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旌德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杉木产区,杉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杉木幼林抚育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杉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杉木幼林抚育质量,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系统梳理了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技术、管理、经济及生态等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和推广标准化抚育技术、完善管理机制、增加财政投入、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广生态友好型抚育措施等。
关键词 杉木;幼林抚育;安徽省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82
杉木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木材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旌德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杉木产区,杉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杉木幼林抚育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杉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幼林抚育作为杉木人工林培育的关键环节,对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木材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幼林抚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杉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杉木林分质量、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旌德县杉木种植概况
旌德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高达69.20%,是发展杉木种植的理想地区。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杉木在旌德县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据2022年旌德县林业局统计,全县杉木种植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40%以上,主要分布在蔡家桥林场、庙首林场等林场及各乡镇。近年来,旌德县积极推进杉木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杉木种植质量和产量。然而,由于传统种植观念影响,杉木单一纯林仍占较大比例,林分结构不够合理,同时中幼林比例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的主要措施
旌德县针对杉木幼林采取了一系列抚育措施,主要包括除草、施肥、修枝和间伐4个方面。1)在除草方面,县林业部门推广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通常在杉木生长季节前后进行,以减少杂草对幼树的养分和水分竞争。2)在施肥方面,采取“以林定肥、适时适量”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杉木生长需求科学配置氮、磷、钾等肥料,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各施肥一次,以促进幼树健康生长[1]。3)修枝作业主要针对3~8年生的杉木幼林,采用“三留一去”的原则,即每年只修剪一次,每次只剪除树干下部1/3的枝条,保留2/3的枝条,以保证树木正常生长。4)间伐是杉木幼林抚育的重要措施,县林业部门根据林分密度和生长状况,通常在林龄5~10年时进行第一次间伐,遵循“先疏后密、保优汰劣”的原则,每次间伐强度控制在20%~30%,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优质木形成[2]。
3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问题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在技术层面存在3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抚育技术不规范、抚育时机把握不当和抚育强度不合理。1)抚育技术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部分林农和基层林业工作者对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缺乏系统了解,导致抚育作业方法不当。例如,在除草过程中有些地方采用全面清除的方式,反而增加了水土流失风险;施肥时未考虑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杉木生长需求,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修枝作业中存在过度修剪现象,影响树木生长。2)抚育时机把握不当是另一突出问题。由于缺乏对杉木生长特性的深入了解,以及受人力、资金等因素限制,抚育作业时间常常与杉木生长周期不匹配。例如,雨季前的除草和修枝不及时,会增加杉木幼林病虫害发生风险。3)抚育强度不合理也是一个普遍问题。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效益,对杉木幼林间伐强度过大,导致林分密度骤减影响整体生长,而有些地区则因担心影响杉木产量,对杉木幼林间伐强度不足造成林木生长受阻,难以形成优质大径材。这些技术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杉木幼林抚育效果,还可能对杉木幼林的长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3]。
3.2 管理问题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在管理方面存在3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抚育计划制定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缺失和技术指导不到位。1)抚育计划制定不完善体现在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计划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许多林场和林农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未能制定覆盖杉木全生命周期的抚育计划,同时计划中缺乏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幼林抚育需求的具体分析,导致抚育措施难以适应实际情况。2)监督管理机制缺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旌德县缺乏有效的杉木幼林抚育监督体系,导致抚育质量难以保证。抚育作业的实施情况缺乏及时跟踪,抚育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抚育过程中的问题。加之对抚育作业的奖惩机制不完善,影响了林农和作业人员的积极性。3)技术指导不到位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旌德县林业部门有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人手不足、专业水平有限等,难以为每个林场和林农提供及时、全面的杉木幼林抚育技术指导,林农只能依靠经验对杉木幼林进行抚育,导致抚育效果不佳[4]。
3.3 经济问题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面临两个主要经济问题,分别是资金投入不足和劳动力成本高昂。1)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杉木幼林抚育的关键因素。旌德县林业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造林和林分改造,对杉木幼林抚育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许多林农和小型林场因缺乏资金,无法及时对杉木幼林开展必要的抚育作业,如施肥、除草等。资金短缺还导致林农无法购置和使用先进的抚育设备,难以激励林农积极参与杉木幼林抚育活动,影响抚育效率和质量。2)劳动力成本高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林业劳动力短缺,工资水平不断上涨[5]。杉木幼林抚育是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进行除草、修枝等作业。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大大增加了林农和林场的经营负担,导致一些必要的抚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3.4 生态问题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过程中面临两个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土流失风险增加。1)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源于杉木纯林的大面积种植和不当的抚育措施。杉木作为速生树种,在旌德县林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单一树种覆盖面积过大。在杉木幼林抚育过程中过度清除林下植被和灌木,破坏了林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了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减少了有益生物对杉木生长的促进作用。2)水土流失风险增加是另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杉木幼林抚育中,不合理的除草方式,如全面清除地表植被,会使土壤直接暴露在雨水冲刷之下;过度的修枝会导致林分结构疏松,降低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特别是在旌德县多山的地形条件下,不当的杉木幼林抚育措施更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4 对策
