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08
摘" 要:枣在推进山东省林业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枣产业在品种选育、产量变化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山东省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振兴山东省枣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枣产业;产量状况;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3-0033-06
收稿日期:2023-12-21
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资金项目(YDZX2022121);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2023LZGC016);泰山学者工程;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枣滨州综合试验站(CARS-30-ZZ-23)。
*通信作者:张琼(1982-),女,山东诸城人,研究员,从事枣遗传育种与栽培工作。E-mail:Qiong1982@163.com
作者简介:裴广营(1976-),男,山东费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枣树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1424744397@qq.co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jujub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PEI Guangying1, ZHU Yi2, WANG Zhongtang2, LI Pan2, DONG Fei3, ZHANG Qiong2*
(1.Shandong Feixian Fruit Tea Service Center, Linyi, Shandong 273400,China;2.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3.Taishan Scenery Scenic Spot with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Taian, Shandong 271099, China )
Abstract:Jujub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jujub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alyzed in variety selection, yield chang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ujub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jujube industr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jujube industry; yield status; variety breeding
枣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枣果实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2],素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深受消费者青睐[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枣果的需求量越大[5]。随着国家干制枣产区的整体西移,山东省枣产区急需进行发展战略转变以应对未来市场。笔者对山东省枣产业在品种选育、产量变化、栽培模式和产品加工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枣产业决策部门制定规划和决策、实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山东省枣品种选育情况
1.1" 审定品种
品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据统计山东省保存枣品种资源372份[6],为开展枣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作为山东省开展枣品种选育工作最早的研究单位,从1974年至1995年共选出17个栽培价值高的优良品种[7],为山东省枣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品种支撑。自1997年,山东省开始品种审定,至今全省共审定58个枣品种(图1),其中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3个,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5个。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13个品种中有10个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3个为德州市林业局选育。林木良种审定的品种中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有21个(国审13个),滨州冬枣研究院、茌平县林业局和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各3个,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济南市林果技术推广站各2个,枣庄市安广池6个,滨州市杨景义1个,其余品种为省内其他相关单位选育[6,8]。以上的品种中,只有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鲁北冬枣和金丝4号大面积种植,并推广至山西、陕西、云南和湖南等枣产区。鲁北冬枣在陕西和山西推广面积2万hm2(30余万亩),金丝4号在南方鲜食枣产区推广近1.33万hm2(20万亩),这两个品种推动了山东省乃至全国鲜食枣产业发展,为国家枣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而其他一些圆铃系列、金丝系列和长红系列新品种仅在省内有少量栽培。
1.2" 品种选育方法
