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升级策略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320)

摘 要:近年来,福建省霞浦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在海洋旅游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构建起包括滨海观光、海岛体验、民宿度假、海洋体育旅游及海洋摄影旅游等多种类型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然而,当前霞浦旅游产品开发仍面临旅游产品丰富度有待提高、产品文化性有待发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及宣传策略单一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开发特色创意旅游产品、深挖文化内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升级策略建议,助力进一步提升霞浦海洋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期推动海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霞浦县;海洋旅游产品;海洋资源;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区域特色经济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0.3;K92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4(b)--05

1 引言

2021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提出,海洋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海洋经济的多元化潜力得到全面释放,为海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洋旅游不仅促进当地经济繁荣,还带动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为游客提供了解不同文化与风俗的机会。海洋旅游产品作为连接消费者与海洋美景的桥梁,其设计、创新与质量成为吸引游客、提升体验的关键。从潜水探险到海岛度假,从海鲜美食到海洋文化体验,海洋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定制正逐步成为推动海洋旅游持续繁荣的重要驱动力。近些年,霞浦县基于优秀海洋资源,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2023国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等一系列殊荣[1]。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创新产品形式、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内涵,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成为当前霞浦县发展海洋旅游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剖析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并探讨其升级策略,以期为闽东霞浦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2 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海洋旅游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通过开发滨海观光、海水浴场等基础业态,逐步完成了产业原始积累。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首次将海洋旅游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标志着产业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此后,我国实现了海岸、海上、海底和海岛等多层次资源开发,初步构建了集科普教育、海上运动、休闲娱乐和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四带一区”的空间格局,包括环渤海湾冰雪海洋带、长三角邮轮经济带、珠三角游艇产业带、海峡西岸文化旅游带及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区[2],构建了以“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为特征的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其中,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体验、邮轮游艇和海上运动等特色产品体系逐渐成熟,而滨海民宿、休闲垂钓、康养疗愈和海洋牧场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海洋旅游内涵。2024年,我国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海洋旅游业增加值高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邮轮旅游作为重要增长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母港累计客流量同比增长11倍[3],显现出强劲市场潜力。

2.2 闽东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闽东是我国东南沿海海洋旅游的典型区域,其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046公里,约占福建省1/3,位列全国大陆岸线城市前五位,所辖海域面积达4.46万平方公里,涵盖643座岛屿及178个天然港湾,形成了以“中国最美滩涂”“国际滩涂摄影胜地”和“十大最美海岛”为代表的优质资源集群。近年来,闽东依托海洋特色,创新渔旅、“民宿+摄影”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福安“海上田园”、福鼎“海之梦”等精品项目。2023年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5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4]。地方政府通过《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系统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与福建省“海上福建”建设规划在地化实施。当前发展态势表明,闽东海洋旅游产业已形成“核心景区引领-全域资源联动”发展格局。以霞浦滩涂为例,其年均吸引超百万摄影爱好者,带动周边民宿集群形成完整服务链;嵛山岛通过“星空观测基地”与“海岛生态研学”等创新产品,实现年度游客量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2.3 霞浦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霞浦县依托独特海洋资源禀赋,构建以“滩涂摄影—渔旅融合—高端度假”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中国最美滩涂”为核心品牌,霞浦建成北岐和东壁等12个摄影基地,并衍生出“导摄服务”“渔模经济”等新型职业,带动渔民转型,促进就业与旅游增收。数据显示,2024年霞浦接待游客1210.8万人次,旅游收入1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27.4%[5],海洋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例如,通过“海上田园综合体”模式,溪南镇七星海域将传统养殖区升级为“垂钓体验+海上民宿+渔家餐饮”沉浸式消费场景,并联动海带、紫菜等特色加工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三沙镇“光影小镇”则整合民宿与马拉松赛道资源,打造“摄影+体育+夜经济”复合业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未来,霞浦县将通过智慧化管理、品牌建设与绿色项目,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3 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关于海洋旅游产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标准,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标准。金文姬和沈哲(2013)从活动视角进行探讨,认为海洋旅游产品是灵活利用包括海洋和岛屿、渔村、海边等辅助资源以旅游为目的的所有活动[6]。周国忠(2006)表示海洋旅游产品是通过对海洋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组合、包装,所形成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有形和无形、物质和非物质、动态和静态的吸引力[4]。从规划设计角度,将我国海洋旅游产品归纳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海洋文化体验等6大类、20小类[7]。在对海南省海洋旅游产品研究中,匡文霞和黄学彬(2018)结合《中国海洋旅游发展》与海南省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将海洋旅游产品按广度和深度进行划分,广度上可以分为海上体育运动、近海观光休闲、海底探索、陆地海洋主题园,深度上可分为大众海洋休闲观光、海洋文化、海洋专项学习等[8]。曹雪和廖民生(2021)则根据对海洋的依赖程度,指出海洋旅游产品分为海洋相关型及海洋依赖型,其中海洋依赖型包括近海、海上、海底旅游产品,涵盖从海滩体育到海底考察及海洋主题酒店等多种体验[9]。本文通过对《海洋旅游学》[10]《海洋旅游导论》[11]等相关著作及学者所提出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发现,海洋旅游是以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满足人们需要所产生的观光与度假等活动现象的总和,不仅包括与海洋水体直接互动的项目,还有在海洋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旅游行为。因此,本文借鉴魏小安、陈青光、魏诗华合著的《中国海洋旅游发展》[12]中关于海洋旅游产品的分类体系,结合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实际,按照旅游活动属性将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划分为海洋观光旅游产品、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及海洋专项旅游产品三大类。

