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峰, 张启国
(1.费县上冶果树园艺站, 山东费县 273401; 2.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冶所, 山东费县 273401)
无公害葡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地环境进行严格的选择,按照规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栽培管理,其生长环境、生产过程、包装、贮存、运输中等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经考查测试评定,达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葡萄。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葡萄大部分不是无公害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注重葡萄果品的质量和安全,无公害食品提上了生产日程。生产中无公害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品质和效益,应积极推广。
1 园地建设1.1 园地选择为避免有害物质对园区周围环境、空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园地应选择在周边无工矿企业、公路车站和码头等交通要道的区域。还应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地下水位在1 m以下,交通便利,灌排水方便等条件。
1.2 园地规划根据园地立地条件合理规划小区的形状及方向,与地形地势相适应,与道路排灌系统及防护林相结合。道路修筑按葡萄园面积大小而定,设计大中小三级路面。采用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设备,排水系统和筑路等高线结合设计,做到排水畅、道路平。
防护林带与主风方向垂直,用乔木灌木混栽稀疏林带为宜。葡萄行向,棚架以南北向或与风向垂直为宜,使葡萄枝蔓顺风延伸生长。篱架以南北行向或顺风行向为宜。山地丘陵的行向应与等高线一致[1]。
株行距依当地立地条件、架式和管理方式等而定,株距0.5~4.0 m,行距1.7~8.0 m。
1.3 园地准备清除全园植被,深翻土地,整地消毒。按行距挖80 cm见方的定植沟,每666.7 m2施入腐熟好的羊粪8 m3,与表土混合后回填于沟内。至略低地面,灌水沉实,待土壤不粘后植苗。
1.4 品种苗木选择根据建园目的,选择所需成熟期的品种,按照NY 469-2001 的规定选择无公害脱毒葡萄苗木建园。鲜食葡萄选用外观美、果粒大、口味好、含糖高、耐贮运和效益高的品种,目前适合费县栽培的品种有巨峰、藤稔、阳光玫瑰、玉波二号、夏黑、摩尔多瓦、金手指和美人指等。
1.5 苗木定植晚秋或早春定植,将苗根剪留15 cm,自根苗根颈和地面平,嫁接苗接口高出地面10 cm,栽后及时浇透水。埋土防寒区根据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确定斜栽方向和角度。晚秋定植当年冬前埋土堆,早春去土抚平盖地膜。
1.6 幼树管理春季当苗木新梢长至5 cm时,根据整形需要每株留1~2个健壮新梢,待长至20 cm左右时将新梢绑缚到预先插好的支柱上防风吹折。
2 地下管理2.1 土壤管理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沿葡萄行的定植沟两侧向外逐年轮换挖深宽各50 cm的沟。疏松根系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每年早春葡萄行内盖地膜或除草布,行间生草或种绿肥(图1)。
图1 葡萄行内覆盖地膜行间自然生草
2.2 施肥按照NY/T496-2010和葡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次数。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采果后施基肥,结合土壤管理,在施肥沟内按照每666.7 m2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羊粪5 m3,加40 kg硫酸钾复合肥和20 kg钙镁磷肥。每年地下追肥3次。第1次在发芽前施氮肥催芽,第2次于花前施氮磷钾复合肥稳果,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施高氮高钾硫酸钾型复合肥壮果。
施叶面肥每年3~5次。第1次在叶幕形成期喷0.3%尿素壮叶。第2次为花前喷施0.3%硼肥提高坐果率。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喷钙、镁、锰、锌肥促果。以后每隔10 d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至果实着色转变期,壮果和提高果实品质[2]。
2.3 水分管理葡萄在防寒出土上架后、施肥后和采收后3次灌透地水。以后视天气、土壤、新梢生长情况等,在花前和花后用节水灌溉设备各酌情浇水1次,果实膨大期保持水分充足,近成熟期适度控水有利提高果实品质。雨季水多病害流行期,及时排水防涝,保证葡萄正常生长发育。
3 树体管理葡萄架式可分为篱架和棚架。树形分为多种,如龙干形、扇形、H形等。树形和架式就组成了多种架形,如单臂篱架、V形篱架、龙干形棚架、H形棚架、新形篱架等。
棚架多用龙干形整枝,篱架用多主蔓扇形整枝。架高1.8~2.5 m,每隔4~5 m设立柱,柱高2.2~3.0 m,主柱用钢丝连结、绷紧,并相连固定。棚架架面用铁丝拉成网状,成为枝蔓和果实的承载面。龙干形每株留1~2 个4~6 m主蔓,在龙干上相隔30 cm左右着生1 个结果枝组,每枝组着生1~2 个短结果母枝。扇形是由多主蔓和众多结果枝组在架面上呈合理的扇形分布。
3.1 生长期树体管理上架引绑。葡萄枝蔓防寒出土后要上架引绑,调整枝蔓角度和在架面上的合理分布促其合理生长发育。
抹芽与定枝。枝蔓萌芽后5 d左右抹去无用芽、副芽和主蔓基部的萌蘖。再10 d左右抹去多余芽和位置不当的芽等,保留主蔓缺位的芽。
