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的病因分析与防治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63)

摘 "要:缺铁诱发的叶片黄化病可导致猕猴桃树体长势弱、寿命缩短、产量下降、品质不佳以及经济效益下降。分别从土壤因素、水肥管理、园艺植保、气候及果树品种等方面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猕猴桃;缺铁;黄化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1-0040-04

Etiological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iron-deficiency yellowing in kiwifruit in Guanzhong region

LI Fan, MA Qiaorong, XU Fuli

(Shaanxi Hanta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Iron deficiency-induced leaf yellowing disease can lead to weak growth, shortened lifespan, decreased yield, poor quality and reduced economic benefits of kiwifruit trees. The causes of iron-deficiency yellowing disease in kiwifruit in Gu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soil factors,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climate and fruit tree varieties,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kiwifruit; iron deficiency; yellowing disease; prevention; treatment

陕西关中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层深厚肥沃,适合猕猴桃生长,是世界猕猴桃主产区之一。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6.66万hm2,产量138.8万t,其中关中地区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6.2%和97.1%[1]。

猕猴桃叶片黄化病起因有多种,可能是由病菌侵害树体引起,也可能是由营养缺乏引起,如缺乏氮素营养或铁素营养引起,这属于生理性缺素病。陕西关中地区的猕猴桃黄化病主要是因为缺铁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随着树龄增长和栽培区域扩大,关中地区的眉县、周至和武功等县域的猕猴桃园缺铁性黄化病呈高发趋势[2],成为制约当地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分析了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发生的原因,提出关中地区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措施,为猕猴桃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症状表现

猕猴桃树对缺铁尤其敏感,缺铁会严重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多种代谢过程,限制果树的正常生长,给猕猴桃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7月。发病时,先是幼叶发病失绿黄化,而后老叶发病,进一步则叶片发白,叶外缘卷缩枯焦,叶脉淡绿,树势衰弱,严重时整株树干枯死亡;黄化病使果实膨大速度变慢、果个变小而硬,果面失绿呈浅黄色,果肉呈白色,丧失食用价值;黄化病显着降低果树次年的萌芽率、成枝率、果枝率及果枝的结果数;黄化病直接限制叶片光合作用而降低猕猴桃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收益,也对次年经济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2 "影响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因素分析

2.1 "土壤缺铁

铁是植物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多种生理代谢的电子传递与酶促反应。缺铁是导致石灰性土壤黄化病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土壤缺铁可分为直接缺铁与诱发缺铁,直接缺铁是指土壤铁含量低,不能满足植物所需,而诱发缺铁则是土壤本身不缺铁,但由于铁被土壤所固定,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造成缺铁[4]。陕西关中地区土壤缺铁是诱发性缺铁,果园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少,仅为正常果园的12.13%[5]。

2.2 "土壤状况不良

土壤类型决定了铁的活性。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园为石灰性土壤,碱性高,导致铁在土壤中沉淀,有效性低,不能被猕猴桃根系所吸收;石灰性土壤中较高浓度的碳酸氢根(HCO32-)使叶片质外体的pH值升高、叶片铁还原酶活性降低,造成了铁在叶脉附近的质外体区域的沉积,铁在叶片中的移动性变差而引发缺铁性黄化病[6];石灰性土壤在诱发叶片缺铁性黄化同时,还会伴随多种养分的失调,如钾、磷、硼的累积和钙、锰的不足等[7],进一步加重黄化病症。

2.3 "水肥管理不科学

不合理灌溉阻碍铁的吸收。猕猴桃作为一种喜水又怕水的浅根系藤本果树,大水漫灌会使土壤长时间处于淹水状态,降低土壤透气性,导致根系缺氧而发生根系疾病,影响根系发育及根系对铁的吸收能力,发生黄化。陕西关中地区大部分猕猴桃果园仍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水量大和灌水频率高造成有效铁的淋失或固定,从而发生缺铁性黄化病。朱岁层[8]等研究结果也显示,同等条件下,每年灌水5~6次的猕猴桃园黄化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轻于灌水8次以上的果园。

施肥不当引发猕猴桃缺铁。大量施用未经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会导致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未腐熟的有机肥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施入土壤后容易造成果树根腐、根结线虫等根部病虫害,降低根的吸收能力。并且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中继续发酵时产生的高温会直接伤害果树根系,这些都会抑制猕猴桃对铁元素的吸收,引发黄化病。重施化肥而轻施有机肥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导致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镁、锰等供应失调,元素间发生拮抗作用,引发黄化病[9]。施肥方法不当会损伤猕猴桃根系,引发缺铁。如化学肥料施用后没有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而直接接触果树根系,会使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导致根系因失水而损伤,抑制根系对铁的吸收;施肥太浅,造成根系上浮,也加剧了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

