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绿色升级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上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促进了企业在资源利用、生产效率方面的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及中部地区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本文得出相关研究结论,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及中小型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实践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绿色创新;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276.3;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b)--04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并倡导绿色消费。《十四五规划》也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中小企业在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其数量庞大、减排潜力大,且部分属于低碳产业。绿色发展要求企业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变,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以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融资约束和绿色创新两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提高绿色发展的传导机制,补充和完善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中小型企业的绿色发展建设提供新思路。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关于数字化发展与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具体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创新补偿效应、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和成本效应。从创新补偿效应角度来看,企业在实施新技术或方法时,虽然需要初期的资源投入和面对风险,但通过创新可以提高效率和市场扩展能力,并实现成本回收并促进全流程绿色转型。从资源配置优化效应角度来看, 数字化转型通过打破信息孤岛和增强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优化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形成规模环保效益。从成本效应角度来看,在数字化推动下,企业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平均成本,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型企业的绿色发展。
约束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通道,有效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并分享大量数据,包括关于绿色技术研发进程的详细信息,从而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吸收银行信贷之外的非正式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数字化转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加速信息共享和促进知识整合、融资能力提高,进而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创新发展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绿色发展。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7年作为样本起始年份,同时将2022年作为样本的终止年份。因此,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中小型企业2007—202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具体说明如下:(1)反映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数,通过收集和整理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利用文本分析法得到;(2)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上市公司年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网站信息,相应数据通过手工收集获得;(3)其他公司层面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3.2.1 模型设定
为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本文设定以下固定效应模型:
GTFPi,t=β0+β1DCGi,t+ΣControls+ui,t+εi,t(1)
其中,被解释变量GTFP代表企业i第t年绿色发展水平;解释变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DCGi,t),表示i企业t年度数字化转型情况;Controls为前述控制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β1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如果在控制一些 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因素后,β1系数显著为正,就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绿色发展,反之则抑制;ΣControls表示实证所使用控制变量的集合;ui,t表示个体固定效应,以控制企业的不可测因素;εi,t为随机误差项。
3.2.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绿色发展水平(GTFP)。本文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综合指标来衡量。GTFP是对传统生产力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修正,将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等加入TFP,更全面地考虑了环境、能源等要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2)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CG)。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包括底层技术和实践应用两大层面。底层技术的核心架构主要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构成,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形成创新产出和应用。基于数据池,本文使用特征词进行搜寻、匹配、统计,得到加总词频,以数据池中关键词出现频数的自然对数Ln(数字化关键词频数+1)来衡量企业数字化程度 。该指标数值越大,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
(3)控制变量
为了更好地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对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参考王性玉等(2023)、王墨林等(2022)、卢嘉悦(2023)的做法,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 (Lev)、公司规模(Size)、独立董事比例(Indep)、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固定资产占比(Fixed)、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现金流比率(Cashflow)作为控制变量。另外,本文还控制了其他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4)中介变量
为了验证数字化转型影响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机制路径,本文引入融资约束水平(SA)、绿色创新(gen GI),验证假设H2和H3,具体如下:
第一,融资约束(SA),衡量融资约束的方法有很多,如fc指数、ww指数和sa指数等,本文参考Hardlock和Pierce(2010)提出的SA指数来衡量和测度融资约束,具体计算公式:SA=-0.737×Size+0.043×Size2-0.04×Age。
第二,绿色创新(gen GI),本文参考了王馨和王营(2021)的做法,以GI为企业绿色创新变量,基于绿色专利申请数加1取对数得到,即绿色创新水平:gen GI = ln(当年独立申请的绿色发明数量+1)。
