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调查规划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6 阅读(430)

摘 要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指标与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及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等林业调查规划策略。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源保护;林业调查规划;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77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洮河保护区)作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其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洮河保护区总面积为287 759 hm2,是一个高寒天然次生针叶林区,主要树种包括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山杨、白桦、柏木等,森林覆盖率较高,是甘肃省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洮河保护区不仅维护了区域生态平衡,还保障了甘肃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同时,洮河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对推动甘肃省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洮河保护区的林业资源面临诸多挑战,如过度开发、生态退化、物种多样性减少等。因此,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洮河保护区的林业资源,需要从森林资源保护视角出发,对洮河保护区的林业进行深入调查规划。此次研究旨在通过为洮河保护区开展林业调查规划提供一系列建议,促使洮河保护区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确保洮河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 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主要作用

1.1 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在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全面调查,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准确掌握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林分结构、树种组成等基本信息,为科学评估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提供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是编制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有助于避免过度开采和盲目利用。具体来看,在林业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效率。例如,可以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大范围、快速监测森林覆盖变化,结合地面样带调查,可以精确估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1]。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林业调查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实际状况,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还涉及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的评估和优化。例如,通过对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采伐计划和更新策略,确保在满足经济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1.2 科学指导森林经营管理

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可以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通过开展林业调查,可以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土壤类型、水分条件、植被分布、病虫害状况等,这些信息是制订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基础。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针对不同林分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经营管理方案。同时,可以合理确定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策略,明确经营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例如,对于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公益林,规划可能强调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于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规划可能侧重于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缩短轮伐期等。此外,通过对森林资源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划分不同的经营管理单元,如小班、林班等,从而针对不同单元制订具体的经营管理措施。采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1.3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森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其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而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看,开展林业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分布格局和生境状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制订保护策略、监测保护效果的重要依据[2]。例如,开展林业调查,可以识别出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为制订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宏观指导作用。经过调查规划,可以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区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就地保护。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还可以指导生态廊道的建设和恢复,促进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增强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此外,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通过合理规划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在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例如,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可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来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1.4 支撑林业政策制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政策是指导和规范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则可以为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1)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可以根据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森林资源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2)开展林业调查规划有助于评估林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通过对比规划目标与实际实施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这种反馈机制有助于确保林业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3)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可以增强林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林业调查规划结果来制定林业发展政策,可以使得林业政策更加具体、可行,从而,有助于提高林业政策的实施效率和效果,推动林业事业健康发展。

2 洮河保护区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具体策略

2.1 设计科学的调查指标与方法

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合理的调查指标与方法,从而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洮河保护区,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考虑保护区的特殊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征。1)调查指标应涵盖森林资源的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森林面积、蓄积量、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年龄分布及生长状况等[3]。同时,应关注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种群数量及生境状况,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如土壤侵蚀、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这些指标的选择需要基于洮河保护区的具体保护目标和生态功能定位,从而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2)在调查方法上,洮河保护区可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地面样带调查结合卫星遥感监测,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森林资源的快速、准确监测。其中,样带调查需要按照一定间距和宽度设置样带,从而对样带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对树种、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的测量。卫星遥感监测需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洮河保护区的森林覆盖变化、火灾、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可以获取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2.2 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技术手段在林业调查规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洮河保护区应积极引入遥感技术、GIS、GPS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调查效率和精度(见表1)。1)在调查规划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对大范围森林资源的快速、准确监测。洮河保护区可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保护区的森林覆盖变化、火灾、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准确识别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制订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可以通过GIS平台,将遥感监测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形成直观、准确的森林资源分布图。这些分布图不仅可以用于展示森林资源的现状,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编制长期保护规划提供决策支持[4]。3)可以利用GPS技术在林业调查中进行野外定位与导航。通过利用GPS设备,调查人员可以准确获取调查样地的地理位置信息,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GPS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调查人员的行踪轨迹,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3 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

林业调查规划产生的数据是制订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调查数据的利用率,洮河保护区应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1)洮河保护区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对调查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存储。该平台应具备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方便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随时获取所需数据。同时,该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2)洮河保护区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调查数据在保护区内部和外部共享与交流。实施数据共享,不仅可以提高调查数据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保护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5]。例如,洮河保护区可以将调查数据共享给科研机构,用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可以从科研机构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3)在数据管理与共享过程中,洮河保护区还应注重数据的质量控制。具体可通过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2.4 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

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不仅需要关注当前的森林资源现状,还需要关注其长期变化趋势。因此,为了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洮河保护区应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持续跟踪和分析。1)长期监测与评估应涵盖森林资源的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森林面积、蓄积量、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年龄分布及生长状况等。定期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订和调整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在监测与评估过程中,洮河保护区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保护区的森林覆盖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以采用地面样带调查方法,对样带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对比分析这些监测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3)洮河保护区还应建立监测与评估的反馈机制,定期发布监测与评估报告,向公众和管理层汇报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应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保护措施和策略,确保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洮河保护区在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中应注意的关键要素如表2所示。

3 结语

洮河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通过开展林业调查规划缓解资源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有效开展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策略,旨在促进洮河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当地的生态安全。展望未来,洮河保护区将持续关注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与管理,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森林资源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陶立.森林资源保护视角下的林业调查规划[J].新农民,2024(30):115-117.

[2] 王红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J].中国林业产业,2024(6):66-67.

[3] 周洪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5):50-52.

[4] 秦军,彭松青.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研究[J].新农民,2024(11):46-48.

[5] 张朋贵,文泽茂,赖朝宇,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中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J].农村科学实验,2024(6):130-132.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李涵子(1989—),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E-mail:2387668194@qq.com。

标签:  林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