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生成与实现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06 阅读(455)

曾文麒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性成就,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中国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和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智慧以及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强决心,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案和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在扶贫领域的突出性成就是对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完整展示,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应进一步加强扶贫经验的输出以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影响力。

一、中国扶贫开发经验输出的价值(一)有利于提升扶贫开发主体能力

作为反贫困先行者,中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中国需要扩大扶贫培训规模,将扶贫经验传播至全球世界,同时需要对长期以来的培训资源进行整理,根据扶贫国家或者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输出扶贫经验,帮助亚拉非国家展开扶贫工作,并提升当地或者各国的扶贫开发能力。

(二)有利于对外显示和增强中国软实力

长期以来,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分享扶贫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扶贫工作体现了至中国履行国际主义责任的集中体现,同时也进一步对外展示了中国国家软实力。

(三)有利于推动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

2013年开始,基于对多年扶贫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中国农村扶贫工作正式进入新阶段,以精准扶贫为主要工作的扶贫工作全面启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时,结合中国扶贫实际情况以及整体部署,强调应逐步完善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主要解决四大核心问题,分别为“扶持谁”——扶持对象;“谁来扶”——推动着;“怎幺扶”——扶持策略;“如何退”——扶贫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六个精准”以及“五个一批”的内涵。经过多年发展,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截止到2018年底,农村人口贫困规模应降至1660 万人,连续六年的扶贫任务都超额完成,贫困发生率已经低至1.7%。《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出台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相继建立,对致贫原因进行了综合梳理和研究,并指定了逐户扶贫方案。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对象更加精细化,有利保证了每隔贫困群众都能在精准扶贫中得到帮助,真正实现了“真扶贫”以及“扶真贫”。

二、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生成途径(一)扶贫援助

扶贫援助或减贫援助是长期以来中国扶贫外交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扶贫援助主要是指推动目标国家以及地区缓解贫困,引导特定对象摆脱贫困,由此给予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相应的援助,此类援助形式多样,例如基础社会建设、债务免除以及各类金融贷款等。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扶贫援助给予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开始了扶贫援助。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逐步深化与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相继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以及中拉合作论坛机制。并且结合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了诸多减贫以及带动经济增强的有利措施和政策,例如中非合作“八项措施”以及“十大合作技术”等等。《中国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表明,中国对外援助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人数,致力于推动当地民生改善,并且在诸多领域实施了针对性的减贫措施,例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条件改善等。基于援助资金层面,2010 至2012年间,来自中国的无偿援助规模达到323.2 亿元,其整体占比达到36.2%,而无息贷款规模达到72.6 亿元人民币,其整体占比为8.1%,上述两项在援助总额的比重达到44.3%。而上述两项援助资金主要投放在改善民生以及建设社会公共设施方面,这意味着中国提供的减贫援助接近50%被用于改善受援国民生。基于援助项目层面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贫困大多以农村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是解决贫困的重要切入口。中国根据受援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成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加强与当地农业机构的深度合作,比如派遣国内农业专家远赴受援国开展容易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中国还为受援国提供农业基础物资,主要以种子、化肥以及部分农业机械为主。由于中国国内扶贫成效显着,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操作规范,中国需要在对外援助中充分融入本国成功经验,这样才能减少在对外减贫援助中走弯路,并进一步提升受援国的民生质量。

(二)扶贫经验分享

现阶段,我国正在开展扶贫外交,对扶贫经验进行分享和传播是开展扶贫外交的主要手段。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也让我国扶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也希望中国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将扶贫资源利用作为其入口,拓展和扩大扶贫资源的利用以及传播路径,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我国当前的外交政策。中国减贫经验在国家间流通和应用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借助国际间合作能够助推我国扶贫开发更加精准和聚焦,还能提升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结合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实际情况,中国减贫经验主要通过以下五种形式进行分享以及国际间传播,就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国家间会议机制;农业人员交流机制;农业知识传播以及共享;树立减贫示范点。

(三)参与全球贫困治理

现阶段中国扶贫外交措施中,全面参与全球贫困治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全球贫困治理机制较为重叠,主要体现在流程组织、工作规范方面,无论是组织程序还是资源配置都存在相互交叉的重叠的情况,以上因素共同造成治理机制的重叠。例如在组织机构维度而言,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系统都将贫困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议程。另外,现阶段,就世界范围而言,对全球贫困治理的定义尚未统一,广义层面而言,全球贫困治理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改善以及金融稳定具有密切联系,从外交层面解读贫困治理,需要更加聚焦和精准化,这样才能让减贫措施更加专业和聚焦。由此可见,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位与相关国际或者区域性组织的贫困治理合作;第二为在经合组织框架下展开的扶贫款工作;三是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编制。另外,在与G20 以及金砖国家合作过程中,中国也注重与相关国家在减贫层面的深度合作。

三、中国扶贫经验国际传播话语权的实现策略

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中国领导者看来,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更加复杂,中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发展各项事务。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关系总体格局极具时代特征,将与大国关系视为所有外交关系中的关键,同时还需注重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此外还需进一步提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极力对同多边外交关系格局。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开展扶贫外交极具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有力保障。由此可见,中国需要不断增强话语质量,促使话语能够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得到认可,这样才能让中国扶贫工作更具实效性和影响力。

(一)提升自身的话语体系建设

持续优化自身话语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话语权,因此中国在扶贫工作中还充分体现并进一步增强国家软实力,让中国话语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需要对理论进行完善,并以此对问题以及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让发声更具决定性以及预见性。需要在世界事务中让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主张。因此,话语重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真实进行,并且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借助话语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并为合理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扶贫话语的构建需要突出中国国情,聚焦世界扶贫工作的真实情况,全面深刻地向外界展示中国主张。

(二)建立“中国扶贫”的国际传播机制

现阶段,我国不同领域均开展了国际话语权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话语传播的研究价值还需进一步深挖,特别是在扶贫经验的传播层面,我国国际传播体系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继续持续完善和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工作,让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能获得和应用中国的扶贫经验。中国扶贫工作开展至今,其扶贫经验已经得到广大国际组织以及受援国的一致认可,因此必须加紧推动中国扶贫品牌建设,并向世界输出更加全面系统的中国方案,以提升全球贫困治理的综合能效。这就要求中国应该迅速建立自上而下的扶贫国际传播机制,并有国家部委,例如中宣部、外交部以及文化部牵头,建立部级协调机制,为扶贫传播工作的全面落实给予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宣传层面,应该加大对中国共产党扶贫工作的宣传比重,并对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中国民族精神进行系统讲解,同时借助国际上成功减贫的案例,让国际社会特别是受援国真正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扶贫诚意,在扶贫传播体系搭建构成中,政党外交以及文化外交层面都需要给予支持和协作,这样才能显着塑造中国扶贫的品牌形象,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扶贫工作的了解。

(三)提高中国扶贫经验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

话语传统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围绕话语国际传播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持续在研究层面发力并给予资源支持。重视传播平台的搭建和优化,以及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样才能增强我国话语的传播强度和深度。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扶贫经验国际影响力,需要我们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加强国内主流媒体自身的建设,进一步拓宽中国扶贫经验国际化的实现形式。扶贫经验的国际间传播,有利于实现中国与国际发展的深层次融合,加深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在原有合作论坛以及针对性培训会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与不同国际组织以及地区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在交流中融入中国扶贫经验,让中国故事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首先,持续增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例如世界银行等,积极参与联合国主导下的南南合作。其次,展开与国际合作机构的对话与协商,在规划设计具体扶贫项目中加入成功案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扶贫经验的国际间流动和传播。

标签:  中国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