2.4 "管理措施不当

园艺管理不当引发缺铁黄化。耕作方式不当会破坏果树根系,引发黄化。猕猴桃为肉质根,主根不发达,侧根和枝根多而密集,在猕猴桃的正常生长过程中随意旋耕,会切断果树的根系,导致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能力减弱而发生黄化病[10];整形修剪不当,破坏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及地下部与地上部关系,导致根系生长不良,吸收铁的能力减弱;疏果不当,如留果量过大,会造成猕猴桃树势衰弱、抵抗力差,各种病害高发,引起缺素症;疏果不当,如留果量过大,果实会过度吸收树体的养分,导致单果重、品质和商品率降低。

植保不到位引起黄化病。病虫害主要通过破坏猕猴桃根系的健康和降低其活性来影响铁元素的吸收。病株根系不发达、根毛少,根吸收能力差,造成猕猴桃营养不平衡、树势减弱、抗逆性差,导致黄化病发生。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根部病虫害破坏了猕猴桃根系,使其无法吸收铁等营养元素,直接引发黄化病。通过对病株刨根检查,发现根腐病和根结线虫在黄化病的果园中危害普遍[8]。

2.5 "品种抗病性差

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对铁的耐受程度与铁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等有关[4],在缺铁的情况下,对铁敏感的猕猴桃品种的根系对铁的吸收、转运能力会变得更差,缺铁导致植株茎中铁积累更多,而叶部则因缺铁产生黄化。各品种之间黄化病发病程度和发病率差异较大,侯晓宁[11]研究表明,秦美猕猴桃的黄化病发病程度最重,其次为徐香,金香、海沃德和红阳等。刘旭峰[12]研究发现,中华猕猴桃发病指数为36.5%,美味23.3%,秦美21.5%,海瓦德5.7%,陕猕1号7.9%。

2.6 "气象灾害影响

猕猴桃生长的最佳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气温大于13 ℃,降水量大于700 mm,无霜期多于220 d;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7~13℃,降水量400~700 mm,无霜期130~220 d[13]。

年降水量过大会诱发猕猴桃发生缺铁性黄化。在土壤含水量高的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中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生成重碳酸根(HCO3-),重碳酸盐是诱发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主要原因,张永红[13]研究表明,猕猴桃生长期内每次大量降水后叶片都会出现大批黄化,几周后黄化现象逐渐减轻或消失。

冻害会导致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冬季第一场强降温及花期、幼果期的冻害影响最为严重。冻害会造成树皮伤裂、枝蔓干枯、根部腐烂,轻者导致翌年长势衰弱,减产,重者造成绝收。

3 "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措施

3.1 "适地建园

适宜的生长条件有利于猕猴桃树势强健,抗病性强,黄化病概率降低。猕猴桃建园要选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晚霜冻害的区域,尽可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质土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值5.5~7.5。这种土壤中,铁等中微量元素活性高,从源头上降低了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率。忌在已栽过苹果、梨、桃等果树的重茬地和土质粘重地建园;不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域建园,地下水位应在1 m以下。

3.2 "种植抗黄化病品种

缺铁导致猕猴桃根系基因差异表达,影响猕猴桃体内的糖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4]。解决猕猴桃缺铁性黄化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选育对黄化病抗性强的品种,从基因层面上解决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目前,选择栽植抗黄化能力较强的野生美味系猕猴桃作砧木,选育耐黄化病能力强的品种。建议在陕西关中地区减少秦美的种植面积,扩大徐香、金香、海沃德等耐黄化品种的种植面积。

3.3 "土肥水管理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猕猴桃的需水、需肥规律灌水施肥,节约了水源,节省肥料30%,促进优质高产[14],减少了化肥用量,即可防止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如出现土壤板结、酸化、盐化、污染等问题[15],能降低猕猴桃发生缺铁性黄化病的风险。

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活化土壤中的铁元素。在pH值7.5以上的碱性土壤中,每株可施用硫磺粉或8%醋酸液1 kg,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活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施用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孟云杉[16]等研究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螯合铁肥可降低土壤的pH值、EC值、HCO3-和

