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地处鲁南地区,为泰沂山脉西南部,丘陵山地面积占区域面积的88.6%,适宜各种落叶果树生长。山楂栽培历史悠久,山边丘地、坝堰边,房前院后随处可见,栽培面积1 800 hm2,品种以大小金星、大绵球等为主。2015年,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引进优质鲜食大果山楂品种大五棱,也称五棱红,因其萼洼周围有明显的五棱突起而得名,果梗基部有瘤。平均单果重17.6 g,果皮鲜红色(图1,图2),果肉白色,肉质细嫩,酸甜可口。
大五棱山楂5月下旬开花,10月中旬成熟。采用配套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表现出早实、丰产、耐贮运、易管理等明显优点。目前,山亭区大五棱山楂总栽培面积达到500 hm2,年总产量可达1.2万t。今介绍大五棱山楂的栽培管理技术,供生产参考。
1 "园地选择
大五棱山楂适应性较强,建园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小于7.5,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山丘地建园要求低于25°坡,土层要60 cm以上,土层不足60 cm则要深翻或客土加厚土层,增强保肥贮水能力。
2 "规划建园
依据地形地势及土壤肥力规划建园,地势平整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栽植密度适当小些,株行株距3 m×4 m或3 m×5 m,每666.7 m2栽植53株或45株;山丘坡地肥力相对较差的地块,密度则大些,株行距2 m×4 m或2 m×3 m,每666.7 m2栽植83株或110株。
起垄栽培,平地建园每666.7 m2施完全腐熟的牛、羊、兔粪等有机肥1 500~2 000 kg或者土杂肥2 000~2 500 kg,另加50~8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深翻35~40 cm,耙平,然后培土起垄,一般垄底宽1.5~2.0 m,高25~30 cm。山坡地建园,按规划确定栽植点后,挖70~80 cm见方,深40 cm的定植坑,回填时每坑混入有机肥35~45 kg、氮磷钾三元复合1.5 kg,培起长宽均为80 cm,高20 cm的梯形土台。大水漫灌沉实,以备栽植。
3 "苗木选择
选择优质的大五棱山楂嫁接苗,砧木选择抗逆性较强的红子山楂。苗木高度80 cm以上,芽体饱满,地径0.8 cm以上,根系发达,有3条以上主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木健壮。
4 "定植
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秋栽在落叶后。挖直径40 cm,深30 cm的栽植穴。栽植前苗木要修去残根,在2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 min左右,把苗木放置在穴中间,先埋少量的土,然后轻提苗木,令根系舒展。栽植深度比原土痕深2 cm左右,踏实后浇水,水下渗后整理树盘,覆盖黑色地膜,防草保水增温,提高成活率。
栽后定干,高度60~70 cm,促发分枝,加强肥水管理,促根系生长。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平地山楂园,早春树冠下覆盖黑色地膜或园艺地布。也可以覆草,夏秋季均可进行,用麦秸、玉米秸、杂草等覆盖在树冠下,厚度15~20 cm,666.7 m2用量1 500~2 000 kg,覆盖后压少量土。切记主干周围20 cm内不覆草。连续覆草3~4年后翻压1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丘陵坡地山楂园,采用清耕制,每年中耕锄草2~3次,深度约5 cm。冬季土壤封冻前浅耕翻园,深度15~20 cm为宜。
5.2 "施肥管理
基肥秋季早施,9月下旬至采果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和土壤肥力而定。4年树龄以下幼树,株施有机肥10~15 kg,氮磷钾复合肥1 kg左右;结果树有机肥一般不低于“斤果斤肥”。初果期树,株施有机肥15~20 kg,氮磷钾复合肥1.5~2 kg;盛果期树,株施有机肥25~30 kg,氮磷钾复合肥2~2.5 kg。采用条状沟、放射沟或者环状沟施,施肥沟约宽25 cm、深30 cm,有机肥、复合肥和表土混匀后施入沟内,施肥后浇水。
追肥分别于萌芽前后、开花后及果实膨大期进行。萌芽前后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后追肥以速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果实膨大期以全元素速效肥为主,并增加钾肥用量,能够提高山楂质量和产量。采用树冠下多点穴施,深度约25 cm,施肥后浇水。
5.3 "水分管理
大五棱山楂比较耐干旱,谢花后的果实迅速生长期是需水临界期,干旱时及时浇水,否则会加重生理落果,影响坐果率。
穴贮肥水,无水浇条件的山坡地,结果树开花前后在滴水线以内20 cm范围均匀分布挖6~8个直径约35 cm,深约40 cm的穴;用作物秸秆或杂草捆扎直径35 cm,长40 cm的草把,在5%~10%的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溶液中浸泡,然后塞入穴内,上盖黑色塑料膜,雨季揭开黑膜贮水。干旱或缺肥时揭开黑膜浇肥水,每年更换穴位,相当于树盘深翻。越冬前浇封冻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涝害。
