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善,李凯青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石化产业作为甘肃省第一支柱产业,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甘肃省石化产业的影响,对于甘肃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省、工业强省,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国际原油价格分析及走势预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下滑,国际油价屡创新低,年均价为40美元/桶,4月中甚至跌为负值。2021年疫情缓解经济回暖,国际油价回调,年均价保持在70美元/桶。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偏紧,油价高位震荡。2月23日布伦特原油每桶99.29美元,比年初上涨26.9%。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快速冲高,3月8日一度超过每桶133美元,创2008年以来的高点。此后又震荡回落,但仍在100美元上下高位宽幅震荡(图1为2021年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趋势)。
图1 2021年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EIA)
1.1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1.1.1 原油供需不平衡
由于原油的产量分布与消费需求存在较严重的区域错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油供求局部紧张。目前,从需求端看,预计2022年,原油需求将平均增长210万桶/日。从供给端看,全球能源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供给压力。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与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OPEC+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原油供应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OPEC+对原油增长保持谨慎态度,同时美国页岩油产量复苏缓慢。而从4月份开始,随着欧美国家制裁生效以及买家的回避,俄罗斯可能也会停止30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
1.1.2 地缘扰动
近期的地缘扰动,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俄罗斯受到美国制裁之后,原油出口受阻,且美国联合多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英国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德国也宣布将减少一半的俄罗斯原油进口量。俄罗斯既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每天出口700万桶原油和其他相关产品,占全球供应的7%;二是伊核协议的谈判过程,虽多国宣称将会达成协议,但是美国多次在关键节点否认达成。两者同时加剧了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恐慌。
1.1.3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2021年,随着新冠疫苗的问世和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开启了缓慢的复苏之路。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加强,但经济的强劲复苏仅集中在少数主要经济体,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依然相对滞后。今年以来,许多国家对待新冠疫情的态度和策略发生根本改变,欧美国家逐渐放松疫情防控措施,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逐步恢复,对经济复苏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全球原油需求也会有所增长。
1.2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测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与俄乌冲突、伊核协议谈判等密切相关。虽然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多为暂时性因素,但事件若深刻地影响到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必将改变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究其本质,影响国际油价的关键因素依然是供给-需求之间的博弈,而目前的供给是存在问题的。
俄乌已进行了多轮谈判磋商,短期内局势虽有所缓解,但结构性失衡仍将持续较长时间,油价将会保持高位震荡。中期,随着美国释放战略油储及OPEC+逐步增产,供需从偏紧过渡至宽松,油价重心或下移,但下降空间有限。
2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甘肃省石化产业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甘肃省已形成门类品种较为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石化产业体系。2021年,甘肃省原油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029.1万t(占全国的5.1%),原油加工量1 469.9万t(占全国的2.1%),原油产量不能完全满足加工量。国际油价上涨通过产业链传导给石化上下游行业,对上下游行业影响程度不同。
2.1 勘探开采行业受益于油价上涨石油勘探开采行业与原油的关联最为紧密,直接受益于油价上涨。油价上涨对石油勘探开采行业的影响表现为:一是油价直接反映产品销售的单位收入,行业毛利率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二是受益于存货升值,原油储备丰富的企业受益显着。甘肃省原油开采企业主要有中石油在甘的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和玉门油田。2022年,长庆油田陇东油田计划开采1 000万t,玉门油田计划开采68万t。1-2月份,甘肃省原油产量171.0万t。当石油销售价格超过65美元/桶时,国家按比例对开采企业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虽然当前的油价已触发了特别收益金的缴纳,石油勘探开采行业净利润受到一定影响,但不改利好大方向。
2.2 影响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甘肃省石油炼化企业主要是中石油在甘的兰州石化、庆阳石化和玉门油田三家炼厂。2022年1~2月,三家炼厂加工原油224.05万t,成品油产量75.9万吨。当国际油价处于40~80美元/桶时,石油炼化企业通常盈利良好;而油价突破80美元/桶之后,继续涨价则可能损害行业的盈利水平。我国1998年开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2016年,发改委设置了调控的上下限,即“地板价”对应原油40美元/桶,“天花板价”对应原油130美元/桶。国际油价在40~80美元/桶间波动时,成品油定价相当于采用加成法,炼油企业成本上涨能顺利传导到产品价格上,同时油价处于上涨阶段,库存原油价格也持续上涨,致使油价在此区间内的上涨有利于炼油企业盈利提升。而当油价高于80美元/桶时,成品油定价开始减扣加工利润率,价格向下游传导受阻,继续涨价则可能会损害炼油企业盈利能力。2021年全年25次油价涨跌互抵后,汽油价格上涨1 485元/吨,柴油上涨1 430元/吨,上涨约为1.17-1.38元/L。从今年2月初至3月底,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已连续3次上调,汽柴油价格基本处于近十年以来的高位运行。
2.3 引发下游化工产品普遍跟涨从原油到化工品产业链是一个弱传导的过程,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价格因素的传导和转嫁能力不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产业链传导的核心是利润分配,利润分配不仅与直接成本即原油价格有关,而且也受到供需者库存的影响。塑料行业,近年逐步化解供需不足,更多的从走供需逻辑到成本逻辑转变;聚酯行业,更多的走成本逻辑。2月份,兰州石化化工产品平均价格为7916元/t,环比增加3.37%,同比增加23.21%,石化产业主要产品价格指数高达135%,价格上涨,经济总量增加,但增加值增速受价格指数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
