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拥有优越的生态条件,为互叶白千层的种植提供了适宜环境。为探索适宜互叶白千层种植的高效技术,设计不同密度、不同肥料种类、不同采伐时间和不同截干高度的处理方案,测定树高、地径、冠幅、生物量及出油率等数据,对植株的生长量、产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 510株·hm-2的种植密度、施用水溶肥、11月下旬采伐、不截干的处理组互叶白千层综合表现最佳。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种植技术;试验对比;广西国有钦廉林场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65
互叶白千层是桃金娘科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因其叶片富含高价值精油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领域。广西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为互叶白千层的种植提供了优越条件[1]。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地处北部湾沿海地区,林地资源丰富,土壤肥力较好,但区域内林分结构单一,需要引入优质经济林种进行结构优化。互叶白千层种植是实现广西林业效益提升与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可为区域内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支撑[2]。为此,设计对比实验,探究互叶白千层的适宜种植密度、肥料种类、采伐时间及截干高度,为林场制订高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互叶白千层在广西的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5林班2经营班,地处北海市合浦县乌家镇。试验区域属于互叶白千层纯林,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大于40 cm,土壤肥沃且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林木生长。区域内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1 ℃,年均降水量1 500 mm,光照充足,水热条件良好。试验地坡度不超过25°,交通便利,便于试验操作和管理。
1.2 试验材料
采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无性系组培苗,苗龄6个月以上,苗木高度为20~30 cm,地径为0.2~0.3 cm,顶芽饱满,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肥料种类包括专用肥(氮磷钾总含量≥20%)、硫酸钾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水溶肥(氮磷钾含量≥30%)和缓释肥(释放周期为3~6个月)。
1.3 试验设计
对互叶白千层在不同密度、不同肥料种类、不同采收时间、不同采伐高度及不同截干高度条件下的生物量进行对比,共营建互叶白千层示范林10 hm2。在进行对比试验时,先对每个处理组样本植株的初始指标值进行测量,在试验结束时再次测量样本植株的相同指标,计算指标增长量。
1)造林密度对比试验设置4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 990、12 510、15 375株·hm-2和19 995株·hm-2,处理面积分别为4.37、1.80、2.20 hm2和1.57 hm2。于2021年7月进行种植,每处理随机选取15株植株进行树高、地径和冠幅的测定,并进行标记;2023年7月,对每组标记出的样本植株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得到增长量。其中,树高使用测树仪测量植株地面到顶芽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地径使用游标卡尺在植株基部距离地面10 cm处测量,单位为cm;冠幅用测绳分别测量植株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冠幅,取两者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单位为cm。
2)肥料种类试验在密度为12 510株·hm-2的地块中进行(不与密度试验重合),试验分为5个组别,即施用专用肥、硫酸钾复合肥、水溶肥、缓释肥,以及不施肥对照组,每个处理区域面积为200 m2,各处理区域之间设置宽1.5 m的隔离带以避免肥料渗透干扰。根据林场以往施肥经验确定肥料种类及用量:专用肥40 g·株-1,硫酸钾复合肥50 g·株-1,水溶肥30 g·株-1,缓释肥25 g·株-1,均采用环状开沟埋施法(沟距植株基部20 cm、深15 cm)施用,每年春季(3月)和夏季(7月)施肥。每个处理内随机选取12株植株作为样本,于2023年7月对树高、地径和冠幅进行测量并计算增长量,样本间距不少于1.0 m。
3)采收时间对比试验在密度9 990株·hm-2的地块进行,设置3个样地,采收时间分别为2023年7月下旬、9月下旬、11月下旬。采收目标为互叶白千层新生枝叶,采用人工修枝的方式采收,每株采收量以枝叶鲜质量计算。采收后,采取蒸汽蒸馏法提取枝叶中的精油,记录精油质量并计算出油率,计算公式为
(1)
式中:I为出油率;N为精油质量,kg;M为枝叶鲜质量,kg。
同时,每处理随机选取6株植株,在采伐后的30 d内统计其萌芽情况。
4)截干高度对比试验在密度15 375株·hm-2的地块进行,2022年11月选择植株高度超过1 m、生长良好的植株进行截干处理,设置截干高度40、60、80、100 cm和不截干共5个处理,每处理包括随机选取的6株符合要求的互叶白千层,并于2023年5月测量截干后植株的树高、地径。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Excel软件用于整理和计算试验数据,包括树高、地径、冠幅、出油率等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PSS 22.0软件用于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差异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造林效果对比试验