6 "增枝促花
拉枝,初果期幼树的直立旺盛的枝条发芽前拉成75°~90°角,削弱枝条顶端优势,促后部芽萌发,可增加枝量和果枝率,是早期丰产的重要措施。
摘心,生长偏旺而枝条较少的幼树,生长空间较大,直立生长的新梢长至25 cm左右时,留4~6片叶摘心,促发多级分枝,形成结果枝。
短截,对生长粗壮的营养枝,于6~8月短截,促发分枝形成混合芽,培养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
刻芽,幼树在中心干或主枝光秃部位,萌芽前15 d左右,在芽上方2 cm处刻芽,深达木质部,促发枝条,填补空缺部位。
7 "整形修剪
7.1 "树形
山楂喜光,主要结果部位在树冠外围厚约1 m的范围内。适宜的树形主要有主干疏层形和开心形。主干疏层形,主干高约40~60 cm,树高2.5~3.0 m,中心干上分布主枝3层,共6~8个,第1层主枝3~4个,第2层主枝2~3个,方位与第1层主枝错开插空,层间距80~90 cm;第3层留北向主枝1个,第2层间距50~60 cm。各主枝上培养侧枝2~3个,左右排列,第1层主枝上的第一侧枝距离主干40 cm以上,第2层主枝上侧枝距离主干30 cm以上,第3层主枝上不培养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开心形:干高约50 cm,树高约3 m,主枝3~4个,在主枝两侧分层配置侧枝,各侧枝着生位置低于主枝高度。
7.2 "修剪
幼树修剪,任务是快速培养树形。首先要培养强壮的中心干,扩大树冠,增加枝量,培养牢固的骨架结构,同时促进早结果。定干后的幼树会萌发出4~5个壮枝。选最上部较直立的枝为中心干,其余选不同方向的3~4个新梢培养成第1层主枝,当新梢长至40 cm以上时,拉枝开角,培养成主枝,促进中心干生长。冬剪时中心干留70~80 cm短截,促发分枝培养第2层主枝,短截主枝延长枝,促发分枝培养侧枝;依次培养第3层主枝及各主枝上的侧枝,培养成紧凑的主干疏层形。初果树的修剪,任务是继续扩大树冠,增加枝叶量,培养侧枝和结果母枝。冬剪时重短截强壮的骨干枝,促发分枝。缓放辅养枝和临时枝,促进形成果枝。
盛果树修剪,任务是调整营养生长和结果的平衡,保持连年丰产。促进枝条健壮生长,注重更新结果枝组,回缩过长的结果枝组。修剪以疏剪过密的结果枝、回缩大枝为主,短截细弱枝为辅。①疏枝。疏除竞争枝、密挤枝、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以及外围较弱的结果母枝。②短截。在主、侧枝延长枝壮芽处短截,继续扩大树冠;或利用背后枝换头,防止树冠外围枝密挤。③回缩。连续结果的结果母枝回缩到壮芽处,以保持结果母枝的健壮。④花量多的大年树要精细修剪,疏除骨干枝上的梢部结果枝,更新修剪大型枝组后部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衰老树的修剪,任务是利用潜伏芽和徒长枝更新复壮。对枝组的更新,也要轮换、分年度进行,更新部位要选在5年生左右的枝段,每年更新量占全树枝组量的1/3,一般3年内完成一个更新修剪周期。
8 "病虫害综合防控
山楂主要害虫有白小、梨小、桃小等食心虫类,象甲、蚧壳虫、红蜘蛛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花腐病、干腐病等。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①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合理整形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抵抗病虫危害的能力。②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园内的落果落叶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病虫源。③冬季浅耕,消灭地下越冬害虫和病菌。④春季萌芽前,彻底刮除老翘皮和干腐病病斑,清出园外销毁,全园喷施5 °Bé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的病虫源。⑤花前花后,树盘撒施5%的辛硫磷颗粒,撒后划锄,杀灭地下越冬出土的桃小食心虫幼虫。⑥6~8月根据病虫害发生预测情况,防控害虫,药剂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啶虫脒、螺虫乙酯、噻虫嗪等杀虫剂;防治病害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交替混合施用,减轻病虫害的耐药性。
9 "采收贮藏
10月中旬后,大五棱山楂成熟,果面颜色鲜红明亮,色点明显,果肉变白色,表明已经成熟,贮藏大五棱山楂可适当提前采收。采收后挑拣出病虫、畸形、机械损伤等残次果,在阴凉处放置24 h后贮藏。①量少可沟藏、沙藏、窖藏,一般可贮藏至翌年4月。②量大可冷库贮藏,用塑料筐内套保鲜膜包装,存放于恒温库,每筐约20~25 kg,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1~4 °C,可贮藏至翌年5月。
作者简介:陈庚(1980-),男,山东枣庄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15063280677@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