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策略

known 发布于 2025-07-26 阅读(496)

摘 要 天然林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省金沙县拥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但目前其保护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促进金沙县天然林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分析其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天然林保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破坏天然林的现象时有发生、管护队伍建设滞后、公众保护意识与参与度有待提高及资金投入与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及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贵州省金沙县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78

天然林是自然形成和演替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更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及调节气候的关键。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林资源面临严峻的威胁,如天然林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因此,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至关重要。笔者将以贵州省金沙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当前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促进金沙县天然林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1 金沙县概况

金沙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隶属毕节市,总面积达2 528 km2,占毕节市总面积的9.4%。受复杂地形和冷暖气流交汇影响,金沙县境内温度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为17~18 ℃,适宜多种植被生长。截至2023年末,金沙县森林面积达到12.39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1.89%,其中天然林面积5.75万hm2。金沙县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地资源,包括8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77万hm2,其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0.21万hm2;1个省级森林公园,面积0.58万hm2。这些区域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近年来,金沙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程,2023年全年营造林面积达到1.44万hm2,同时致力于石漠化治理,2008—2023年共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213.87 km2。金沙县植物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代表性科有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中,用材林树种超过50种,涵盖松、柏、杉、杨、桦、栎等常见树种,以及楠木、榉、银杏等珍稀树种。此外,经济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油桐、乌桕、桑、漆树、盐麸木、黄檗、杜仲及棕榈等10余种,为金沙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天然林保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金沙县在天然林保护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条款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保护管理形势。1)针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林,保护措施的细化程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此外,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策法规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的情况。2)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划分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职能交叉重叠,而另一些关键领域则存在监管空白。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信息共享和沟通不足,制约整体保护管理效能的提升。这些因素阻碍了天然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1]。

2.2 破坏天然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金沙县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破坏天然林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林区非法采伐、乱砍滥伐等行为屡禁不止,不仅直接导致天然林资源减少,还破坏了天然林的结构和功能。2)一些乡镇存在林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为非法侵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加剧了天然林的破碎化程度。3)森林火灾隐患依然存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都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难以有效控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3 管护队伍建设滞后

金沙县天然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1)管护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保护管理需求。部分管护人员缺乏相关的林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有效履行职责。2)管护队伍的装备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巡护工具、通信设备及应急救援装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护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3)缺乏稳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导致管护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补充不足,难以形成一支专业化、稳定的管护队伍,导致无法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2]。

2.4 公众参与度与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1)部分居民对天然林的生态价值认知不足,尚未充分理解保护天然林与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导致其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高。2)现有的宣传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覆盖面有限,未能有效触达更多群体,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居民,使得宣传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3)一些地方的社区共管机制也尚未健全,公众缺乏参与天然林保护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平台,难以真正融入保护工作。这不仅削弱了公众的监督作用,还使得保护工作难以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从而影响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整体成效,最终阻碍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 资金投入与科技支撑不足

1)金沙县财政资金的有限投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林保护需求,而社会资本的引入也较为迟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保护项目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科技在天然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先进技术的缺乏限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效果。3)有限的科研投入阻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得金沙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难以实现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长远来看不利于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

3 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建议

3.1 健全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为有效解决金沙县天然林保护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问题,急需构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1)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更加全面、细致的天然林保护地方性法规,明确保护对象、目标、原则及措施等,细化不同类型天然林的保护策略,确保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例如,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金沙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林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天然林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针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不同类型的天然林,制订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其生态功能和区位特点。2)优化管理机构设置,理顺各部门职责,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或监管空白,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管理格局。可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天然林保护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3)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构建集数据采集、分析、监测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天然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3.2 强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

强化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需要多措并举,构建严密的防范体系。1)加大巡护力度,构建网格化巡护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采伐、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提高巡护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对重点林区的实时监控,为精准打击非法活动提供有力支持。2)完善林地管理制度,明确林地权属和用途管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等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开展林地清查,建立健全林地档案,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从源头上遏制破坏天然林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天然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者处以严厉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3)在每年森林防火重点时期,对重点区域实行长期驻守巡逻,将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严令禁止违规用火、不文明祭祀等行为[4]。

3.3 加强管护队伍建设

金沙县应加强管护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构建分级分类的培训体系,根据管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并融入现代林业科技知识与技能,增强管护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管护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职称晋升等挂钩,激发管护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2)配备先进的巡护工具、通信设备及应急救援装备,如无人机、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电话等,提高巡护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3)积极引进高素质林业专业人才,充实管护队伍力量,并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定向培养高层次的林业专业人才,为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改善管护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薪资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从而稳定管护队伍,减少人员流失。

3.4 加强宣传教育

天然林保护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创新公众参与机制。1)采用组织志愿者活动、开展生态旅游等方式,让公众亲身感受天然林的生态价值,增强其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5]。2)拓宽宣传渠道,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宣传网络。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传播天然林保护的知识和理念,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多元化的宣传主体,增强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3)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搭建公众参与天然林保护管理的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可建立健全社区共管机制,赋予当地居民一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使其成为天然林保护的主人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天然林保护的效益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挂钩,激发公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3.5 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

为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金沙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1)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如设立天然林保护专项基金,并逐步提高资金投入比例,确保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林保护,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天然林保护项目,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为了激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并建立健全的投资回报机制,确保投资者的合理收益。2)加强科技在天然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构建科技赋能的保护体系。可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网络,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状况,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同时,加强森林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利用气象数据、林火监测数据等,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的预警模型,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灾害损失。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天然林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如开展珍稀树种的保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等,提高科技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支撑能力。鼓励开展天然林保护的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设立科研项目、资助科研机构等方式,推动天然林保护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提升金沙县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科学化水平。

4 结语

天然林资源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局。金沙县应积极探索并实施更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公众参与度,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确保天然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志凤.广西天然林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24):184-186.

[2] 周平.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现状与策略分析[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11):62-64.

[3] 许晒晒.浅谈安徽省天然林保护和管理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4,47(6):91-93.

[4] 汪金英,李朝阳.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天然林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8(5):30-36.

[5] 李文芳.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4(11):130-132.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周敏(1979—),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E-mail:l725645lu@163.com。

标签:  天然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