由表1可知,造林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12 510株·hm-2密度下的互叶白千层长势最好,增长量最高,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86 m、2.85 cm和51.20 cm。密度为9 990株·hm-2的互叶白千层生长量次之,密度为15 375株·hm-2和19 995株·hm-2的处理植株增长量相对较低,其中19 995株·hm-2种植密度下植株的增长量最小。这表明12 510株·hm-2的栽植密度能够更好地平衡单株生长空间与群体资源竞争,从而获得更高的生长效益。
2.2 不同肥料等量对比试验
如表2所示,不同肥料处理对互叶白千层的生长表现有显著影响。施用水溶肥的互叶白千层生长情况最好,树高增长量为2.37 m,地径增长量为3.67 cm,冠幅增长量为63.5 cm;施用缓释肥的互叶白千层生长情况较好,施用硫酸钾复合肥和不施肥的生长情况相近,施用专用肥的生长效果最差。由该结果可知,施用水溶肥对互叶白千层长势的提升效果最好。
2.3 不同采伐时间对比试验
由表3可知,不同采伐时间对白千层的生物量、出油率及萌芽率影响显著。11月下旬采伐的互叶白千层单株生物量达到8.1 kg,出油率为1.35%,萌芽率为92%;9月下旬采伐的单株生物量和出油率次之,7月下旬采伐的生物量、出油率及萌芽率最低。这表明在11月下旬采伐能够获得更高的生物量及精油产量,且有利于采伐后林分的恢复。
2.4 不同截干高度生物量对比试验
如表4所示,截干高度对白千层的地径、树高有显著影响。不截干处理的植株表现最优,地径、树高分别为5.49 cm、2.85 m。截干高度为40 cm的处理次之,截干高度为100 cm的处理表现最差。这表明截干高度过高会限制萌芽点的发育空间,影响枝叶的生产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互叶白千层是桃金娘科的一种木本香料植物,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其枝叶生物量和精油产量,为林业经济提供新增长点[3]。通过此次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的栽植密度是互叶白千层高效生产的关键,在生产中应采用中等密度种植,以平衡单株生长需求和群体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2)肥料种类直接影响互叶白千层的生长表现,生产中应优先选择高效速溶型肥料,以快速提供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需要结合缓释肥施用,保证养分持续供应。3)适宜时间进行采收有助于提高枝叶生物量和精油产量,增强采伐后植株的恢复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应在植株养分积累达到高峰的秋末进行采收,以提高枝叶产量和品质。4)截干管理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优化,不截干或采用低截干高度有助于提高植株的生长能力和生物量积累,从而为后续采收提供良好的生产基础。
互叶白千层的种植能为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可作为精油提取原料,其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价格,一年采收一次,年收益在2万元以上。在生态效益方面,互叶白千层终年常绿,枝叶茂密,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4]。在社会效益方面,推广互叶白千层高效种植技术,提高了林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有效扩大了互叶白千层的种植规模,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互叶白千层的推广种植对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区域林业产业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内林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撑[5]。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互叶白千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更加显著,成为推动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曾维忠,周夏,钟德进,等.不同采收模式对互叶白千层出油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84-85.
[2] 李艳枝.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3,14(14):129-131.
[3] 邓力,李艳枝,陈小红,等.不同栽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状况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23,43(10):12-16.
[4] 陆海燕.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量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2023,48(4):38-40.
[5] 庞爱芬.钦廉林场互叶白千层不同种植密度生长量的比较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5):181-183.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潘光敏(1990—),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E-mail:4049960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