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和数字经济背景下,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金华市推动先进制造业“数实融合”的基础,探讨了“数实融合”的发展机制,挖掘其内在生态驱动力。文章系统剖析了技术驱动价值网络协同、数据驱动要素整合赋能、生态驱动跨界价值共赢的“数实融合”演进过程。从产业、技术、数据、人才、政策等多维度要素出发,构建动态“数智生态圈”体系框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数智生态圈”体系的金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策略,以期实现金华市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赶超发展。
关键词:金华制造业;数字经济;数智生态;区域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a)--04
浙江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数智生态圈”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浙江省加速了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积极响应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探索“数实融合”路径。然而,金华的先进制造业在技术协同、数据整合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文探讨金华市“数智生态圈”建设路径与对策,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1 金华市推动先进制造业“数实融合”的基础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由发达国家主导高端制造业、新兴经济体快速赶超的双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制造业的关键节点,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亟需通过强化数字化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顺应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
1.1 金华市政策背景
金华市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旨在构建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明确了民营经济强市的建设目标,并出台相关政策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深入推进“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集中力量培育核心产业链;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并落实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打造未来工厂。此外,还出台了《金华市区“两化”融合发展扶持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为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速生态工业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前沿产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数字产业化发展[1]。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加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步伐。
1.2 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46.0亿元,同比增长4.4%,产业升级趋势显著,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增速高达29.8%。同时,“2+4+X”产业集群产值占比高达73.2%,显示出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通过实施“数改赋能”行动和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举措,推动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2]。这些成效促进了金华市制造业数字与实体融合体系的构建,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
1.3 先进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
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在“数实融合”的发展进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创新与吸收能力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与核心技术领域,这些不足限制了产业升级的速度与质量,进一步影响了“数实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这不仅延缓了金华市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步伐,还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成为制约金华市先进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此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产业链协同不足,均对金华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构成制约。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金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尽管金华市在制造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技术、资源等短板。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数字赋能下金华市先进制造业的协作机制与价值链重构,挖掘深度融合的生态驱动力,推动高阶数字经济生态圈的构建,以期助力金华市工业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赶超发展。
2 “数实融合”驱动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
2.1 技术驱动价值网络协同
数字技术重塑了传统制造业的聚集型经济,推动产业格局从单一竞争型向多边协同型转型。这一转型标志着数字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打破了传统场景的定义,通过技术突破物理时空限制,构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交易“场”。数字化新场景不仅驱动了价值网络的扩张,还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引发产业链在横纵两个维度的深刻变革[3,4]。横向维度,行业壁垒消融,资源在价值网络内自由流动;纵向维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深化,提升了供应链透明度、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这些变革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2.2 数据驱动要素整合赋能
数据的投入在“数实融合”过程中催生了显著的正向“飞轮效应”与“滚雪球效应”。一方面,新场景的重构与多边企业间价值网络体系的深度整合,实现了数字平台与价值网络的协同联动,不仅促进了各生产要素在最优条件下的高效传递,还进一步推动了数据平台的迭代升级与价值网络的持续创新,从而形成了“飞轮效应”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鉴于数据具有低成本、非竞争性的独特属性,其应用场景得以不断拓展。数据资源在不同频率、不同地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飞轮效应”的叠加累积效应,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体现为生产效益的显著提升与经济规模报酬的递增趋势,即“滚雪球效应”[5]。此过程充分展示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红利”的潜力,即多资源、多要素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能够显著提升经济效率,为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要素基础。
2.3 生态驱动跨界价值共赢
相较“数实融合”的早期阶段,生态共同体的构建更加聚焦于打造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旨在最终实现价值共创的系统性目标。在这一生态系统中,龙头企业将扮演中枢角色,引领并链接整个产业,共享红利,从而实现多方跨界的价值共赢[6]。以技术为驱动构建的交易新场景,将提供一系列全新的生态服务,包括信息交流、资源优化及人机互动等,以数据为流量内核,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实现供给的精细化与个性化[7]。新场景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壁垒,还促进了资源、技术、市场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思维的融合,为生态内部及外部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点,推动了产业生态的持续演进与价值共赢的实现[8]。
3 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动态“数智生态圈”体系构建
“数智生态圈” 源自“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强调整体视角下,多方主体在联系运动中实现信息流、能量流及物质流的循环传导,最终达到稳定有序的结构。在数字背景下,圈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多组织企业协同,以龙头企业为中枢,技术为抓手,数据为载体,人才、政策为支撑的动态“数智生态圈”体系,推动数字融合高阶发展(见图1)。
3.1 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下的系统性目标与“链主+”模式
龙头企业作为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枢纽,发挥着维系系统活力、吸引并有效管理虚拟与实体参与者的关键作用,是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作的重要力量。为了引领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稳步迈进,龙头企业需与利益相关方及政策制定者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发展目标,以形成战略共识与发展合力。作为价值网络多链模式的“链主”,龙头企业不仅驱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还需通过精准高效协调资源流动,强化产业生态系统的自我治理与持续优化能力。以金华市智能光伏产业为例,晶澳科技、横店东磁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显著,已构建起上下游协同紧密、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光伏材料设备供应到光伏电站开发应用,形成了闭环式的价值创造链条[9]。“链主+”模式的演进,不仅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还将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及示范效应。
3.2 技术:高新技术驱动下的边界拓展与跨界融合
