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胡冉 程刚 董霄宇 隗胡小雅
摘 要:为满足拉萨市居民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以及了解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早期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西藏拉萨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宗教等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事件的信息树结构图,分析公共交通出行选择机理,得出权重最重的五项指标,分别是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对五项指标分析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该研究进一步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提高居民的乘车舒适度,为解决拉萨市内公共交通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共交通;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6-0163-04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Lhasa residents for public transport an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transpor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early scholars and combines the special plateau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ethnic and religious factors in Lhasa,Tibet.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information tree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event was established,and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transport trips was analyz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five most weighted indicators were convenience,comfort,safety,timeliness,and economy. Five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to find their own problems,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his study can further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urban road congestion,improve the ride comfort of residents,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solving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oblem in Lhasa.
Keywords:public transport;impact factor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0 引 言
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纽带。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市民的生产与生活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深入分析拉萨公共交通出行选择机理,对解决拉萨的交通问题产生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拉萨地处高原,是一个具有民族宗教节日的国际旅游胜地。出行人群主要包括学生、老人、朝圣者等,拉萨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少,并且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和语言交流的制约,学者们对高原城市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改善西藏大学学生以及学校附近居民的日常出行交通环境,本文以拉萨市8路公交为例,调查拉萨公共交通旅客的满意度,完善此线路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1 拉萨市公共交通概况及特征
拉萨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的行政区域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2017年,拉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66 km。2018年底,拉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4200 km,同时,104辆老旧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占比率达到80%。截至2019年1月,拉萨公交共有38条公交线路,522辆公交车,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12辆。开通了两条特色公交旅游专线(L1:色拉寺——哲蚌寺;L2:洲际酒店——罗布林卡),并优化调整了13条线路,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近年来,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因为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与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1)拉萨市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公交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和单位班车[1]。这几种交通方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体系;
(2)公交车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完善。乘车的智能化应用不断创新,公交车内增加的银联手机闪付可以轻松地乘坐公交车,在很大程度上为乘客提供了便利。公交车内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车内乘客得到的交通信息量增加,避免了盲目乘车。
2 对各影响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分发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拉萨居民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在结合先前学者们关于公共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事件的信息树结构,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拉萨市居民出行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如图1所示,评价指标的类型和符号如表1所示[2]。
2.1 建立因素集
由以上分析可知,拉萨公共交通出行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五部分。因此建立因素集U={u1,u2,u3,u4,u5},其中,u1:便捷性;u2:舒适性;u3:安全性;u4:时效性;u5:经济性。
2.2 建立评判集
依据乘客对拉萨公共交通出行的心理感受度以及结合李克特量表,将评价集定义为V={v1,v2,v3,v4,v5},其中,v1:非常重要;v2:重要;v3:一般;v4:不重要;v5:非常不重要。
2.3 单因素模糊评判
进行单因素评判得到隶属度向量ri=(ri1,ri2,…,rim),得到隶属度矩阵:
根据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对于公交车的便捷性,有20%的公众认为“非常重要”,53%的公众认为“重要”,14%的公众认为“一般”,13%的公众认为“不重要”,0%的公众认为“非常不重要”,则u1的单因素评价向量:
2.4 规定因素集权重向量
据调查,近来居民对公共交通的要求是:乘车、上下车安全,减少到达公交站台的时间,方便乘车,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而对公交车的车内环境要求一般,票价要求也不高。因此,结合早期学者们对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查结果,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向量:
