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波
(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上海 200010)
0 引 言目前,我国人口高速老龄化已成为严峻社会现实。以上海为例,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城市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3.38%”。预计“十四五”时期,上海老龄化程度也将持续加深。人口深度老龄化激发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的潜在需求,也将给现代医疗和现代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出台,为互联网医院服务规范化运行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托互联网医院,通过在医保支付、慢性病管理、电子病历共享等方面的创新突破,进一步聚焦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驱动和问题为导向,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契机,发挥物联感知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应用优势,发挥互联网医院平台在资源融合应用上的优势。聚焦医养结合场景,通过服务数据化和数据服务化双轮驱动的形式,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数字化医养结合运营服务场景。因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智慧养老融合与创新发展,实现“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服务,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项之一。
1 智慧医养服务平台构筑1.1 总体应用架构设计医养结合服务是个综合型的管理工程,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发展趋向,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医养结合数字化转型运营服务模式探索,关键在于对医养服务资源的整合,进行集约化高效运营,因此基于互联网诊疗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信息技术基础,基于互联网诊疗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互联网诊疗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
平台采用基于J2EE的SOA软件体系架构,以松耦合统一服务应用,规范化、标准化接入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服务模块化、组件化的封装与系统调用。通过业务融合层、数据融合层、数据存储层、运营支撑层、服务应用层、数据分析层、公众访问入口完成应用架构搭建。进一步整合了医疗机构、保险支付、社区为老服务、信息技术软件及平台、智能监护终端、物流运输、医药供应等方面的应用资源,实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三种不同场景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
1.2 系统应用设计目标1.2.1 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护终端集成应用整合
平台整合了多种面向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应用场景下的数字化医疗与养老监护终端设备,通过家庭智能网关开放式标准化数据接口,满足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终端设备智能应用,包括智能呼叫设备、智能定位设备、智能考勤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安防设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提供场景化服务,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护终端集成应用整合。
1.2.2 实现基于智慧健康养老多场景服务数据应用整合
平台覆盖了医疗、健康、养老、护理、助餐、出行、生活等多个应用场景,建立5个子系统实现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数据应用整合:(1)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实现智慧养老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标准化应用;(2)在线监测与安防报警子系统实现了智慧养老的在线监测与安防报警标准化应用;(3)智慧陪护与康复咨询子系统实现智慧养老的智慧陪护与康复咨询标准化应用;(4)远程医疗问诊子系统实现智慧养老的远程医疗标准化应用,包括医疗就诊、上门送药等医养结合服务;(5)应急救助处置子系统实现智慧养老的应急救助处置标准化应用。
1.2.3 实现基于健康服务顾问的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服务
健康服务顾问由互联网医院医生作为服务资源团队,以互联网医院应用为支撑,着力于长者的医疗健康照护服务。互联网医院应用提供了包括就医支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医疗机构应用协同、第三方协作支持等六大类的医疗健康服务,互联网医院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将智能导医、分诊挂号、报告查阅、在线结算、智能提醒、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分组管理、随访服务、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电子胶卷等健康服务管理手段,向个人、企业、家庭、养老机构进一步延伸。让安全、高效、快捷、优质的远程专家会诊、远程联合门诊、双向转诊协同、医技检查协同、远程康复训练跟踪指导、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互联网诊疗健康服务模式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实现基于健康服务顾问的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服务。
图2 互联网医院应用架构
1.2.4 实现基于养老服务顾问的开放式养老服务资源整合