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数字化转型程度(DCG)的均值为1.3689,标准差为1.4006,最大值为5.0562,最小值为0,中位数为1.0986,通过中位数和平均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低于总体平均转型程度,且中小型企业之间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差异,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不均衡。被解释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均值为0.9940,标准差为0.1065,最大值为1.1684,最小值为0.7649,表明中小型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持续性不足,企业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企业目前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符合现实情况。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学者以往的研究大体一致,因此本文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4.2 相关性分析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先对模型中各相关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检验,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DCG)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在1%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357,表明数字化转型的确能够促进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与假设H1一致。另外,各变量之间得相关系数均小于0.8,表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弱。此外,本文进一步利用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当VIFlt;10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当10lt;=VIFlt;100时,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当VIFgt;=100时,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4.3 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检验
本文理论分析指出,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通道,有效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吸收银行信贷之外的非正式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并降低了政府和中小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获得政策和资金扶持的机会,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衡量,已有研究主要通过综合企业各项指标构建相关指数,如WW指数、KZ指数、SA指数和FC指数等。本文采用SA指数衡量企业融资约束,SA指数越大,说明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本文以融资约束为第一个中介变量。由于诸多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约束,实证研究往往采用多指标判断法进行度量,通过构建多个指标来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根据现有文献,常用的衡量方法主要有KZ指数、WW指数和SA指数等,考虑到前两个指数在计算过程中涉及企业的财务指标,可能存在内生性风险,故本文参考Hardlock和Pierce(2010)提出的SA指数来衡量和测度融资约束(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具体计算公式:SA=-0.737*Size+0.043*Size^2-0.040*Age
5 结语
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中小型企业2007—202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中介效应,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型企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型企业能够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实现有效提升,表明数字化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与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融资约束的缓解在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明显。研究启示为,中小型企业应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政府应继续出台和完善支持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与培训方面需要提供实质性帮助。
参考文献
柳春,余进韬,龚星宇,等.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绿色发展: 基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0(4):97-115.
杨芳,张和平,孙晴晴,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24,24(5): 65-72.
蒋建勋,唐宇晨,李晓静.双碳背景下数字金融赋能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5): 81-89.
庞瑞芝,张帅,王群勇.数字化能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吗: 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5):1-10.
宋德勇,朱文博,丁海.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考察[J].财经研究,2022, 48(4):34-48.
周慧慧,李海霞,赵琳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J].科技与管理,2021,23(1): 33-43.
Wang S, Liang Y C, Li W D, et al. Big data enabled intelligent immune system for energy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95: 507-5.
姚树俊, 荆玉蕾, 丁冠翔. 智能信息互联, 绿色治理能力与制造业环境绩效[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2, 35(1):" 53-65.
Chae, H. C., Koh, C. E., amp; Prybutok, V. 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Contradictory Findings and their Possible Causes. MIS" Quarterly, 2014, 38(1): 305-326.
王锋正, 刘向龙, 张蕾, 等. 数字化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J]. 科学学研究,2022,40(2):332-344.
林永佳,杨畅,蔡幸.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能力升级: 基于网络效应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 (2):3-19.
王亚飞, 陶文清. 低碳城市试点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31(6): 78-89.
郭檬楠,李校红.内部控制、社会审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协同监督抑或互相替代[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11):77-84.
张钦成, 杨明增.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审计研究, 2022(6): 117-128.
杜传忠, 张远.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21(2):41-51.
寇宗来, 赵文天. 分工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J]. 社会科学文摘, 2021(11): 16-18.
曾云敏,雷杰.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 基于资源视角下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新经济,2024(7):28-48.
Liu X, Liu F, Ren X. Firms digitalization in manufacturing and the structure and direction of gree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3, 335: 117525.
Dyatlov S A, DidenkoN I, Lobanov O S, 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onvergence effect as factors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9, 302(1) : 012102.
Mubarak M F, TiwarI S, PetraitE M, et al.How industry 4.0 technologies and open innovation can improv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J].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21, 32(5): 1007-1022.
AMIT R, HAN X. Value creation through novel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in a digitally enabled world: novel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in a digitally enabled world[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7, 11(3) : 228-242.
FENG H, WANG F Y, SONG G M,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effect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 17) : 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