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园林绿化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为构建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并存的城市绿地系统,探讨河北省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植物种类单一、植物空间层次结构不合理、季相变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优化植物空间层次结构、加强季相变化设计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河北省石家庄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64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还能美化城市景观,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合理的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
1 石家庄市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15 848 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1.8~13.3 ℃,年平均降水量在480~570 mm。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褐土和潮土,还有山地草甸土、棕壤、潮土等。截至2023年,石家庄市已发现高等植物159科1 424种,其中包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河北省重点保护植物94种,种类涵盖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植物资源总量超过2 500种,草本植物占比超过80%,木本植物有44科74属144种,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和人工种植药材种类繁多,水生植物如芦苇和莲也广泛分布。乔木种类主要包括杨树、柳树、国槐等阔叶树种,以及油松、华山松等针叶树种;灌木则以胡枝子为主。2022年底,石家庄市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26万hm2,绿地率达到37.77%。近年来,石家庄市积极建设口袋公园,截至2024年已建成口袋公园665座,总面积达504 hm2,有效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2 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种类单一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种类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园林景观或街道绿化设计中,大量使用单一的植物。例如,在主城区街道两边大量种植三球悬铃木或国槐,这种单一化种植模式导致了城市景观的视觉疲劳,缺乏变化和生机。对单一物种的过度依赖,降低了城市绿地的生态稳定性和抗逆性,一旦病虫害暴发,后果不堪设想。此外,单一化种植模式在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中重复出现,相邻的公园、广场甚至街道绿化,植物种类往往高度相似,缺乏特色,削弱了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1]。
2.2 植物空间层次结构设计不合理
石家庄市许多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层次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立体感,视觉效果单调,生态功能也受到影响。许多区域乔木种植过于密集,遮挡阳光,抑制下层植物生长,导致地被植物种类稀少,景观层次单薄。部分公园绿地垂直绿化技术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空间,拓展景观层次。例如,许多高层建筑周围缺乏攀缘植物的装饰,墙面显得单调乏味。一些道路绿化带设计中,灌木和地被植物的配置比例失衡,缺乏过渡和衔接,导致景观“生硬”,缺乏自然野趣。这种缺乏层次感的植物配置不仅影响了景观效果,而且限制了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其生态效益,未能充分发挥植物在调节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2.3 季相变化考虑不足
石家庄市四季分明、气候差异显著,春季短暂干燥,夏季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干燥,冬季寒冷漫长,这些气候特征本应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营造出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然而,目前石家庄市许多景观设计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植物选择缺乏针对性,忽略了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导致景观在不同季节缺乏视觉冲击力。例如,许多绿地植物在秋季落叶后显得萧条,冬季则一片荒芜,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四季景致。这种忽视季相变化的设计思路,不仅降低了景观的观赏价值,而且无法充分发挥植物在调节城市小气候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品质[2]。
2.4 与城市文化融合不足
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足,导致景观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未能充分展现当地的独特魅力。许多园林绿地设计缺乏对当地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的有效提炼和运用,景观意象的表达较为单薄,未能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效的对话与呼应。例如,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虽然使用了部分乡土树种,但缺乏对这些植物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未能将其与石家庄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有效结合,难以引发市民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文化底蕴的景观设计,削弱了城市景观的吸引力,无法充分发挥植物景观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
2.5 养护管理体系设计不完善
目前,石家庄市现有的植物景观养护管理体系设计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市级层面缺乏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导致养护工作缺乏标准化和科学性,不同区域、不同绿地类型的养护措施存在差异。针对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精细化养护措施不完善。例如,对一些珍稀树种或特殊地段的植物,缺乏针对性强的养护方案和技术指导,难以保证其健康生长。此外,缺乏完善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应急预案不完善,一旦发生大面积病虫害,难以有效应对[3]。
3 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3.1 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为解决石家庄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的问题,需要采取多项策略以提升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1)避免在同一地块内大面积连片种植同种植物,打破视觉单调,增强景观层次感。例如,在行道树种植中,可将国槐与红花刺槐、江南槐、香花槐等其他树种混合种植,不仅可以形成色彩和形态的多样化景观,还能够提升植物的抗逆性。同时,充分利用石家庄市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如具有优良观赏特性的山桃、山杏、杜梨,以及适应性强的紫叶矮樱、美人梅等,进行合理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2)在借鉴当地植物配置经验的基础上,可谨慎引进少量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外来植物品种,丰富植物种类,提升景观效果。引进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物种筛选和风险评估,确保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可考虑引进部分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树种,如红花槭、紫叶挪威槭等,以丰富秋季景观色彩。3)在临近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中,应避免出现植物种类的高度雷同。在相邻的公园、广场、街道绿化等,应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案,形成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例如,在公园绿地中,可更多地使用观花灌木和地被植物,营造丰富的色彩和层次;在街道绿化中,应优先考虑抗性强、耐修剪的树种,以保证景观的整洁和美观。通过这些措施,逐步构建一个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特色鲜明、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4]。