2.4 提升煤化工产品盈利空间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油价高于50美元/桶,以煤炭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2022年以来煤炭虽也出现一定涨幅,但因基数低的缘故,绝对值涨幅相对较低,煤制烯烃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一季度油制丙烯和丙烷脱氢的平均成本分别为8 766元/吨和9 055元/t,而一季度煤制烯烃的平均成本仅有7 596元/t,显着低于其他生产工艺。油制乙二醇成本今年以来的平均值为5 874元/t,而煤制乙二醇平均成本为4 398元/t,较油制乙二醇降低了1/4。油价上涨对于推动甘肃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精细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5 对石化相关产业的影响2.5.1 导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
受国际油价上涨、全球供应链危机等影响,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在此带动下,叠加国内原材料涨价、冬季天然气限气保民用等多重因素,甘肃省化肥主要品种较去年同期涨幅平均超过30%,总体呈高价位运行。甘肃省现有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化肥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等产品。2021年,全省化肥产量18.0万t。2022年1~2月,甘肃省化肥产量0.74万t,3月份库存化肥36万t,而春耕化肥需求量约180万t,需从省外大量调入以补充省内化肥市场缺口,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升甘肃省农资产品价格上涨。
2.5.2 挤压公路运输行业的盈利空间
2021年,甘肃省完成公路货运量69 664.7万t,占货运量的91.6%,公路客运量10 813.1万人次,占客运量的69.2%,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主体地位。4月1日凌晨起,甘肃省汽、柴油标准品价格每吨均上调110元。调整后,兰州92号汽油最高零售价为8.74元/L,0号柴油为8.32元/L,每升均上调0.09元。油价上涨直接导致以汽油、柴油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公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以月跑1万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 L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从4月1日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前(2022年4月15日24时),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增加171元左右,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3月份前后,甘肃省部分市州疫情再次反弹,省内交通管控相对严格,下游需求得不到释放,私家车出行及公路运输行业明显受阻。
3 应对油价上涨推进甘肃省石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3.1 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工作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对于运行调节调控的保障意义,积极研究国内外原油及成品油价格走势,提高对油价走势的判断把握能力,加强石化行业调研和动态监测,准确把握行业运行动向与趋势,及时对产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汇报,建立健全预报预警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解决行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 筑牢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夯实省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能源的供应;保障化肥、农药等农化物资的供应和价格稳定;保障石化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协助庆阳石化、玉门油田顺利完成装置停车大检修,确保两家石油炼化企业在完成设备检修后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3.3 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一是完善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满足区块、单井、单层开发调整的需求;二是优化注水驱油技术由精细向精准迈进,推进水驱开发技术提档升级,促使油田精准勘探开发;三是瞄准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前沿领域、重点和难点,研发应用聚合物驱油、化学驱油、二氧化碳驱油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为老油田效益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3.4 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利用甘肃省资源禀赋,加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培育壮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的现实竞争力,尽快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新局面;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合作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着力推进新能源储能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并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解决能源消纳问题,真正实现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5 创新企业拓市扩销模式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动向,调整销售方向和销售价格,对受价格影响较大的产品与客户采用一单一议、一户一策的销售模式,把差异化定价策略作为营销新常态;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借助时下热门的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推广渠道吸引消费者,重构“人货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客户生态系统”,实现产品、销售、物流服务良好对接,提高产品销售额。
3.6 促进石油化工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系统梳理能源领域各板块互补融合的方式,鼓励跨行业优化配置要素能源,打破各能源种类之间相互独立分割的局面,依托甘肃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石油化工与现代煤化工各自特点,合力发展下游高端产品,建设集原油加工、发电、供热、制氢于一体的联合装置,实现煤基、石油基产业的联合布局,延伸产业链,加快壮大产业集群。
3.7 持续提升炼化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对标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持续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精准识别能源消耗异常情况以及设备异常情况,快速定位异常问题和原因,推动精益生产管理,保障生产效率和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完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完善从原油采购、运输、炼化生产到销售环节的智慧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