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大县,汶上县粮食生产在增强农粮供应链韧性、稳定农粮产业链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汶上县粮食生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汶上县粮食生产现状,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粮食产量不高、农田基础条件薄弱、种子品质保障不足、机械化水平不均衡等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强化种子产业发展及质量监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与服务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山东省汶上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4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山东省汶上县位于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具有光照充足、水系发达等自然资源优势,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汶上县围绕粮食生产,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等方面持续发力,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基于此,分析汶上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于提升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汶上县粮食生产现状
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北部,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总面积889.1 km2,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汶上县水系发达,有小汶河、泉河、小新河等内河,京杭大运河经县西南边境,大汶河流经北部边境,水资源总量平水年为3.42亿m3,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作为济宁市重要的农业大县,汶上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根据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2024年汶上县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 802 hm2和4 357 hm2,大豆种植保险覆盖280 hm2。其中,小麦品质较好,近70%达到国标二等品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汶上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 287 hm2,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1]。在粮食储藏方面,汶上县新建36 400 t现代化仓容的县级粮食储备库,配备液压翻板机、清杂机、自动扦样机等新型粮机设备,总标准仓容达到140 000 t,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同时,汶上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配备大型智能指针式自动喷灌设备、桁架式移动喷灌设备等8 000多套先进农用设备,推动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 437 hm2,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2.84%,为粮食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汶上县建有农业产业园、大型蔬菜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8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汶上县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产量不高
汶上县粮食产量水平与其农业大县的地位不相称,制约了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耕地质量参差不齐。汶上县耕地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东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耕地,由于土层瘠薄、有机质含量低,耕地质量等级普遍偏低,影响粮食作物产量[2]。2)农艺措施应用不到位。尽管汶上县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但关键农艺技术措施应用仍不够到位,如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面积仅333 hm2、化肥施用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较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还有提升空间等,特别是在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化农艺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汶上县粮食产量的提高。
2.2 农田基础条件薄弱
汶上县农田基础条件与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1)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滞后。虽然汶上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 287 hm2,但相对于全县的耕地保有量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尚显不足[3]。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汶上县虽拥有小汶河、泉河等水源,但农田灌溉设施仍然不够完善,部分灌溉设备老化、管网破损,导致实际灌溉效率低下。尤其在遇到极端天气时,现有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影响粮食稳产。2)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和管护不到位。汶上县农田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够健全,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护队伍和稳定的资金投入,汶上县对已建成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不够及时,部分排灌设施年久失修、防护林网残缺不全,影响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和农田防护能力,制约了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3 种子品质保障不足
汶上县种子产业发展水平与其粮食生产大县的地位不相适应。1)种子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汶上县仅有现代种业企业6家,且大多以种子繁育为主,缺乏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育种企业。虽然汶上县大豆繁种面积已达到560 hm2,并繁育有郓豆1号、菏豆33、临豆10号和华豆系列等多个大豆品种,但育种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科研投入不足,新品种选育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对优质种子的需求[4]。特别是在优质专用小麦、抗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培育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不具备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培育出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的能力。2)种子质量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汶上县种子质量检测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的种子检验机构和技术人员,种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滞后。市场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难以有效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的行为。加之部分农户为节省成本使用自留种或劣质种子,以及个别不法商贩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制约了汶上县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4 机械化水平不均衡
汶上县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汶上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2.09万kW,但主要集中在传统耕作、收获等环节,而育种育苗、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关键环节的机械装备明显不足[5]。特别是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的配备率较低,难以满足精准化作业的需求。同时,现有农机具性能参差不齐,部分农机装备老化严重,作业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不完善。汶上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加之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发展滞后,机具租赁和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导致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常出现“机械等地”与“地等机械”并存的现象,影响了粮食生产的适时性和规模化水平。
3 汶上县粮食生产对策建议
3.1 提升耕地质量
针对汶上县粮食产量不高的问题,需要从耕地质量提升和技术应用提升两个方面系统推进,实现粮食产量水平与农业大县地位相匹配。1)实施精准化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立足汶上县土壤类型多样的特点,对东北部以棕壤土和褐土为主的山区耕地,重点实施土壤改良和培肥工程,通过深耕深松作业、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西南部平原区潮土和砂姜黑土区域,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采用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土壤质量。同时,建立汶上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土壤养分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2)构建多层次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针对汶上县农艺技术推广不足的现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的技术服务队伍。在汶上县建立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同时,创新推广服务模式,通过“党建联盟+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提高技术到位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每667 m2补贴120元,调动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
为切实解决汶上县农田基础条件薄弱的问题,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2024年新建改造340 hm2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契机,重点完善田间灌排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机井、渠道、泵站等水利工程。例如,在东北部山区建设蓄水池和山塘水库,提高抗旱能力;在西南部平原区改造提升排涝系统,增强防洪能力。同时,配套建设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做到“田、土、水、路、林、电”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积极推广智能化灌溉设备,扩大自动化灌溉系统覆盖面。2)建立农田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创新管护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管护机制。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各方管护责任。组建专业化管护队伍,配备专用维修设备和工具,定期开展巡查维护。建立农田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施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同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管护力量,提高管护质量和效率。
3.3 强化种子产业发展及质量监管
针对汶上县种子品质保障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完善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种子产业发展水平。1)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充分发挥汶上县国家制种大县的优势,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围绕现有6家种业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等措施,培育1~2家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力度。以大豆繁种基地为依托,建设集科研、育种、繁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园区。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优质专用小麦、抗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2)健全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县级种子质量检验中心,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建立种子品质追溯系统,实现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可追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加大对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种子市场信用体系,实行种子企业和经营者诚信档案制度。开展农户科学用种培训,提高农户识假辨假的能力。
3.4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为解决汶上县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高智能化水平。立足汶上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基础,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重点支持高性能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智能喷灌设备等先进农机具的购置。对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31种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主推机型实行差异化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在育种育苗、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薄弱环节加强配备。建立健全农用机械更新淘汰机制,加快淘汰老旧农机具,提升装备整体性能。2)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模式,培育壮大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推行“汶农服”合作联盟等新型服务模式。在南站李尹、次店农场等地新建一批为农服务中心,优化服务网点布局。同时,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人才培养,建立农机手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农业机械操作、维修等技术培训。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提供机具维修、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此外,建立调度信息平台,实现设备供需信息实时对接,解决“机械等地”与“地等机械”并存的问题。
4 结语
汶上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仍面临粮食产量不高、农田基础条件薄弱、种子品质保障不足、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均衡等问题。要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必须实施精准化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多层次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农田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通过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汶上县粮食生产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海涛.汶上县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4(18):104-106.
[2] 李红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2023(20):16-18.
[3] 曾智,何蒲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何以影响粮食生产效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5,39(1):94-104.
[4] 董少伟.基层农业生产中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机,2024(17):91-93.
[5] 王亚南.新形势下粮食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J].当代农机,2024(3):26-2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王磊(1978—),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2827155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