当前中国选育的枣新品种绝大多数是通过芽变、实生或株系选优获得,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只有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京沧1号[9]。随着枣雄性不育品种的发现和控制蜜蜂授粉杂交技术的应用,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得以实践和完善[10],已经建立了枣树杂种规模化高效创制技术体系,包括枣树亲本的选配、蜜蜂辅助授粉、提高亲本结实率、杂交后代培养、杂种免分子鉴定及杂种日光温室加代培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枣杂种的规模化创制[9]。基于此,从2014年至今,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构建了4个双亲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其中冬枣×金丝4号获得杂交后代株系302个,冬枣×金丝2号获得杂交后代株系121个,冬枣×圆铃2号得到后代株系97个,冬枣×鸡蛋枣获得后代株系101个,并对302株冬枣×金丝4号杂交后代进行评价,筛选品质性状优于双亲的优株4个,已提交新品种权保护。
2" 山东省枣栽培现状
2.1" 山东省枣栽培分布情况
山东省枣主要分布于鲁西北盐碱区和鲁中南瘠薄山区[11]。鲁西北盐碱区主要是滨州市沾化区、无棣县,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宁津县,东营河口区和聊城茌平县。主栽品种为冬枣、金丝小枣、金丝2号、金丝4号、无核小枣和圆铃枣。鲁中南瘠薄山区主要是潍坊市临朐县、泰安市宁阳县、枣庄市山亭区、济宁市邹城市和临沂市费县。主栽品种为临朐脆枣、长红枣、圆铃枣、枣庄脆枣和冬枣。
2.1.1鲁北制干枣产区" 主导品种是普通金丝小枣,另有金丝2号、金丝4号、无核小枣等。主要栽培区域为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惠民县,滨州市无棣县。栽培历史2 500年以上,2013年全省金丝小枣栽培面积约为8万hm2(120万亩),占全省枣树栽培面积的48%,其中德州栽培区约4.53万hm2(68万亩),占全省金丝小枣栽培总面积的56%;滨州栽培区约2.93万hm2(44万亩),占全省金丝小枣栽培总面积的37%。2015年金丝小枣栽培面积下降至约4.67万hm2(70万亩),占全省枣树栽培面积的40%,德州栽培区和滨州栽培区面积均有所下降。2020年全省金丝小枣栽培面积不足2万hm2(30万亩)。
2.1.2鲁西制干枣产区" 主导品种是普通圆铃,圆铃1号、2号,另有少量茌圆金、茌圆银品种。圆铃枣是山东古老品种,原产山东东阿一带,现主要分布于聊城市茌平县,是山东省重要的制干品种。目前栽培面积约1 733.3 hm2(2.6万亩),占全省枣栽培面积的2%左右。
2.1.3鲁南制干枣产区" 主导品种有大马牙枣、小马牙枣、葫芦长红枣、圆铃枣等。长红枣耐瘠薄、丰产性强,多分布于鲁中南丘陵山区,栽植于梯田地堰,折合栽培面积约1.13万hm2(17万亩)(2021年)。主要栽培区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4 400 hm2(6.6万亩)、济宁市邹城市2 666.7 hm2(4万亩)和泰安市宁阳县4 133 .3 hm2(6.2万亩)。圆铃枣主要栽培区为宁阳县约2 000 hm2(3万亩)和邹城市1 533.3 hm2(2.3万亩)。当前面积应该少于统计数据。
2.1.4山东省鲜食枣产区" 主导品种除鲁北冬枣以外,另有沾冬2号、费县脆枣和临朐脆枣等。冬枣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滨州市沾化县、无棣县,总面积4.13万hm2(62万亩),占全省冬枣栽培面积的82%;东营市河口区栽培0.73万hm2(11万亩),占山东省冬枣栽培面积的15%。费县有666.7 hm2(1万亩)鲜食枣,临朐有1 333.3 hm2(2万亩)左右。其他地区均是零星栽培,兰陵县有16.7 hm2(250亩)的设施冬枣,郓城有26.7 hm2(400亩)设施栽培的京沧1号。
从栽培品种的成熟期来看,规模栽培的优质早熟品种很少;中熟品种只有费县脆枣(8月下旬)、金丝小枣(9月中旬)、圆铃枣(9月上旬);晚熟品种冬枣(10月初)、金丝4号(9月底10月初)面积较大。随着设施栽培的兴起,熟期问题可以进行调控。
2.2" 栽培模式现状
鲁西北盐碱区金丝小枣种植模式为稀植大冠(行距、株高均5 m以上)和枣粮间作(行距12 m以上),冬枣产区为矮化密植(2 m×3 m)[12]。现代高效栽培模式还很少,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管理主体多达20多万户,每户经营面积大多在0.33 hm2(5亩)左右,生产标准互不统一,技术应用千差万别,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低[13]。为充分发挥鲁西北盐碱区枣生产潜力,提高果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乐陵市农业农村局、乐陵市林业局、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无棣县小泊头农业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在乐陵市朱集镇、乐陵市南部生态区、沾化区下洼镇和无棣县小泊头镇建设4处以金丝4号、冬枣为主,集优质壮苗、生草覆盖、高光效树形、精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等关键栽培技术于一体,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枣现代安全高效标准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鲁中南瘠薄山区立地条件差,主要以山地酸枣为砧木进行品种嫁接,树行依山势而定,无完善水浇条件,树体矮化,密度较高,病虫害较重,模式更新已到关键时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临朐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在临朐县石家河镇建立了山地鲜食枣高效栽培示范基地;与费县新庄镇合作建立山地设施脆枣栽培示范基地,为山东省多种环境条件下枣树栽培,提供一产建设样板。
随着国家干制枣产区的整体西移,倒逼内地扩大鲜枣种植规模,但因裂果问题,种植模式逐渐向设施栽培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鲜食枣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陕西大荔设施冬枣约2.67万hm2 ,年产值38亿元[14],引领中国鲜食枣产业发展。已有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可以稳定枣园的花期湿度,提高枣树坐果率,降低裂果损失,明显减轻枣锈病、炭疽病、枣缩果病的发生[15],同时可显着提高枣果实含水量,降低果皮及果肉硬度,改善口感,且果个均匀,整齐度高,果面污染减轻,清洁美观,优质果率高[16]。基于此,山东鲜食枣设施栽培也蓬勃兴起,沾化区冬枣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666.7 hm2(1万亩),乐陵市金丝小枣产区兴起冷棚种植金丝4号,鲁中南枣产区兰陵县、费县出现高产值设施栽培冬枣园。鲜食枣设施栽培对山东省枣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3" 山东省枣产量状况