Cl-含量,使得土壤有效Fe含量增多,矫治黄化问题。

科学施肥。第一,实施测土配方均衡施肥技术,及时有效地补充猕猴桃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健壮树势,提高对缺铁和黄化病的抵抗能力。第二,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猕猴桃黄化病相关性高达52.96%[15],有机肥可直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提高根系铁还原酶活性,使叶片中的铁含量增加[6]。有机肥还能活化土壤微生物和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提高猕猴桃根系吸收铁等养分的能力[17]。第三,制定猕猴桃专用全程营养方案。将有机肥与无机肥、地上喷肥与地下根施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秋施基肥每666.7 m2用生物有机肥400~500 kg,配施EM复合微生物制剂2~3 kg,混合施入适量的硫酸亚铁,三者混匀施入30~40 cm深的土壤。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形式进行,猕猴桃专用水溶肥应选用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每666.7 m2果园配施EM复合微生物菌剂1 kg+腐殖酸5 kg+中微量元素,加水100 kg充分溶解后滴灌施入。第四,多种铁肥配合施用。不同铁制剂对猕猴桃缺铁黄化的矫治效果不同。笔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在售的猕猴桃黄化病防治制剂中添加了EDTA-Fe或EDDHA-Fe螯合态铁,螯合铁不易被土壤固定、植物易吸收,对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效果非常好。王光州[18]研究也表明,柠檬酸铁和复合氨基酸铁成分相对复杂,可补充黄化引起的铵态氮、各类氨基酸等含氮物质的缺乏问题,有利于黄化病防治。

3.4 "重视园艺植保工作

在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种植过程中,积极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旋耕等操作对根系的伤害;合理修剪、科学疏果,强健树势,增强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果园生草可以丰富幼树叶片矿质元素含量[19],预防猕猴桃缺铁。

及时防治病虫害。对由猕猴桃根部病害诱发的缺铁性黄化病要尽快根治病害,及时剪除病根、刮除病皮,并用波尔多液、EM菌剂交替灌根2~3次,促进新根生成,既可治疗黄化病,又能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数量,防止根腐病的发生。对根结线虫病诱发的缺铁黄化树,要根部灌药杀灭根结线虫。

4 "小结

陕西关中地区是石灰性土壤,水肥施用不当、园艺植保不到位、品种抗病性差以及当年气象灾害等因素均极易诱发土壤缺铁,引发猕猴桃黄化病。在种植管理中,要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防止猕猴桃缺铁性黄化病的发生,即通过对果园的科学管理,达到活化土壤养分、增强树势、提高果树的抗逆性以及预防缺铁性黄化病的目的。如果黄化病已经发生,需要查明病因对症治疗。由生理性缺铁引发的黄化,需要通过喷施和灌根的方式,同时给猕猴桃地上和地下部分补充铁等营养元素。如果是病虫害引起的黄化,则要及时使用药剂根治病虫害。无论哪种病因引发黄化,均需要重视根际土壤调理,活化土壤养分,改善猕猴桃根系生长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王南南,董晓珂,牛友怡,等.基于缺铁诊断指标筛选的猕猴桃叶片黄化诱因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4,30(3):550-562.

徐孙霞,刘昌道,穆家壮,等.叶面喷施不同铁肥对苹果叶片缺铁黄化的防治效果[J].中国南方果树,2023,52(2):153-159.

陈元磊.猕猴桃根系对诱发缺铁的响应和耐受机理[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宋贤杰,谷玉锌,何姗,等.基于猕猴桃叶片黄化问题的土壤分析研究[J]".肥料与健康,2023,50(4):19-23.

赵艳艳.石灰性土壤上黄冠/榅桲A组合缺铁黄化的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4.

尹立红.猕猴桃黄化病与其营养关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朱岁层,严福祥,侯晓宁.猕猴桃黄化病发生情况调查[J]".西北园艺(果树),2011(6):45-47.

邓捷锋,舒晓宇.猕猴桃叶片黄化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68+176.

张华锋.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果农之友,2018(7):39+48.

侯晓宁,王延峰,黄晓静.猕猴桃黄化病发生原因调查与分析[J]".西北园艺(果树),2021(2):57-59.

刘旭峰,樊秀芳,张林森,等.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缺铁性黄化病发生原因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2):57-59.

张永红,葛徽衍,李星敏,等.关中东部猕猴桃适宜种植区气候区划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9-30+36.

杨文忠.水肥一体化农田滴灌技术的优点与弊端[J]".乡村科技,2020,11(33):108-109.

吴涛.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2(8):29-30.

孟云杉,范再碧,杜学军,等.新型土壤调理剂对安徽砀山桃树缺铁黄化的矫治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2,44(5):1135-1143.

刘文国,赵强,王锋,等.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环境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88-92.

王光州,韩慧韬,车金鑫,等.不同铁制剂对石灰性土壤条件下猕猴桃缺铁黄化的矫治效果[J]".果树学报,2011,28(1):61-65.

杨露,毛云飞,胡艳丽,等.生草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苹果树体营养的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2):325-337.

作者简介:李凡(1995-),女,陕西咸阳人,农艺师,从事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研究。E-mail:2583798671@qq.com

标签:  猕猴桃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