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保护区青海云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88)

摘 要 青海云杉是我国西北地区高海拔地带重要造林树种,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扮演重要角色。立枯病、青海云杉叶锈病等病害,以及蚜虫、云杉梢斑螟、丹巴鳃扁叶蜂、云杉八齿小蠹等虫害是威胁当地青海云杉健康生长的常见病虫害。为给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造林及抚育工作提供参考,介绍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 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73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属松科云杉属,是我国特有乔木树种,在我国西北部的高海拔地区,特别是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山谷、阴坡和高山地带广泛分布,分布海拔范围在1 600~3 800 m[1]。

成熟青海云杉树高多在20 m以上,胸径可达0.5 m,一年生嫩枝为淡绿黄色,表面有细柔毛;随着时间推移,二年生的小枝会转变为粉红色或淡褐黄色,老枝则呈现淡褐色、褐色或灰褐色。青海云杉叶为四棱状条形叶面,有明显的气孔线;球果成熟前种鳞背部呈绿色,上部边缘为紫红色,成熟时转变为褐色,球果形状为圆柱形或矩圆状圆柱形,内含倒卵形的种子。青海云杉花期在4—5月,球果则在9—10月成熟[2]。

青海云杉非常耐寒,能够承受-30 ℃的低温,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耐旱和耐贫瘠能力,适应性强,适合在中性土壤中生长,是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荒山造林和生态修复项目中的优选树种,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同时,青海云杉因其四季常绿的特性,常被用于公园、庭院等园林景观设计,无论是丛植还是孤植都能有良好的观赏效果[4]。此外,青海云杉木材纹理直、材质均匀、易于加工,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制造、造纸及乐器制作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自20世纪70年代初从祁连山区引种青海云杉以来,一直将其作为主要育苗和造林树种,多年来已自主培育苗木超3 000万株,自主造林超500万株[5]。笔者详细介绍了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旨在为该保护区的造林及抚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1.1 常见病害及发生情况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为频发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海云杉叶锈病两种。

1.1.1 立枯病

立枯病是青海云杉幼苗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土传性病害,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在青海云杉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症状,种芽腐烂型主要发生在播种后至出土前,病菌侵入种芽,损伤组织,造成种芽无法正常萌发,表现为苗床缺苗;茎叶腐烂型主要发生在幼苗出土阶段,病菌感染茎叶,导致茎叶粘连、枯萎,从而抑制幼苗吸取养分,严重影响发育;幼苗猝倒型主要发生在扎根阶段,病毒入侵根部未完全木质化部分,形成病斑溃疡,茎组织受损,造成苗木快速倒伏,全株死亡。立枯病的发生主要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枯病高发于春季多雨时节,此时温湿度适宜,土壤中病原菌迅速繁殖,并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苗木根茎,引发病害。因此,土壤排水不良、通风差的地块更易发病。

1.1.2 青海云杉叶锈病

青海云杉叶锈病是由祁连金锈菌引起、经风雨传播的病害。发病初期,青海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状斑,斑上渐渐集生针尖状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还会分泌金黄色细丝状蜜露[6]。随着病情发展,性孢子器成熟、裂开,散出大量黄粉状锈孢子,叶色转为土黄色,病叶枯萎。严重时,整叶脱落。最终导致受害植株光合速率降低,影响树势,次年新梢短、生长迟缓、结实少,甚至导致云杉整株枯死。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叶锈病6—7月发生最为严重,海拔高、湿度大、郁闭度低、林龄小的林地更易受害,尤其是林缘木,受害更为严重。

1.2 常见虫害及发生情况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为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云杉梢斑螟、丹巴鳃扁叶蜂和云杉八齿小蠹4种。

1.2.1 蚜虫

蚜虫是一类植食性刺吸虫,在全球广泛分布。为害青海云杉的蚜虫种类主要为黑云杉蚜、红瘿球蚜等。蚜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若虫、成虫阶段,其中成虫是主要为害阶段。蚜虫成虫利用刺吸式口器吸取青海云杉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滞缓、发育不良,严重时枝梢萎蔫、叶卷曲变形,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影响植株的营养积累和正常生长,严重时整株衰退乃至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还可能诱致煤污病,增加植株病害。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蚜虫的高发期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通常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季节更易发生,春季至夏季是其发生高峰期。

1.2.2 云杉梢斑螟

云杉梢斑螟,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松梢螟属,是一种钻蛀害虫,对青海云杉危害严重。此害虫主要针对青海云杉的嫩梢和新芽,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1代,其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其中幼虫为主要为害阶段。幼树受害较为严重,云杉梢斑螟会啃食新梢皮,造成小伤痕,随后蛀入髓心,形成蛀道,影响养分输导,导致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时枝梢枯萎蔫、脱落,影响整株光合作,树势减弱,甚至死亡。成林受害后,则林分更新受阻,造成生态和经济双重损失。冬季,云杉梢斑螟幼虫会在新梢基部或针叶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活动,5月中旬为害新芽,7月羽化产卵,8月幼虫孵化,幼虫继续为害,10—11月至次年5月进入越冬期,形成循环。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梢斑螟高发期集中在6—8月。

1.2.3 丹巴鳃扁叶蜂

丹巴鳃扁叶蜂属于膜翅目扁叶蜂科,是一种对青海云杉、鳞皮云杉、川西云杉等云杉树种造成显著危害的虫害。此害虫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年发生1代,以预蛹越冬,次年5月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出,7月上旬幼虫上树开始取食针叶。丹巴鳃扁叶蜂对青海云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幼虫期,为害时密集取食针叶,虫口密度大时可导致青海云杉针叶几乎被吃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乃至枯死,树冠呈现火烧状枯黄,对林木造成的影响巨大。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巴鳃扁叶蜂高发期集中在6—7月,气候温暖湿润条件下虫害扩散快。

