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2-0048-06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ar industry
WU Jianhua 1, LIU Jie1,LI Haoyu1, WANG Huimin1, WANG Manning², LI Zhengnan3*
(1.Bayannur Development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2.Bainiaoer Agricultural Land Construction Service Center,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 China;3.Inner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ofHorticultureand Plant Protection,Hohhot,Inner Mongolia ,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pear industry in the world and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compared the cultivation area, yield, import and export of pear products,and deep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ar industry,and provided idea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ar industry.
Key words: pear;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s
梨(Pyrus)属蔷薇科(Rosaceae)梨属(PyrusL.)[I],梨树的原产地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栽培历史长达3000多年[2],现在世界上生产梨的国家和地区有88个[3]。在中国,梨是仅次于苹果和柑橘的三大水果之一[4]。其口感脆嫩多汁,味道甜而清爽;除了生食外,梨还可以加工为果脯、果汁、果酱及梨醋等[5];此外,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6-9],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世界梨产业的发展
1.1全球近十年梨生产情况
由图1可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0],全球梨树在近十年来栽培面积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013年的栽培面积最高,为 ,2017年栽培面积最小,为
,随后从2017年到2022年开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22年梨栽培面积增至
,是2013年的
同时,世界鲜梨产量也随着栽培面积的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14年鲜梨产量达到最高,为2857.32万t,2016年产量最低,为2321.96万t,到2022年鲜梨产量恢复至2632.49万t,是2014年的 9 2 . 1 % 。由此可知,梨的单产有所提高,由2014年1.82万
增加到2022年1.85万
,单产增加了 1 . 9 %。

1.2各大洲梨生产情况
由图2可知,2022年,亚洲是世界上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和2133.93万t,占比分别为 8 1 . 7 3 % 和 8 1 . 1 4 % ,欧洲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各大洲第二,占比分别为 1 0 . 8 5 % 和 9 . 6 9 % ,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超过 1 % ,大洋洲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少,分别为
和9.86万t,占比仅为 0 . 3 6 % 和
。


1.3世界前十位梨生产国
由表1可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梨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和1926.53万t。栽培面积排名第2位的是印度,为
。美国、土耳其、南非、意大利四国的梨产量相差不大,在50万~60万t之间。奥地利的鲜梨单产最高,达到7.14万
,其次为新西兰,为5.29万
南非、美国、智利、荷兰、比利时的鲜梨单产差别不大。由此可知,虽然中国梨树栽培面积和鲜梨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是单产排名却未进入世界前十,仅为1.93万
,单产仅仅是奥地利的 2 7 % ,因此中国的鲜梨产量仍有提高的空间。
1.4世界梨产品贸易
由图3可知,2022年世界十大梨产品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德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荷兰和巴西,其中进口量分别为17.85万t、17.80万t,16.39万t、14.04万t和13.30万t,进口额分别为2.47亿美元、2.63亿美元、1.41亿美元、1.77亿美元和1.28亿美元。进口量排名后五位的国家分别为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和白俄罗斯,其中进口量分别为11.39万 t, 1 1 . 3 9 万t,11.00万t、10.45万t和8.84万t,进口额分别为1.46亿美元、1.28亿美元、1.36亿美元、1.06亿美元和0.41亿美元[10]。

由图4可知,在全球十大梨产品出口国中,包括5个欧洲国家、1个亚洲国家、1个非洲国家和3个美洲国家。出口量前5的国家分别是:中国、荷兰、比利时、南非和阿根廷。其中,中国是梨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为44.71万t,出口额为5.01亿美元。其次为荷兰、比利时、南非、阿根廷等。荷兰排名第二,出口量为40.99万t,出口额为4.92亿美元;荷兰的出口量与中国相差3.72万t,但出口却仅差0.09亿美元。由从可知,中国梨产品价格在国际贸易中不占优势[10]。

2中国梨产业发展现状
梨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相关记载[11,12],在东汉末年有孔融让梨的典故。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梨生产国和消费国。
2.1中国梨生产情况
由图5可知,近十年中国梨树栽培面积呈先下降后平稳增长的趋势,鲜梨产量也随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2018年开始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2022年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 和1926.53万t,鲜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7 3 . 1 8 % 。由于栽培技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技术,单产由2013年的1.58万
增加到2022年的1.93万
,增幅 2 2 . 1 5 % [ 1 0 ] 。

2.2 中国梨产品进出口情况
由表2可知,中国是梨产品出口大国,主要出口鲜梨、梨罐头、梨汁等产品。近十年中国梨产品出口量受国际市场和产量的影响呈现波动。2014年梨产品出口量最小,为31.02万t,出口额3.78亿美元,2020年梨产品出口量最大,为54.53万t,出口额6.76亿美元。梨产品进口量稳步增长,由2013年的7.89万t增加到2022年的10.45万t。出口单价在1美元/kg以上,2020年的出口单价最高,为1.24美元/kg,进口单价在1美元/kg以下,2018年进口单价最低,为0.81美元/kg,出口单价高于进口单价,中国梨产品贸易呈顺差状态[10]。