养老服务顾问一方面作为长者或养老机构实现专业养老服务的经纪人,结合自身的专业服务优势为长者或养老机构提供养老需求咨询、政策解读,制定养老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作为养老服务需求的整合者、养老服务资源库的拓展者,将需求侧和供给侧精准画像,实现供需匹配。
1.2.5 实现基于运营服务质量的规范化、可视化综合评价体系
平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平台服务提供商、健康管家、养老顾问、服务志愿者、运营管理员等服务岗位进行综合服务评价考核,贯穿服务咨询、服务受理、服务派工、服务签到、服务签退、服务回访、服务评价、服务投诉与处理等全流程,运营服务过程可视化,辅助履职监管。
1.3 跨平台业务融合跨平台业务融合层是基于互联网诊疗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的业务基础,通过定义Web Service/Xml接口技术规范,实现与第三方应用平台的有机无缝对接。主要有两类应用接口:(1)根据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需求,提供相关支持系统和开放接口。包括设备管理接口、网络管理接口、数据接入接口、数据分析接口、数据处理接口、存储接口、处理架构接口、支付接口、安全/推送接口等,每个接口分别对应一个云计算支持系统,并同步提供接口调用方式;(2)针对各类传感设备、监护设备、穿戴设备等融入系统平台的需要,提供传感设备融入硬件模块(通信和数据协同模块)以及软件驱动和用于第三方厂商二次开发的扩展接口。这类接口为设备融入接口,开放接口协议为公用标准协议集,各类接口的开发厂家按照该标准协议定义相应的接口模型、网络开放API(包括服务端、移动端),以便供第三方开发用户把自己的智能照护设备融入该系统。
在开发接口模型、扩展库及开放API支持系统方面,研发符合主流开发环境、运行环境、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硬件环境的云平台系统;接口协议具有简单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兼容主流的超文本协议、数据流协议、设备描述协议、服务接入规范等;智能设备扩展系统(运行与二次开发模块)支持主流的家电、传感设备、通信设备等的动态扩充;提供支持主流开发语言(JAVA、C++)的环境,面向Unix、Windows、Andriod、IOS等系统开发。
在性能方面,跨平台业务融合层接口对应的系统实现了智能家庭设备的融入、管理、组网、数据接入、动态迁移、数据处理等能力;实现了大容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包括运用移动设备、PC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了区域虚拟网络的管理。
1.4 数据融合与存储1.4.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基于互联网诊疗的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基础,面向各种异构(系统异构、结构异构、逻辑结构、网络异构)数据源,提供相应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历史数据的访问和接入方式。数据从各类数据源传送到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数据接入层支持Web Service、JMS、Socket、消息总线等多种通讯协议。以HDFS与Hbase的适配器,满足面向医养大数据分析应用。
1.4.2 数据存储
针对医疗服务数据、健康服务数据、养老服务数据的多样化特征,采用混合存储架构实现数据最优化存储。建立了以“个人医养数据实体”为数据组织、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基本单元,将来自于不同平台的数据源、不同生命周期的医养服务数据进行规整、聚合和统一存储。借助云计算的弹性管理能力,为医养数据的存储能力扩展,以及基于此的各类分析应用的处理能力扩展提供保障。基于分布式的存储和计算环境,通过动态集群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养业务分析可以在高并发的访问压力下实现高性能、高可靠以及更优越的用户体验。
1.4.3 数据安全管理
通过分析健康档案信息分级分类方法、数据授权访问机制、数据访问审计追踪机制,实施医养数据的安全管理,实时动态监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发布环节,实现了医养共享数据分级访问授权与控制管理机制、基于健康档案数据的入侵监控保护机制、基于信息隐藏敏感数据组合的隐么保护机制。
1.5 运营服务支撑层作为物联网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的核心功能,为了对上层物联网应用提供数据、运行、监控、设备统一管理等共性支撑,具体物联网服务支撑层组件包括:设备统一管理服务、应用运行支撑服务、数据服务和实时监控服务。以促进平台稳健运行为目的,定位于优化医养数据应用服务和运营方式,实时监控服务方面的重点内容是:(1)健康数据中心硬件服务资源的消耗情况,提供基础环境支撑;(2)健康物联网设备数据上传及运行状态,提供健康数据的终端支撑;(3)健康数据同步软件的运营情况,提供系统应用整合支撑;(4)应用软件服务的运营情况,提供健康数据的管理支撑。
1.6 数据分析与应用结合平台应用数据分析需求,以Hadoop Mahout以及Spark MLbase的分布式分析引擎挖掘算法为基础,结合特定的业务需求,把医养语义知识库基于轻量级OWL和RDF技术定义,采用图数据库存储。构造针对性的模型与算法,然后将算法实现在新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下,并进行性能的评估与优化。
另一方面,基于积累的医养数据及在平台中的使用行为数据,在分析以往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个性化数据,建立健康评估模型、行为分析模型等,为老年用户提供健康提醒、异常预警、服务项目优先推荐等服务,为老人健康自测、医生急救、家属关怀、服务筛选推荐提供支持。
2 智慧医养业务应用场景2.1 面向养老机构智慧医养服务场景在养老机构内设立互联网医务室,配置远程医疗服务设备,部署互联网诊疗服务系统,支撑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提供首诊建档、在线复诊、远程会诊、分诊转诊等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可以向智慧医养平台发起预约首诊、预约转诊、预约复诊等医疗服务需求。面向无内设医疗机构、和有内设医疗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医养服务,探索“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医养服务新模式。面向养老机构智慧医养服务场景如图3所示。
图3 面向养老机构智慧医养服务场景
互联网医院线下服务:(1)首诊建档服务;(2)慢性病专项管理;(3)健康体检服务;(4)专家查床服务;(5)康复理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1)互联网远程查床;(2)互联网诊疗服务;(3)健康教育服务;(4)远程会诊服务;(5)就医分诊挂号;(6)在线亲情陪诊。
