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24
收稿日期:2023-11-22
作者简介:常晓娇(1988-),女,吉林白山人,农艺师,从事土壤肥料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cqzy2602@163.com
树莓是多年生落叶灌木型植物,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花青苷、超氧化物歧化酶、糅花酸、类黄酮等,具有抗癌、保健、抗衰等功效。种植树莓能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引擎”,有助于促进树莓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树莓果实成熟后,果实与花托易分离,便于采摘,夏末秋初成熟采收,连续结果能力强,又称双季莓。果实发育期30 d左右,采摘期可持续80 d左右。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树莓生产地之一[1],笔者对辽宁省法库县地区树莓种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整理,以供种植户参考。
1" 树莓栽培技术
1.1" 建园
树莓栽培需选择土壤肥沃、透光、通风、灌水方便的平缓地块建园[2]。栽植树莓须提前半年进行整地,配施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定植前按行距40~50 cm起垄,垄宽度约45 cm、高度约30 cm,翻耕深度30 cm左右,去除土中的砂石及杂草,地垄为南北向。可在垄上覆盖地膜,垄间铺设防草地布。
1.2" 定植
辽宁省法库县树莓主要栽培品种为海尔特兹,属秋果型树莓,浅根系喜光植物。根据辽中地区气候特征,海尔特兹的栽植时间为每年的3~4月,耕层土壤温度达10 ℃以上时进行栽植,选取优良植株进行穴状栽植,株距控制在35 cm左右。栽植前对植株进行修根,剪掉外露损伤及不整齐的根须。栽植后打好树盘,立即充分浇水,之后每当土壤见干5~7 d后,浇水1次。夏季需防涝害,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浇水量及频次,控水程度以枝叶不萎蔫为原则。在果实成熟期,以滴灌替代浇水,以维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环境。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每666.7 m2施肥量3 000 kg,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可适当施用无机肥料。
2" 树莓栽后管理技术
2.1" 搭架引缚
树莓枝条在结果期常常发生弯曲伏地现象,因此,要对枝条进行引缚,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防止果实病害发生。适宜的棚架可减少初生营养枝与结果枝相互干扰的情况,亦可防止结果后的枝头弯折。通过棚架支撑,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情况,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光合作用,促进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当地种植户普遍采用的搭架引缚方式为在行内每隔5~10 m立一支柱,柱高1.2~1.5 m,用两条铁丝固定,上层固定在支柱顶端,下层固定在距地面高约1 m处,将枝条扇形引缚到铁丝上[3]。
2.2" 水肥管理
辽中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雨水较多。树莓耐旱性较强,虽喜水但不耐涝。春季花前需要浇1次水,每次施肥时灌水,原则上少量多次[4]。在生长期为确保枝条和果实对水分的需求,应根据土壤墒情,每隔10 d左右,适量浇水,不宜过多,控水程度以枝叶和枝干不萎蔫为原则。雨季及时排水,若发生滞水现象会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引发根系呼吸受阻,根系细胞被破坏,导致植株营养不良,或引发病虫害。每年的11月下旬,为提高根系的抗寒力,须灌封冻水。
选择适宜的肥料、施肥期和施肥量,对促进树莓生长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单施化肥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树莓的高产和稳产,有机肥料和化肥配施能够更好地培育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有益于树莓的增产增收。在萌芽至幼果形成期,进行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不同追施氮肥量处理下树莓株高大小差异显着[5]。在果实采收期,进行第2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适量加施氮肥,促进花芽形成和果实生长。每年封冻前圃地深翻1次,同时施入有机肥,当株距在20~40 cm时,施入量可在0.5~1.5 kg/株,根据株距大小适当调整。分别于开花前、果实膨大前酌情追施化肥,在距株丛30~40 cm处开10~15 cm深的沟,将化肥施入后覆土盖严[6]。
2.3" 整形修剪
新梢萌发后,进行疏剪,将结果枝部位较低的剪掉,留下部位高的,从中选择枝叶粗壮的留下,剪掉细弱密集的新梢。新梢长到50~60 cm时,对密度较小的枝条进行摘心,促进侧芽萌生成新枝,增加枝条量。果实采收后,把结果后的衰老枯萎果枝剪除,同时适当剪除部分新梢,可有效避免过度消耗营养。海尔特兹属秋果型树莓,在冬季休眠期前,须紧贴地面把当年老枝全部剪除,不留残桩,使得主芽和根系在来年抽生强壮的新茎。
2.4" 土壤管理
花果期需适时除草松土。除草5次以上,松土深度5~10 cm,同时除去过多的根蘖。夏末秋初停止土壤耕作,以促进枝条成熟,增加枝条抗寒力。
2.5" 埋土越冬
在土壤结冻之前,将树莓的枝条按倒在地,使株丛都沿一个方向匍匐,或把2个株丛的枝条相对按倒,然后互相捆在一起,在行间取土盖在枝上,盖土厚度5~10cm,把全部枝条盖严密。早春土壤化冻之后除去盖土,然后进行修剪、灌水及其他管理。
2.6" 病虫害防治
树莓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茎腐病。防控灰霉病,在树莓开花前喷施50%速克灵1 000倍液,开花后喷施38%开特施1 000倍液[7]。防控茎腐病,在萌芽前喷3~5 °Be石硫合剂,在果实采收后喷施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辽中地区树莓害虫以金龟子为主。在树莓开花前后,各喷施40%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0.26%苦参碱水剂700倍液。在蚜虫等害虫发生季节,悬挂粘蚜板粘杀蚜虫,可安装杀虫灯、悬挂糖醋液罐诱杀金龟子、卷叶虫、果蝇等成虫。
3" 结论与展望
树莓的生长、结实与品种特性和田间栽培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探索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通过对辽宁省法库县西登仕堡子村树莓的栽培管理及产量质量调查发现,当地树莓平均产量在1 300~1 500 kg/666.7 m2、单株产量平均为7.5 kg,种植户管理方式不同,产量差异显着,亩产最高可达1 760 kg,而产量较低的则只有800 kg。调查了解到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的效果最佳,可有效促进枝条生长,从而增产增收。
大多数树莓种植户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专业的培训,加上受大田农作物种植观念影响,会更多施用氮肥,而忽略了磷、钾肥以及微生物菌肥等合理配施的重要性,影响了树莓的产量与质量。有些种植户施肥不结合实际情况和树莓的营养特点,盲目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不仅增加了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过量施肥,尤其是过量施用氮肥,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施肥方式不够科学,多以土壤表面撒施为主,导致肥料流失,降低植物根系的吸收利用率,增加了种植成本却降低了经济效益。另外,在树莓种植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土壤养分,进行科学配比合理施肥。
中国树莓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尤其缺乏完备的技术支撑与理论知识普及,种植技术始终不够完善。需要健全贯穿树莓从栽植到采收的全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当地树莓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树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升, 魏鑫, 王宏光, 等. 9个夏果型树莓品种在熊岳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J]. 北方果树, 2021(4):9-11.
[2]" 姜常玉, 于海燕. 北方地区红树莓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6):164-166.
[3]" 王洪艳. 树莓的栽培与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76.
[4]" 于利国, 李辰江, 王书林, 等. 藁城地区红树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2):45-46.
[5]" 陈行兵. 树莓温室栽培氮肥配施技术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20.
[6]" 张生晶. 树莓繁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9):170.
[7]" 李富春, 陈晓文, 师增胜. 高海拔旱作区树莓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5):236-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