2.3中国梨主产省份产量情况
由表3可知,根据国家统计数据[13],河北省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达到 ,占比1 1 . 4 7 % ;其次为辽宁省,栽培面积为
F新疆、四川、河南、云南的栽培面积相差不大,栽培面积在
。由于栽培面积大,河北省的鲜梨产量也最大,达到391.03万t;而鲜梨产量在100万t以上的有新疆、河南、安徽、山西、辽宁、山东、陕西7个省份。鲜梨单产最高的省份是山东,为3.42万
,其次是河北3.41万
,二者相差0.01万
,安徽省排第3名,单产为3.30万
。鲜梨单产排名前十的省份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李亮[14研究认为,河北和辽宁是梨产业的领先省份,而安徽、江苏、新疆、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区)则属于第二梯队。沙雨晨[15]等认为,未来中国将构建四大梨果生产区,分别是环渤海地区(包括河北、辽宁、山东、北京和天津)的秋子梨和白梨产区,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和云南)的白梨产区,黄河故道地区(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苏)的白梨和砂梨产区以及长江流域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和浙江)的砂梨产区。这些区域将逐渐形成梨果生产的优势区,同时生产重心也将向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转移[11]。

2.4中国梨栽培品种
从全球各地种植的梨的种类和品种来看,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主要栽培的是西洋软肉型梨,而亚洲则主要种植的是东方硬肉型梨。中国所产硬肉型梨果的品种主要有砀山酥梨、丰水、鸭梨、黄花、翠冠、雪花、库尔勒香梨等,其中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梨品种是砀山酥梨[16],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河南、山西和陕西等省,其他重要品种还有黄冠梨、库尔勒香梨、南果梨、绿宝石、翠冠梨、秋白梨、早酥梨、黄花梨、苹果梨、丰水梨、西洋梨等[17]。
2.5 中国梨果产业链发展情况
梨加工产品以梨罐头、梨汁为主,并有少量梨干生产,梨发酵产品、梨蒸馏酒和冻梨产品逐渐受到关注[18]。尽管中国梨树种类丰富且产量巨大,但其加工比例相对较低。国内梨果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不高,加工的产品种类单一,绝大多数梨果仍然以鲜果形式销售[19]。鲜食品种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合理、不协调,适用于鲜果加工的品种不超过 5 % ,加工产量不超过 。总体而言,中国梨加工产业相对落后。
3中国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张绍铃4等认为,当前中国的梨树种类配置还有待优化,晚熟品种较多,但由现代育种技术产生的优质晚熟品种较少。同时,针对特定用途的加工梨品种供不应求,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种较少。此外,早熟梨的耐贮存和运输能力较差,货架期较短。
3.2 栽培技术落后
由于中国梨品种繁多,分布广,种植模式和地域地形复杂,且多为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导致水肥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农机缺乏、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等田间栽培管理问题突出,尤其是西北地区春季梨树开花时风沙较大,冻害时有发生,而预防倒春寒、风害的措施少,往往造成梨树落花落果,产量减少。
3.3梨果产业链短
中国梨产品的出口依赖度较低,出口以鲜食梨为主,梨加工品占比较低[21],中国梨加工能力有限,加工量少,约占梨果总产量的 5 % ,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仅在河北、河南、安徽、四川等部分产梨大省有梨果加工企业。
4梨产业发展建议
4.1优化品种结构
在内蒙古西部、东北地区等自然条件、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新的梨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优良梨品种、培育特色新品种,改变国内梨树品种较为单一的局面,特别是加工型梨果品种。同时,政府应加大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梨果贮存设施建设,对集中上市的梨果进行低温贮存,有序供给市场。
4.2提升栽培技术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研究集成梨树栽培技术,建立梨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梨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健康的产品,进一步提升鲜梨品质和单产。研发研制适合不同立地条件梨园的小型机械,逐步推广果园管理机械化,减少劳动用工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4.3 延长产业链条
加大梨果副产品的研发投入,从食品向保健产品、生物工程领域过渡,积极扶持梨果加工企业,建立适于梨加工品种的现代化基地,创新开发新产品,促进梨生产产业化。积极发掘梨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多种多样的梨花观赏活动及梨文化宣传活动,创建“游、玩、赏、品”的文旅产业,打造梨产业文旅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牡丹,付宝春,郝国伟,等.山西省梨种质资源概况及研究进展[J].果树资源学报,2021,2(5):1-4.
[2]张兴旺.我国梨业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9,26(8):4-8.
[3] 李志霞,聂继云,李静,等.梨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中国南方果树,2014,43(5):144-147.
[4] 张绍铃,谢智华.我国梨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果树学报,2019,36(8):1067-1072.
[5] 安金明,潘文明,李云峰,等.无公害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4(2):50-52.
[6]LEIW,CHUNC,BIN Z,et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acidicpolysaccharide from Rosa roxburghii Tratt fruit anditsα-glucosidase inhibitoryactivity[J].FoodFunct,2018.
[7]海力茜·陶尔大洪,李亚童,乌英,等.库尔勒香梨粗多糖镇咳祛痰作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4):1327- 1331.
[8]赵欣,梁克红,朱宏,等.不同品种梨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比较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1):7797-7805.
[9]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唐),俞晋校注.食疗本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
[10]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EB/OL](2024-07-12).
[11]周江涛,赵德英,陈艳辉,等.我国梨生产布局变动分析[J].中国果树,2021(4):92-97.
[12] 王杰.梨历史与产业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13] 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库[EB/OL].(2024-07-12).
[14] 李亮,王玺.中国梨产业省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北方园艺,2022(1):129-134.
[15]沙雨晨,耿献辉.我国梨生产布局演变预测分析[J].中国果树,2023(9):79-85.
[16]王伟东,王文辉,杨振锋,等.世界梨产业形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梨发展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2003(1):56-59.
[17] 夏雪瑶.砀山梨产业化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18]关军锋,杜晓东.我国梨加工技术现状与未来[J].保鲜与加工,2017,17(3):1-4.
[19] 高立欣,郭贞,曹爱敏.赵县梨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北果树,2013(2):3-4.
[20]陈静.四川省梨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22.
[21]吴瞳.中国梨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