3.1 海洋观光旅游产品

3.1.1 滨海观光

观光产品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目的地形象的直观展示与初次感知的重要载体。霞浦拥有中国最长海岸线,孕育了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包括高罗沙滩、大京沙滩等以细腻沙滩、壮阔海景等为特色的滨海观光产品,以及海尾角与下尾岛等以海蚀地貌和迷人海景吸引游客的景点。其中,“东海一号”滨海风景观光道凭借自然天成的景观优势,已成为霞浦滨海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其沿东冲半岛外海道路而建,沿海而行,串联山海林岛、沙滩、古堡等众多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条多元化景观长廊,成为众多旅游者的打卡胜地。据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东海一号观光道以36654人次游客接待量位居宁德热门旅游景区榜首[13]。

3.1.2 海岛观光

海岛观光产品依托其无与伦比的景观魅力与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海洋旅游核心产品。这里以四礵列岛、浮鹰岛与东冲半岛等九大特色岛屿为核心,具有“海美、岛多、礁奇”的特征。其中,四礵列岛作为海岛观光的代表,以千奇百怪的岛礁、繁多的海洋生物与独特的地貌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摄影与探险素材。对于追求深度旅游体验的游客而言,这些岛屿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触碰。

3.1.3 海上观光

以独特方式来领略海洋之美的海上观光,在海洋旅游产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霞浦东安鱼排和七星鱼排被誉为“海上威尼斯”,游客可登岛欣赏鱼排景观,也可乘船穿梭其间近距离观察海鲜养殖。2024年7月14日,“三沙—北礵”海上旅游客运环线正式开通,填补了宁德市“陆-岛、岛-陆”海上旅游环线的空白,构建起海岛、海岸、海洋“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旅游格局,游客可在游轮上欣赏滩涂美景和海域风光,还能上岛观光体验北礵岛的渔家风情与自然风光。霞浦海上观光项目巧妙融合多种活动,如海上垂钓与冲浪等亲海体验,不仅提升旅游吸引力,为游客打造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体系,还显著增强霞浦旅游业的竞争力。

3.2 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3.2.1 民宿度假旅游

霞浦民宿产业是休闲度假产品中的关键一环,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住宿选择,还丰富了海洋度假体验。诸如,榆村半舍、拾间海等精品民宿,以新颖手法重构了乡村美学和生活方式,在空间设计上巧妙融入当地文化与特色,还推出海鲜烹饪课程和渔村生活体验等系列互动活动,使游客能更深入地探索当地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间的交流互动,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独特的滨海风情。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类乡村民宿(客栈)5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仅2023年的前11个月,全县民宿接待游客人数就高达102万人次,创造了6.8亿元的营业收入[14]。当前,霞浦民宿业态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以民宿旅游为核心,带动多产业联动、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为霞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3.2.2 海洋体育旅游

