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李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94)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19

摘" 要:蜜李1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从本地李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的李新品种,属酥李系列。果实扁圆形,果面黄绿色,外被蜡粉,果顶一侧微突,一侧微凹,果实对称,缝合线不明显,平均单果重37.5 g,最大51.0 g,离核、酥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6.5%,可食率98.3%,维生素C含量7.1 mg/100 g,果实硬度7.7 kg/cm2,鲜食品质好。果实生育期120 d左右,在安顺市1 300 m海拔区域7月中旬成熟。适应性强、早果丰产稳产,第4年达盛果期,平均666.7 m2产量1 760kg,适宜在黔中海拔1 000~1 600 m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关键词:李;蜜李1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3-0076-04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plum variety Mili No.1

AO Yanfei, SONG Zhenfu*, ZHONG Siling, XIAO Yi, ZHANG Ling, AN Xing

(Anshu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shun, Guizhou 561000, China)

Abstract:Mili No.1 is a new plum variety selected by Anshu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the natural offspring of local plums, belonging to the Suli series. The fruit is flat and round, with a yellow green surface covered in wax powder. The top of the fruit is slightly protruding on one side and slightly concave on the other. The fruit is symmetrical and the suture line of the fruit is not obvious. The average weight of a single fruit is 37.5 g, with a maximum weight of 51.0 g. It is freestone, crispy, and sweet in taste.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ranges from 13.0% to 16.5%, the edible rate is 98.3%, the vitamin C content is 7.1 mg/100 g, the fruit hardness is 7.7 kg/cm2, and the fresh quality is good. The fruit growth period is about 120 days, and it matures in mid July in the 1 300 m altitude area of Anshun City,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early fruiting,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ecological areas with an altitude of 1 000~1 600 m and similar areas in central Guizhou.

Key words:plum; Mili No.1;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收稿日期:2024-02-02

基金项目:安顺地方名李“蜂糖李”在中高海拔地区丰产栽培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

*通信作者:宋贞富(1989-),男,贵州威宁人,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18798006784@163.com

作者简介:敖艳飞(1989-),女,贵州遵义人,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工作。E-mail:630260378@qq.com

李是全球分布和栽培最广泛的果树之一[1],是贵州省确立重点发展的“4+2”果树树种,“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国李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2]。截至2023年,贵州省李栽培面积约18.67万hm2(280万亩),其中蜂糖李约5.3万hm2(80万亩),李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蜂糖李高品质、高市场竞争力使得各地争相发展,但蜂糖李在黔中高海拔地区存在花期易受晚霜危害,果实成熟期遇雨易裂果,果皮变厚、苦涩味重,产量低、品质欠佳、商品果率低等问题,需要较高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丰富贵州李品种结构、选育适宜于中高海拔地区栽培的抗晚霜优质丰产的李品种,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对当地特色李进行了多年系统选育,选育出了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李新品种蜜李1号。

1" 选育过程

1.1" 优株的发现

2007年,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在开展李资源调查时发现李优株,7月中旬成熟,丰产性好、果大味甜、离核酥脆,作为优异资源编号为安李1号。2007年冬季在安顺市农科院进行高接,次年开花结果[3,4]。

1.2" 区域性多点试验观察

2012—2017年在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海拔1 200 m)、普定县穿洞街道办(海拔1 300 m)、普定县白岩镇(海拔1 400 m)开展区域试验。通过观察比较生物学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习性、抗逆性以及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安李1号7月中旬成熟,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6.5%,维生素C含量7.1 mg/100 g,可食率98.3%,硬度7.7 kg/cm2,鲜食品质优良,常温下可贮存5~7 d。具有品质优、果个大、丰产稳产性好、抗裂果、较耐贮运等特点,遗传性状稳定。2017年7月更名为蜜李1号。

1.3" 品种认定

2020年7月,通过专家田间现场鉴定,2022年7月22日,经第一届贵州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专家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蜜李1号(审定编号:黔认果2021005)。