1.2.4 云杉八齿小蠹

云杉八齿小蠹隶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是一种为害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等针叶树种的皮下钻蛀害虫,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形式越冬,次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产卵,幼虫孵化后蛀食植株,至10月后开始越冬,形成周期性生活史。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蛀食青海云杉皮下部,成虫及幼虫在皮层形成复杂蛀道,影响养分和水分疏导,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造成皮层剥离,导致植株干枯死亡,影响树势,甚至导致整株死亡。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八齿小蠹的高发期集中在6—8月。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预防措施

针对病虫害,应重视预防工作。1)维护林地卫生,定期清理林下枯枝落叶、病死木,减少病原体和害虫的滋生环境,阻断传播链。2)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营养补充,如施用有机肥料、松土除草等,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青海云杉的自身免疫力和抗逆性。3)造林时可推广混交林种植体系,增加林分内物种多样性,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利用物种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减少特定病虫害的暴发风险;同时根据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环境条件,科学选择造林地,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树木能够良好生长。4)育苗时做到精准施肥与灌溉,依据青海云杉生长阶段和土壤测试结果,实施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当施肥导致青海云杉生长过旺而易于受病虫害侵害;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避免病虫害苗进入苗圃地。

2.2 林业防治

采取合适的林业措施防治青海云杉病虫害,侧重于环境调控、人工干预和利用害虫习性,从而减轻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化学药剂的依赖,符合绿色防控理念,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针对立枯病,主要通过改善土壤、调节温湿度和光照进行防治,具体来说,定期对苗床(造林地)进行深翻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保持苗床适度荫蔽,避免强光直射,控制土壤温度,减少病害发生;定期修剪幼林枝叶,提高林内通风透光性,降低林地湿度,减少病害扩散条件。防治青海云杉叶锈病主要采取通风透光和疏伐的措施,通过修剪林木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小病害叶间湿度,降低病害风险;疏伐则可控制林密度,减少树木间的竞争,增强林木长势,提升青海云杉自身的抵抗性,同时避免过密植导致通风差利于病害蔓延。虫害主要通过剪除病虫枝减少害虫源,降低传播概率。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病虫害管理中一种非化学方法,主要针对害虫。该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或利用物理手段直接干预控制病虫害,对环境影响较小,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以及对防治效果持续性要求较高的防治场景。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物理手段防治云杉梢斑螟,通常在其成虫高峰期,人工摘除幼虫巢,减少虫口基数;还可以设置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将其诱杀,减少虫口数。物理防治丹巴鳃扁叶蜂可使用黄板诱杀;针对云杉八齿小蠹可以在林间放置商用诱捕器将其诱杀。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治青海云杉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学防治虽效果明显,但要谨慎使用,考虑药剂的选择,遵循环保的原则;轮换用药,避免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尽量在病虫害高峰期施用,严格遵守用药间隔,减少对环境影响。对于立枯病,可使用30%恶霉灵水剂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对于青海云杉叶锈病,可使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2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针对蚜虫,可使用2.5%敌杀死乳油1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40%吡虫啉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防治;针对云杉梢斑螟,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500~8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防治;针对丹巴鳃扁叶蜂,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油乳油800~1 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防治;针对云杉八齿小蠹,可使用30%氯氰菊酯毒膏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注入树干进行防治。

2.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病虫害。生物防治强调生态平衡,通过引入天敌生物和利用自然机制,减少化学依赖,长期维持林分稳定。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防治时主要利用天敌生物、植物源农药和生防菌。防治立枯病、青海云杉叶锈病时,可以在林间适量使用木霉菌等生物制剂,减少病害菌数量。防治蚜虫时,可以利用寄生蜂、食蚜蝇、捕食性瓢虫等天敌生物控制蚜虫数量,也可以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防菌减少虫口密度。防治云杉梢斑螟时,可利用瓢虫、寄生蜂、鸟类等控制虫口基数,也可以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防菌减少虫口密度。防治丹巴鳃扁叶蜂时,可以利用蚂蚁、蜘蛛、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控制虫害,或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降低虫口密度。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时,可以利用寄生蜂、蚂蚁、捕食螨类等天敌生物控制害虫口基数,也可以施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降低虫口密度。

3 结语

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的重要造林树种,分布于西北部高海拔地区,对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常受到立枯病、青海云杉叶锈病等病害及蚜虫、云杉梢斑螟、丹巴鳃扁叶蜂、云杉八齿小蠹等虫害的威胁。为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保护青海云杉健康生长,需要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要加强预防,维护林地卫生,合理施肥灌溉,为青海云杉的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可采用物理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需要严格把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则更为环保,可利用天敌生物、植物源农药、生防菌等来控制病虫害。系统的综合防治策略和科学的管理,能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风险,确保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青海云杉的持续健康生长,发挥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为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谷英,祁俊堂.青海云杉密度调控培育优质壮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4(3):67-71.

[2] 白晓丽,李靖辉,李长宇.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24,47(4):78-79.

[3] 赵得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J].现代园艺,2024,47(2):49-51.

[4] 张纯曦,苗银,何靖,等.绿洲城市交通干道绿化树种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24,36(1):154-161.

[5] 柳文斌.太子山保护区主要乡土树种青海云杉分布及生长状况探析[J].甘肃林业,2021(1):36-37.

[6] 马晓朋.青海云杉易患立枯病和叶锈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J].农家参谋,2021(25):185-186.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云杉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