技术边界拓展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资源识别与动态调整两个方面。借助5G、AI等高新技术的赋能,产业生态系统能够精准识别价值网络中的资源空缺,并据此进行动态调整与填补。通过构建数字化基础应用场景,技术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显著拓展产业的边界,并实现外生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以《金华市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为例,金华市秉持“三核引领、多点联动”的战略布局,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市、东阳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区域,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格局。在此基础上,金华市依托数据传输、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产业系统新“场景”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此过程不仅增强了金华市在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上的竞争力,还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及借鉴。
3.3 数据:数据共享增效要素正向赋能
数据共享的核心效能源于其内在承载的丰富信息价值。依托数智工具的强大分析匹配能力,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效率得以显著增强,进而促进整个生态圈整体效能的全面提升。在数字禀赋的加持下,正向循环的“飞轮效应”与“滚雪球效应”共同加速了生态圈建设的正向反馈机制,推动了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螺旋式提升与持续改进。
数据所具有的低成本与非排他性特点,为数据生态圈中的数据复用与创新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数据生态圈内的各参与方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所需数据资源,进而开展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挖掘出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业务决策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数据的非排他性特点也促进了不同领域的数据跨界交流。金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通过聚焦数据基础设施的迭代优化、数据资源体系的全面构筑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交易的深度推进等关键任务,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与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3.4 人才:外引内培确保人才支撑力
动态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高度互联的网络架构,展现出跨越传统物理界限的广泛互联性,这一特性使其能够高效地联结不同地域的各类主体,敏锐地捕捉并利用外部的机会资源,从而持续推动系统的吸纳与整合能力。在“数智生态圈”的构建过程中,人才要素作为核心驱动力,其有效补充及持续流入对于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人才要素的稳定供给,政府与企业需协同努力,形成合力,依托现有产业布局优势,构建并实施“产教城”深度融合的协同内培机制以及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进而推动人才持续内流,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为“数智生态圈”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才要素方面,金华市积极响应,通过实施“双龙计划”等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强化人才要素流动赋能,激发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活力。依托龙头项目及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不断引入高技术、高水平、高专业人才,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与支撑。
3.5 政策:外源性支持下的统筹调控
在生态圈“链主+”模式下,政府与链主企业需协同合作,共同制订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整体发展目标,以确保“数智生态圈”的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需依托分层治理机制,通过细化政策导向与调控手段,实现对资源流动的精准引导与优化配置[10]。政策的实施不仅要在资源配置层面发挥积极作用,还需在金融机制等关键领域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强化数智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动与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政策的精准调控与有效支持,“数智生态圈”将在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强劲动能。
结合金华市相关情况,《金华市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的发布,为智能光伏产业明确了“三核引领、多点联动”的产业总体布局,不仅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还将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数智生态圈”的高质量发展。
4 基于“数实生态圈”体系的金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对策
4.1 精准资源识别与加速边界拓展,明确生态圈系统性目标
生态圈系统性目标的确立,需建立在对内部资源的精准识别与可获取资源的清晰界定上。金华市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调控者,已构建起小而密集的产业圈网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随着产业生态圈的持续加大,资源短缺问题会成为制约其动态调整与未来发展的关键瓶颈。鉴于此,政府及龙头企业作为系统的核心驱动力,需精确识别资源的稀缺属性,并清晰界定可获取资源的范围,以便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具体而言,可采取两方面对策:一方面,利用新兴技术重构交易场景,拓宽生态圈的边界,吸引更多可利用的资源或企业加入价值网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强化资源缓冲策略,如通过创业孵化、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激活潜在资源,加强与现有利益共同体的链接,形成动态相互依存的嵌套生态系统,为生态圈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2 优化生态圈培育环境,实现“软硬并举”高效运行
在硬基础方面,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任务,包括加强高速智能信息基建,提升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以及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进而促进产业生态圈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平台,激发数据技术的正反馈效应,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在软支撑方面,优化政策环境同样至关重要。政府应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生态圈。同时,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数字经济生产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各成员的利益得到保障,激发创新活力与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圈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3 促进数据与技术双驱动,提升生态圈内部协同力
为确保上中下游企业间数据流动与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加强链条网络的稳定性。该举措旨在促进数据与技术在整个生态系统内的正向反馈循环,从而确保信息的顺畅流通与高效利用。通过强化链条网络的稳定性,有效规避数据孤岛现象的发生,进而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确保不同企业间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与高效共享。同时,需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政策,强化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从而夯实企业间的信任基础,促进数据的顺畅流通。(2)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增强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实现数据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高效协同。(3)鼓励企业紧跟行业前沿,积极设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为生态圈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 结语
金华市凭借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数字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需求。然而,金华市先进制造业的“数实融合”尚处初级阶段。本文以系统化视角深入分析金华先进制造业“数实融合”的进程,聚焦集群内部各利益主体与关键要素的关联,挖掘生态驱动力。基于此,构建涵盖产业、技术、生产要素、人才资源及政策环境等多维要素的“数智生态圈”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金华市工业经济实现赶超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李立娟.浙江续写精彩蝶变美丽新篇章[N].法治日报,2023-06-09(007).
金华市统计局.2023金华统计年鉴. 2023[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张安梅.数字经济赋能济南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 2024(8):45-48.
郭建峰,王莫愁,刘启雷.数字赋能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跃迁升级的机理及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 2022, 41(10):138-148.
欧阳日辉.数实融合的理论机理,典型事实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 2022, 38(5):1-23.
张志红,宋琦.中国数字经济生态: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3(6):62-70.
于超,朱瑾.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生态圈的演化跃迁及其机理研究: 以东阿阿胶集团为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 2018, 30(12):16.
Marquardt L , Harima A .Digital boundary spanning in the evol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4, 182.
刘妍.浅析光伏发电工程的造价管理[J].经营管理者,2024(2):93-95.
何继新,郑沛琪,孟依浩.“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供给生态圈建构逻辑及协同路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3,25(1):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