2" 主要性状

2.1" 果实经济性状

蜜李1号果实扁圆形,果面黄绿色,外被蜡粉,果顶一侧微突,一侧微凹。平均单果重37.5 g,最大51.0 g。平均纵径37.3 mm,横径42.7 mm,果形指数0.89,果实缝合线不明显,果实对称(图1)。果肉淡黄色,平均果肉厚17.93 mm,可食率98.3%,硬度7.7 kg/cm2,可溶性固形物13.8%(表1)。离核、酥脆、味甜,品质好。果实品质次于蜂糖李,但优于四月李和青脆李等安顺常见的李品种。

2.2" 植物学特征

蜜李1号在毛桃砧木上嫁接,幼树树势中庸,直立性较差,成龄树树姿较开张,半圆头形。萌芽率高、成枝率低,叶片呈倒披针形,幼叶黄绿色,成熟叶绿色,叶片长8.47 cm,宽3.41 cm,长宽比2.48,叶柄长1.04 cm;叶尖长突尖,叶基狭楔形,叶柄有蜜腺、肾形,叶背面有茸毛。一年生枝阳面灰褐色,阴面灰绿色,多年生枝灰褐色,中果枝节间长1.2 cm,一年生枝条上有花芽,花芽圆锥形,外被褐色革质鳞片,花冠直径1.9 cm,花瓣离生,呈倒卵形,白色,上缘完整,花丝白色,花柱淡绿色,花粉黄色,花萼黄绿色,雄蕊与雌蕊不等长。

2.3"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庸,干性一般,萌芽率高,成枝力弱。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成龄树花簇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均可结果,易成花,花量大,自花结实能力强,坐果率极高。桃砧嫁接苗,栽后第2年可结果,第3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株产23.4 kg,平均666.7 m2产量1 287 kg;第4年达到盛果期,平均666.7 m2产量1 760 kg。

2.4" 抗逆性与适应性

蜜李1号较抗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褐腐病,蚜虫危害较轻,但要重视红点病和食心虫的防控。抗寒能力强,2017年和2019年花期遭受冷害,仍然保持较高的坐果率。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适宜在安顺市中高海拔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2.5" 物候期

在安顺市海拔1 200~1 400 m区域,正常年份2月上旬开始萌芽,3月中旬盛花,花期15 d左右,果实7月中旬成熟,较本地青脆李晚熟7~10 d。果实生育期120 d左右,10月下旬开始落叶,全年生育期270 d左右。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园地选择

蜜李1号属浅根性、喜光性强的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处,怕涝,建园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和交通便利的地块,避免与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重茬栽培。平地以南北向栽植为宜,丘陵山地实行梯田栽培。

3.2" 苗木选择

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径粗0.8 cm以上,苗高100 cm以上,苗木整齐,根系发达,无明显损伤,嫁接口愈合良好,无检疫性病虫害。

3.3" 定植方法

蜜李1号树势较弱,可采取株行距2 m×3 m的密植方式,每666.7 m2栽植111株,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5]。定植前挖长、宽、深各0.6 m左右的定植穴,穴内用作物秸杆垫底,回填土中混入20 kg左右腐熟有机肥料

嫁接苗解除嫁接膜,栽苗时把土埋至嫁接口以下5~10 cm处,定植完毕后浇透定根水,用黑色地膜覆盖树盘。

3.4" 苗木栽植后当年的管理

扶苗。定植灌水后往往苗木易歪斜,待土壤稍干后应扶直苗木,并在根颈处培土。

检查成活及补栽。当苗木新梢长至20 cm左右时检查成活率,对未成活苗木进行补栽,保证苗齐、苗壮,为早果丰产奠定基础。

追肥。加强幼树的管理,使幼树整齐健壮。当新梢长至15~20 cm时,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及时追肥,7月以前以氮肥为主,每隔15 d左右追施1次,共追3~4次,每次每株尿素50 g左右即可,对弱株应多追肥1~2次[6]。7月上旬以后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促进枝芽充实,每株可追磷酸二铵50 g、硫酸钾30 g左右。土壤追肥时开沟5~10 cm施入。还可喷施叶面肥,前期用0.2%~0.3%的尿素溶液,后期则用0.3%~0.4%磷酸二氢钾,全年喷3~5次。

