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县松材线虫病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60)

摘 要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对维护生态安全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有效控制广西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以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富川县松材线虫病发生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物因素等,并提出了强化监测预警、优化林分结构、加强检疫封锁、开展疫木清理与无害化处理及控制媒介昆虫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监测预警;广西富川县

中图分类号:S763.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75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松材线虫病传播迅速,防控难度大,对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开展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研究,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富川县概况

富川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总面积1 572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111°28′、北纬24°37′~25°09′,境内地形复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间约1 573.6 h,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富川县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地面积达89 526.67 hm2,其中松林面积约占森林面积的1/3,活立木蓄积量为310.59万m3,森林覆盖率达58.55%。近年来,富川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绿色村庄,并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和“自治区级生态县”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富川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然而,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森林资源保护提出了挑战,亟待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2 富川县松材线虫病发生原因

2.1 自然因素

富川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1 ℃,全年有效积温高达7 008 ℃,大于等于10 ℃的活动积温为6 099 ℃,温暖的气候为松材线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富川县年降水量达到1 700 mm,相对湿度常年维持在75%,这种高湿环境有利于松材线虫的存活和传播,也增加了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活动频率。富川县四季分明,拥有长达318 d的无霜期,冬季低温时间较短,这限制了低温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加之,富川县地处都庞岭和萌诸岭余脉之间,地形复杂,海拔差异较大,形成了多样的小气候环境,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病在局部区域集中暴发。茂密的森林植被也为松材线虫提供了充足的寄主资源,进一步加剧了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这些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富川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有利环境,增加了防控的难度[1]。

2.2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富川县部分林区营造林树种单一,一些地区大面积种植松树纯林,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性,为松材线虫病的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某些地块对成熟林无序砍伐,破坏了森林的结构完整性,削弱了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松林更容易遭受松材线虫病侵袭。此外,林业经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病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导致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现滞后,错失了早期防控的最佳时机。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为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病原体和媒介昆虫可通过木材运输等途径迅速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林木检疫措施,疫木的随意运输和处理,加剧了松材线虫病疫情的蔓延。

2.3 生物因素

松材线虫体型微小,主要依靠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远距离传播。松墨天牛偏好选择生长势衰弱或濒死的松树产卵,这使得松材线虫更容易在这些树木中完成其生活史。此外,松材线虫的繁殖速度惊人,在适宜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加剧疫情的暴发。富川县松林面积较大,且树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生物多样性来抑制松材线虫的传播,一旦发生疫情,极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形成连锁反应。此外,一些松树品种的抗病性较弱,更容易成为松材线虫的宿主,从而加速疫情的蔓延[2]。

3 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强化监测预警

富川县应建立一个高效、精准的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1)构建覆盖所有松林的地面监测网络,尤其要关注疫区周边及交通要道沿线等高风险区域。监测队伍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生态护林员和基层林业工作者组成,定期开展网格化巡查,仔细观察松树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针叶变色、萎蔫枯死等异常现象。巡查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异常松树的地理位置、数量、症状及周围环境等信息,并按规定采集样品,送交相关机构进行鉴定。2)为提高监测效率,可借助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对大面积松林进行快速筛查,发现疑似疫情区域后,再组织地面队伍进行详细调查,实现精准定位。3)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功能,能够实时接收来自地面和遥感监测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生成疫情风险评估报告。该平台还应具备预警功能,一旦监测数据显示疫情风险等级上升,平台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4)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确保疫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汇报。加强对气象数据、土壤条件等环境因子的监测,并将其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相结合,建立预测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率。5)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疫情的能力,并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3]。

3.2 优化林分结构

长远来看,富川县应调整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1)富川县应通过科学规划,逐步降低松树在林分中的比例,避免大面积松树纯林,构建更加复杂的林分结构,减少松材线虫的寄主数量,降低松材线虫病暴发的风险。2)积极推广针阔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可以考虑引进部分抗性较强的珍贵阔叶树种,提升林分整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林分改造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和造林技术,确保林分改造的成功率。3)加强对现有松林的抚育管理,通过间伐、修枝等措施,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木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4)对于低效公益林,应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生产力,并选择抗性强的树种进行更新改造。优化林分结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富川县林业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林分结构优化规划,并积极引导当地林农参与,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5)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增强其科学经营林地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通过这些措施,富川县可以逐步构建一个功能稳定、树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高的森林生态系统,从而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风险,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

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检疫封锁

构建严密的检疫封锁体系对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1)完善县域内涉林单位和个人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木材生产、加工、运输、经营等环节的登记备案制度,并定期开展全面检疫检查。实时监控木材流向,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苗头。2)针对富川县林业产业结构,制定针对性的检疫程序。例如,对主要的松木加工企业实施严格的检疫监管,定期检查其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确保疫木不流入市场;加强对木材集散地、运输车辆的检疫,防止疫情通过运输途径扩散。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防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疫情信息,共同防控松材线虫病的跨区域传播。可定期召开区域联防联控会议,制定统一的检疫标准和实施统防统治,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4)富川县应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尤其要关注从境外进入的木材和植物,防止松材线虫病通过国际贸易途径传入。加强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合作,完善检疫流程,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性[4]。

3.4 疫木清理与无害化处理

疫木的清理与无害化处理是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1)精确掌握疫木的分布和数量,运用地面巡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疫木信息全面准确。2)制订科学的疫木清理方案,合理安排采伐时间,尽量选择在媒介昆虫松墨天牛非羽化期(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进行集中采伐,最大限度地减少媒介昆虫的传播。采伐作业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不遗漏任何疫木,并对采伐迹地进行全面清理,清除直径超过1 cm的树枝。为避免疫木的随意丢弃和二次传播,采伐后的疫木必须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3)疫木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粉碎(削片)处理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其能将疫木粉碎成短粒径不超过1 cm的碎片,有效破坏松材线虫的生存环境。若条件允许,将疫木烧毁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但必须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定,选择安全的地点和时间进行焚烧,并确保完全燃烧,避免残留物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钢丝网罩包裹疫木,防止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滋生和传播,但这种方法仅作为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措施。整个疫木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严格落实监管措施,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并及时记录和上报相关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4)加强对疫木处理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环保资质,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环境污染和疫情扩散[5]。

3.5 媒介昆虫控制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传播的关键,削弱其种群数量和活动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应采取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策略。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手段依然是当前控制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但需要谨慎选择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新型杀虫剂,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囊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污染。施药时间应精准把握,根据松墨天牛的发生规律,选择在成虫羽化盛期或其关键活动期进行喷洒,以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2)物理防治。在富川县山区丘陵地带,可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吸引并捕杀大量的松墨天牛成虫,降低其种群密度。诱捕器的布设密度和位置选择需要根据当地松墨天牛的分布情况和林分结构进行科学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诱捕效果。3)生物防治。利用松墨天牛的天敌昆虫,如肿腿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林业防治。加强对松墨天牛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撑;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的松墨天牛控制技术,如利用基因技术、信息素技术等,精准控制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治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松墨天牛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最终实现对松墨天牛的有效控制,为富川县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对保护富川县宝贵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注重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治意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保障富川县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江雪峰,李敏,张林平,等.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与措施[J].生物灾害科学,2023,46(2):136-140.

[2] 徐炜超,陈国发,吴思琪,等.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天牛种类及防治综述[J].辽宁林业科技,2024(5):62-64.

[3] 吴松柏.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6):46-49.

[4] 曾旭辉.松材线虫病害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24(8):94-96.

[5] 章杭伟.林业常见病虫害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J].河北农机,2024(15):142-144.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松材线虫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