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3种葡萄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known 发布于 2025-07-08 阅读(340)

肖慧玲

(东明县林业局果树站,山东东明 274500)

近年来东明县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葡萄病害特别是葡萄灰霉病、黑痘病和炭疽病3种病害的发生也是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对3种病害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从而防止了病害的蔓延,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1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几年在东明县的红宝石葡萄上发生比较严重。

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成熟果,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序发病初期如热水烫状,呈暗褐色软腐状并密生灰色霉层,逐渐萎蔫干枯脱落。果穗染病,初期呈淡褐色水渍状,空气湿度较大时很快变为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果粒上生现鼠灰色的毛状霉层,易裂果。叶片、枝梢发病,在其上往往出现V形病斑(与蔬菜上一样),慢慢变成红褐色坏死病斑。露地栽培的葡萄基本上是在花期前后和果实成熟期前后发生,发病较轻,而保护地栽培的葡萄发生重。当气温15~25 ℃,相对湿度95%以上,或雨后持续多云多雾时,此病易爆发。另外管理粗放,氮肥滥施,果园郁闭都易爆发此病。

葡萄灰霉病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的形式在枝蔓、僵果、树皮、冬芽上越冬,或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通过伤口、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侵染。葡萄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性病害,防治葡萄灰霉病:以预防为主。在设施栽培中,相对湿度要控制在95%以下,注意通风透光。在葡萄2叶至4叶一心期是防治关键期,可用药物哈茨木霜菌、健达、露纳砷、抑霉唑予以保护。花后7~10 d再用扑海因、异菌脲、嘧霉胺喷1遍。清园时喷布石硫合剂,发病后喷布治疗剂嘧霉胺。注意阴天不要摘心、抹梢,避免伤口感染。

2 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果穗、叶片、茎蔓等的幼嫩组织。幼果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凹陷病斑,中部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紫褐色似“鸟眼”状,故称鸟眼病。果实上的病斑只限于果表,不深入果肉,但果味酸,食用价值低。叶部发病,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眼大小的褐色斑点,慢慢扩大为近圆形不规则病斑,湿度越大发生越重,随着湿度的减弱病斑中部会出现白色干裂,外圈褐色也呈鸟眼状(图1)。

图1 葡萄果实和叶面黑痘病发病状

葡萄黑痘病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病蔓、病梢等病残体上越冬。来年4~5月进行初侵染。潜育期1周左右。高湿环境下有利于发病和传播,干旱年份发病显着减轻。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有利于发病。此病的远距离传播一般是通过种苗调运传播,中温(26 ℃)高湿最易发病。

防治葡萄黑痘病,葡萄萌芽前,全园喷布7~8 °Be石硫合剂;展叶3~4片时,用戊唑咪鲜胺加吡唑醚菌酯或可杀得加杜邦易保喷布1遍;落花后5~7 d,用戊唑咪鲜胺加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加肟菌酯喷1~2遍。坐果后到着色前,可结合防治白腐病、炭疽病喷2~3次苯醚甲环唑加吡唑醚菌酯。

3 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又叫着色病、上糖病、成熟病、晚疫病。果实含糖量达不到8%不发病,着色品种不上色不发病。

在黄河故道地区,葡萄炭疽病菌侵染时间一般在花后半个月开始,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幼果发病多从近地面的果穗顶部果粒开始,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圆斑,随着果实含糖量增加,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果肉变软腐烂,表面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乃至全穗。天气潮湿时,产生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病果逐渐干枯但不脱落,整穗葡萄变成僵果挂在枝蔓上(图2)。

病菌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 ℃,超过36 ℃孢子不能形成。雨、露条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和传播。9月若降雨量大,在二次果上仍可发病。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程度与栽培措施相关,栽植密度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发病重;果穗距地面近,过量施用氮肥,园地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不同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不同,欧亚种易感病,果皮薄的品种易发病,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发病。巨峰、黑奥林、红富士等品种抗性中等;无核白鸡心、玫瑰香、龙眼等品种抗性较差。露地栽培的葡萄发病重,避雨栽培的园子发病轻。病菌侵染后潜伏期长,中晚熟品种潜伏期2个月,一旦发病,3 d能使葡萄全部烂掉。

防治葡萄炭疽病∶清园,铲除越冬菌源。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梢、病穗梗、僵果、卷须,清扫落地的病残体及落叶,集中烧毁。春季葡萄发芽前,喷1~2次7~8 °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的病菌。开花前后开始侵染期,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果实初上色期,用治疗剂氟嘧·戊唑醇或43%戊唑醇防治效果好。

4 小结

葡萄植株生长健壮,无器官伤口,病菌就难以侵染危害。所以,葡萄病害防治,一要特别注重农业措施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合理修剪,通风透光,涝能排旱能浇(但不大水漫灌),强壮树体,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不给病菌以侵染危害的机会。避免生理性裂果发生,可适当地调控温湿度,如进行膜下滴灌、地面铺反光膜或地膜,既可促进上色又可以降低园区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要重视物理防治。彻底清园,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枯枝落叶、病梢、病穗、僵果等病残体,刮除主蔓上的枯、裂皮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三要药剂防治。要掌握葡萄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适时施药。葡萄病害大部分病原菌是在花前花后开始侵染,所以萌芽前一定要打1遍6~7 °Be石硫合剂,以铲除枝蔓上的越冬菌源。花后打一遍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多雨季节,多听天气预报,雨前打保护剂,雨后打杀菌剂,有条件的最好采用避雨栽培,造成不利于病菌侵染危害的环境条件。

标签:  葡萄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