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81)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23

收稿日期:2024-01-11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CARS-27)。

*通信作者:柳晓霞(1978-),女,甘肃天水人,馆员,从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技术研究,樱桃和苹果团队成员。E-mail:564262425@qq.com

作者简介:王婷(1987-),女,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E-mail:1156074099@qq.com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1],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22年天水市耕地面积约25.33万hm2,果树种植面积23.33万hm2,主要分布于浅山梯田。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通风良好。所产苹果酸甜适口,艳丽多姿。但果园管理不科学、品种结构单一、过度施用化肥、苹果生长环境劣化严重,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猖獗,2022年全市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率10%左右,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良性发展。笔者浅析了影响天水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的因素,总结了采用农业、生物防治为主,配合低毒高效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治效果较好,为促进天水市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1" 苹果斑点落叶病主要症状及危害

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为苹果链格孢强毒株系,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又称褐纹病,主要危害苹果树幼叶(图1),造成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叶片感病初期出现淡褐色斑点,后逐渐变为红褐色,如遇降雨天气,叶片表面会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病原菌孢子开始大量繁殖,导致叶片脱落,若发病严重,后期还造成幼果表面出现不规则圆斑,病健交接处出现裂纹,有时也会出现疮痂状斑块且病斑不脱离,病斑过大时,果皮下浅层果肉呈干腐状木栓化(图2)。据统计,2022年苹果斑点落叶病造成全市苹果减产15%左右,经济效益亏损10.05亿元,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益和天水市苹果产业的发展。

2" 苹果斑点落叶病频发的原因

2.1" 建园苗木质量差

建园苗木发育不良,过于细弱,苗干中基部芽体无分枝或分枝很少。

2.2" 品种、砧木抗病性弱

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主栽品种主要包括天汪1号、首红、俄矮2号、阿斯,通过多年的栽培表现出不抗斑点落叶病,其选用的砧木山定子也表现出不抗斑点落叶病,致使各品种的嫁接组合处于易感病状态。

2.3" 整形修剪不合理

四季修剪技术未落实到位,只集中于冬季修剪,造成树体伤口多,伤口大,且未进行有效的伤口保护,易染病菌。短枝型品种幼树拉枝开角过早,导致树冠扩展缓慢,树体长势减弱。落头太早,致使树体顶部大量冒条,无效营养消耗大,有效营养积累少。上强下弱或下强上弱树大量存在,树体负载不均匀。大小年结果,树势衰弱,为斑点落叶病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

2.4" 施肥不当

施入果园的有机肥料太少且未经腐熟,部分果园只施用化肥而不施用有机肥料,土壤板结、根际微生物菌群失调、肥力逐年下降,树体生长发育不良,抗病性能下降。

2.5" 病害防治不合理

由于化学防治病虫害操作简单且见效快,部分果农忽略了其他防治措施。同时,病害识别不准、用药时间不当、药液浓度过大、各种农药混配等因素导致病菌抗药性越来越强,突变菌株逐渐上升为优势菌株,防治愈发困难。

3" 斑点落叶病防治措施

3.1" 苗木选用抗病性砧木和品种

据调查,天水地区苹果的砧木多为八棱海棠和山定子,而这两种砧木均表现为不抗斑点落叶病。圆叶海棠、M9T337表现为高抗苹果斑点落叶病,所以新建园片和老果园改造中应推广应用此类砧木的嫁接组合苗。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天富1号和天富2号苹果品种通过多年的试验栽培,表现为较抗苹果斑点落叶病,应大力推广。

3.2" 农业防治

冬季清理果园,将果园残留枝条和落叶及时清除并销毁。深翻园地,深埋带菌叶果。果园种草,提高果园生态多样性。实行四季果树修剪制。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见效较快的方法。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可选择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保护性杀菌剂,施用2~3次。

3.4" 生物防治与植物源药剂的应用

生物防治无毒无害,符合绿色防治的理念,应用前景广。付学池[3]等研究表明,芽孢杆菌319菌株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植物源农药的利用也属于绿色防治的措施。赵国康[2]等研究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农抗120、井岗霉素、多抗霉素、S-921[4]等又都能够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4" 小结

科研人员在果树育苗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高抗病性品种。把握病虫害发生及流行特点,抓住关键时期合理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选择国家允许的低毒高效的药剂,并要轮换交替施用不同的药剂。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以菌治菌,绿色防治,无毒无害。结合当地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构建实际应用性强、符合本地绿色防控的模式,推动当地苹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军, 赵向东, 刘海全, 等. 苹果新品种天汪一号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果树, 2005(6):32-33+63.

[2]" 赵国康, 李焰, 张树武, 等. 5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评价[J]. 中国果树, 2020(5):46-49.

[3]" 付学池, 梅汝鸿, 陈策. 芽孢杆菌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生物防治[C].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1995:1.

[4]" 屈锡泰. 苹果病害生物防治国内研究的一些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1994(6):32-34.

标签:  苹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