海洋体育旅游产品以“跟着赛事去旅游”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旅游与体育产业,推动两者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霞浦县文旅局局长卢伟强调:“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还丰富了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15]当前,霞浦已成功举办国际性休闲海钓品牌赛事、山地马拉松以及福建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和帆船帆板锦标赛等系列赛事,充分发挥了赛事的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消费与就业,大力提升霞浦的国际影响力。2024年,第十三届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吸引超5000名国内外选手参赛,赛道穿越三沙半岛与多处地标,被誉为“最美海岸线马拉松赛道”,展现了霞浦的自然人文之美,巩固了其在国际体育旅游领域的地位。

3.2.3 游艇休闲旅游

游艇旅游以游艇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帆船运动、冲浪潜水等亲水活动的高端旅游方式,满足其对高品质、个性化体验的需求[16]。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消费观念转变,游艇旅游因其时尚便捷的特点,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新模式。霞浦山海相依、滩岛相映的自然景观,为游艇旅游提供了独特资源和游览线路。为促进其发展,当地不断完善游艇码头、停泊区等基础设施,并强化海上安全监管与救援体系。与此同时,游艇旅游产品与服务呈现多元化,游客可租赁游艇体验短途出海,或参与水上运动、休闲垂钓等活动,增添旅游乐趣。尤其是“山海交响”号邮轮作为旗舰产品,融合观光、餐饮、水上摩托艇、浮潜和海上垂钓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综合性海上旅游平台。

3.3 海洋专项旅游产品

3.3.1 海洋文化体验

霞浦县博物馆馆长雷谢清表示:“霞浦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始终与海洋息息相关,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7]霞浦拥有福建省最大海域面积、最长海岸线及最多岛屿,孕育了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霞浦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选择,还彰显了海洋文化的教育价值。例如,古县村温麻船屯记忆馆,展示了三国东吴时期的造船历史;霞浦县博物馆则以海洋文化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展现海洋与渔业经济、人文情怀的交融。此外,渔歌对唱、海边舞狮等海洋民俗表演,展现了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游客可以深度参与其中感受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3.3.2 海上渔业旅游

霞浦县是我国著名渔业大县,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和“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18]。近几年,霞浦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整合渔业资源与旅游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其中,东吾洋渔旅板块的七星渔排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拥有18套海上民宿,并为游客提供了喂鱼互动、海钓体验、海鲜品鉴及捕捞作业等特色活动,不仅提升了渔业附加值,还成为当地旅游新亮点,旺季入住率持续保持高位。为了不断推动海洋旅游产品创新,霞浦县成功申报8个“水乡渔村”示范点,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垂钓环境,同时,通过举办海洋文化摄影周、国际帆船帆板锦标赛等活动,延长渔业产业链,形成“旅游+摄影”“旅游+文体”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3.3.3 海洋摄影旅游

摄影是霞浦旅游腾飞的一把金钥匙[17]。霞浦县以其48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绚丽的滩涂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滩涂”和“国际滩涂摄影胜地”。经过多年发展,霞浦已构建起完善的海洋摄影旅游服务体系,全县拥有600多家酒店和民宿,提供了约10000张床位[19],其中主题民宿和家庭客栈备受游客青睐。为提升摄影旅游体验,霞浦打造了东壁、花竹等特色摄影基地,并布局多个专业级摄影取景点。通过举办“海洋文化摄影周”“国际摄影大赛”等高规格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参与。例如,2024年海峡两岸(霞浦)海洋文化周期间举办的第九届“我心中的那片海”摄影展暨“三浦并臻·诗影相行”摄影展,吸引了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支战队参赛,投稿作品达13579幅[20]。摄影旅游的发展不仅孵化了北岐、花竹村日出胜景等热门旅游IP,还通过发挥摄影人才的“头雁效应”和国际滩涂摄影胜地效应,每年吸引超70万人次前来观光摄影,直接带动2万多人就业,促进旅游增收超过10亿元[20]。

4 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 产品丰富度有待提高

霞浦县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发出许多海洋旅游产品,但仍面临丰富度不足的显要问题,体现在文创设计、娱乐项目、餐饮服务及季节性旅游等多个层面。调研发现,霞浦海洋旅游活动项目虽覆盖广,但同质化较为严重,如各个区域皆是沙滩摩托、海上摩的或包船出海等,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未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同时,文创产品设计趋于保守,多以手机壳、化妆包、马克杯、雨伞等日常用品为主,缺乏创意和审美价值,难以吸引消费者,也无法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此外,季节性气候特征进一步凸显了产品丰富度不足的问题。夏季高温多湿适宜水上运动,春秋两季气温宜人是旅游黄金期。但冬季低温寒冷限制了户外活动,且缺乏适合冬季的旅游项目。此外,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了摄影体验与作品质量,进而削弱了冬季旅游的吸引力。

