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无人机飞防对苹果黄蚜防治效果初探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15)

摘 "要:评价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设置不同用药量,以人工喷药和清水作为对照,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每666.7"m2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3"d后3种用量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25%、48.38%、42.65%;5"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63.86%、62.24%、57.48%;7"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7.91%、89.57%、92.20%。7"d后防治效果与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液防治效果99.81%差异不显着。且对苹果树均安全无药害,可用于北方地区苹果黄蚜的防治。

关键词:苹果黄蚜;氟啶虫胺腈;植保无人机;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1-0067-03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van der Goot)又称绣线菊蚜,是苹果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以成虫、若虫聚集于苹果嫩梢、嫩叶背面及幼果表面,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果树生长[1,2]。苹果黄蚜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5~9月均会发生。生产中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3,4]。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会导致黄蚜抗药性的产生[4]。氟啶虫胺腈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砜亚胺杀虫剂,现已在苹果黄蚜上登记使用[2],为果农提供了新的防治药剂选择。

植保无人机具有操作简单灵活、自动化程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喷施效率高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大田作物病虫害[5-7]的施药防治,绿化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也在不断应用[8]。在果树植保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报道。笔者对应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防治苹果黄蚜的效果进行相关试验,为高效、安全地防治苹果黄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金牛山基地苹果园,地势平坦,砂壤土,肥沃,pH值6.2~7.0,排灌条件良好,栽植富士苹果,株行距1.5"m×3.0"m,树龄8年,各试验小区栽培管理一致。苹果黄蚜,常年发生较为严重。常年施用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防治。

1.2 "供试药剂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倍达通助剂(河北明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供试器械

喷药器械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25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速度为0~10 m/s,载药容量20"L,喷雾流量4~24"L/min,设2个双重雾化离心喷头,喷幅4~7"m。

人工喷药设备:担架式高压机动喷雾器(3WZ-45ASC),喷孔直径1.2 mm,工作压力20~25 kg/cm2,双孔喷药量2.5~3.0 kg/min。

1.4""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共设6个处理(表1)。6个处理在田间顺序排列,每处理小区5株树,重复4次,共计120株树。

2024年5月19日进行施药试验。当时空气温度25.1"℃,湿度12%,风速0.6~1.0 m/s。无人机加水调试,规划好飞行路线,设定常用飞行高度,距树顶高1.5 m;飞行速度1.5 m/s。从树顶正上方单向“S”型飞行。人工喷施药量以叶片正、反两面着药均匀稍有药液滴落为度,空白对照区为人工均匀喷等量清水。

1.5""药效调查与统计

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果树蚜虫》(GB/T 17980.9-2000)进行调查,施药前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树在东、南、西、北、中挂牌标记5个被害梢,记录调查顶梢5~10片叶的活蚜虫数,每处理总蚜量不低于300头。于施药后1、3、7"d调查虫口数并计算防治效果,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效)(%)=(试验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结果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观察

根据田间试验观察,各处理区苹果生长正常,喷药无明显不良影响,植保无人机用药区、人工喷药区、空白对照区苹果植株均未发现异常现象,说明所用药剂对苹果植株安全。

2.2 "田间防效

药后1"d调查,苹果黄蚜每666.7"m2飞防用药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及飞防对照药剂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液的苹果黄蚜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8.66%、28.73%、20.06%和19.49%、79.57%;防效分别为49.25%、48.38%、42.65%和40.11%、86.23%。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显着高于飞防药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及对照药剂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其他各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飞防的3个用药量防效也无显着差异(表2)。

药后3"d调查,苹果黄蚜每666.7"m2飞防用药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及飞防对照药剂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液的苹果黄蚜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5.51%、64.89%、60.52%和64.40%、99.75%;防效分别为63.86%、62.24%、57.48%和62.06%、99.73%。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显着高于飞防药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及对照药剂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其他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着。飞防的3个用药量防效差异不显着。

药后7"d调查,苹果黄蚜每666.7"m2飞防用药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及飞防对照药剂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的苹果黄蚜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0.24%、79.20%、82.08%和69.79%、99.52%;防效分别为87.91%、89.57%、92.20%和83.96%、99.81%。飞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 mL、12 mL、14 mL与对照药剂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及与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防效差异不显着;只有人工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000倍液防效显着优于飞防对照药剂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7.5 g。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选取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不同配制剂量,利用植保无人机对苹果黄蚜进行防治试验。在施药后的第7 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不同配制剂量的防治效果,与传统人工喷施的防效并无显着差异。基于此,推荐该药剂利用植保无人机对苹果黄蚜实施高效防治。

氟啶虫胺腈属于新型的砜亚胺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与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北方果产区,氟啶虫胺腈尚未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2],抗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可与现有的各类杀虫剂交替施用,以降低害虫抗药性。

现阶段,植保无人机在果树上的施药技术仍处于探索中。当下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防治柑橘叶螨[9]、柑橘红蜘蛛[10]、柑橘木虱和潜叶蛾[11]等害虫领域,而其在苹果产业方面的应用实践,尚在不断摸索前行。伴随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智慧农场的逐步推广普及,借助植保无人机实现对苹果园的全方位药剂喷施可涵盖病虫害防治、叶片追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的喷施等诸多环节。能够切实化解种植大户果园、合作社果园以及山区果园等面临的打药困难、人力成本消耗过高等棘手难题,更好地服务于苹果产业。

参考文献:

封云涛,李娅,郭晓君,等.不同地区苹果黄蚜对3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J].中国果树,2021(6):24-26+32.

郭晓君,封云涛,李娅,等.氟啶虫胺腈与其他药剂复配对苹果黄蚜的联合毒力及效果评价[J].植物保护,2020,46(4):243-247+252.

孔超,闫洪伟,陈桂英.10%吡虫啉防治苹果黄蚜的药效试验[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59.

封云涛,王振,张润祥,等.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对苹果黄蚜的区分剂量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5,52(5):1149-1153.

赵高源,张亚莉,张子超,等.基于不同地面分辨率的无人机图像监测水稻白叶枯[J/OL].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5(1):1-12.

李启富.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飞防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7):82-85.

臧禹,谷秀艳,林树青.植保无人机作业方式对玉米螟防治的雾滴沉积和防治效果影响等.[J/OL].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4,43(6):325-332.

秦秉希.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松材线虫病树检测分级方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3.

林臻,范小龙,邓孔洪,等.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作业方式对防治井冈蜜柚园柑橘全爪螨效果的影响[J/OL].环境昆虫学报,2024,1-13.

詹欣坚,黄锐浩,徐淡云,等.大疆T20植保无人机在防治柑橘害虫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1):32-36.

王克健,李莉,吕强,等.柑橘园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技术探索-以柑橘木虱和潜叶蛾防控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7):3509-3517.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2022TZXD008)。

*通信作者:张勇(1974-),男,山东泰安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果树病虫害的防控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Zhyong@sdip.cn

作者简介:付丽(1981-),女,山东泰安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E-mail:qianyier@sina.com

标签:  苹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