2001—2022年为全国枣产业全面发展期[12],枣产量持续增加,但对于山东省枣产业则是由盛转衰期。2000年山东省枣栽培面积18万hm2,产量35.5万t,分别为全国面积和产量的26.6%和27.5%,居全国第二位[12],到2010年山东省枣栽培面积减为17万hm2[13],产量却增至近100万t(鲜枣),占全国的22.3%(图2)。为实现干果(含枣)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政府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干果面积发展到50.7万hm2,改造低产低效果园13.3万hm2,良种化率达到70%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5%以上,干果产量达到100万t,产值150亿元的发展目标[17]。借助政策扶持,于2014年山东省枣产量增长至近120万t,但占全国产量仍降至18.5%。2015年至今产量持续降低,2019年产量仅63.3万t,占全国产量的9%[18-20],2020年产量下降到59.2万t(表1)。为振兴山东省枣产业,2020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山东省枣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从品种、栽培、市场主体、精深加工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1]。山东省科技厅也将枣列入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经费支持序列[21],但2021年和2022年产量并未提高,占全国的比重也一直下降。
2.4" 山东省各地市产量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2001—2009年山东省枣总产量稳步提升,期间略有起伏,由35.4万t增加为107.7万t。2010—2013年产量略有下降,仍维持在90~102万t之间。2014年山东省枣产量最高,为118.5万t。2015—2022年产量持续下降,由107.25万t降至61.2万t。
德州市和滨州市枣产量占全省枣产量的80%以上,对全省产量影响较大。2000—2004年德州市与山东省产量变化趋势一致。2005—2019年滨州市与山东省产量变化趋势一致。2016年之前,德州市产业发展稳定,产量增幅不大,一直保持在21~30万t,但是全省占比由59.9%下降至21.5%。2016年之后,德州市枣产量持续降低,2019年只有11.8万t。2000—2009年滨州市产量持续增加,由7.9万t增至67.1万t,全省占比由22.3%增至62.3%。2010—2014年产量波动增减,2015—2020年产量持续降低,但仍占全省产量的62%以上。20年内,济南、枣庄、潍坊、济宁、东营、泰安、临沂和聊城各地市总产量为18.3~37.19万t。以上8个地市年总产量由5.29万t增加至9.33万t,全省占比一直维持在15%左右。其他城市产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滨州市和德州市为全省枣产业发展的双引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7],主动求变,并加大科技投入。2020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乐陵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乐陵金丝小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沾化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22]。旨在搭建合作共享共赢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聚集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提升山东省金丝小枣和冬枣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培优培强“乐陵金丝小枣”和“沾化冬枣”农业品牌。
3" 山东省枣加工产业发展状况
从枣产业的加工现状看,枣产品分为:原枣、初级加工品和精深加工品。原枣采摘后经过简单分拣、清洗、烘干、分级包装,可直接销售,也可用于加工企业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枣类初级加工品是对原枣进行进一步分拣、清洗、脱核、切片、高温油炸、取汁制泥和包装等初级加工处理,初级加工品大多直接销售,部分初级加工品也会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售给精深加工企业。精深加工品主要指通过对枣果内在营养物质提取加工制成的快消品、营养品、生物制药、添加剂等产品,例如膳食纤维、食用色素、环核苷酸糖浆、环磷苷酸腺苷、功能性饮品等产品[23]。
山东省现在具备加工能力且效益较好的枣加工企业较少,如山东省鼎力集团(庆云县),山东百枣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乐陵市),山东德润食品有限公司(乐陵市),山东舜园枣业有限公司(无棣县),无棣县华龙食品有限公司(无棣县),山东省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沾化区),枣庄长红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山亭区),以上企业针对各自主产区进行加工生产,为山东省枣产业链延伸,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些年大部分企业效益低下,乃至停产。
4" 山东省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以来山东省枣产业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山东省枣产品市场却出现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的现象,其本质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15],加之产品结构调整不及时,缺乏高端鲜食枣产品,枣产业出现萎缩。
存在问题:针对山东省枣产区选育的优良品种未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当前枣生产模式落后,省力化、设施化栽培技术未得到有效应用,经济效益不高;当前枣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新疆枣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干制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山东省干制枣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
5" 山东省枣产业发展建议
为振兴山东省枣产业,2020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山东省枣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5条发展建议[1],该建议科学、全面,能较好的指导全省枣产业发展。根据农业农村厅下发指导意见,笔者对山东省枣产业发展补充建议如下。