3.5" 肥水管理

蜜李1号树势中庸,要加强肥水管理,按照“斤果斤肥”原则进行施肥,施肥要注意各种肥料的适当配合,提高果实品质。秋季落叶后666.7 m2施2 000 kg有机肥料和100 kg复合肥料(N∶P∶K=15∶15∶15)作基肥,采取穴施、环状沟施等方法;因花期营养消耗大,萌芽前每666.7 m2追尿素10㎏,花后果实膨大期追施复合肥料(N∶P∶K=18∶18∶18)20 kg;果实成熟前施用适量硫酸钾复合肥料(N∶P∶K=15∶5∶40),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着色[7]。氮肥过多对李果的风味有不良影响,因此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叶面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保持果实的独特风味,提高商品价值;采果后株施500 g的复合肥料以补充营养。蜜李1号树积水超过24 h会造成树体死亡,因此雨季要特别注意果园排水,防止涝害的发生。在初花期、果实膨大期若遇干旱,可适当浇水。

3.6" 整形修剪

建议采用主干形,树高控制在2.5 m以内(图2)。定植发枝后,在主干上培养三层结果枝组[8]。第一层留3~4个主枝,第二层留2~3个主枝,第三层留1~2个主枝,层间距60 cm左右,每层主枝上下错开。幼树修剪采取摘心、拉枝,重点抓好夏季修剪。合理修剪能达到幼树期早成花、早结果,盛果期多结果,结好果,衰老期更新复壮的目的。

幼树修剪重点在5~8月,对生长旺的主枝进行拉枝和摘心,疏剪过密枝。结果树修剪以夏剪为主,果实采摘后立即进行,疏剪过密枝、徒长枝;落叶后进行冬剪,剪去过密枝、病残枝,对过长的主枝和侧枝进行回缩。

3.7 "花果管理

蜜李1号进入盛果期坐果率极高,若不及时疏花疏果,除造成果个较小、商品价值较低外,还易发生大小年现象,难以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疏花疏果[9]。除冬剪时疏去部分花芽外,待果实如黄豆粒大小时进行疏果,花簇状果枝、短果枝留1果,中、长果枝留1果间距4~5 cm。

3.8" 病虫害防治

蜜李1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主要病害有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红点病、李袋果病、褐腐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李小食心虫、红蜘蛛、天牛、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注重做好冬季清园工作,春季萌芽前喷1次3~5 °Be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8~10倍液清园,在生长季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喷布相应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加强果实和叶片的保护。

3.9" 适时采收

当蜜李1号果皮由绿转为淡黄绿、表面有一薄层果粉、果肉仍较硬,固有风味出现时为最佳采收时期。采收应在晴朗天气待露水干后分批进行,避免中午高温和下雨天采摘。采摘时捏住果梗轻轻将果实摘下,不能持握果体,以免触落果粉影响商品性。

4" 小结

蜜李1号为中熟、丰产的李新品种,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极好,品质优于四月李等常规酥李,稳产丰产性超过蜂糖李。2017年、2019年、2022年花期遇低温雨雪天气,依然保持很高的坐果率,而同等海拔蜂糖李坐果率很低。并且,该品种在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较露地栽培品质好、商品果率高,适宜避雨栽培。蜜李1号抗逆性强、适应广、丰产性好,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酥李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刘硕, 徐铭, 刘家成, 等. 世界李育种概况[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9):1744-1759.

[2]" 刘硕, 徐铭, 张玉萍, 等. 我国李育种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展望[J]. 果树学报, 2018, 35(2):231-245.

[3]" 宋贞富, 敖艳飞, 钟思玲, 等. 李新品种蜜李1号[J]. 园艺学报, 2023, 50(S2):17-18.

[4]" 宋贞富. 李新品种——蜜李1号[J]. 中国果业信息, 2024, 41(2):75.

[5]" 周伟, 何才智, 张乃华, 等. 李新品种晚霜脆李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果业信息, 2019, 36(3): 55-57.

[6]" 张毅, 李用奇, 肖祎, 等. 李新品种“蜂糖李”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47(6):149-148.

[7]" 张毅, 肖祎, 李用奇, 等. 蜂糖李基本性状和管理技术[J]. 北方园艺, 2018(4):206-208.

[8]" 左怀揖, 蔡伊, 左光泓, 等. 贵州蜂糖李栽培技术[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2(1):17-24.

[9]" 于长春. 早果丰产李园的建园技术[J]. 山西果树, 2012(6):26-27.

标签:  果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