4.1 技术对策
针对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技术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制定和推广标准化抚育技术。县林业局可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编制详细的《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技术规程》,涵盖除草、施肥、修枝和间伐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在除草方面,推广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方法,保留部分地被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针对施肥,制定基于土壤检测的科学施肥方案,确保养分供给均衡。修枝技术上,明确不同年龄段杉木的修枝比例和方法,避免过度修剪[6-7]。2)科学把控抚育时间。建立杉木生长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林分生长状况,制定精准的抚育时间表。例如,在春季杉木萌芽前2~3周进行施肥,确保养分及时供应;在雨季来临前完成除草和修枝作业,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3)优化抚育强度。根据杉木幼林林分密度和生长状况,制定科学的间伐方案。采用“先疏后密、保优汰劣”的原则,将间伐强度控制在20%~30%,既确保林分密度适中,又不影响杉木幼林整体生长。同时,建立长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杉木幼林抚育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抚育策略,确保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4.2 管理对策
针对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管理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抚育计划制定流程。县林业局可根据相关技术规程建立杉木全生命周期抚育规划体系,指导林场和林农制定长期抚育计划。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生长阶段,编制差异化的抚育方案。引入专家评审机制,确保抚育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及时优化抚育计划。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多层次的杉木幼林抚育监督体系,包括县级监管、乡镇巡查和林农自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杉木幼林抚育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建立杉木幼林抚育作业电子档案,实现全程跟踪。完善奖惩制度,对高质量完成杉木幼林抚育的主体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不达标的进行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利用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巡查和远程监控系统,提高监管效率。3)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组建县级杉木幼林抚育专家团队,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建立乡镇级杉木幼林抚育技术服务站,为周边林农提供便捷的杉木幼林抚育技术咨询。开发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实地演示、在线课程和微信推送等,对林农进行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林农对杉木幼林抚育技术服务的需求。
4.3 经济对策
针对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经济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增加财政投入。县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杉木幼林抚育工作。提高杉木幼林抚育补贴标准,如按照抚育面积和质量给予直接补贴,激励林农积极开展杉木幼林抚育活动。2)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杉木幼林抚育,如通过“公
司+基地+农户”模式,吸引林业企业投资杉木幼林抚育项目。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盘活林地资产,为林农开展杉木幼林抚育工作提供融资渠道。3)推广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县林业局牵头组织采购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抚育机械,如便携式割草机、小型修枝机等,并以优惠价格租赁给林农使用,从而减少杉木幼林抚育工作中的人力投入,降低杉木幼林抚育人工成本。4)加强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定期评估各项经济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杉木幼林抚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4.4 生态对策
针对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存在的生态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推广混交林培育模式。县林业部门应制定杉木混交林培育指南,鼓励在杉木幼林中种植本地阔叶树种,如樟、楠木等,形成针阔混交林,也可在杉木幼林下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2)实施生态友好型抚育措施。改进除草方式,推广带状或斑块状除草,保留部分地表植被;在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等高线带状抚育,减少水土流失;修订抚育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保留林下植被的最低比例;在修枝和间伐作业中,采用渐进式方法,避免一次性过度干预影响林分的水土保持能力。
5 结语
旌德县杉木幼林抚育工作面临着技术、管理、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林业部门、林场和林农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和推广标准化抚育技术、完善管理机制、增加财政投入、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广生态友好型抚育措施等一系列对策,显著提升杉木幼林抚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哲.关于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J].绿色科技,2022,24(17):115-118.
[2] 郑献懂.良种杉木栽培技术及培育建议[J].种子科技,2021,39(21):97-98.
[3] 郑小燕.杉木栽培技术及培育[J].广东蚕业,2023,57(3):56-58.
[4] 李树壮.浅谈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研究[J].花卉,2020(8):188-189.
[5] 秦崇静.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J].农村科学实验,2016(12):52.
[6] 李树壮.浅谈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研究[J].花卉,2020(8):188-189.
[7] 王浩,罗月,李勉,等.杉木幼林的不同抚育方式[J].现代园艺,2015(14):70.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杨海鑫(1998—),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wangshan123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