新梢长至15 cm左右,根据架面花穗质量和枝条着生的位置确定留枝数量,使架面上的相邻新梢相距15~20 cm。
新梢摘心。当主蔓新梢长到8~10片叶时反复摘心,在花序上的新梢留4~6片叶摘心,待顶芽萌发后留1~2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叶腋萌发的新梢留1~2片叶绝后摘心防日灼病发生。
花果管理。当花序发育到5~8 cm时疏花,长势强的结果留2个花序,中庸的留1个花序,弱的不留花序。剪除花序基部小穗,始花期掐掉穗尖3~4 cm(阳光玫瑰例外)。
疏果整穗,当果粒黄豆大小时疏除小僵果、畸形果、病虫果和多余果,每穗保留50~80粒,使果粒均匀果穗松紧适度。
花序的花全开后3 d内用25 mg/kg赤霉素+2 mg/kg氯吡脲+200 mg/kg链霉素处理使有核品种无核化,相隔12 d用25 mg/kg赤霉素+2 mg/kg氯吡脲处理果穗促果粒膨大,生产出无核粒大的优质葡萄。
果穗套袋宜在花后30~40 d晴天的上午 8~10时和下午4 时以后进行。套袋能减少农药用量、鸟类和病虫危害,延迟采收、促进葡萄优质高效[2]。
3.2 休眠期树体管理清园。清理葡萄老蔓上的老翘皮,深埋,清扫残枝落叶等,除病菌灭虫卵。
冬剪。在12月中旬至1月下旬进行,最好年前完成,埋土防寒品种在防寒前完成。为防剪口抽干,要在留芽上5 cm破上芽短截。采用长中短梢剪留相结合修剪法和灵活运用单枝和双枝更新法,对枝蔓进行芽截。结果枝缺位时将下部结果蔓延长修剪弥补其缺失。
3.3 防寒冬季防寒。根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和年最低气温,决定冬季防寒方式和方法。埋土厚度为历年最大冻土层。埋土前浇透地水,土壤不粘后进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 ℃时第1次埋土,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 ℃时第2次埋土,每次埋土厚度各占总埋土厚度的一半。每次埋土后浇透地水1次。翌年春天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0 ℃时(当地露地杏始花期),埋土防寒葡萄进行出土上架[1]。
春季防寒。近年来倒春寒发生频繁,萌芽前后低温突袭,为确保葡萄正常生长发育。根据品种特性和低温预报等,寒流来袭前树下灌水,树上喷防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和清水,增强树体抗逆性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4 病虫害防治露地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按照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8321.10-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进行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污染。注重各物候期不同病虫害变化,重点防治主要病虫害,兼防次要病虫害。目前葡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穗轴褐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主要害虫有透翅蛾、叶蝉、金龟子、吸果夜蛾类[3]。
4.1 植物检疫选用无检疫对象和无公害的脱毒嫁接葡萄品种苗建园。
4.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休眠期清理病虫害侵染源和繁殖场所,清扫落叶和杂草、刮除病虫老翘皮。注重科学施肥、及时灌排水、合理修剪和果穗套袋。
4.3 生物防治培育和释放捕食螨瓢虫、天敌蜘蛛和昆虫病源线虫等害虫天敌防治害虫,用天然植物杀虫剂,除虫菌、大蒜素、鱼藤酮乳油等生物农药防治葡萄病害。
4.4 物理防治人工清除透翅蛾、小木蠢蛾等幼虫,用黄板、黑光灯、糖醋液诱杀和果实套袋等手段减少蛾类昆虫对葡萄的危害。
4.5 化学防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做到科学治早治小、交替和对症用药,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早春伤流前、萌芽前全园各喷3~5°Be石硫合剂。花期喷40%嘧霉胺900倍液防灰霉病。幼果期喷75%百菌清800倍液防黑痘病。果实硬核至成熟期混喷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烯酰吗啉3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兼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和霜霉病。从5月下旬开始全园喷布1∶0.6∶200的波尔多液,同上述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保持相邻两次用药间隔15 d[4]。
5 果实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果实采收时根据成熟度、市场要求和气候天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的晴天晨露已干至落日前进行,所用器具全面消毒,采收过程避免果皮擦伤和果粉抹掉。
包装按大小着色程度等进行分级后装入果箱,贴上无公害食品标签待售。
葡萄应贮藏在0~5 ℃温度,相对湿度80%~90%的冷库中,分级堆放,高度适宜,保证气流畅通。
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损失,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挤压、抛、碰、撞等二次损伤。
种植无公害葡萄尽量不用化肥,多施有机肥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改善品质,促进葡萄更加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