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5.023
收稿日期:2024-01-02
作者简介:李建东(1972-),男,安徽砀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和植保技术推广研究。邮箱:ljd.hi@163.com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面积11.93万hm2,耕地面积8.47万hm2,果树面积4.67万hm2,其中桃树约1.3万hm2。近几年桃树蚜虫、二斑叶螨偏重发生,梨小食心虫、介壳虫整体中等发生,部分园区偏重。为更好指导生产,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梨小食心虫、蚜虫、二斑叶螨和桑白蚧4种害虫在砀山地区发生规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供果农朋友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14种主要害虫在砀山地区发生规律
1.1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鳞翅目,卷蛾科,危害梨、桃、梅、杏等[1]。梨小食心虫在砀山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桃、梨等果树枝干裂皮缝隙及树干周围的土缝里结茧越冬。桃树和梨树混植的园片,在梨树上越冬的多。砀山地区梨小食心虫一般次年2月底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羽化(近5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日较2018年以前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图1),3月底4月初便达到羽化高峰,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第1代、第2代、第3代成虫分别达到羽化高峰,8月中旬第4代成虫达到羽化高峰,第5代为越冬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一般前两代峰期明显,第3代以后每日成虫量均处在较高水平,进入9月成虫量开始明显下降,至10上中旬成虫结束(2021年梨小食心虫成虫每日发生量见图2)。梨小食心虫第1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树嫩梢,第2代主要危害新梢和幼果,第3代以后主要危害晚熟桃果。
1.2桑白蚧
学名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 Tozzetti)同翅目,盾蚧科。别名有桑盾蚧、桑白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桑蚧[2]等。桑白蚧在砀山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第2代受精雌成虫在寄主上越冬。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果树在枝条上吸食汁液,严重时,重叠成层,枝条被虫体覆盖,形成一层白色蜡质物,排泄的粘液污染树体,如油渍状。被害枝条凹凸不平,发育不良,重者整枝整树枯死[3]。桃芽萌动时越冬雌成虫开始吸食树液,虫体迅速膨大,越冬代雌成虫产卵期和砀山酥梨花期较吻合(表1),一般砀山酥梨盛花初期(3月下旬)开始产卵,砀山酥梨落花期(4月上旬)产卵结束,田间卵量达到高峰,产卵期1周左右,温度高则产卵期短,温度低则产卵期拉长,每雌成虫产卵50~120余粒,卵期10~15 d,雌成虫产卵后干缩死亡。4月中旬第1代若虫开始孵化,4月中旬后期达到孵化高峰。刚孵化的若虫在介壳下补充营养,1 d左右爬出介壳后在枝干上爬行并分泌少量蜡丝,3 d后若虫在2~5生枝条上固定不动,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危害,开始分泌出大量白色蜡丝,经6~7 d形成介壳覆盖虫体,以枝杈处和阴面较多。雌若虫蜕2次皮后成为成虫了;雄若虫蜕2次皮后变为\"前蛹\",蛹羽化为有翅成虫[4]。雄成虫交尾后不久死亡,寿命仅1 d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雌成虫产第2代卵,卵期10 d左右,7月中旬为第2代若虫盛发期,在枝条上爬行后固定危害,部分若虫在果面固定并刺吸汁液。9月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继续危害并越冬。
落" 叶" 果" 树第56卷
1.3二斑叶螨
学名 Tetranychus urticaeKoch,属蜱螨目叶螨科[5],俗称白蜘蛛,主要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二斑叶螨在砀山酥梨上一年发生10~12代,以雌螨在土缝、枯枝落叶下、树干翘皮内及杂草的根际处吐丝结网蜇伏越冬。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到10 ℃时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蜇,酥梨花期达到出蜇盛期。越冬雌成螨出蜇后先在树下阔叶杂草和果树根茎部取食,当平均气温升到13 ℃左右时开始产卵,经过15 d左右卵孵化,4月底至5月初为第1代卵孵化盛期,5月上旬迁徙上树,先在内膛叶片上危害,后扩展到全树冠,6月上旬螨量急剧上升, 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全年发生高峰,8月中旬螨量下降,9月下旬出现越冬雌成螨,10月陆续进入越冬。
1.4桃蚜
