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我国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273)

摘 要:2020年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2001—2022年我国与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现状与特征,并构建拓展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表明:RCEP国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贸易开放程度对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首都距离和汇率则呈现了显著负向影响。贸易潜力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均属于“潜力开拓型”,未来我国对RCEP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额增长空间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加强互联互通及优化贸易结构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在RCEP背景下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医疗器械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器械;拓展贸易引力模型 ;RCEP国家;出口贸易;贸易潜力;互联互通;区域合作;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4(b)--05

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融入,医疗器械产业不仅成为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技术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进出口贸易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统计,2022年1—10月,全球医疗器械重点产品贸易交易共计2644216次,同比增长57.11%。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继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之后,2023年,其产业规模达到11841.7亿元,同比增长16.3%,规模增速再创新高。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其签署和实施对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RCEP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促进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核心条款,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营造了一个更为开放、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另一方面,RCEP的实施也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特别是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区域内其他成员国,如日本、韩国等医疗器械制造强国的严峻挑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出口6.41万亿元,占中国出口比重27%,相较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提升1.1个百分点。在RECP框架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1],特别是医疗器械这类融合了高新技术与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何精准剖析其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外海市场拓展策略与国内产业升级路径,是我国当前稳外贸促增长的重要问题之一。

2 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特征事实

首先,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呈持续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从出口额来看,由2001年的5.7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50.87亿美元,增长近25.4倍,同期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增长23.5倍。从增速来看,2001—2022年,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速为16.87%,同期,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平均增速为16.45%。从占比看,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在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占比由2001年的22.66%增长至2022年的24.42%,增长了1.76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对RCEP国家的医疗器械的出口贸易,无论是出口额还是增速均高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总体情况。

其次,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国别市场结构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如表1所示,2001—2022年,我国对RCEP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额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其出口额占到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80%以上。但是,这一比重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97.07%下降至2022年的81.03%,下降了16.04个百分点。其中对日本医疗器械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如图2所示,2001年我国对日本医疗器械出口额为4.2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74.18%,2022年我国对日本医疗器械出口额虽然上升至38.07亿美元,但占同期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下降至25.23%,下降了近49个百分点。除日本外,其他六个国家在我国对REC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所占比重均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和泰国,分别上涨了10.32和6.44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国别市场集中度下降、多元化上升态势。

最后,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的出口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如图1所示,受疫情影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总额出现了大幅波动,由2019年的343.98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925.85亿美元,随之又下降至2021年的548.29亿美元,其增长速度和下降速度分别高达169.15%、40.78%。而同期,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虽然也有波动,其增长速度和下降速度分别是117.23%、20.89%,波动程度远小于我国医疗器械总体出口波动,并且在2022年增长速度回升至23.92%,高于同期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增速的12.66%。从国别来看,如表1所示,疫情期间,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的波动主要来自日本,而2022年我国对REC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的快速回升得益于对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出口的增长。

综上,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医疗器械出口表现出持续稳健的增长态势、市场多元化特征日益显著,且具有较强的韧性与适应力。基于此积极趋势,可以合理预期,未来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更大的增长潜力。

3 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

贸易引力模型的提出最早用来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对于另一个地区的进口或出口额也就越高[2]。从距离变量来看,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距离越远,进行贸易的运输成本越高,对贸易更多的表现为抑制作用[3]。本文在研究这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引入人口规模、对外贸易开放程度、RCEP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四个因素,以识别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拓展引力模型设定如下:

lnTijt=α0+α1lnGDPYjt+α2lnPOPXit+α3POPYjt+α4lnDISij+α5lnEXCHAijt+α6OPEN+εijt

其中,i表示我国,j表示出口国(RCEP国家),α0表示截距项,β是每个变量的回归系数,i=1,2,3,…,10,t=2001,2002,2003,…,2022,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各解释变量解释如下:

(1)被解释变量:T表示我国对RCEP国家医疗器械出口额。

(2)传统引力模型的核心自变量:RCEP国家经济规模GDPY、地理距离DIS。

国内生产总值(GDPY)表示经济规模,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进口国的购买力越强,越有利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预期符号为正。地理距离(DIS)表示我国与 RCEP 伙伴国的地理距离,一般而言,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对出口的阻力越强,越不利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预期符号为负。

(3)扩展的出口引力模型新增变量:RCEP国家贸易开放度OPEN、我国和RCEP国家人口规模POPX、POPY、贸易伙伴国对人民币的汇率EXCHA。

贸易开放度(OPEN),用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例表示,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贸易的欢迎程度,对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能否顺利进行起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对贸易的欢迎程度越高,提高进出口贸易额越容易,因此预期符号为正。人口规模(POPX为中国人口数量、POPY为RCEP伙伴国的人口数量),表示一个国家的需求规模,需求规模越大,贸易规模越大,越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预期符号为正。贸易伙伴国对人民币的汇率(EXCHA),如果贸易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则贸易国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对贸易国的出口。反之,如果贸易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则贸易国货币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对贸易国的出口,这一变量会对贸易产生负向影响,预期符号为负。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变量涉及的数据来源广泛,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医疗器械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RCEP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规模、中国和RCEP成员国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中国与进口国首都距离以及进口国对外贸易开放程度等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估计结果,本文的样本数据选择2001—2022年15个RCEP 伙伴国的平衡面板数据。