3.2 优化植物空间层次结构
石家庄市园林绿地植物设计过程中,应构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立体景观,提升生态效益和视觉效果。1)科学调整乔木种植密度,避免植物过密,影响下层植物生长。根据树种特性和最终冠幅大小合理确定种植间距,并结合光照条件进行调整,确保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水分。2)积极推广多层植物配置模式,以道路绿化带设计为例,在乔木层下合理配置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例如,高大的乔木如国槐、银杏可作为骨干树种,搭配中等高度的灌木,如紫薇、木槿,以及低矮的地被植物,如麦冬、景天,营造出层次分明、自然和谐的景观。在具体植物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冠幅、高度、色彩、季相变化等因素,避免单一色彩和形态,创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3)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在建筑物墙面、围墙、桥梁等处种植地锦、凌霄、紫藤等,增加绿量,美化环境,并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4)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养护管理的便捷性等因素,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长期保持。
3.3 加强季相变化设计
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应结合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构建具有四季变化的景观。春季,应选用早春开花的植物,如连翘、迎春花、榆叶梅等,以点缀早春的单调景色;同时,搭配一些耐旱的草本花卉,丰富色彩层次。夏季,应选择耐热、耐湿的植物,如紫薇、木槿、莲等,并充分利用水景,营造清凉舒适的氛围。考虑到夏季降水集中,排水良好的土壤和植物配置至关重要,以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秋季,应选择秋色叶植物,如黄栌、元宝槭、鸡爪槭等,以呈现绚丽的秋景,可搭配一些观果植物,如柿、山楂等,延长秋季景观的观赏期。冬季,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常绿植物,如油松、圆柏、雪松等,维持冬季景观的绿意,并可考虑配置一些冬季观赏性较好的植物,如蜡梅,增添景观的趣味性。为提升景观的动态效果,应合理搭配不同季相的植物,使景观呈现出季节更迭的自然韵律,避免单一植物种类在不同季节带来的景观单调。例如,可将春季开花的玉兰与秋季叶色变红的枫树搭配种植,形成春花秋叶的景观效果。同时,应注重植物群落的构建,选择具有不同物候期的植物组合,以确保景观在一年四季都能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5]。
3.4 融入城市文化
为增强石家庄市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景观的辨识度和吸引力,需要采取多方面策略,将本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设计之中。1)深入挖掘石家庄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例如,以“古槐”为主题,在城市绿地中广泛种植国槐,并结合其在石家庄市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景观设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可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如雕塑、浮雕等,展现国槐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增强景观的文化表达力。2)不同区域可采用差异化的文化主题。例如,在学校周边,可利用植物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选择象征知识、智慧的植物,并结合现代艺术元素,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景观;在红色场馆周边,可选择具有革命历史意义或象征英勇、坚韧的植物,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小品,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老城区周边则可利用乡土植物,展现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积淀,营造古朴典雅的景观意境,唤起市民对老城区的记忆和情感。3)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注重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选择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植物,并通过导视牌、解说词等方式,向市民介绍这些植物的文化故事,引导市民了解和欣赏植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4)积极开展市民参与式景观设计,邀请市民参与植物的选择、配置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打造出体现市民意愿、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3.5 健全养护管理体系
完善石家庄市植物景观养护管理体系,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1)建立市级统一的植物景观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种类及生长阶段的养护标准,并细化养护措施,制订针对珍稀树种和特殊地段的专属养护方案,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其健康生长。整合现有资源,吸纳专家意见,形成一套科学、可操作的标准化体系,并定期修订完善,以适应城市绿化发展需求。2)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病虫害普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储备充足的防治物资,制订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技能考核等方式,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养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为科学养护提供有力保障。3)积极探索现代化养护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应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养护。
4 结语
提升植物景观设计水平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石家庄市应重视植物多样性、空间层次结构、季相变化、文化融合及养护管理等方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生态效益显著、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最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参考文献:
[1] 肖钰婷,张业强,吴小刚,等.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园艺与种苗,2024,44(9):47-49.
[2] 刘德武.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24(4):111-113.
[3] 朱迪.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8):170-172.
[4] 胡欣.城市公园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以肥西县中央公园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3.
[5] 杨思琦.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J].新农业,2022(12):45-4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赵雪平(1982—),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与景观生态研究。E-mail:zxp112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