学名 Myzus persicae Sulzer,同翅目,蚜科。别名有桃温室蚜、烟蚜、菜蚜、波斯蚜[6]等。在砀山地区1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桃树枝条间隙及芽腋中越冬,3月上旬末开始孤雌胎生繁殖,花芽露红期至初花期达到孵化盛期。基数大时开花后在花心内聚集危害,刺吸子房汁液,影响坐果。新梢展叶后开始危害顶梢和新叶,叶片被害后向背面不规则的卷曲皱缩,导致营养恶化,叶片变黄脱落,排泄的蜜露污染果面,并传播病毒病。落花后达到危害盛期。于5月开始产生有翅成虫,6~7月飞迁至第2寄主,如萝卜等蔬菜上,到10月份再次飞回桃树上产卵越冬[7]。
2绿色防控技术
2.1主推技术
2.1.1" 植物检疫。加强苗木和接穗的监控,防止桑白蚧扩大蔓延。
2.1.2农业防治。及时清扫落叶,清除越冬虫源;避免桃、梨等不同树种和品种混栽,切断梨小食心虫危害途径;休眠期刮树皮,清除叶螨、食心虫、桑白蚧等害虫越冬场所;果园封冻前或解冻后果园深翻,破坏害虫越冬场所,闷杀地表越冬害虫。
2.1.3健身栽培。合理修剪、合理负载、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合理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使树体健康生长,增强树体抗性。
2.1.4生态调控。果园生草或果园种草,创造适宜害虫天敌繁殖的环境条件。
2.1.5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寄生蜂等自然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推广悬挂梨小性诱剂诱杀成虫或缠绕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干扰成虫交尾产卵,降低虫口基数。
2.1.6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捕杀、灯光诱杀、黄板诱杀、黄色粘虫带诱杀、树干绑缚物诱杀等。
2.1.7化学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化学防治施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药剂;把握好防治最佳时期,科学施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2.2防治要点
2.2.1" 桃蚜。越冬卵孵化盛期(花芽露红期至初花期)喷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 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代幼虫盛发期(花落80%时)喷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21%噻虫嗪悬浮剂4 000倍液。4月下旬喷0.5%苦参碱水剂1 000倍+2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5月上旬果园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666.7 m2挂25~30片。
2.2.2" 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果园悬挂3~5套性诱捕器诱杀成虫或缠绕30~60根迷向丝干扰成虫交尾产卵。4月下旬喷25 g/L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5月下旬喷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6月上旬喷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200倍液。
2.2.3" 桑白蚧。休眠期用硬毛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雌虫,之后用18~20° Be石硫合剂涂抹。桃树花芽膨大期至芽顶露红前,全树喷1次5 °Bé石硫合剂或45%松脂酸钠可溶粉剂100倍,铲除越冬虫源。低龄若虫孵化后在枝条上爬行期(砀山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后至下旬初)喷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 500倍+0.5%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间隔7 d喷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月中下旬第2代低龄若虫期再次喷药防治。
2.2.4" 二斑叶螨。5月上旬(从树体内膛向外围扩散期)喷25%阿维·乙螨唑悬浮剂10 000倍液。6月初(夏季成螨盛发初期)喷20%丁氟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6月下旬和7月中旬二斑叶螨盛发期喷30%乙唑螨腈悬浮剂4 000倍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2 000倍液。注意不同药剂交替施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中国植保病虫草害图谱大全暨防治宝典[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1.
[2]" 吕佩珂. 中国现代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 吴国兴.桃树保护地栽培[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4]" 冯建国.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5]" 马之胜.桃优良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 吕佩珂. 中国现代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7]" 马之胜.桃优良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