2.5 计算归纳评判向量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在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中非常重要,是拉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选择机理。
3 拉萨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对拉萨市居民公共交通影响因素问卷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影响拉萨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五项指标主要受以下几个要素影响。
3.1 便捷性
便捷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站点离住所距离、校区密度以及站点之间的距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理分布站点之间的距离。公交站点的不合理设置不仅会造成公交资源浪费,还会导致路段拥堵,耽误其他车辆通行等一系列问题。以拉萨市8路公交线路为例,如图2所示,藏大新校区站与塔玛安居苑站相距仅200 m,在起点站的主要乘车人员为藏大学生和小区的居民,两站点设置距离过近,常常造成居民以及学生出行的不便,同时也给此路段出行的小车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位于布达拉宫景区旁边的白塔站处在人群以及车辆的交汇处,公交车停靠往往给游客和朝圣人群以及社会车辆的出入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3.2 安全性
公交服务的目的就是将旅客平安地送达目的地,这一准则是完成一切工作的前提[3]。拉萨市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急停急起的问题,频繁地刹车起步会在一定方面对乘客的舒适度造成影响,再加之道路路面损坏等因素,导致乘客受到颠簸概率极大,严重时甚至导致乘客受伤。因此,提高公交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对改善急停急起现象有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乘客乘坐公交的安全性。
3.3 舒适性
舒适性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站台的设置以及车内的环境。由于路边街道面积的限制,措美林站、博物馆站只设置了一个“公交车停靠站”的站牌,不利于乘客了解公交线路的具体情况。部分站台也不能很好地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比如塔玛安居苑站、甲热站以及第三安居苑站等都没有设置遮阳棚以及座椅。此外,车内环境(拥挤度、气味、噪音和车内的座位分布)也是影响乘客舒适度的主要因素。
3.4 时效性
时效性通俗易懂地讲就是准时,做到“三准点”(发车准点、运行准点、到站准点),公交本来是有固定的发班车时间,但是不准时发车或者提前发车会影响公交到站的准点率。该线路的起始点为藏大新校区和职业技术学校,因此乘车人员中学生居多,学生对准时性的要求较高。公交车按时到站不仅可以节约乘客的出行时间,同时也能使旅客很好地掌握候车时间,方便他们安排外出计划。特别是在冬季,拉萨的冬季室外温度很低,在候车时,十分寒冷,乘客对公交车的准点要求将会更高。
3.5 经济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拉萨市公交车票价均为1元;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超过后每公里2元;人力三轮车主要供游客乘坐,因此票价较为昂贵。三者比较,虽然公交车不具备出租车的快捷性,观光性也不及人力三轮车,但在物价较高的拉萨市,对于居民来说经济性仍是出行的首选。由此可见,公交车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调查结果显示,拉萨市居民对公交车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时效性满意度不高,在以上方面仍需改进,其中最希望改进的地方是解决在行驶过程中的急停急起问题和公交车准点到站并实时了解公交车的位置。但对于公交车的票价十分满意,随着社会对能源消耗以及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经济性还包括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推广,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4 完善拉萨公共交通出行的措施
4.1 完善车内自身的内部结构和公交管理制度
为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提供优越的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对于乘坐公交车出行的群体,需要维持稳定的客流,吸引潜在的客流[4]。拉萨8路公交沿线乘坐公交车的老年人居多,平稳安全的行驶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能否舒适乘车成为了维持稳定客流的一大问题,因此,应完善车内自身的内部结构和公交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素质会,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对乘客每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乘客的近期的思想状况,增加站台公交设施,尽力确保出行人群能够舒适乘车。
4.2 合理分布公交站点
为提高乘客乘车的便利性与时效性,8路公交站点分布改善方案如下:
藏大新校区站与塔玛安居苑站:方案一,如图3所示,撤离塔玛安居苑站,将两站合为藏大新校区站,并完善藏大新校区站的站台设施,增加座椅和公交车信息查询;方案二,撤离塔玛安居苑站和藏大新校区站,在两站之间设置一个新站点。但相比方案一,实施方案二经济耗费过大。白塔站位于布达拉宫景区人群以及车辆的交汇处,可适当将车站前移50 m,能有效缓解此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与公交公司沟通,使公交公司准确发布车辆的发车时间,让乘客能够掌握候车时间。
4.3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为提高乘客乘车的经济性,政府应加强对拉萨新能源汽车的宣传与推动。目前拉萨市新能源汽车已经出现,但普及度不够,市区内只有8路与25路存在新能源汽车,其余的全为燃油公交车,政府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拉萨绿色出行,减少能源的消耗。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乘坐新能源汽车时常常会使乘客出现晕车的感觉,相关部门应根据乘客的反馈情况,及时解决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结 论
本文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拉萨市公共交通出行选择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时效性、经济性是影响居民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分析,发现相应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但研究只停留在基础理论方面,权重分析不够深刻,只分析了十七个中最重要的五个因素的权重,并没有将五个权重进行比较,得出五个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今后将从更准确的角度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分析,合理改善拉萨公共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既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又能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动整个拉萨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传播藏文化,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庆华,王辛岩.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 [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117-120.
[2] 张凤然,马全铭.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6):18-20.
[3] 黄莎,蒙井玉,王晓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29(1):32-36.
[4] 田伦.乘车优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影响研究 [D].南京:东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陈敏(1999-),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