中T2果皮较薄,果实品质较其他组别可能更好一些。4)各处理间沃柑的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采取不同修剪程度对沃柑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

3 结论与讨论

沃柑是一种杂交柑橘,原产于我国南方,喜欢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对于温度、日照、水分的要求都比较高,耐寒性中等。已有研究表明,与光照充足的沃柑果实相比,遮阴处理下沃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以及有机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光照条件影响沃柑果实的内在品质[6]。通过人为修枝,合理控制枝叶数量,提高树体通风透光性,可改善沃柑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沃柑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研究不同修枝程度对沃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作业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沃柑产量;修剪强度的增加能够为果实的生长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因此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也随之增加;修剪作业对沃柑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此外,从修剪程度对沃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来看,重度修剪可能会对枝条萌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单株产量;还会一定程度上增厚果皮,影响果实品质。因此,修枝时应避免过度修剪,以有效提高沃柑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静,王艳群,莫迪.火出圈,中国“果盘子”里的广西故事[N].广西日报,2024-02-23(1).

[2] 文新军.区外客商与我市13个县(市、区)签约销售柑橘总金额7.85亿元[N].桂林日报,2023-12-09(2).

[3] 董建梅,李晶,赖新朴,等.疏果和修剪放梢对柑橘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3,41(4):142-150.

[4] 张世琎.不同夏季修剪方式对柑橘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5] 李永杰,金国强,淳长品,等.柑橘果皮的发育特征及GA3的防裂效果[J].果树学报,2021,38(7):

1092-1101.

[6] 贾聚金,陈香玲,孙权,等.沃柑树冠不同结果部位光照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6):112-118.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产量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