3.3 模型的检验

3.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避免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方差膨胀因子法在模型分析前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各解释变量VIF均值仅为3.11, 通过了多重共线性检验。

3.3.2 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

为进一步选择最优的回归模型,本文分别进行了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4],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3.4 回归结果及相关分析

根据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RCEP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1)lnGDPY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lnGDPY对lnT 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即RCEP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则我国向其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越大。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该地区的消费需求越高,RCEP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将刺激RCEP伙伴国进口更多医疗器械产品,贸易额也会相应增长。

(2)lnPOPX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lnPOPX对lnT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的人口规模越多,即国内市场规模较大,消费者需求也更为多样化[6]。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促使出口国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向RCEP伙伴国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越大。

(3)lnPOPY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lnPOPY对lnT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RCEP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多,市场规模越大,可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潜在消费者,这有助于增加出口量,提高市场份额。我国向RCEP伙伴国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也会越大[7]。

(4)lnDIS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lnDIS对lnT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我国与RCEP国家首都的距离越近,向RCEP国家出口医疗器械产品的贸易额越大[8]。

(5)LnEXCHA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LnEXCHA对lnT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9],即RCEP国家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对贸易国的出口,则我国向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越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降低时会导致人民币相较其他货币的贬值,从而增大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优势,促进出口量的扩大。与其相反,汇率升高时,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优势则会减弱。

(6)OPEN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OPEN对lnT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进口国的对外贸易开放程度越高,进口国家贸易保护程度较低,则我国向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医疗器械的贸易额越大。

4 贸易潜力分析

根据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

LnT=-562.5+0.837lnGDPY+26.38lnPOPX+0.317lnPOPY-0.15lnDIS+0.0044OPEN-0.0734lnEXCHA

根据潜力分析方法,贸易潜力值为实际贸易出口额与理论测算值的比值[10]。

“潜力巨大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有非常大的贸易潜力;“潜力开拓型”,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潜力再造型”说明两个国家之间有较为稳定、成熟的贸易关系[11]。

由表6可知,RCEP伙伴国与我国的贸易潜力均在1~1.2,属于潜力开拓型,说明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医疗器械产品贸易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2]。其中,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的贸易潜力相对较高,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更有优势。我国需要深化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打破固有的贸易壁垒,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RCEP伙伴国的贸易额。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结论

第一,从影响因素看,RCEP国家的人均生产总值GDP、我国以及RCEP国家的人口规模、RCEP伙伴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出口贸易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和贸易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与我国的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则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起一定的抑制作用[13]。第二,从贸易潜力来看,我国与RCEP各国的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均为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均值比较接近,可进一步激发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潜力,开拓医疗器械产品的贸易空间。

5.2 政策建议

5.2.1 因地制宜

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医疗器械贸易均属于潜力开拓型,我国对RCEP伙伴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各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潜力不尽相同,要提高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合作水平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贸易策略[14]。对于澳大利亚,日本等医疗器械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通过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深入了解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实力,寻找与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互补性,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提升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越南,泰国等国家,加强文化交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挖掘医疗器械产品贸易潜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逐步增强医疗器械产品的贸易依存度。

5.2.2 加强互联互通

地理距离会增加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的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双方的贸易发展。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应借“一带一路”的东风,构建现代化和全方位的交通体系。对于缅甸,老挝等相邻国家,修建公路和铁路不断完善陆运系统;对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不相邻且距离较远的国家,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陆空运输的互联互通,构建更便捷的多式联运通道,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5.2.3 优化贸易结构

根据RCEP伙伴国的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医疗器械的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产品。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体系较为完善,研发水平更为先进。加强与技术较先进国家在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方面的合作[15],利用我国在医疗器械方面的独特优势成立国际合作实验室,增强研发实力,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学习国外有关医疗器械的先进知识、加强技术合作,引进高级人才,有效整合先进资源,增强科技力量。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促进医疗器械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5.2.4 坚持区域合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RCEP成员国医疗器械贸易领域的合作。一方面,中国应积极运用世贸组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与其他国家进行积极的交流。充分依托RCEP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建立有效的政策对话机制,积极制定促进医疗器械贸易开展的便利化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应运用5G、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高技术产品,推动自贸协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环境,提高双边的贸易效率。

参考文献

费晓燕.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地方外贸的影响[D].苏州: 苏州大学,2007:46

王灏.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D].淄博: 山东理工大学,2020.

万璐,高利,程宝栋.基于引力模型的林产品双边贸易潜力研究: 以中国—中东欧沿线国家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1): 63-67+73+107.

崔日明,黄英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7(3):5-13+254.:5

王玉婧,游延群.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北方经贸,2024(12):26-31.

傅一敏,林金鹏,雷静品.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与潜力: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24,37(5):124-130.

万歆钰,穆月英.中国对RCEP伙伴蔬菜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研究[J].中国蔬菜,2024(12):1-10.

周銮平,周伟东.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J].中国商论,2024,33(17):89-93.

顾保颖,李极,高洁,等.低碳经济下中国对RCEP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营与管理,2025(1):233-240.

徐晓丽.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影响研究[D].合肥: 安徽大学,2021.

张杰,陈小雯.中国与RCEP国家进出口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1):120-124.

王紫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23.

郭倩倩.中国对RCEP成员国医疗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D].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2023.

杨铭宇.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营销战略与出口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21(22):63-68.

徐玲婧.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现状及其国内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

标签:  医疗器械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