山东省优良枣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还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应加快枣科研团队建设,应该将枣纳入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快产学研金服用多元素的进入,将全省枣产业统一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不再是各产区单干,互相竞争,要全省一盘棋,优势互补。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支持,突出重点,加快设施栽培力度,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山东省枣产业化经营水平。
市场方面,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冬枣的出口。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枣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鲁农果茶字[2019]3号】.http://sd.iqilu.com/v7/share/article/6246841.
[2]" 王中堂, 张钟, 周广芳,等. 枣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 2019, 33(7):82-90.
[3]" CHEN J, LI Z, MAIWULANJIANG M, et 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Ziziphus jujuba fruits from China: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ourc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J]. Journal agriculture food chemistry, 2013, 61(30):7315-7324.
[4]" GAO Q H, WU C S, YU J G, et al.Textural characteristic, antioxidant activity,sugar, organic acid, and phenolic profiles of 10 promising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selection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2, 77(11):1218-1225.
[5]" 王中堂, 张琼, 单公华, 等. 山东省枣产业近十年的发展状况[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5):126-128.
[6]" 王中堂, 李新岗, 周广芳, 等. 山东省枣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现状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3):61-66.
[7]" 郭裕新.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枣品种选育的成就及经验[J]. 落叶果树, 2003(2):15-18.
[8]" 张迪. 山东乐陵市红枣产业化问题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2.
[9]" 闫芬芬, 王玖瑞, 冯一峰, 等. 枣规模化杂种创制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20, 37(6):149-158.
[10]" 刘孟军, 王玖瑞, 刘平, 等. 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J]. 园艺学报, 2014, 41(7):1495-1502.
[11]" 郭裕新, 单公华, 杨茂林. 山东枣树栽培区的区划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2(3):9-12.
[12]" 刘孟军, 王玖瑞.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J]. 果树学报, 2019, 36(10):1369-1381.
[13]" 王震, 吴艳芳, 孙玉波, 等. 滨州市特色果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展望[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0):41-44.
[14]" 康晨煊, 苏娟娟, 张钟, 等. 设施栽培下冬枣果实品质特性研究[J]. 中国果树, 2019(3): 67-71+119.
[15]" 高文海. 枣设施栽培类型及棚体构建[J]. 陕西林业科技, 2015(2):58-62.
[16]" 康晨煊, 苏娟娟, 张钟, 等. 设施栽培下冬枣果实品质特性研究[J]. 中国果树, 2019(3):67-71.
[17]" 《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10]81号). 山东政报, 2010(17):8-21.
[18]"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1-2016.http://tjj.shandong.gov.cn/col/col6279/index.html
[19]"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7-2020.https://www.yearbookchina.com/navibook-YSDTJ.html
[20]" 我国红枣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https://www.sohu.com/a/446001741_768972
[21]"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度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拟立项项目公示[N/OL].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0/12/11/art_13360_10132645.html
[2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我院“沂源果树”、“沾化冬枣”、“乐陵金丝小枣”三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会议[N/OL]. http://www.saas.ac.cn/art/2020/4/27/art_162957_9843959.html
[23]" 刘妮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河北:河北农业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