4.2 产品文化性有待发掘

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赋予旅游活动独特的魅力,是旅游体验深化的关键。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霞浦海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畲族文化、妈祖文化等资源,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滞后,难以提升附加值。同时,霞浦旅游产品主要聚焦于自然风光游赏、摄影打卡体验及海鲜品尝等传统领域,旅游线路设计也多围绕山海风光摄影与休闲度假等主题展开,缺乏文化类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以东壁村为例,其旅游活动以海景观赏和游泳为主,文化元素呈现单一,仅通过一艘水密隔舱福船作为文化打卡点,未能充分展现当地渔文化魅力与渔民生活风貌。使得游客对渔村历史文化和渔民日常生活的了解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互动与情感体验。

4.3 产品供给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海洋旅游产品供给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是推动海洋旅游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不仅要求旅游产品品质达到高标准,还需要高质量服务与管理来支撑其市场运营。但这在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发展的实践运营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霞浦部分景区正处于缺少专业管理的困境,旅游产品过度商业化,价格体系混乱无序,景区缺乏长远规划与布局。同时,当地旅游产品供给人员多由村居民担任,普遍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学习,专业服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游客体验的深度和满意度,进而威胁霞浦海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产品的发展呈现自发性与短期逐利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市场分析与策略规划。

4.4 产品宣传策略有待强化

虽然霞浦海洋资源丰富,但在旅游宣传策略上却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其推广主要聚焦于少数知名景点,如北岐日出、东壁日落、大京沙滩、东海1号等,而对于蕴含海洋特色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七星渔排、海上民宿体验、竹江村渔文化探索等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并展现其魅力。在宣传内容上,海洋旅游产品的推介过分偏重于自然景观的视觉呈现,忽视了深入挖掘与传播背后的海洋文化精髓、历史积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妈祖走水仪式、沙江曳石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对霞浦海洋旅游产品的全面认知与深度体验。从宣传手段上看,霞浦海洋旅游宣传仍较多依赖于静态图片与视频展示方式,未充分应用前沿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开发具有互动性与沉浸感的线上宣传平台或小程序,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霞浦海洋旅游的独特魅力,从而错失了吸引年轻游客群体、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机遇。

5 霞浦海洋旅游产品升级策略

5.1 开发特色创意旅游产品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和丰富游客体验的关键。霞浦可通过设计独特的海洋旅游IP,使其拥有独特记忆点与形象符号。如汲取《海错图》的灵感,将古老海洋生物图谱转化为现代视觉符号,赋予旅游产品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21]。还可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如海洋及其阳光海岸带具备独特的康养功能,是理想的养老、放松、康复圣地[22],适合发展康养产业。因此,可通过开设海边瑜伽课程、沙滩冥想空间及海景房养生餐饮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不仅可以吸引追求健康生活的游客,还能平衡旅游淡旺季差异,稳定游客流量,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2 深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与驱动力。在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时代,传统旅游活动难以满足其期望。霞浦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文化精髓,打造文化主题游线,将历史、民俗与海洋文化串联起来,并安排专业讲解,让游客在观光中感受历史变迁。可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如“亲海体验”让游客参与竹砺养殖、航海绳结编织等传统技艺学习与实践中,感受海洋文化魅力。或推出“我在霞浦当渔民”短期体验式旅游产品,带领游客体验捕鱼晒网等渔业活动,收获真实体验。此外,通过借鉴“印象大红袍”的成功经验,霞浦还可着力打造表演类旅游产品,创作一场集海洋景观、渔村文化、妈祖信俗等各类元素于一体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为观众呈献一场视听盛宴,深化霞浦海洋文化的印记。

5.3 加强专业旅游人才培养

在培养海洋旅游人才过程中,一是可以加强院校合作,共同开设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如设置霞浦旅游特色课程模块,涵盖霞浦历史文化、海洋资源等内容,加强对霞浦的深入了解;建立实习基地,从干中学,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同时,政府还可借鉴其他地区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经验与教训,引进专业人才,并针对在职从业人员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与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旅游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此外,还要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计划与环境,制定完善的人才晋升机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从业人员的幸福感。

