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25 阅读(235)

赵艳华 袁军

摘  要: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评价信息等能力的培养受到国家、学校等有关部门的重视[1]。社会也对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而使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Big6探究模式”的提出,给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文章对基于Big6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Big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3-0128-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that is,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process information,express information,evaluate information,etc.,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by the state,schools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1]. The society also puts forward certain requirements fo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so that the subject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st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ociety. The proposal of “Big6 inquiry mode”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makes a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Big6 mode,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mo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Big6;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mode

0  引  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其自身显著的特点,虽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同时素质教育观又强调培养完整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不可少。

近年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的选择更加广泛,但并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学科教学,因此选择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Big6模式作为一种信息问题解决的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2]。信息技术的双本体观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采用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得具备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又促进他们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发展,因此,将Big6模式应用到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势在必行。

1  Big6模式简介

Big6模式是美国学者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首次提出的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其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3]。该模式命名由来为六个步骤首字母“B-I-G-S-I-X”,即Big6,六个步骤十二个阶段,如表1所示。

2  Big6模式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以机房授课为主,在学生的操作技巧得以提升的同时往往忽略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没有特定的方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多以教师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课再进行自主操作,然而这种模式却忽略了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了最没有效率的“填鸭式”教学,因此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尤其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新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响应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上。

3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小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为例,来阐述Big6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

3.1  任务定义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定义信息问题和确认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定义信息问题要求学生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这一点是和“填鸭式”教学最不同的一点,后者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教师想要表达的主题,而Big6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我是要做什么”。这一步骤中的第二阶段是在学生明确要做什么之后确认完成的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即“我怎么去完成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信息”。

对于“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节课,教师提出的任务是: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3)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领域以及各个应用领域的应用实例?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教师所给出的任务需要哪些信息。

3.2  信息搜索策略

第二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想可能的信息来源,并选择出可靠便捷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来源有多种,包括文献型信息、口头型信息、电子型信息等等,学生可以把小组所能想到的所有来源列出来,然后再通过讨论优缺点去选择最方便快捷的来源方式。高中信息技术大多数都是在机房中进行授课,因此上网检索成为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也符合现实情况。

对于本节课,考虑到实际情况,上网检索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可以在学生列出来可能的信息来源后,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3.3  定位和搜索

这一步骤学生的任务是根据第二步选出来的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最后确定的方式是上网检索这一方式,虽然显得形式单一,但由于每个人的检索方式不同,查询到的结果也不同,所以信息的获取量并不会因为获取渠道的单一而减少。这一步也是对前面所学的“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章节中搜索技巧使用的巩固和实际运用。

对于本节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上网检索定义的任务,教师适当地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搜索结果,因为学生的搜索结果一定是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但不一定齐全。在学生的搜索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提醒学生不清楚任务时可以返回前两步弥补,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介绍人工智能的网站给学生。

3.4  运用信息

学生进行搜索所需信息的同时就涉及到对信息的筛选和记录,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考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归纳能力,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如何审查已经获得的信息源,是获得最终可靠结果的关键一步,在这一步任务定义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以任务定义中的问题为导航,筛选出切合任务的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运用,这也是Big6模式中关键的一步。

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的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生拿出加工过的信息,也就是学生理解过后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的信息,并能举例说出人工智能各个应用领域的现实应用。

3.5  信息综合

这一步骤要做的就是把小组内的信息组合起来,然后借助一定的工具呈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交流,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这一步骤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学生通过学生端电脑就可以直接提交电子版的结果给教师,在学生进行上一步的筛选和记录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进行电子版的记录,这样在这一步就可以通过教师机展示给所有的学生。这一步骤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提交的成果,教师首先要进行辨别,不能把不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师端打开各个小组提交的Word文件,教师端电脑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学生整理的结果展示,让全班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小组的最终结果,让学生对步骤一中定义的任务有更全面的了解是本节课知识的升华过程,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没有检索到的应用领域进行补充。

3.6  教学评价

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在Big6模式中,评价不仅要有结果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

对于本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你是否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含义;

(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吗;

(3)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你是否了解全面了,以及这些领域的现实应用,你可以举例说明吗;

(4)你是否完成了步骤一中的任务并按时提交了整理的结果给老师;

(5)本次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节课进行的Big6模式学习中,你觉得你存在着哪些不足,下次该如何改进。

4  结  论

基于以上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出Big6模式对于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生是能很好地适用的,让学生熟悉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Big6模式并不是适用所有知识的讲授的,对于复杂的知识,学生还是得以教师讲授式为主,Big6模式只是适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部分内容,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从而更好地改善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 伍丹,熊才平.利用Big6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31-32.

[2] 刘素芹,黎加厚.基于魔灯(Moodle)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 [J].远程教育杂志,2007(1):4-8.

[3] 陈莉.基于Big6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5-56.

作者简介:赵艳华(1995.1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标签:  信息技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