场景应用价值:(1)医:汇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对接市级专家资源多点执业,实现分诊协同、专业诊治;(2)养:探索“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领域内,体系与体制的结合方式。打造机构、社区和居家三维深度融合的养老服务协同模式,改变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封闭式服务向开放模式、场景化模式和生态模式转变。
2.2 面向嵌入式社区智慧医养服务场景通过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活动文化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建立互联网诊室,配置远程医疗服务设备,部署互联网诊疗服务系统,自动对接全程玖玖健康远程会诊中心。在社区长者完成首诊建档服务后,依托互联网医院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分诊指导、预约转诊、电子病历查阅等远程医疗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医生和长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覆盖了长者日常健康管理,就医前导诊,就医中协诊到就医后康复期跟踪随访,全过程的医疗健康服务。面向嵌入式社区智慧医养服务场景如图4所示。
图4 面向嵌入式社区智慧医养服务场景
互联网医院线下服务:(1)互联网医院首诊建档服务;(1)慢性病专项管理;(2)专家查床服务;(3)音乐治疗服务;(4)心理咨询服务;(5)认知康复训练;(6)康复理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1)线上心理咨询服务;(2)就医分诊挂号服务;(3)在线亲情陪诊服务;(4)互联网康复训练。
场景应用价值:(1)医:让社区养老成为医养结合的牢固基石。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慢病管理、在线复诊和慢病续方、分诊协同、专业诊治等服务,提供专业、可及的医养服务;(2)养: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的集约整合公共枢纽。实现将传统的生活照料式养老服务转向医养结合,并注重精神关爱的质量型养老服务。
2.3 面向家庭照护床位智慧医养服务场景通过在长者家庭配置体征监护、睡眠监护、应急救援等智能化监护设备,为每位长者配置一位互联网医生作为健康管家,长者在进行首诊建档后,提供远程查床、在线复诊、分诊挂号、健康指导、健康监测、长者代配药等医疗照护服务,并对接家庭照护床位,定制个性化的医疗照护服务内容。面向家庭照护床位智慧医养服务场景如图5所示。
图5 面向家庭照护床位智慧医养服务场景
基础医疗服务:远程查床服务(互联诊疗服务);慢病健康指导;居家营养支持;远程会诊服务;预约挂号;就医陪护;代配药。
常用临床护理服务:常用临床护理服务。
中医理疗服务:穴位敷帖与按压;中药湿热敷;拔火罐;刮痧。
康复训练服务:肢体康复;功能康复;康复辅具使用指导;作业训练康复。
智能监护服务:血压监测;血糖监测;睡眠监测;日间看护应急响应。
日常生活服务:家政保洁;服务代办;理发;日间陪护。
基础生活护理:参照长护险服务项目执行。
资源链接:家属赋能;辅具租赁;适老化改造。
场景应用价值:(1)医:解决居家长者医疗照护的现实需求。日常健康保健指导、慢病管理、在线复诊续方、远程会诊,就医前分诊转诊、就医中协诊、就医后医嘱遵从、治疗效果、病情转归、后续康复等情况的持续跟踪;(2)养:协调可信、可靠的养老服务资源。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打通“居民全生活链”,整合社区周边为老服务资源,进行集约化运营管理,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3 价值与创新本场景应用聚焦城市现代医疗和现代养老服务需求驱动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基于互联网医院的智慧医养服务应用体系,探索数字化智慧医养服务应用场景。配合管家式养老服务专业化运营团队,结合互联网医院、智能医疗健康照护、智能安全监护、认知症专项照护、时间银行、健康银行等特色运营理念,创新城市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在“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相关服务领域内的集约化运行整合模式。
3.1 以大数据驱动管理和服务的创新综合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围绕智能照护、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等核心需求,构建智慧化养老服务应用体系,助力实施科学照护服务。
3.2 服务数据化通过服务数据化,将养老服务过程中相关的医养服务数据化,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医养服务过程数据的有效采集,结合数据服务化,推动现有养老服务在服务模式、服务方式上的整体性转变,从而提升医养服务效率,改变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封闭式服务向开放模式、场景化模式和生态模式转变。
3.3 数据服务化依托互联网医院,通过在医保支付、慢性病管理、电子病历共享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通过数据服务化将现有的公共医疗养老数据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对现有医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全方位赋能,发挥网络互连的数据平台和场景应用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
4 结 论综上,在人口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立足城市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引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医养结合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推进城市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式发展,创新“互联网医院+医养结合”应用示范。在数据服务化和服务数据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全方面赋能,推动医疗服务资源、养老服务资源、社会化服务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医疗、养老服务与经济产业的整体统筹和均衡发展,助力医养服务事业在资源投入、行业监管、服务创新等方面的革命性重塑。