5.4 强化旅游产品宣传力度

以“画本霞浦,千鲜之城”为灵魂,打造独特的霞浦海洋旅游营销方法。一是深入挖掘各村落海滨风情,利用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及影视营销策略,创作并发布展现海洋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信俗文化、渔村生活、海防历史的短视频与作品等,多维度讲述霞浦故事,提升霞浦的知名度与形象。二是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运用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云端霞浦,让游客即使身在家中也能沉浸式地游览景区,感受海洋历史文化。如借鉴云游敦煌的“数字藏经洞”,以互动游戏形式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霞浦故事在数字世界中生动再现。为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提升游客体验感,应着力完善霞浦旅游线上小程序,提供实时景区客流信息、个性化旅游线路规划,以及智慧导览服务引领游客畅游霞浦的每一个角落。

6 结语

海洋旅游作为一种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正日益受到广大游客青睐,而海洋旅游产品则是海洋旅游发展的体现,也是海洋旅游文化的延伸。在霞浦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海洋资源与文化底蕴,顺应需求,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海洋旅游产品,以丰富游客旅游感受,提升游客沉浸式旅游体验,助力霞浦县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参考文献

朱灵塬.画本霞浦诗意交响[N].闽东日报,2023-10-26(2).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解读2024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运行情况[R/OL].(2024-10-31)[2025-01-20].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0/t20241031_2873134.html.

刘佳,刘贤明,纪晓萌.中国海洋旅游政策变迁研究(1995-2022年): 一个三维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家,2024,(03):61-69.

兰强,刘源.谱写海洋文化新篇章[N].闽东日报,2024-07-09(a1).

李巧鸿.聚焦项目、产业、民生福建霞浦连续三年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EB/OL].人民网,(2025-01-06)[2025-01-20].http://fj.people.com.cn/n2/2025/0106/c181466-41099196.html.

金文姬,沈哲.海洋旅游产品开发[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周国忠.海洋旅游产品调整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75-878,883.

匡文霞,黄学彬.VR技术运用于海洋旅游产品的实施路径分析[C].第九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2018:156-161.

曹雪,廖民生.三亚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1(33):54-56.

董玉明.海洋旅游学(第一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陈扬乐.海洋旅游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魏小安,陈青光,魏诗华.中国海洋旅游发展[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黄光华.霞浦这条旅游线登热门TOP1,还没去的要抓紧?[EB/OL].霞浦县融媒体中心,(2024-10-06)[2025--1-20].http://7m7.wap.xpxww.com/show/27935.html.

林善传.福建霞浦:乡村民宿助增收[EB/OL].新华社,(2023-12-09)[2025-01-20].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312/content_6919343.htm#1.

黄美玲.在霞浦,跟着赛事去旅行![EB/OL].文旅霞浦,(2024-09-19)[2025-01-20].https://mp.weixin.qq.com/s/HgRuVRGxyhCi-1_yqBFa2w.

李小晋.游客对海南游艇旅游体验差异化影响因素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学,2023.

黄国勇.福建省霞浦县:奏响蓝色山海交响曲[N].中国文化报,2024-03-18,(2).

李巧鸿.霞浦:渔旅融合开启海洋经济新篇章[EB/OL].霞浦县新闻网,(2024-05-25)[2025-01-20].https://mp.weixin.qq.com/s/0Ok0dp39cC_6QYGkzzpshQ.

曹洋.福建省霞浦县[EB/OL].中国网,(2024-07-12)[2025-01-20].http://union.china.com.cn/zhuanti/txt/2024-07/12/content_42860355.html.

尤方明.蘸一点霞光写万千彩章: 海峡两岸(霞浦)海洋文化周侧记[EB/OL].海上福建,(2024-05-25)[2025-01-20].https://mp.weixin.qq.com/s/I9HkmEH7rlNycehZYNWBVw.

王培全.文化赋能海错霞浦!2023年霞浦县海洋文化论坛开幕![EB/OL].霞浦县人民政府,(2024-10-13)[2025-01-20].https://www.xiapu.gov.cn/gzdt/xpyw/202310/t20231013_1870467.htm.

欧阳漪,袁振杰.“愈”见大海:海洋疗愈性景观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23,38(12):7-9.

标签:  霞浦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